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1573U -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1573U
CN213721573U CN202022670492.9U CN202022670492U CN213721573U CN 213721573 U CN213721573 U CN 213721573U CN 202022670492 U CN202022670492 U CN 202022670492U CN 213721573 U CN213721573 U CN 213721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utter
cutter shaft
hold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04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伟锋
刘长生
王送军
薛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04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1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1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1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刀组结构包括:刀片组件,刀片组件包括刀片和刀轴,刀片设于刀轴上;刀座组件,刀座组件包括刀座,刀轴与刀座转动连接;刀轴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与刀座组件配合,限制刀轴的轴向位移。本方案提供的刀组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减少刀轴的上下窜动,减少对刀座、垫片的磨损磨粉现象,还提升了刀轴的动平衡性能。

Description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刀组结构和一种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现研磨杯的刀组结构,多可上下窜动。上下窜动的刀组结构,易于导致刀片与刀座这两种结构相互接触而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包括:刀片组件,刀片组件包括刀片和刀轴,刀片设于刀轴上;刀座组件,刀座组件包括刀座,刀轴与刀座转动连接;刀轴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与刀座组件配合,限制刀轴的轴向位移。
在本方案中,在刀轴上设置限位部限制刀轴的轴向位移,可以有效地减少刀轴在轴向上的窜动。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刀轴带动刀片向刀座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刀片对刀座的磨损。
具体而言,刀组结构包括刀片组件,刀片组件包括刀片和刀轴,便于通过刀轴的转动带动刀片转动,从而对食材进行切割和研磨。刀座组件包括刀座,刀轴与刀座转动连接,便于为刀轴提供支撑和限位,使刀轴能够有固定的位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刀片转动。通过限位部的设置,限制了刀轴的轴向位移,在刀组结构整体竖向设置时,限位部也就限制了刀轴的上下窜动,从而减少了刀片磨损刀座的情况,延长了刀座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限位部限制刀轴上下窜动后,刀片和刀座之间的距离相对稳定,刀片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的力矩也就趋于稳定,从而还有利于提升刀片的动平衡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部从刀轴的周面向外凸起。
在本方案中,将限位部设置为从刀轴的周面向外凸起,结构简单,便于限位部和刀座组件相互配合实现限位目的。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从刀轴的周面向外凸起时,则刀座组件上有相应的凹陷结构与限位部配合。
另外,限位部并不仅限于凸起的结构形式。限位部也可以是凹陷结构,而在刀座组件上设有凸起,与限位部适配而实现限位目的。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限位部包括环状凸起部和凹陷部,环状凸起部沿凹陷部的周向设置。
在本方案中,限位部包括环状凸起部和凹陷部,且环状凸起部沿凹陷部的周向设置,该结构为冲点工艺制作形成。采用冲点工艺,即利用加工设备的尖端冲击刀轴,在刀轴表面冲击处凹坑,也就是凹陷部。同时,在冲击力作用下,凹陷部内的材料由于被挤压而向四周运动并向外鼓起,形成沿凹陷部的周向设置的环状凸起部。冲点工艺制作形成的限位部,具有环状凸起部,便于和刀座组件相互配合形成限位功能,不需要进行额外加工。尤其是在家用电器中,刀轴的尺寸一般都较小,采用冲点工艺制作限位部,工艺极其简单,精度要求也不高,工艺时间也非常短,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难度。另外,采用冲点工艺制作形成限位部,可以先进行刀轴的精研磨,不影响刀轴使用自动外圆磨设备,有利于实现批量生产。
可以理解,使用冲点工艺形成限位部,冲击设备的冲击端形状可以是圆锥形,相应地在刀轴上冲出的凹陷部呈圆锥形。冲击设备的冲击端形状也可以是三角锥形,相应地在刀轴上冲出的凹陷部呈三角锥形。或者冲击设备的冲击端形状为半球形,相应地在刀轴上冲出的凹陷部呈半球形。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刀座组件包括:第一轴承,设于刀座内,刀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刀座转动连接;限位部与第一轴承靠近刀片的一侧相抵靠。
在本方案中,限位部与第一轴承靠近刀片的一侧相抵靠,则限制了刀轴向第一轴承方向的轴向位移,而第一轴承设于刀座内,因此相应地限制了刀轴向刀座方向的窜动。可以理解,刀轴不能向刀座方向窜动,则刀片就难以向刀座方向移动,从而减少了刀片磨损刀座的现象,提升了刀座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第一轴承的设置,有利于刀轴与刀座的转动连接,并可以提升刀轴转动的顺畅度,还对刀轴起到的径向固定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刀轴的动平衡性能。刀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是配合关系,并一起转动。因此,刀轴相对于第一轴承的内圈静止,刀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限位部的限位能够始终有效,也就能够始终减少刀轴、刀片向刀座的窜动。
