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2641U - 充装卸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装卸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2641U
CN213712641U CN202022454800.4U CN202022454800U CN213712641U CN 213712641 U CN213712641 U CN 213712641U CN 202022454800 U CN202022454800 U CN 202022454800U CN 213712641 U CN213712641 U CN 213712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hydrogen
hydrogenation
control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48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忠华
姜方
宣锋
蔡园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yf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548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2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2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2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4Hydrogen distribu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45Hydrogen technologies in production process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加氢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装卸气系统,充装卸气系统包括:第一加氢路径以及第一卸氢路径,第一加氢路径的一端用于连接供氢设备,第一加氢路径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长管拖车的储氢装置;第一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且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第一加氢路径的位于第一控制阀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第一卸氢路径;第一卸氢路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可见,本充装卸气系统应对了存在供气装置和长管拖车两种气源时的情况,更加符合实际需要,而且通过本本充装卸气系统实现了两种路径的轻松切换和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充装卸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氢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装卸气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加氢站中是通过长管拖车供气,而后氢气进入压缩机增压,然后进入储气瓶组,最后通过加氢机给车加氢,但若加氢站存在制氢装置时,则对于采用制氢装置还是长管拖车供气没有合理的安排。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装卸气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于采用制氢装置还是长管拖车供气没有合理的安排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装卸气系统,包括:第一加氢路径以及第一卸氢路径,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一端用于连接供氢设备,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储氢装置;
所述第一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且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所述第一卸氢路径;所述第一卸氢路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卸氢路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位于其与所述第一卸氢路径的相交点下游的部分路径设置有第一手动阀,所述第一手动阀连接有第一压力变送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充装卸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加氢路径,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供氢设备,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储氢装置,且所述第二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加氢路径中,沿着所述氢气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第二卸氢路径;所述第二卸氢路径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所述第二卸氢路径设置有第四单向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位于其与所述第二卸氢路径的相交点下游的部分路径设置有第二手动阀,所述第二手动阀连接有第二压力变送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均为气动球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进气端相连接以形成共同的进气端,所述共同的进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供氢设备的进气路径,所述进气路径设置有第三手动阀;
