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5659U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5659U
CN213715659U CN202021874048.2U CN202021874048U CN213715659U CN 213715659 U CN213715659 U CN 213715659U CN 202021874048 U CN202021874048 U CN 202021874048U CN 213715659 U CN213715659 U CN 213715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conductive substr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40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智睿
钟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angy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40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5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5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5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电致变色薄膜、正极、负极和封边结构;其中,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错位设置,形成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变色层位于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之间的重叠区域;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的非重叠区域上;封边结构至少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靠近重叠区域的侧面、变色层的侧面、第一导电基底靠近第二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侧面,以及第二导电基底靠近第一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高的防水气密性,能够减小非变色区的面积,并防止增塑剂等在电致变色器件加工过程中侵入变色层中。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是指施加电压时由于电场方向而可逆地改变颜色的现象,将具有这种特性的由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材料的光特性可逆地改变的物质称为电致变色物质。这种电致变色物质具有如下特性:当从外部没有施加电信号时,不显示颜色,而当施加电信号时,显示颜色,或者与之相反,当从外部没有施加电信号时,显示颜色,而当施加电信号时,颜色消失。
电致变色器件是利用由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而导致电致变色物质的透光率改变的现象的器件,用于调节如电子货架标签(ESL:electroshelflabel)等需要特定部变色的显示器、大型海报或信息板等公告用装置、智能窗、建筑用窗户玻璃、汽车镜、柔性显示器、汽车用天窗、运动眼镜等的透光率或者反射率,随着最近发现除了在可见光区域中的变色以外还具有红外线屏蔽效果,作为能量节约型产品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CN101960374A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以及电致变色器件所用的电极,所述电极包括:透明基底,所述透明基底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以及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其中,所述电极层包括掺杂质的氧化锡纳米颗粒和有机粘结剂,并且其中所述电极层是透明的;该专利申请并没有关注后续的封装。CN106959566A公开了一种准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该器件依次由第一衬底、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传输层、离子存储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衬底组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第一功能衬底;(2)制备第二功能衬底;(3)制备离子存储层;(4)对位加热合片;(5)高压釜除泡和(6)打边框胶。该专利申请将器件玻璃边框进行了打胶处理以隔离水汽或气体,但是某些场景无法在玻璃外边缘封边而导致其应用范围较窄。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致变色器件以及封边方法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阻隔后续加工过程中含有的增塑剂、水汽等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水汽等对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稳定的应用性能;同时对电致变色器件所包括的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若封装材料将电极全部覆盖,则在一些使用环境比较温和的使用场景下,可以避免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二层封边。
为达到此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导电基底、第二导电基底、变色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封边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错位设置,形成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所述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之间的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非重叠区域上;
所述封边结构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靠近所述重叠区域的侧面、所述变色层的侧面、所述第一导电基底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基底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侧面。
本实用新型将未封边的电致变色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叠层,电致变色叠层的结构可以解释为,变色层的面积均小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面积,同时,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错位设置,即,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在二维平面上并不能完全重叠,在不设置电极前,均有部分裸露在外,目前常见的错位方式有L型,半工字型等。在空间上,电极设置于导电层的非重叠区域并与导电层相连接,电极分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称之为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非重叠区域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的封边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对电致变色叠层进行封边,可以确保电致变色器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水汽或者加工过程中的增塑剂等不会进入变色层,而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并且对电极也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在电致变色叠层边缘进行封边,实现电致变色功能的稳定,避免了目前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均在玻璃外边缘处封边而导致的无法广泛应用,并有利于电致变色器件制备后的存储和运输。
