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2922U - 一次性卫生用品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卫生用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2922U
CN213722922U CN202021585838.9U CN202021585838U CN213722922U CN 213722922 U CN213722922 U CN 213722922U CN 202021585838 U CN202021585838 U CN 202021585838U CN 213722922 U CN213722922 U CN 213722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bers
surface layer
subsurface
cor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58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小惠
乔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duo Nursing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ba Zhejiang Nurs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ba Zhejiang Nurs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ba Zhejiang Nurs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58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2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2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2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加快液体向芯体层渗透,以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次性卫生用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
背景技术
现有纸尿裤大多在使用过程中,当尿液接触纸尿裤表层时,首先沿着表面扩散吸收,再向芯体方向渗透吸收,这样吸液速度慢并且芯体中高分子利用不充分,导致纸尿裤表面大面积潮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尿疹、红屁屁等皮肤问题;如果尿液不能及时吸收至芯体内层,还会造成表面积液,导致侧漏或者前后漏尿的情况发生,故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次性卫生用品,旨在达到加快液体向芯体层渗透,以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为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纤维,即弱亲水性纤维以及强亲水性纤维,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总和相同,弱亲水性纤维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比由内至外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所述次表层中强亲水性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采用相同的编织方法编织,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之间形成若干过水间隙,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过水间隙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细纤维数量相同,粗纤维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
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粗纤维的数量比为在0.8:1.0至0.9:1.0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粗纤维数量相同,细纤维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
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细纤维的数量比在0.8:1.0至0.9:1.0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细纤维的直径在0.8D至1.5D之间,粗纤维的直径在2.0D至5.0D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包括第一过水区域以及两第二过水区域,两所述第二过水区域分设于所述第一过水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过水区域中的过水间隙为所述第二过水区域中的过水间隙的4.0至7.0倍。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粗纤维的转曲度和/或细纤维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粗纤维和细纤维的数量比在1.0:4.0与1.0:1.0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将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使得液体接触内表层后,内表层上的细纤维有较为明显的毛细效应,通过毛细效应将液体快速吸收至内表层以下,以使得液体能够快速吸收至芯体层;另一方面,通过将内表层、次表层以及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各层因亲水性能力不同而产生吸收动力差,如此能够加快将液体垂直吸收至芯体层,使得液体接触内表层后快速渗透、慢速扩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加快液体向芯体层渗透,以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卫生用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卫生用品一实施例中内表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一次性卫生用品 100 内表层
100a 细纤维 100b 粗纤维
100c 过水间隙 110 第一过水区域
120 第二过水区域 200 次表层
300 芯体层 400 防水透气层
500 外底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一实施例中内表层100的结构示意图。该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芯体层300、防水透气层400以及外底层500。
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均由若干细纤维100a和若干粗纤维100b编织形成。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
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既可是尿不湿,也可以是卫生巾。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100a和若干粗纤维100b经过梳理机梳理、铺网、加固成一块无纺布。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材料可以有很多种,其可以由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熔无纺布或者其他材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的方法有很多种,其可以通过选用亲水性不同的材料而实现,其也可以通过结构排布而实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液体接触内表层100后,内表层100中的细纤维100a有较为明显的毛细效应,如此便可通过毛细效应将液体快速吸收至内表层100以下,以使得液体能够快速吸收至芯体层300;并且,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的各层因亲水性能力不同而产生吸收动力差,如此便可加快将液体垂直吸收至芯体层300,使得液体接触内表层100后快速渗透、慢速扩散。
上述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各层中的若干细纤维100a和若干粗纤维100b为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纤维,即弱亲水性纤维以及强亲水性纤维,且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各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总和相同,弱亲水性纤维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比由内至外逐渐减小。
弱亲水性纤维的定义:向由弱亲水性纤维组成弱亲水性无纺布中滴加一定量液体共3次,三次加液,首次的液体渗透时间最快,后续的液体渗透时间逐渐减慢,即为弱亲水性纤维。弱亲水性无纺布,液体接触之后,表面扩散较慢,利于液体垂直往下渗透。