所述第一卸氢路径的出气端以及所述第二卸氢路径的出气端相连接以形成共同的出气端,所述共同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待充气设备的出气路径,所述出气路径设置有第四手动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出气路径设置有第五单向阀、过滤器以及安全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充装卸气系统应对了存在供气装置和长管拖车两种气源时的情况,更加符合实际需要,而且通过本本充装卸气系统实现了两种路径的轻松切换和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装卸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加氢路径,11-第一控制阀,12-第一单向阀,13-第一手动阀,14-第二手动阀,15-第一压力变送器,2-第一卸氢路径,21-第二控制阀,22-第二单向阀,3-第二加氢路径,31-第三控制阀,32-第三单向阀,33-第三手动阀,34-第四手动阀,35-第二压力变送器,4-第二卸氢路径,41-第四控制阀,42-第四单向阀,5-进气路径,51-第五手动阀,6-出气路径,61-第五单向阀,62-过滤器,63-安全阀,7-第一长管拖车,8-第二长管拖车,9-供氢设备,10-待充气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装卸气系统,包括:第一加氢路径1以及第一卸氢路径2,第一加氢路径1的一端用于连接供氢设备9(此处所说的供氢设备9可为制氢设备,当然,供气设备还可为储存制氢设备所制得的氢气的储存设备),第一加氢路径1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储氢装置(第一储氢装置可为第一长管拖车7,以下也将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第一加氢路径1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1,且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第一加氢路径1的位于第一控制阀11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第一卸氢路径2;第一卸氢路径2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1。
当系统前端有供氢设备9时,就无需用长管拖车提供氢气来源,即此时,打开第一控制阀11和第二控制阀21,使得供氢设备9产生的氢气直接供给给待充气设备10,当充气完成后,关闭第一控制阀11和第二控制阀21。
当没有待充气设备10等待充气时,可打开第一控制阀11,保持第二控制阀21关闭,使得供氢设备9产生的氢气直接给第一长管拖车7的储气装置充气,当充气完成后,关闭第一控制阀11,若后期遇到供氢设备9出现问题时,保持第一控制阀11关闭,打开第二控制阀21,由第一长管拖车7的储气装置为待充气设备10充气,可利用此空余时间,对供氢设备9进行检修等操作。
可见,本充装卸气系统应对了存在供气装置和长管拖车两种气源时的情况,更加符合实际需要,而且通过本本充装卸气系统实现了两种路径的轻松切换和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氢路径1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主要是保证氢气在第一加氢路径1中单向流动;
第一卸氢路径2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2,主要是保证氢气在第一卸氢路径2中单向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加氢路径1中,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第一加氢路径1的位于其与第一卸氢路径2的相交点下游的部分路径设置有第一手动阀13和第二手动阀14,第二手动阀14连接有第一压力变送器15。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当加氢路径或者长管拖车出现问题时,切断第一手动阀13,避免相互影响。第一压力变送器15通过与第二手动阀14相连通进而能够检测第一长管拖车7的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充装卸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加氢路径3,第二加氢路径3的一端用于连接供氢设备9,第二加氢路径3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储氢装置(第二储氢装置可为第二长管拖车8,以后也将以此为例加以说明),且第二加氢路径3设置有第三控制阀31。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二加氢路径3中,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第二加氢路径3的位于第三控制阀31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第二卸氢路径4;第二卸氢路径4设置有第四控制阀41。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当为第一长管拖车7和第二长管拖车8同时加气时,需关闭第二控制阀21和第四控制阀41;当然,也可以单独为第一长管拖车7或第二长管拖车8加气,且此时,只需要打开对应的控制阀即可,即打开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21处于关闭状态为第一长管拖车7加气,或者打开第三控制阀31,第四控制阀41处于关闭状态为第二长管拖车8加气。
卸气流程:当需要长管拖车为待充气设备10提供氢气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1和第三控制阀31,根据下文所述的第一压力变送器15检测第一长管拖车7的压力,第二压力变送器35检测第二长管拖车8的压力;若第一长管拖车7以及第二长管拖车8的压力均大于设定值,并且第一长管拖车7的氢气的压力高于第二长管拖车8的氢气的压力时,则打开第二控制阀21,第四控制阀41处于关闭状态;若第一长管拖车7以及第二长管拖车8的压力均大于设定值,并且第一长管拖车7的氢气压力低于第二长管拖车8的氢气压力时,则打开第四控制阀41,第二控制阀21处于关闭状态。利用氢气压力较大的长管拖车为待充气设备10充气,能够加快充气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从上述流程可知,既可以同时为两台长管拖车同时充装气体或者同时卸气,也可满足对一台长管拖车充气或者卸气,仅需合理控制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21、第三控制阀31以及第四控制阀41的开启或者关闭即可,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中,可选地,第一控制阀11、第二控制阀21、第三控制阀31以及第四控制阀41均为气动球阀,电磁控制,开闭及时,响应快。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加氢路径3设置有第三单向阀32,主要是保证氢气在第二加氢路径3中单向流动;
第二卸氢路径4设置有第四单向阀42,主要是保证氢气在第二卸氢路径4中单向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第二加氢路径3中,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第二加氢路径3的位于其与第二卸氢路径4的相交点下游的部分路径设置有第三手动阀33和第四手动阀34,第四手动阀34连接有第二压力变送器35。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当加氢路径或者长管拖车出现问题时,切断第三手动阀33,避免相互影响。第二压力变送器35通过与第四手动阀34相连通进而能够检测第二长管拖车8的压力。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氢路径1的进气端和第二加氢路径3的进气端相连接以形成共同的进气端,共同的进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供氢设备9的进气路径5,进气路径5设置有第五手动阀51。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采用共同的进气端,共同的进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供氢设备9的进气路径5,节省管路,避免管路混乱。
