CN213725697U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25697U CN213725697U CN202022739989.1U CN202022739989U CN213725697U CN 213725697 U CN213725697 U CN 213725697U CN 202022739989 U CN202022739989 U CN 202022739989U CN 213725697 U CN213725697 U CN 2137256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vaporator
- condenser
- subcooler
- wet
- d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所述干湿分离装置主要由外循环风换热撬块组成,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中沿着预设的外循环风的风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过冷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过冷器用于分离所述第一冷凝器所在干区以及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湿区。本申请实施例利用过冷器去除从蒸发器出来的外循环风中的水滴,使进入冷凝器的空气中不含水滴,实现干湿分离,减小冷凝器被腐蚀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背景技术
小型电热泵机型热泵系统在蒸发器侧主循环风被冷却,产生了大量凝结水,从蒸发器出来的主循环风携带了部分水滴进入了冷凝器,由于主循环风中含有具有腐蚀性成分的粉尘,腐蚀性溶于水后,导致冷凝器腐蚀严重。
基于此,小型电热泵机型冷凝器的腐蚀问题,现有技术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所述干湿分离装置主要由外循环风换热撬块组成,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中沿着预设的外循环风的风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过冷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过冷器用于分离所述第一冷凝器所在干区以及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湿区。
可选的,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还设置有水膜除尘系统。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之间。
可选的,所述水膜除尘系统包括喷嘴、循环水泵和水箱。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采用不锈钢材质。
可选的,所述干湿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热泵系统;所述第一热泵系统包括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第一储液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过冷器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
可选的,所述干湿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热泵系统;所述第二热泵系统包括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第二储液器、第三冷凝器、第三过冷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设备,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过冷器去除从蒸发器出来的外循环风中的水滴,使进入冷凝器的空气中不含水滴,实现干湿分离,减小冷凝器被腐蚀风险。过冷器不仅仅是通过设备自身抵挡从蒸发器出来的外循环风中的水滴,还能通过传热方式,将高温液态制冷剂的热量传给外循环风,使得外循环风的水滴汽化,消除水滴。这样既能减少外循环风中的水滴,也能将制冷剂过冷,提高热泵效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干湿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如图1-图2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如图1-图3所示,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100、外循环风换热撬块200、压缩机撬块300和外循环风机400。烘箱100、外循环风换热撬块200、外循环风机400互相连通,构成外循环风道。所述干湿分离装置主要由外循环风换热撬块组成,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中沿着预设的外循环风的风向依次设置有蒸发器107(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过冷器111和第一冷凝器112;所述第一过冷器用于分离所述第一冷凝器112所在干区以及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湿区。
本实用新型利用过冷器去除从蒸发器出来的外循环风中的水滴,使进入冷凝器的空气中不含水滴,实现干湿分离,减小冷凝器被腐蚀风险。过冷器不仅仅是通过设备自身抵挡从蒸发器出来的外循环风中的水滴,还能通过传热方式,将高温液态制冷剂的热量传给外循环风,使得外循环风的水滴汽化,消除水滴。这样既能减少外循环风中的水滴,也能将制冷剂过冷,提高热泵效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还设置有水膜除尘系统。水膜除尘装置113利用热泵系统蒸发器冷凝水作为水膜除尘除尘水,将喷嘴设置在靠近水膜除尘靠近出风口侧,布置若干排,保证水雾与风充分接触,水膜除尘的喷水方向与外循环风回风流动方向相反。可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之间。其中,所述水膜除尘系统包括喷嘴、循环水泵和水箱。可选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冷凝水为水箱提供循环水。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采用不锈钢材质。通过选用不锈钢材质可以有效降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腐蚀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湿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热泵系统和第二热泵系统;所述第一热泵系统包括第一螺杆式压缩机101、第一壳管式节能器104、第一储液器105、第二冷凝器109、第二过冷器110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第一螺杆式压缩机还设置有二次油分离器102和油冷却器103。
第二热泵系统与第一热泵系统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热泵系统包括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第二储液器、第三冷凝器、第三过冷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过冷器1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壳管式节能器壳侧的气态制冷剂入口通过回气管道连接,所述回气管道的靠近第一蒸发器第二端的一端设置U型弯108,润滑油与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后相态不一致,制冷剂变成气态,润滑油仍是液态,故开始分离,分离后的润滑油存入U型弯中,当润滑油超过一定液位,会随制冷剂一并带入第一壳管式节能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端与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管侧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膨胀阀108。