第一轴承设置在刀座内,既可以利用刀座内的空间,减小刀组结构占用的体积,又可以利用刀座为第一轴承提供支撑和限位,从而提升刀轴、刀片的动平衡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刀座组件还包括:油封,设于第一轴承靠近刀片的一侧,油封与第一轴承之间具有间隙;限位部位于间隙内。
在本方案中,油封的设置,便于在轴向上为刀组结构提供密封,减少液体沿刀轴发生渗漏的现象,提升刀组结构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隙小于等于0.8mm。
在本方案中,将间隙设置为小于等于0.8mm,使限位部始终只能在一个0.8mm以下的小范围内,也就是让刀片和刀座之间的距离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提供了一个稳定尺寸的空间给限位部,从而减少了刀轴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减少了刀片的上下窜动。相应地,刀片的窜动减少,也就减少了刀座被磨损的现象。另外,间隙小于等于0.8mm,还有利于实现油封对于刀轴的密封作用,减少渗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刀座组件还包括:第二轴承,设于刀座内,第二轴承位于第一轴承远离刀片的一侧,且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间隔地设置,刀轴还通过第二轴承与刀座转动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刀座内设置第二轴承,刀轴还通过第二轴承与刀座转动连接,增加了刀轴的固定点,提升了刀轴的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且与第一轴承间隔地设置,使两个固定点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刀轴的径向固定趋于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刀轴、刀片的动平衡性能,提升了刀轴和刀片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刀座组件还包括:调节件,套设在刀轴上,且调节件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
在本方案中,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设置调节件,可以保持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间距的稳定性,也就是在刀片、刀轴高速旋转过程中,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始终保持稳定的距离。相应地,刀轴能够始终被两个具有一定间距的轴承在径向上进行固定,或者说刀轴在径向上能够始终被刚性固定,从而保证刀轴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升了刀轴、刀片的动平衡性能。
另外,调节件的设置,还可以通过调节件的大小设置而调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刀轴、刀片的动平衡性能。
调节件套设在刀轴上,还便于填补刀轴和刀座之间的空余位置,进一步地限制刀轴的径向位移,提升刀轴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刀组结构还包括:离合器,刀轴穿过刀座后与离合器相连;调整件,套设于刀轴上,并位于离合器和刀座之间,调整件与离合器间隔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离合器,便于与驱动装置结合或者分离,从而在与驱动装置结合时,为刀轴的转动提供动力,在分离时,停止刀轴的转动。进一步地,调整件位于离合器和刀座之间,便于调整离合器和刀座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具体而言,调整件的设置,可以限制刀轴带动离合器向靠近刀座的方向窜动,也就是说,调整件和离合器之间的配合抵靠,可以起到限制刀轴向上窜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刀轴、刀片的动平衡性能。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刀座上靠近刀片的一侧的周向上设有向外凸出的裙边;刀组结构还包括:密封件,套设在刀座上,并位于裙边的底部。
在本方案中,通过密封件的设置,便于在刀座的径向上进行密封,有利于减少渗漏。刀座上靠近刀片的一侧的周向上设有外凸的裙边,密封件设置在裙边的底部,两者贴合,更易于实现密封,并提升密封效果。
另外,密封件设置在裙边的底部,还有利于裙边对密封件进行保护。具体而言,在刀片切割和粉碎坚硬食材的时候,由于食材碎片的高速碰撞容易导致密封件被磨损,使得密封失效。通过裙边对密封件进行保护,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食材碎片碰到密封件,从而减少或避免密封件的磨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刀组结构还包括:隔热件,套设在刀座上,并位于密封件的底部,隔热件用于隔热。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隔热件,便于阻隔家用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刀座或家用电器的底座传递,有利于减少刀座或底座因为高温而发生变形的现象,进而可以减少刀座受热膨胀而影响刀轴的径向固定,从而可以提升刀座、刀轴的动平衡性能。隔热件套设在刀座上,还可以减少隔热件脱落的现象,确保隔热效果。