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叠层和第一/第二电极的位置较近,因此增加了水汽、增塑剂等物质进入变色层的难度,也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变色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变色层之间的间距各自独立地为0.1-3mm,例如0.1mm、0.2mm、0.3mm、0.4mm、0.5mm、1mm、1.5mm、2mm、2.5mm、3mm等,进一步优选各自独立地为0.1-1mm,例如1mm、0.8mm、0.6mm、0.5mm、0.4mm、0.3mm、0.2mm、0.1mm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宽度各自独立的为0.5-10mm,例如0.5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各自独立的不超过250μm,例如250μm、240μm、230μm、220μm、210μm、200μm、150μm、100μm、50μm、20μm、10μm、5μm、3μm、2μm、1μm等。本实用新型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最小厚度不作特殊限定,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存在,因此其厚度不会为0。
优选地,所述封边结构的厚度为50-500μm,例如100μm、150μm、200μm、250μm、300μm、350μm、400μm、450μm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以从第一导电基底指向第二导电基底的方向为垂直方向,以平行于第一导电基底/第二导电基底的方向为水平方向。
所述封边结构的厚度指的是封边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值,由于封边结构的部分覆盖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上,所以封边结构的厚度在不同水平位置处可能不相同。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对应的封边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保证能覆盖住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表面即可,本申请对该处的厚度不做特别限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封边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水氧阻隔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靠近所述变色层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靠近所述变色层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材料各自独立,可以是柔性基底层、玻璃等,其中柔性基底层采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环烯烃共聚物或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材料各自独立,可以是氧化铟锡(ITO)、氧化铝锌(AZO)、氟掺杂氧化锡(FTO)、纳米银线、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网格或银纳米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封边结构还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位于所述重叠区域内的,且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表面。
优选地,所述封边结构还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位于所述重叠区域内的,且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表面。
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一般购买的或者使用的导电层均是设置在基材上,应用时导电层和基材层一起应用,因此称之为导电基底,本实用新型的封边结构连导电基材一起封边,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制备电致变色器件时,将部分胶水设置在导电基材层表面(相对于侧面而言),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封边结构与电致变色器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有效降低了因脱胶而使水汽、后续的封装材料等可能带来的增塑剂等组分进入变色层的风险。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除远离所述重叠区域的一侧外,表面均被所述封边结构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极是设置在导电基底的导电层上的,因此其必然有一面与导电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电极的表面均是指电极除了与导电层连接的一面外,其他暴露在外的表面。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除了连接导电层的那一面外全部被封边结构所包裹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边结构对电极同样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避免第二层封边。
本实用新型中,封边结构的形状可以为半工字型、T型、1型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表面均被所述封边结构覆盖。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封边结构之间、第二电极和封边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表面还可以包覆一层绝缘层,以实现对电极材料的进一步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层用于在设置封边结构之前保护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防止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材料被氧化。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通常采用导电金属,例如导电银浆,而银浆表面容易被氧化,由于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设置之后,并不会立刻在其表面设置封边结构,因此为了避免在加工过程中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表面氧化,通常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绝缘层,以保护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不被氧化。绝缘层的材料可以是绝缘光油、绝缘树脂胶等。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隔膜和/或第二隔膜;
所述第一隔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封边结构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隔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二电极的封边结构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在封边结构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设置第一隔膜和/或第二隔膜,以进一步增加水氧阻隔性,其面积可以覆盖封边结构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的隔膜可以选用市售的水氧阻隔膜材料。本实用新型中,封边结构的外表面可以是平行于变色层的一面,也可以是垂直于变色层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胶膜和/或第二胶膜;
所述第一胶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封边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上;