通过壳管式节能器可以将两种状态的制冷剂进行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换热系数,节省换热器空间;同时可使液态制冷剂进一步过冷、气态制冷剂进一步过热,从而提高热泵系统能效。
简述本实用新型原理:
在外循环风换热撬块存在干区和湿区,干区就是第二冷凝器所在区域,湿区指蒸发器所在区域,由于蒸发器冷却外循环风,该区域有大量凝结水产生。湿区的换热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抗腐蚀能力较强,而处于干区的第二冷凝器采用的是铜铝材质易腐蚀,通过在蒸发器后面设置第一过冷器,两种途径消除外循环风中的水滴(其一通过第一过冷器自身拦截外循环风中的水滴,其二通过传热方式,将从高温液态制冷剂的热量传给外循环风,使得外循环风的水滴汽化),实现干湿分离,减小第一冷凝器腐蚀风险。第一过冷器换热管及翅片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设备,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如实施例一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参阅实施例一,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分离装置主要由外循环风换热撬块组成,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中沿着预设的外循环风的风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过冷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过冷器用于分离所述第一冷凝器所在干区以及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所在湿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风换热撬块还设置有水膜除尘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膜除尘系统包括喷嘴、循环水泵和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采用不锈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热泵系统;所述第一热泵系统包括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第一储液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过冷器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二端与第二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热泵系统;所述第二热泵系统包括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第二储液器、第三冷凝器、第三过冷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第二端与第三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螺杆式压缩机的吸入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的第一端连接。
9.一种污泥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干湿分离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39989.1U CN213725697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39989.1U CN213725697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25697U true CN213725697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2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39989.1U Active CN213725697U (zh) | 2020-11-24 | 2020-11-24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25697U (zh) |
-
2020
- 2020-11-24 CN CN202022739989.1U patent/CN21372569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82744B1 (en) |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including auxiliary radiator for cooling exothermic component | |
KR100893169B1 (ko) | 열교환기 모듈 | |
CN103148644B (zh) | 微通道降膜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3848433U (zh) | 一种带有蒸发式冷凝器的热管热泵双模空调 | |
CN103245135A (zh) | 氟利昂蒸发冷油器回收螺杆压缩机冷油器排热的热泵机组 | |
US4226089A (en) |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 |
CN213725697U (zh)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干湿分离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 |
CN211625782U (zh) | 用于冷水机组的液滴蒸发装置及冷水机组 | |
CN112455181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414222C (zh) | 带有溢流式蒸发系统的模块化制冷装置 | |
CN216048500U (zh) |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 |
CN113587498B (zh) |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 |
CN213924460U (zh) |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动力系统及污泥干化设备 | |
CN109260913A (zh) | 一种带热回收型冷冻式干燥机 | |
CN113371971B (zh) | 一种热泵污泥干化系统及污泥干化设备 | |
CN203561254U (zh) | 一种二相流动力热管装置 | |
CN202770079U (zh) | 氟利昂蒸发冷油器回收螺杆压缩机冷油器排热的热泵机组 | |
CN202511384U (zh) | 一种客车顶置空调 | |
US6481243B1 (en) | Pressure accumulator at high pressure side and waste heat re-use device for vapor compressed air conditioning or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 |
CN216790582U (zh) | 应用于制冷系统的风冷式冷凝器 | |
CN101435651B (zh) | 静音节能型冷冻式干燥机 | |
CN219083428U (zh) | 一种风冷式冷水机 | |
CN217585453U (zh) | 疏水冷却装置 | |
JP4560987B2 (ja) | 熱交換器の配置 | |
CN218763738U (zh) | 除湿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Address after: Room 407, 4th Floor, Building 4, No. 48,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workshop of Hunan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339 Wangcheng Avenue,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410000 Patentee before: Hunan Qing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