需要指出,具有刀组结构并对食材进行切割和粉碎的家用电器,其底座一般采用PP(polypropylene)材料,也就是高聚物聚丙烯材质体。高聚物聚丙烯材质体的熔点165℃,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变形。通过设置隔热件进行隔热,可以阻隔刀座组件高速运转产生的高温,减少或避免底座发生变形的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刀组结构还包括:紧固件,刀座穿过密封件、隔热件后,与紧固件螺纹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紧固件与刀座螺纹连接,同时就可以将紧固件和刀座之间的密封件、隔热件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只采用了一个紧固件即固定了刀座、密封件、隔热件等几个部件,减少了紧固件的数量,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还便于隔热件、密封件的装卸,从而易于安装和维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刀组结构还包括:加强件,套设在刀座上,并位于隔热件和紧固件之间,加强件在刀轴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大于紧固件在刀轴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件,并位于隔热件和紧固件之间,即紧固件穿过加强件、隔热件后再与刀座连接。这样的结构,紧固件不会直接压在隔热件上,而是直接压在加强件上,从而通过加强件对隔热件进行了保护。避免紧固件的锁紧力压坏隔热件。进一步地,加强件在刀轴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大于紧固件在刀轴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也就增大了隔热件的受力面积。相应地,降低了隔热件上的压强,从而进一步地减少了隔热件因局部受力过大而破损的现象。还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设置加强件,还可以对隔热件形成一定的支撑,减少隔热件的变形。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刀组结构还包括:垫片,套设在刀轴上,并位于刀片和刀座之间。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刀片和刀座之间设置垫片,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刀片磨损刀座的现象。也就是说,通过垫片可以分隔刀片和刀座,从而减少或避免刀片磨损刀座的现象。进一步地,由于刀轴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限制刀轴的上下窜动,因此限位部的设置,还可以为垫片提供保护,减少或者避免刀轴窜动而使得刀片磨损或者磨粉垫片,延长垫片的使用寿命。另外,垫片的磨损磨粉减少后,也可以相应地减少食材加工过程中出现垫片被磨下的粉料混入食材中,提升了食材加工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进一步地,通过垫片使用寿命的延长,也就可以延长垫片对于刀座的保护,避免刀片对刀座的磨损。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垫片为耐磨材质体,或垫片的表面设有耐磨层。
在本方案中,将垫片设置为耐磨材质体,或垫片的表面设有耐磨层,均可以提升垫片的耐磨性能。也就是说,在刀片发生窜动导致与垫片接触时,耐磨材质体或耐磨层可以降低刀片对垫片的磨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底座;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刀组结构,刀组结构的刀座组件与底座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刀组结构,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刀组结构的刀座组件与底座相连,便于通过底座为刀座组件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提升刀座组件的动平衡性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家用电器还包括:杯体,杯体的底壁位于刀组结构的密封件和隔热件之间;刀组结构的刀座穿过密封件、杯体的底壁、隔热件后,与刀组结构的紧固件螺纹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杯体,便于容纳食材。杯体的底壁位于刀组结构的密封件和隔热件之间,因此,刀片位于杯体中,这样便于刀片加工食材,且加工后的食材还能够留在杯体中,不会四处遗洒。另外,杯体的底壁位于刀组结构的密封件和隔热件之间,使得隔热件可以阻隔刀片加工食材时产生的高温,减少或者避免底座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刀组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刀组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刀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刀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刀组结构,100刀片组件,102刀片,104刀轴,1040限位部,1042环状凸起部,1044凹陷部,120刀座组件,122刀座,1220裙边,124密封件,126隔热件,128加强件,130紧固件,132调整件,134离合器,136油封,138第一轴承,140调节件,142第二轴承,16垫片,20家用电器,200杯体,2000底壁,20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
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刀轴104上设置限位部1040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可以有效地减少刀轴104在轴向上的窜动。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刀轴104带动刀片102向刀座122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刀片102对刀座122的磨损。
如图3所示,具体而言,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便于通过刀轴104的转动带动刀片102转动,从而对食材进行切割和研磨。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与刀座122转动连接,便于为刀轴104提供支撑和限位,使刀轴104能够有固定的位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刀片102转动。通过限位部1040的设置,限制了刀轴104的轴向位移,在刀组结构10整体竖向设置时,限位部1040也就限制了刀轴104的上下窜动,从而减少了刀片102磨损刀座122的情况,延长了刀座122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限位部1040限制刀轴104上下窜动后,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的距离相对稳定,刀片102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的力矩也就趋于稳定,从而还有利于提升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限位部1040设置在刀轴104的周面上,并从刀轴104的周面向外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将限位部1040设置为从刀轴104的周面向外凸起,结构简单,便于限位部1040和刀座组件120相互配合实现限位目的。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1040从刀轴104的周面向外凸起时,则刀座组件120上有相应的凹陷结构与限位部1040配合。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和垫片16。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
