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6876U -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6876U
CN213716876U CN202023084279.6U CN202023084279U CN213716876U CN 213716876 U CN213716876 U CN 213716876U CN 202023084279 U CN202023084279 U CN 202023084279U CN 213716876 U CN213716876 U CN 213716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flexible package
flexible
bending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42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闯
王波
张涛
姚建
刘斌
喻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qing Flexib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qing Flexib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qing Flexib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qing Flexib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42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6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6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6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主体,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凸部和多个第二凸部;相邻两个第一凸部之间和相邻两个第二凸部之间具有间隙;主体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弹性模量。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隙不会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灰尘堆积,避免了弯曲性能减弱的问题。该装置设置在柔性封装的内部,灵活性高。该装置可靠性高,能够实现柔性封装正反两面的弯曲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的柔性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背景技术
柔性封装具有柔性可弯曲的功能,柔性封装包括柔性芯片的封装和柔性产品的整体封装。在柔性封装的发展规划中,全柔性是柔性封装的最终目的,就目前的柔性封装而言,并不能完全实现全柔,也即不能实现无限弯曲,目前的柔性封装在弯曲半径上都具有一定极限,当弯曲半径小于柔性封装的最小半径时会出现断裂的问题。
目前有采用设置凸部的方案,在弯曲时通过凸部之间的挤压力实现弯曲限制,凸部之间具有凹槽,当凸部靠近时会挤压凹槽的空间,直至凸部接触,并且弯曲限制的程度也与凹槽的尺寸有关。目前方案中的凸部和凹槽都是暴露的,随着时间的使用可能会有杂质、灰尘等堆积在凹槽中,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弯曲限制程度。并且这些凹槽都是非常小的,出现杂物堆积后也不便于清洗。
综上所述,目前这种方案对于柔性封装的弯曲限制效果不稳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杂物贴附堆积后,弯曲限制程度会受到很大影响,直接降低了柔性封装的使用效果。此外,由于凸部和凹槽都是暴露的,因此也只能设置在柔性封装的表面,而不能设置在柔性封装的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第一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主体,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面向空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部,第二侧部面向空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部;相邻第一凸部之间和相邻第二凸部之间具有间隙;主体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弹性模量;弹性件用于固定在柔性封装上并在弯曲时相邻第一凸部和/或第二凸部能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交错排列且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弹性件通过相邻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抵靠来实现弯曲限制;
或,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弹性件通过相邻第一凸部或相邻第二凸部抵靠来实现弯曲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或第二凸部为凸筋,多个凸筋在其宽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筋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半圆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或第二凸部的形状包括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体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分别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呈阵列分布,相邻两个第一凸部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第二凸部的间距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都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第二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组件,包括柔性封装,还包括上述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上;柔性封装弯曲时相邻第一凸部和/或第二凸部能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封装与弹性件通过粘结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固定在所述柔性封装的内部。
通过上述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采用一个带空腔的主体,将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设置在空腔中,从而使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与外界环境隔绝,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的间隙不会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灰尘堆积,避免了弯曲性能减弱的问题,从而保持了柔性封装的使用效果。此外采用全包围的主体,使得该装置可以设置在柔性封装的内部,灵活性高。其次,由于分别设置了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因此能够实现柔性封装正反两面的弯曲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都为凸筋的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都为凸筋的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都为棱柱的弹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将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将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表面对应柔性芯片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将弹性件固定柔性封装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主体;11、第一侧部;12、第二侧部;21、第一凸部;22、第二凸部;3、间隙;4、柔性封装;41、柔性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一方面,如图1、2和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主体1,主体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第一侧部11面向空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部21,第二侧部12面向空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部22;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交错排列且在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相邻两个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之间具有间隙3;主体1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弹性模量;弹性件用于固定在柔性封装上并在弯曲时相邻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能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