常见的弱亲水性纤维有单亲无纺布中的纤维,单亲无纺布:对于液体的渗透,首次的液体渗透时间最快,后续的液体渗透时间逐渐减慢。
强亲水性纤维的定义:向由强亲水性纤维组成强亲水性无纺布中滴加一定量液体共3次,三次加液,每次的液体渗透的时间均小于1s,即为强亲水性纤维。强亲水性无纺布,液体接触之后,会在面层快速扩散开。
常见的强亲水性纤维有多亲无纺布中的纤维,多亲无纺布:在卫生巾加工中被广泛使用,其产品的吸水性比较好,液体多次穿透能力比较强。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液体的渗透时间也很短。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因为弱亲水性纤维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比由内至外逐渐减小,所以内表层100中弱亲水纤维的占比最高,内表层100的亲水性最弱,不仅使得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而且使得液体能够快速渗透内表层100。
较佳地,内表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次表层中强亲水性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内表层100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9.0倍,次表层200中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9.0倍,如此能够使得内表层100具有较弱的亲水性,次表层200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从而在液体接触内表层100,能够使得液体快速渗透至内表层以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表层100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也可以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2.0倍、3.0倍、4.0倍、5.0倍、6.0倍、7.0倍、8.0倍、9.0倍等,次表层200中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也可以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2.0倍、3.0倍、4.0倍、5.0倍、6.0倍、7.0倍、8.0倍、9.0倍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表层100中还可以全为弱亲水性纤维,次表层200中还可以全为强亲水性纤维。
上述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均由采用相同的编织方法编织,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100a和若干粗纤维100b之间形成若干过水间隙100c,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过水间隙100c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过水间隙100c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如此使得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透水性逐渐减弱,从而使得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当液体接触内表层100后,利用内表层100中的过水间隙100c,快速渗透至内表层100以下。
上述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过水间隙100c由内至外逐渐减小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各层的横截面积相同,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各层的细纤维100a数量相同,粗纤维100b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如此能够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由内至外各层中细纤维100a与粗纤维100b的排布逐渐紧凑,继而使得各层中的过水间隙100c逐渐减小,而且能够逐渐加强各层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粗纤维100b的数量比为在0.8:1.0至0.9:1.0之间。较佳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粗纤维100b的数量比为0.9:1.0,如此能够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中的细纤维100a与粗纤维100b的排布逐渐紧凑,继而使得各层中的过水间隙100c逐渐减小,而且能够使得各层的结构强度差异较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粗纤维100b的数量比还可以为0.8:1.0、0.81:1.0、0.82:1.0、0.83:1.0、0.84:1.0、0.85:1.0、0.86:1.0、0.87:1.0、0.88:1.0、0.89:1.0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各层的粗纤维100b数量相同,细纤维100a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
进一步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细纤维100a的数量比在0.8:1.0至0.9:1.0之间。具体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细纤维100b的数量比可以为0.8:1.0、0.81:1.0、0.82:1.0、0.83:1.0、0.84:1.0、0.85:1.0、0.86:1.0、0.87:1.0、0.88:1.0、0.89:1.0、0.9:1.0等。
较佳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细纤维100a的直径在0.8D至1.5D之间,粗纤维100b的直径在2.0D至5.0D之间。
本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细纤维100a的直径设置为1.0D,粗纤维100b的直径设置为2.0D,如此既能保证细纤维100a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及粗纤维100b自身的结构强度,又能方便细纤维100a以及粗纤维100b的加工制作。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细纤维100a的直径还可以设置为0.8D、0.9D、1.0D、1.1D、1.2D、1.3D、1.4D、1.5D等,粗纤维100b的直径还可以设置为2.0D、2.1D、2.2D、2.3D、2.4D、2.5D、2.6D、2.7D、2.8D、2.9D、3.0D、3.1D、3.2D、3.3D、3.4D、3.5D、3.6D、3.7D、3.8D、3.9D、4.0D、4.1D、4.2D、4.3D、4.4D、4.5D、4.6D、4.7D、4.8D、4.9D、5.0D等。
上述的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过水间隙100c由内至外逐渐减小的方法有很多种,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粗纤维100b的转曲度和/或细纤维100a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
一般以每厘米的转曲个数,即以单位长度(1厘米)中扭转180度的个数,叫转曲度。转曲度越大,纤维每厘米的转曲个数越多。
较佳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粗纤维100b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如此方便调整粗纤维100b的转曲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细纤维100a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粗纤维100b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使得由内至外各层逐渐蓬松,如此便可使得各层的过水间隙100c由内至外逐渐减小,并且使得各层的吸水性逐渐增强,从而实现了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亲水性能力逐渐增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为了加快液体在内表层100中的渗透,请参阅图1和图2,内表层100包括第一过水区域110以及两第二过水区域120,两第二过水区域120分设于第一过水区域110的两相对侧,第一过水区域110中的过水间隙100c的横截面大小为第二过水区域120中的过水间隙100c的横截面大小的4.0至7.0倍。