所述第二胶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二电极的封边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胶膜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一侧,还设置有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中,胶膜可以选用OCA或COF高透高粘接性能的阻隔胶膜,其存在重离型面和轻离型面,在电致变色器件面积不大的应用场景,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两个表面均覆盖住;在电致变色器件面积较大的应用场景,可以仅覆盖住四个边缘。通过在电致变色器件上设置胶膜,一方面可以起到进一步增加水氧阻隔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将电致变色器件粘贴到其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胶膜可以设置在隔膜外侧,也可以不设置隔膜,直接在封边结构外侧设置胶膜。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胶膜的大小可以仅覆盖封边结构即可,也可以将相应的导电基材的外表面全部覆盖住。至于离型膜则是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在使用时,将离型膜除去即可。
优选地,所述封边结构由密封胶固化而成,所述密封胶的初始粘度大于10kcps,例如11kcps、15kcps、18kcps、20kcps、30kcps、40kcps、50kcps、80kcps、100kcps、120kcps、150kcps、180kcps、200kcps、220kcps、250kcps、280kcps或300kcps等。
优选地,所述密封胶的初始粘度小于等于300kcps。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胶优选的采用快速固化、黏度高的胶水,例如高温固化的丁基胶和聚氨酯胶、LOCA、OCR等水胶或者紫外固化的UV胶等,初始粘度大于等于10kcps。
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粘度较大的密封胶,可以避免在固化得到封边结构时,密封胶固化不及时而导致的塌陷等。优选地,密封胶的初始粘度不能过高,避免密封胶无法填充入电极和变色层之间的间隙中。
优选地,所述密封胶选自丁基胶或聚氨酯胶、LOCA光学胶或OCR光学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形成所述封边结构的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点胶、固化。优选地,在密封胶点胶过程中,或者在密封胶点胶之后且固化之前,优选地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抽真空操作,以有利于除去密封胶与电极/变色层之间的气泡,使得密封胶有效地密封住变色层的周边和电极表面,从而确保水汽或者加工过程中的增塑剂等不会进入变色层而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并且对电极也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点胶在点胶设备上进行,所述点胶设备包括点胶装置和挡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点胶设备设置点胶机构和挡板机构,点胶机构根据总点胶量确定点胶速度及点胶口大小,根据点胶宽度确定点胶口形状,点胶口形状包括扁平点胶口、圆形点胶口,以及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形状的点胶口;挡板机构紧贴电致变色叠层轮廓,将未固化的胶水刮平,将多余的胶水刮离。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包括第一电致变色层、第二电致变色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层之间的电解质层。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的厚度范围为5-100μm;第一/第二电致变色层厚度均是纳米级别;电解质层厚度为5-100μm,不包括5μm和100μm。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优选地,所述电子终端应用于车辆、建筑、电子产品中。例如可以用于车侧窗、车天窗、前挡风玻璃、建筑玻璃、光学镜片、后视镜、装饰膜或滤镜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的封边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对电致变色叠层进行封边,可以确保电致变色器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水汽或者加工过程中的增塑剂等不会进入变色层,而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并且对电极也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边结构对电极同样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避免第二层封边;
(3)与现有电致变色器件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更好的存储性能和使用稳定性,更好的耐温耐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错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贴附保护胶带的电致变色叠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错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对比例2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导电基底;2-变色层;3-第二导电基底;4-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6-封边结构;
11-第一基材层,12-第一导电层,21-第一电致变色层,22-电解质层,23-第二电致变色层,31-第二基材层,32-第二导电层,71-第一隔膜,72-第二隔膜,81-第一胶膜,82-第二胶膜,91-第一轻离型膜,92-第二轻离型膜,101-第一基板,102-第二基板,111-第一胶层,112-第二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如图1所示,由第一导电基底1、第二导电基底3、变色层2、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和封边结构6组成;
其中,第一导电基底1包括第一基材层11和第一导电层12,第一导电层12位于第一基材层11靠近变色层2的一侧;
第二导电基底3包括第二基材层31和第二导电层32,第二导电层32位于第二基材层31靠近变色层2的一侧;
变色层2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致变色层21、电解质层22和第二电致变色层23;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电基底1和第二导电基底3L型错位设置,形成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
其中,变色层设置在第一导电基底1和第二导电基底3之间,位于重叠区域;
其中,第一电极4设置在第一导电基底1的非重叠区域上,第二电极5设置在第二导电基底3的非重叠区域上;
封边结构6覆盖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全部表面、变色层2的侧面、第一导电基底1靠近第二电极5的全部侧面、第二导电基底3靠近第一电极4的全部侧面、第一导电基底1位于重叠区域内且远离变色层2一侧的部分表面,以及第二导电基底3位于重叠区域内且远离变色层2一侧的部分表面;
其中,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宽度均为3mm,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厚度均为30μm,两个电极与变色层2的间距均为1mm,变色层2的厚度为30μm,封边结构的厚度为100μm。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准备好的电致变色叠层(已经设置了电极)擦拭干净,如图3所示,在第二基材层31靠近第一电极4的边缘附近贴保护胶带,保护胶带可以避免液态密封胶胶水扩散的太多(扩散到薄膜中间位置附近),导致薄膜表面沾染固化胶水后不易清理;
(2)使用点胶设备利用丁基胶对步骤(1)的电致变色叠层的第一电极4进行点胶,挡板机构紧贴电致变色叠层的轮廓,将未固化的胶水刮平,将多余的胶水刮离电致变色叠层(保证胶水固化后的形状和位置与封边结构6相同);
(3)撕下保护胶带;
(4)在抽真空条件下,加热使胶水固化;
(5)然后翻转电致变色叠层,按照上述方法在第一基材层11靠近第二电极5的边缘附近贴保护胶带,对第二电极5点胶并固化,得到电致变色器件。
实施例2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如图4所示,由第一导电基底1、第二导电基底3、变色层2、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和封边结构6组成;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均设置于非重叠区域的边缘位置,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远离重叠区域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导电基底1和第二导电基底3的侧面齐平;两个电极与变色层2的间距均为3mm;