其中,在部分附图中,将主体1的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进行了拆解,从而分别示出,在拆解后的附图中只包含有与第一侧部11或第二侧部12连接的结构。
其中,主体1的弹性模量小于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弹性模量,使得在弯曲时主体1能够将形变向两侧释放。
其中,当弹性件因柔性封装的弯曲而弯曲时,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其中一个会朝弯曲方向聚拢,另一个则会朝弯曲方向扩张,因此在达到一定弯曲半径后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会发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由于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弹性模量较大不易发生形变,因此就算进一步施加外力,也难以再继续使弹性件弯曲。因此当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弯曲抵靠时,此时柔性封装的半径为被限制的最小弯曲半径,在弹性件的制作中,需要结合柔性封装不发生断裂的最小弯曲半径,使被限制的最小弯曲半径不小于不发生断裂的最小弯曲半径即可。
具体的,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在弯曲时分别进行聚拢和扩张,从而压缩两者之间的间隙3。弹性件对于柔性封装的弯曲限制程度取决于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宽度和高度、间隙3的距离以及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之间的距离等,通过配置这些参数,使其最终具备的弯曲限制程度满足使用要求。
其中,由于是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共同作用来实现弯曲限制,因此无论柔性封装是以正面向内弯曲还是以反面向内弯曲,都能起到弯曲限制的作用。
通过上述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采用一个带空腔的主体1,将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设置在空腔中,从而使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与外界环境隔绝,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之间的间隙3不会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灰尘堆积,避免了弯曲性能减弱的问题,从而保持了柔性封装的使用效果。此外采用全包围的主体1,使得该装置可以设置在柔性封装的内部,灵活性高。其次,该装置是通过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相互配合来实现弯曲限制,可靠性高,并且能够实现柔性封装正反两面的弯曲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弹性件通过相邻第一凸部或相邻第二凸部抵靠来实现弯曲限制。
其中,相比上述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单独作用,也能够实现柔性封装正反两面的弯曲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都为凸筋,多个凸筋在其宽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其中,采用凸筋的方式,接触的程度更高,限制的稳定性更好。但缺点在于只能实现一个方向上的弯曲限制,若柔性封装需要多个方向都要弯曲时,凸筋的作用有限。
其中,等距分布是为了保证在凸筋宽度方向上每个位置的限制程度都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中只有一个为凸筋。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为凸筋时,凸筋的截面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和圆弧形的组合,当然还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弧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采用长方形和半圆形的组合,不仅能够保证凸筋的高度,还能使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之间的接触部位较为柔和,不会发生破坏,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都为四棱柱,如图所示,采用棱柱的形式,区别于凸筋,布局更加灵活,可以实现多个方向上的弯曲限制。当然第一凸部21或第二凸部22的形状还可以是棱锥、棱台、圆柱、圆锥、球体中的任意一种,这几种相较于棱柱差异不大,但像圆柱、圆锥、球体这一类具有曲面的形状在发生抵靠时会较为柔和。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分别在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上呈阵列分布;在横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凸部21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第二凸部22的间距相同;在纵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凸部21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第二凸部22的间距相同。间距相同是为了保证横向或纵向上每个位置的弯曲限制程度都相同。当然横向上的间距和纵向上的间距也可以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都由金属制成。
其中,考虑到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是采用抵靠的方式实现弯曲限制,因此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本身的弹性模量需要较大才能较好的实现该目的。而绝大多数金属的弹性模量都较大,并且其他物理性质也比较良好,因此采用金属来制作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是比较合适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主要包括钢、铝、铜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列出的几种金属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并且抗氧化性也较好,十分适合作为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制作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都由弹性模量较大的塑料制成。
塑料相比金属,成本更低,也基本可以达到金属的效果。但是塑料由于其物理特性,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容易出现老化和变性,从而丧失了在该实施例中所需要的性能。
其中,塑料包括酚醛塑料、聚氨酯塑料、环氧塑料、不饱和聚酯塑料、呋喃塑料、有机硅树脂塑料、丙烯基树脂塑料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塑料,比如聚酯塑料等。
第二方面,如图4、5和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组件,包括柔性封装4,还包括上述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4上;柔性封装弯曲时相邻第一凸部21和/或第二凸部22能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
其中,柔性封装4是一个总称,其可以指一个柔性芯片,也可以是柔性产品,还可以是纯柔性材料。
其中,弹性件可以固定在柔性封装4的表面,也可以固定在柔性封装4的内部。固定在内部涉及的工艺稍复杂,但效果比固定表面更好。