较佳地,第一过水区域110中的过水间隙100c的横截面大小为第二过水区域120中的过水间隙100c的横截面大小的4倍,如此能够保证内表层100的结构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水区域110中的过水间隙100c的横截面大小还可以为第二过水区域120中的过水间隙100c的横截面大小的4.1倍、4.2倍、4.3倍、4.4倍、4.5倍、4.6倍、4.7倍、4.8倍、4.9倍、5.0倍、5.1、5.2倍、5.3、5.4倍、5.5倍、5.6倍、5.7倍、5.8倍、5.9倍、6.0倍、6.1、6.2倍、6.3倍、6.4倍、6.5倍、6.6倍、6.7倍、6.8倍、6.9倍、7.0倍等。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因为通常在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在使用的过程中,液体普遍先接触一次性卫生用品1000中内表层100的中间位置;将第一过水区域110设置为内表层100的中间位置,并扩大了第一过水区域110中的过水间隙100c,加快液体在内表层100中的渗透,最终使液体能够及时吸收至芯体层3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粗纤维100b和细纤维100a的数量比在1.0:4.0与1.0:1.0之间。
较佳地,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粗纤维100b和细纤维100a的数量比为1.0:1.0,粗纤维100b与细纤维100a逐一间隔排布,如此便可保证液体接触内表层100后能够有明显的毛细效应发生;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表层100、次表层200以及芯体层300中的各层的粗纤维100b和细纤维100a的数量比还可以为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2.0、1.0:2.1、1.0:2.2、1.0:2.3、1.0:2.4、1.0:2.5、1.0:2.6、1.0:2.7、1.0:2.8、1.0:2.9、1.0:3.0、1.0:3.1、1.0:3.2、1.0:3.3、1.0:3.4、1.0:3.5、1.0:3.6、1.0:3.7、1.0:3.8、1.0:3.9、1.0:4.0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内表层、次表层、芯体层、防水透气层以及外底层;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编织形成,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亲水性能力由内至外呈递增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为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纤维,即弱亲水性纤维以及强亲水性纤维,且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的各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总和相同,弱亲水性纤维与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比由内至外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中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为强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所述次表层中强亲水性纤维为弱亲水性纤维的数量的1.0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均由采用相同的编织方法编织,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若干细纤维和若干粗纤维之间形成若干过水间隙,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过水间隙由内至外逐渐减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细纤维数量相同,粗纤维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
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粗纤维的数量比为在0.8:1.0至0.9:1.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各层的粗纤维数量相同,细纤维数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加设置;
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由内至外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细纤维的数量比在0.8:1.0至0.9: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细纤维的直径在0.8D至1.5D之间,粗纤维的直径在2.0D至5.0D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包括第一过水区域以及两第二过水区域,两所述第二过水区域分设于所述第一过水区域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过水区域中的过水间隙为所述第二过水区域中的过水间隙的4.0至7.0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粗纤维的转曲度和/或细纤维的转曲度由内至外递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层、所述次表层以及所述芯体层中的各层的粗纤维和细纤维的数量比在1.0:4.0与1.0:1.0之间。
CN202021585838.9U 2020-08-03 2020-08-03 一次性卫生用品 Active CN213722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5838.9U CN21372292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次性卫生用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5838.9U CN21372292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次性卫生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2922U true CN213722922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5838.9U Active CN213722922U (zh) 2020-08-03 2020-08-03 一次性卫生用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2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9651A (en) Surface material for sanitary articles and its preparing method
JP3021227B2 (ja) 吸収紙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吸収性物品
JP6310438B2 (ja) 吸収性物品
EP3156018A1 (en) Absorbing article
CN112022509A (zh) 一种定点穿透式防反渗的复合芯体
JP2017080243A5 (zh)
CN110393636A (zh) 一种高干爽全棉面料卫生巾
EP2901993A1 (en) Undulated structure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CN213722922U (zh) 一次性卫生用品
JP6479389B2 (ja) 吸収性物品
NZ242994A (en) Absorbent structure - peat moss reservoir layer has a basis weight of from 100g/m2 to 300g/m2
CN211863118U (zh) 一种无纺布及其制备的卫生护理用品
CN115501045B (zh) 一种极速吸收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23260B (zh) 一种卫生用品用的无纺布、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211326185U (zh) 一种t型芯体
CN206964742U (zh) 一种复合吸水纸
CN212416100U (zh) 一种复合芯体
CN208529870U (zh) 一种定点吸收菱形3d无纺布
JP2003235894A (ja) 液拡散性シート
CN219505604U (zh) 一种双亲非织造布及含有该非织造布的一次性吸收制品
CN112494216A (zh) 一种复合吸收芯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4581708U (zh) 一种立体表层纯棉卫生巾
CN219557811U (zh) 一种防漏型吸收用品
CN219184550U (zh) 一种新型吸收用品
CN213098804U (zh) 一种定点穿透式防反渗的复合芯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3000 block B-1, No. 698, ChenWang Road, Taihu street,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iduo Nursing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100 area B-1, 698 ChenWang Road, Taihu street,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iba (Zhejiang) Nursing Product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