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设有垫片16,且垫片16套设在刀轴104上,以避免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接触和磨损。
进一步地,在刀片102、刀轴104的高速转动过程中,易于发生轴向的窜动而磨损垫片16。垫片16被磨损磨粉后,可能混入食材中。为减少垫片16被磨损磨粉的现象,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刀轴104上设置限位部1040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可以有效地减少刀轴104在轴向上的窜动。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刀轴104带动刀片102向刀座122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刀片102对垫片16的磨损,进一步地减少了垫片16被磨损磨粉的现象,有利于延长垫片16的使用寿命。另外,垫片16的磨损磨粉减少后,也可以相应地减少食材加工过程中出现垫片16被磨下的粉料混入食材中,提升了食材加工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进一步地,通过垫片16使用寿命的延长,也就可以延长垫片16对于刀座122的保护,避免刀片102对刀座122的磨损。
具体而言,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便于通过刀轴104的转动带动刀片102转动,从而对食材进行切割和研磨。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与刀座122转动连接,便于为刀轴104提供支撑和限位,使刀轴104能够有固定的位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刀片102转动。通过设置垫片16,并位于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便于分隔刀片102和刀座122,避免刀轴104上下窜动时带动刀片102与刀座122发生磨损。限位部1040的设置,限制了刀轴104的轴向位移,在刀组结构10整体竖向设置时,限位部1040也就限制了刀轴104的上下窜动,从而减少了刀片102磨损垫片16的情况,减少了垫片16被磨损磨粉的现象,延长了垫片16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限位部1040限制刀轴104上下窜动后,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的距离相对稳定,刀片102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的力矩也就趋于稳定,从而还有利于提升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与实施例1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040是凹陷结构,而在刀座组件120上设有凸起,与限位部1040适配而实现限位目的。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和垫片16。
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
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设有垫片16,且垫片16套设在刀轴104上。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刀轴104上设置限位部1040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可以有效地减少刀轴104在轴向上的窜动。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刀轴104带动刀片102向刀座122方向的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刀片102对垫片16的磨损,进一步地减少了垫片16被磨损磨粉的现象,有利于延长垫片16的使用寿命。另外,垫片16的磨损磨粉减少后,也可以相应地减少食材加工过程中出现垫片16被磨下的粉料混入食材中,提升了食材加工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如图4所示,更具体地,限位部1040包括环状凸起部1042,以及被环状凸起部1042包围的凹陷部1044,或者说,环状凸起部1042沿凹陷部1044的周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040包括环状凸起部1042和凹陷部1044,且环状凸起部1042沿凹陷部1044的周向设置,该结构为冲点工艺制作形成。采用冲点工艺,即利用加工设备的尖端冲击刀轴104,在刀轴104表面冲击处凹坑,也就是凹陷部1044。同时,在冲击力作用下,凹陷部1044内的材料由于被挤压而向四周运动并向外鼓起,形成沿凹陷部1044的周向设置的环状凸起部1042。冲点工艺制作形成的限位部1040,具有环状凸起部1042,便于和刀座组件120相互配合形成限位功能,不需要进行额外加工。尤其是在家用电器20中,刀轴104的尺寸一般都较小,采用冲点工艺制作限位部1040,工艺极其简单,精度要求也不高,工艺时间也非常短,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难度。另外,采用冲点工艺制作形成限位部1040,可以先进行刀轴104的精研磨,不影响刀轴104使用自动外圆磨设备,有利于实现批量生产。
可以理解,使用冲点工艺形成限位部1040,冲击设备的冲击端或者尖端的形状可以是圆锥形,相应地在刀轴104上冲出的凹陷部1044呈圆锥形。冲击设备的冲击端形状也可以是三角锥形,相应地在刀轴104上冲出的凹陷部1044呈三角锥形。或者冲击设备的冲击端形状为半球形,相应地在刀轴104上冲出的凹陷部1044呈半球形。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和垫片16。