封边结构6覆盖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除了远离重叠区域一侧的表面外的其他表面、变色层2的侧面、第一导电基底1靠近第二电极5的全部侧面、第二导电基底3靠近第一电极4的全部侧面、第一导电基底1位于重叠区域内且远离变色层2一侧的部分表面,以及第二导电基底3位于重叠区域内且远离变色层2一侧的部分表面。
当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环境不处于极端使用环境时(极端使用环境例如高温、高压、高湿等),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材料布置在边缘地带,可以避免靠近边缘一侧的胶因为固化不及时而导致的塌陷。
实施例3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导电基底1和第二导电基底3的错位方式不同,为半工型,如图5所示。
实施例4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如图6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还包括第一隔膜71和第二隔膜72;
其中,第一隔膜71设置在覆盖第一电极4的封边结构的远离第一导电基底1的一侧,第一隔膜71的大小覆盖住该侧表面即可;
第二隔膜72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二电极5的封边结构的远离第二导电基底3的一侧,第二隔膜72的大小覆盖住该侧表面即可;
其中,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宽度均为1mm,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厚度均为5μm,两个电极与变色层2的间距均为0.3mm,变色层2的厚度为50μm,封边结构的厚度为100μm。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准备好的电致变色薄膜(已经设置了正负极)擦拭干净,在第二基材层31靠近第一电极4的边缘附近贴保护胶带,保护胶带可以避免液态密封胶胶水扩散的太多(扩散到薄膜中间位置附近),导致薄膜表面沾染固化胶水后不易清理;
(2)使用点胶设备利用聚氨酯胶对步骤(1)的电致变色叠层的第一电极4进行点胶,挡板机构紧贴薄膜轮廓,将未固化的胶水刮平,将多余的胶水刮离电致变色薄膜(保证胶水固化后的形状和位置与封边结构6相同);
(3)撕下保护胶带;
(4)粘贴第一隔膜71;
(5)在抽真空条件下,于预设温度下固化聚氨酯胶,该预设温度范围处于60-140℃;
(6)然后翻转电致变色薄膜,按照上述方法在第一基材层11靠近第二电极5的边缘附近贴保护胶带,对第二电极5点胶,粘贴第二隔膜72并固化,得到电致变色器件。
本实施例通过在封边结构上设置第一隔膜71和第二隔膜72,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水氧阻隔性能。
实施例5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将第一隔膜71和第二隔膜72分别替换为第一胶膜81和第二胶膜82,且第一胶膜81远离第一导电基底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轻离型膜91,第二胶膜82远离第二导电基底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轻离型膜92。
制备方法如下:
(1)将准备好的电致变色薄膜(已经设置了正负极)擦拭干净,在第二基材层31靠近第一电极4的边缘附近贴保护胶带,保护胶带可以避免液态密封胶胶水扩散的太多(扩散到薄膜中间位置附近),导致薄膜表面沾染固化胶水后不易清理;
(2)使用点胶设备利用聚氨酯胶对步骤(1)的电致变色叠层的第一电极4进行点胶,挡板机构紧贴薄膜轮廓,将未固化的胶水刮平,将多余的胶水刮离电致变色薄膜(保证胶水固化后的形状和位置与封边结构6相同);
(3)撕下保护胶带;
(4)在抽真空条件下,于预设温度下固化聚氨酯胶,该预设温度范围处于60-140℃;
(5)取OCA胶膜(由依次层叠的轻离型膜、胶层和重离型膜构成),撕去重离型膜,然后粘贴在电致变色器件的预设位置处,形成第一胶膜81和第一轻离型膜91;
(6)翻转电致变色薄膜,按照上述方法在第一基材层11靠近第二电极5的边缘附近贴保护胶带,对第二电极5点胶并固化,粘贴带有第二轻离型膜92的第二胶膜82,得到电致变色器件。
通过在电致变色器件上设置第一胶膜81和第二胶膜82,一方面可以起到进一步增加水氧阻隔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撕掉第一轻离型膜91和第二轻离型膜92后,可以方便地将电致变色器件粘贴到其他表面上,进行最终封装。
实施例6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一胶膜81除了覆盖封边结构外,还覆盖第二基材层31远离变色层2一侧的全部表面;第二胶膜82除了覆盖封边结构外,还覆盖第一基材层11远离变色层2一侧的全部表面。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5。
对比例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设置封边结构。
对比例2
提供一种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结构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上不设置封边结构,电致变色叠层通过两层胶层(包括第一胶层111和第二胶层112)粘结于两片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封边结构6设置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的边缘处。
这种结构会导致边缘不能变色的区域的宽度变大,从视觉上来看,产品周边的黑边区域比较大。而且变色层2两边没有封边,会导致胶层中的增塑剂等在加工过程中侵入到变色层2中,密封效果也不好。
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进行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1)高温高湿存储性能8585实验和6595实验:
8585实验:85℃,85%相对湿度条件下,使用恒温恒湿实验箱进行器件存储1000小时,每200小时取出测试边缘的变色效果,包括透过率范围、响应速度、电极外观、变色情况(均匀性)。透过率范围变化和响应时间变化在合格范围内则通过测试。
6595实验:65℃,95%相对湿度条件下,使用恒温恒湿实验箱进行器件存储1000小时,每200小时取出测试边缘的变色效果,包括透过率变化范围、响应速度、电极外观、变色情况(均匀性)。透过率变化范围和响应时间变化在合格范围内则通过测试。
其中,透过率范围变化在合格范围内是指:透过率范围变化(δT)在测试前后不允许超过5%,透过率范围=Tmax-Tmin,Tmax为最大透过率,Tmin为最小透过率;
例如,测试前透过率范围有Tmax-Tmin=60%,测试后透过率范围有Tmax-Tmin=50%,则透过率范围变化δT=10%>5%,判定未通过测试。
响应时间变化在合格范围内是指:响应时间变化在测试前后不允许超过1s,例如测试前响应时间为2s,测试后响应时间为3.5s,则响应时间变化为1.5s,判定未通过测试。
电极外观:观察电极颜色在测试前后是否发生明显变化,若未发生明显变化,则判定外观通过测试;若发生明显变化,则判定外观未通过测试;
变色效果:观察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程度,若整体变色均匀性好,无肉眼可见的部分区域变色快或变色慢的现象,则判定变色效果良好。
上述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660826630000161
Figure BDA0002660826630000171
由上述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对比例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更好的存储性能和使用稳定性,具有更好的耐温耐湿性能。

Claims (18)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基底、第二导电基底、变色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封边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错位设置,形成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所述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之间的重叠区域;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和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非重叠区域上;