通过上述柔性组件,采用一个带空腔的主体1,将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设置在空腔中,从而使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与外界环境隔绝,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之间的间隙3不会由于长期使用而出现灰尘堆积,避免了弯曲性能减弱的问题,从而保持了柔性封装4的使用效果。此外采用全包围的主体1,使得该装置可以设置在柔性封装4的内部,灵活性高。其次,由于分别设置了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因此能够实现柔性封装4正反两面的弯曲限制。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4的表面,并且弹性件的尺寸和整个柔性封装4的尺寸相匹配。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柔性封装4具有一定厚度,若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尺寸位置都相对一致时,柔性封装4在正反两面进行弯曲时,弯曲限制程度不一致,因此在设置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时,需要采用差异化设计,来平衡柔性封装4的厚度带来的差异。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封装4包括设置在内部的柔性芯片41,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4表面对应柔性芯片41的位置。
其中,柔性封装4中,可能不是所有区域都需要进行弯曲限制,因此只需要对个别区域进行弯曲限制即可,比如柔性芯片41对应的区域。
通过针对性的局部设置,不仅可以节省弹性件的成本,也可以使柔性封装4在不需要弯曲限制的区域保持一个良好的弯曲性能。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固定在柔性封装4的内部。
其中,采用内部固定的方式一般是针对个别区域,若整体需要弯曲限制采用表面固定为宜。具体的,采用内部固定会破坏柔性封装4内部的完整性,若弹性件的尺寸过大,很容易影响柔性封装4的使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多个,分别固定在柔性封装4的不同位置,包括表面和内部。
其中,在柔性封装4中可能存在离散的多个区域需要进行弯曲限制,并且相邻离散的区域之间的间距有较大,因此采用整体覆盖会浪费材料并且影响柔性封装的整体弯曲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分点设置,事先可以制作不同尺寸大小的弹性件,然后分别固定到对应位置。
采用分点设置,灵活性高,性价比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内部为空腔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侧部面向所述空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部;相邻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和相邻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主体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的弹性模量;所述弹性件用于固定在柔性封装上并在弯曲时相邻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交错排列且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所述弹性件通过相邻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抵靠来实现弯曲限制;
或,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在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弹性件通过相邻所述第一凸部或相邻所述第二凸部抵靠来实现弯曲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为凸筋,多个所述凸筋在其宽度方向上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截面形状包括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弧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的形状包括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体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分别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上呈阵列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部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部的间距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都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8.一种柔性组件,包括柔性封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柔性封装上;所述柔性封装弯曲时相邻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抵靠,从而实现弯曲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封装与所述弹性件通过粘结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固定在所述柔性封装的内部。
CN202023084279.6U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Active CN213716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4279.6U CN213716876U (zh)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4279.6U CN213716876U (zh)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6876U true CN213716876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8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4279.6U Active CN213716876U (zh)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6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69500C1 (ru) Щетка стеклоочистителя в сборе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пластинами
JP3725919B2 (ja) 樹脂製cvjブーツ
US5747140A (en) Flat upholstered body
CN113012579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639666A (zh) 可折叠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JP5893218B2 (ja) 重ね合わせ複合内装部品
US20210204417A1 (en) Back film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3716876U (zh)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KR20150131000A (ko) 접촉 소자
US8649168B2 (en) Case for a disk storage apparatus
CN114446182B (zh) 柔性盖板及显示模组
CN110708860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
CN213752681U (zh) 一种限制柔性封装弯曲的装置及柔性组件
JP7111888B2 (ja) 重ね合わせ内装部品
CN208792676U (zh) 一种弹性拼装地板
JP2006331935A (ja) シート
CN212463607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
JP3217483U (ja) 導電性ステッカー
JP588881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固定構造
JP2011052810A (ja) 樹脂製クリップ
JP3670621B2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目地止水継手
JP5533703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JP2017150164A (ja) 気密保持部材及び気密保持工法
JP5819253B2 (ja) 皿ばね
CN212485452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和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