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垫片16设置在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以避免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的接触和磨损。进一步地,垫片16套设在刀轴104上。
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从而减少刀片102和垫片16之间的接触和磨损。
进一步地,刀座组件120还包括第一轴承138。第一轴承138设于刀座122内。刀轴104与第一轴承138的内圈过盈配合,并可以同步转动。第一轴承138的外圈与刀座122固定连接或者过盈配合。刀轴104通过第一轴承138与刀座122转动连接。限位部1040与第一轴承138靠近刀片102的一侧相抵靠。更进一步地,限位部1040与第一轴承138的内圈靠近刀片102的一侧相抵靠。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040与第一轴承138靠近刀片102的一侧相抵靠,则限制了刀轴104向第一轴承138方向的轴向位移,而第一轴承138设于刀座122内,因此相应地限制了刀轴104向刀座122方向的窜动。可以理解,刀轴104不能向刀座122方向窜动,则刀片102就难以向刀座122方向移动,从而减少了刀片102磨损垫片16、磨粉垫片16的现象,提升了垫片16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通过垫片16寿命的延长,也就减少或避免了刀座122被磨损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一轴承138的设置,有利于刀轴104与刀座122的转动连接,并可以提升刀轴104转动的顺畅度,还对刀轴104起到的径向固定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刀轴104的动平衡性能。刀轴104与第一轴承138的内圈是配合关系,并一起转动。因此,刀轴104相对于第一轴承138的内圈静止,刀轴104在高速转动过程中,限位部1040的限位能够始终有效,也就能够始终减少刀轴104、刀片102向刀座122的窜动。
第一轴承138设置在刀座122内,既可以利用刀座122内的空间,减小刀组结构10占用的体积,又可以利用刀座122为第一轴承138提供支撑和限位,从而提升刀轴104、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和垫片16。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
如图2所示,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设有垫片16,且垫片16套设在刀轴104上。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
图3所示,具体而言,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便于通过刀轴104的转动带动刀片102转动,从而对食材进行切割和研磨。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与刀座122转动连接,便于为刀轴104提供支撑和限位,使刀轴104能够有固定的位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刀片102转动。通过设置垫片16,并位于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便于分隔刀片102和刀座122,避免刀轴104上下窜动时带动刀片102与刀座122发生磨损。限位部1040的设置,限制了刀轴104的轴向位移,在刀组结构10整体竖向设置时,限位部1040也就限制了刀轴104的上下窜动,从而减少了刀片102磨损垫片16的情况,减少了垫片16被磨损磨粉的现象,延长了垫片16的使用寿命,相应地延长了刀座122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限位部1040限制刀轴104上下窜动后,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的距离相对稳定,刀片102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的力矩也就趋于稳定,从而还有利于提升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如图2和图5所示,更具体地,刀座组件120还包括油封136。油封136设置在第一轴承138靠近刀片102的一侧。油封136与第一轴承138之间具有间隙。限位部1040位于油封136和第一轴承138之间的间隙内。
在本实施例中,油封136的设置,便于在轴向上为刀组结构10提供密封,减少液体沿刀轴104发生渗漏的现象,提升刀组结构1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间隙的取值范围为大于0mm,且小于或等于0.8mm。例如间隙为0.1mm、0.2mm、0.4mm、0.5mm、0.6mm中的任意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将间隙设置为小于等于0.8mm,使限位部1040始终只能在一个0.8mm以下的小范围内,也就是让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的距离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提供了一个稳定尺寸的空间给限位部,从而减少了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减少了刀片102的上下窜动。相应地,刀片102的窜动减少,也就减少了垫片16被磨损磨粉的现象,相应地,减少或避免了刀座122被磨损的现象。另外,间隙小于等于0.8mm,还有利于实现油封136对于刀轴104的密封作用,减少渗漏。
油封136包括一个内置的金属支架。金属支架外包裹有硅胶层。油封与刀轴104为过盈配合,以起到轴向的密封作用。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5不同,刀座组件120不仅包括第一轴承138,还包括第二轴承142。第二轴承142和第一轴承138同轴设于刀座122内。第二轴承142位于第一轴承138远离刀片102的一侧。且第二轴承142与第一轴承138间隔地设置。刀轴104同时通过第一轴承138、第二轴承142与刀座12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刀座122内设置第二轴承142,刀轴104还通过第二轴承142与刀座122转动连接,增加了刀轴104的固定点,提升了刀轴104的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且与第一轴承138间隔地设置,使两个固定点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刀轴104的径向固定趋于刚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刀轴104、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提升了刀轴104和刀片102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