所述封边结构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靠近所述重叠区域的侧面、所述变色层的侧面、所述第一导电基底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基底靠近所述第一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变色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变色层之间的间距各自独立地为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变色层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变色层之间的间距各自独立地为0.1-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宽度各自独立地为0.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厚度各自独立地≤2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的厚度为50-5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材层靠近所述变色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材层靠近所述变色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还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位于所述重叠区域内的,且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边结构还覆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位于所述重叠区域内的,且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除远离所述重叠区域的一侧外,表面均被所述封边结构覆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表面均被所述封边结构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封边结构之间、第二电极和封边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隔膜和/或第二隔膜;
所述第一隔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封边结构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
所述第二隔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二电极的封边结构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第一胶膜和/或第二胶膜;
所述第一胶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一电极的封边结构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基底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上;
所述第二胶膜设置在覆盖所述第二电极的封边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一侧的表面上,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远离所述变色层一侧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膜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基底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胶膜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基底的一侧,还设置有离型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包括第一电致变色层、第二电致变色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层之间的电解质层。
18.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
CN202021874048.2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Active CN213715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048.2U CN213715659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048.2U CN213715659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5659U true CN213715659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1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4048.2U Active CN213715659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5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7172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US10921673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olid 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solid 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s
AU2016374204A1 (en) Electrochromic apparatus
JP5267955B2 (ja) 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912114B2 (en) Electrochromic sunroof based on all solid-state flexible thin film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methods to fabricate the same
US12061403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olid 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solid state electrochromic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s
CN111399300A (zh) 具有边缘保护的电致变色膜
JP2009169229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71565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和包含其的电子终端
JP4606780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CN219016754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组件及变色装置
JP7452051B2 (ja) 調光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合わせガラス
JPH04152324A (ja) 調光構成体
JP2012013934A (ja) 電子ペーパー及び電子ペーパーの製造方法
CN208636629U (zh) 一种彩色显示器
JP7172262B2 (ja) 調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134235A1 (en) Switchable film, laminated glazing,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witchable film
CN214896136U (zh) 电致变色的盖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156659A1 (zh) 电致变色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JP5214680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21595474U (zh) 一种防指纹液晶玻璃盖板
KR102723894B1 (ko) 장벽 필름 상에 다중 기능 요소들 및 버스바(bus bar)를 포함하는 적층 판유리
CN210666280U (zh)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结构
JP2011126733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CN117215097A (zh) 调光模组及其终端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