为更好地保持第一轴承138和第二轴承142之间的间隔,确保刀轴104在径向上被刚性固定,在第一轴承138和第二轴承142之间,刀座组件120还包括有调节件140。调节件140套设在刀轴104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轴承138和第二轴承142之间设置调节件140,可以保持第一轴承138和第二轴承142之间间距的稳定性,也就是在刀片102、刀轴104高速旋转过程中,第一轴承138和第二轴承142之间始终保持稳定的距离。相应地,刀轴104能够始终被两个具有一定间距的轴承在径向上进行固定,或者说刀轴104在径向上能够始终被刚性固定,从而保证刀轴104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升了刀轴104、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另外,调节件140的设置,还可以通过调节件140的大小设置而调整第一轴承138和第二轴承142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刀轴104、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调节件140套设在刀轴104上,还便于填补刀轴104和刀座122之间的空余位置,进一步地限制刀轴104的径向位移,提升刀轴104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7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和垫片16。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
如图2所示,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设有垫片16,且垫片16套设在刀轴104上。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限位部1040设置在刀轴104的周面上,并从刀轴104的周面向外凸起。更具体地,限位部1040包括凹陷部1044和环状凸起部1042,这种结构的限位部1040,为冲点工艺制作形成。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刀组结构10还包括离合器134和调整件132。刀轴104穿过刀座122后与离合器134螺纹连接。调整件132套位于离合器134和刀座122之间,且调整件132套设于刀轴104上。调整件132与离合器134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离合器134,便于与驱动装置结合或者分离,从而在与驱动装置结合时,为刀轴104的转动提供动力,在分离时,停止刀轴104的转动。进一步地,调整件132位于离合器134和刀座122之间,便于调整离合器134和刀座122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具体而言,调整件132的设置,可以限制刀轴104带动离合器134向靠近刀座122的方向窜动,也就是说,调整件132和离合器134之间的配合抵靠,可以起到限制刀轴104向上窜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刀轴104、刀片102的动平衡性能。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刀座122上设有裙边1220。裙边1220设于刀座122靠近刀片102的一侧的周向上。裙边1220在刀座122上向外凸出。
如图7所示,裙边1220的底部设有密封件124。密封件124套设在刀座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件124的设置,便于在刀座122的径向上进行密封,有利于减少渗漏。刀座122上靠近刀片102的一侧的周向上设有外凸的裙边1220,密封件124设置在裙边1220的底部,两者贴合,更易于实现密封,并提升密封效果。
另外,密封件124设置在裙边1220的底部,还有利于裙边1220对密封件124进行保护。具体而言,在刀片102切割和粉碎坚硬食材的时候,由于食材碎片的高速碰撞容易导致密封件124被磨损,使得密封失效。通过裙边1220对密封件124进行保护,有利于减少或者避免密封件124的磨损。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刀组结构10还包括隔热件126。隔热件126套设在刀座122上,并位于密封件124的底部。
隔热件126用于隔热,以便于阻隔家用电器工作时产生时的热量向刀座122或家用电器的底座202传递,有利于减少刀座122或底座202因为高温而发生变形的现象,进而可以减少刀座122受热膨胀而影响刀轴104的径向固定,从而可以提升刀座122、刀轴104的动平衡性能。隔热件126套设在刀座122上,还可以减少隔热件126脱落的现象,确保隔热效果。
需要指出,具有刀组结构10并对食材进行切割和粉碎的家用电器20,其底座202一般采用PP(polypropylene)材料,也就是高聚物聚丙烯材质体。高聚物聚丙烯材质体的熔点165℃,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变形。通过设置隔热件126进行隔热,可以阻隔刀座组件10高速运转产生的高温,减少或避免底座202发生变形的现象。
更进一步地,刀组结构10还包括紧固件130。刀座穿过密封件124、隔热件126后,与紧固件130螺纹连接,以固定隔热件126、密封件124。这样的结构,便于隔热件126密封件124等部件的装卸,从而易于安装和维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隔热件126位于密封件124的底部,只是一个相对位置。在具体应用中,刀组结构一般还要安装到家用电器上,与家用电器的杯体200、底座202相连。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而言,在家用电器20上,隔热件126与密封件124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杯体200的底壁2000。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刀组结构10还包括加强件128,加强件128用于支撑隔热件126,还用于增大隔热件126的受力面积。
具体而言,加强件128套设在刀座122上,并位于隔热件126和紧固件130之间,并且加强件128在刀轴104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大于紧固件130在刀轴104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这样可以通过加强件128增大隔热件126的受力面积,从而降低隔热件126的局部受力,减少隔热件126发生破损的现象。
实施例9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组件100、刀座组件120和垫片16。刀片组件100包括刀片102和刀轴104。刀片102设于刀轴104上。刀座组件120包括刀座122。刀轴104可转动地设于刀座122内。
如图2所示,刀片102和刀座122之间设有垫片16,且垫片16套设在刀轴104上。刀轴104上设有限位部1040。限位部1040与刀座组件120配合,限制刀轴104的轴向位移,也就是在刀轴104的旋转过程中,限制刀轴104的上下窜动。
进一步地,垫片16为耐磨材质体,或垫片16的表面设有耐磨层。
在本实施例中,将垫片16设置为耐磨材质体,或垫片16的表面设有耐磨层,均可以提升垫片16的耐磨性能。也就是说,在刀片102发生窜动导致与垫片16接触时,耐磨材质体或耐磨层可以降低刀片102对垫片16的磨损效果。
实施例10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20,例如破壁机。家用电器20包括底座202、杯体200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刀组结构10,刀组结构10的刀座组件120设于底座202内,并与杯体200连接。刀座组件120的刀片102位于杯体200内。杯体200的底壁2000位于刀组结构10的密封件124和隔热件126之间。刀组结构10的刀座122穿过密封件124、杯体200的底壁2000、隔热件126后,与刀组结构10的紧固件130螺纹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实施例的刀组结构1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刀组结构10的刀座组件120设于底座202内,便于通过底座202为刀座组件120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提升刀座组件120的动平衡性能。刀片组件100的刀片102位于杯体200内,便于切割和搅拌杯体200内的食材。
另外,杯体200的底壁2000位于刀组结构10的密封件124和隔热件126之间,使得隔热件126可以阻隔刀片102加工食材时产生的高温,减少或者避免底座202受到高温的影响而发生变形。
可以理解,家用电器20不仅限于破壁机。家用电器20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破壁机、料理机、豆浆机、绞肉机。
实施例11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垫片16磨损的研磨刀组结构10,包括刀片102,刀轴104,垫片16,刀座122和装在刀座122内的油封136,第一轴承138,调节件140(例如铝套、铜套、钢套、树脂套),第二轴承142。
油封136,第一轴承138,调节件140和第二轴承142为提前铆压在刀座122内成为刀座组件120。刀片102和刀轴104为提前旋铆在一起成为刀片组件100。装配时刀座组件120先套好硅胶密封圈(即密封件124),然后装入杯体200内,套上刀座122,装入隔热片即隔热件126,放上加强五金片(即加强件128),用内角螺母(即紧固件130)锁紧固定。
刀片组件100套好垫片16,穿入刀座组件120后,再装入调整铝套(即调整件132),用上离合器134锁紧在刀座组件120上。
上述刀片组件100的刀轴104处有一冲点(即限位部1040)工艺结构,冲点的位置在油封136与第一轴承138的间隙中间。刀轴104与第一轴承138是轴与轴承的配合关系,间隙小于0.05mm,因此这个冲点能保证刀轴104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让刀片102和刀座122在一个相对值内不变动,提供了一个稳定尺寸的空间给垫片16,从而不会因刀片102上下窜动的情况下不停的往下活动而导致垫片16磨损磨粉。
进一步地,由于此冲点在第一轴承138的上方,贴紧在第一轴承138转动的内圈上,高整运转时,刀轴104随内圈一起转动,刀轴104相对于内圈静止,所以能一直保证刀轴104在高速运转过程中持续有效。且此冲点是在刀轴104精磨后增加。
进一步地,垫片16材质为铁氟龙等耐磨材质为优选材料。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刀组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减少刀轴的上下窜动,减少对刀座、垫片的磨损磨粉现象,还提升了刀轴的动平衡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刀片组件,所述刀片组件包括刀片和刀轴,所述刀片设于所述刀轴上;
刀座组件,所述刀座组件包括刀座,所述刀轴与所述刀座转动连接;所述刀轴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刀座组件配合,限制所述刀轴的轴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从所述刀轴的周面向外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环状凸起部和凹陷部,所述环状凸起部沿所述凹陷部的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座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设于所述刀座内,所述刀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刀座转动连接;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刀片的一侧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组件还包括:
油封,设于所述第一轴承靠近所述刀片的一侧,所述油封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小于等于0.8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组件还包括:
第二轴承,设于所述刀座内,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刀片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地设置,所述刀轴还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刀座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组件还包括:
调节件,套设在所述刀轴上,且所述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结构还包括:
离合器,所述刀轴穿过所述刀座后与所述离合器相连;
调整件,套设于所述刀轴上,并位于所述离合器和所述刀座之间,所述调整件与所述离合器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座上靠近所述刀片的一侧的周向上设有向外凸出的裙边;
所述刀组结构还包括:密封件,套设在所述刀座上,并位于所述裙边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组结构还包括:
隔热件,套设在所述刀座上,并位于所述密封件的底部,所述隔热件用于隔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结构还包括:
紧固件,所述刀座穿过所述密封件、所述隔热件后,与所述紧固件螺纹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结构还包括:
加强件,套设在所述刀座上,并位于所述隔热件和所述紧固件之间,所述加强件在所述刀轴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大于所述紧固件在所述刀轴的径向截面上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组结构还包括:
垫片,套设在所述刀轴上,并位于所述刀片和所述刀座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刀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为耐磨材质体,或所述垫片的表面设有耐磨层。
16.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刀组结构,所述刀组结构的刀座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用电器还包括:
杯体,所述杯体的底壁位于刀组结构的密封件和隔热件之间;
所述刀组结构的刀座穿过所述密封件、所述杯体的底壁、所述隔热件后,与所述刀组结构的紧固件螺纹连接。
CN202022670492.9U 2020-11-18 2020-11-18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Active CN213721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0492.9U CN213721573U (zh) 2020-11-18 2020-11-18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0492.9U CN213721573U (zh) 2020-11-18 2020-11-18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1573U true CN213721573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2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0492.9U Active CN213721573U (zh) 2020-11-18 2020-11-18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15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381A (zh) * 2021-09-24 2021-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食物破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8381A (zh) * 2021-09-24 2021-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食物破碎装置
CN113768381B (zh) * 2021-09-24 2023-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食物破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8542B2 (en) Hand blender blade with milling edge
AU2016251209B2 (en) Implement with telescopically movable stem for stirring or comminuting food
CN213721573U (zh) 刀组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09996102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CN103285980A (zh) 食物绞碎机
CN114052537B (zh) 研磨组件及料理机
CN211243031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0124692U (zh) 一种降温离合器、粉碎刀组件及料理机
CN208551470U (zh) 搅拌杯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114052535A (zh) 研磨刀、研磨组件及料理机
CN210810659U (zh) 搅拌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209186461U (zh) 一种新型粉碎刀组件及具有其的杯座、搅拌杯体和搅拌机
CN215305228U (zh) 一种防水性能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6823036U (zh) 料理刀具组件和包括其的料理机
CN216090182U (zh) 料理刀具组件和包括其的料理机
CN216090180U (zh) 料理刀具组件和包括其的料理机
CN215914278U (zh) 料理刀具组件和包括其的料理机
CN219629473U (zh) 一种实现刀轴离心密封的食品加工机
CN216090190U (zh) 料理刀具组件和包括其的料理机
CN215605182U (zh) 研磨件和料理机
CN218870111U (zh) 杯体结构及食品处理装置
CN218981143U (zh) 混捏机搅刀装置
CN216090181U (zh) 料理刀具组件和包括其的料理机
CN215687183U (zh) 一种搅拌杯组件及料理机
CN220824189U (zh) 搅拌刀组件和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