第五手动阀51的作用在于,当供氢设备9出现问题时,可关门第五手动阀51,切断路径,避免相互影响。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卸氢路径2的出气端以及第二卸氢路径4的出气端相连接以形成共同的出气端,共同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待充气设备10的出气路径6。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采用共同的出气端,共同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待充气设备10的出气路径6,节省管路,避免管路混乱。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出气路径6设置有第五单向阀61、过滤器62以及安全阀63。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过滤器62起到过滤氢气中的杂质的作用,保证进入待加氢设备内氢气的纯净。
安全阀63防止管路出现超压的问题。
第五单向阀61保证气体单向流动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氢路径以及第一卸氢路径,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一端用于连接供氢设备,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储氢装置;
所述第一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一控制阀,且沿着氢气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所述第一卸氢路径;所述第一卸氢路径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卸氢路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位于其与所述第一卸氢路径的相交点下游的部分路径设置有第一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所述第二手动阀连接有第一压力变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装卸气系统还包括第二加氢路径,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供氢设备,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相对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储氢装置,且所述第二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氢路径中,沿着所述氢气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的下游的部分路径连接有第二卸氢路径;所述第二卸氢路径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氢路径设置有第三单向阀;
所述第二卸氢路径设置有第四单向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位于其与所述第二卸氢路径的相交点下游的部分路径设置有第三手动阀和第四手动阀,所述第四手动阀连接有第二压力变送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均为气动球阀。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路径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加氢路径的进气端相连接以形成共同的进气端,所述共同的进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供氢设备的进气路径,所述进气路径设置有第五手动阀;
所述第一卸氢路径的出气端以及所述第二卸氢路径的出气端相连接以形成共同的出气端,所述共同的出气端连接有用于连接待充气设备的出气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装卸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路径设置有第五单向阀、过滤器以及安全阀。
CN202022454800.4U 2020-10-29 2020-10-29 充装卸气系统 Active CN213712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4800.4U CN213712641U (zh) 2020-10-29 2020-10-29 充装卸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4800.4U CN213712641U (zh) 2020-10-29 2020-10-29 充装卸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2641U true CN213712641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1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54800.4U Active CN213712641U (zh) 2020-10-29 2020-10-29 充装卸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26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945A (zh) * 2021-08-10 2021-11-02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站用自动充装卸气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6945A (zh) * 2021-08-10 2021-11-02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站用自动充装卸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4144B (zh) 车辆座椅
CN213712641U (zh) 充装卸气系统
WO2015196955A1 (zh) 一种热泵-制冷机组充氮保压检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0719584U (zh) 车载氢系统检测及加注装置
CN211399315U (zh) 加氢站用卸气柱及氢气卸气系统
CN110067910B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维修换管方法
CN214171944U (zh) 氢气卸气系统
CN108930911B (zh) 一种加氢站氢能源的供给方法及系统
CN211146071U (zh) 一种加氢站的卸气柜及其双接口卸气系统
US20220161183A1 (en) Hydrogen gas supply apparatus and hydrogen gas supply method
CN108332046B (zh) 气驱泵撬装加氢设备中的加氢系统及其加氢方法
CN211600223U (zh) 一种车辆加注系统
CN210014208U (zh) 一种提高hcng卸车效率节约能源的装置
CN218993076U (zh) 充装站及氢气充装系统
CN109140231A (zh) 一种节能型压缩天然气子站设备系统
CN109386629A (zh) 具有可调整流量的充泄气阀座
CN203571420U (zh) 一种cng加气站
CN202284719U (zh) 混合cng加气站用压缩机及控制系统
CN214982548U (zh) 一种断电保压装置
CN205274709U (zh) 一种氢氧化钙气力输送系统
CN212840738U (zh) 一种多功能气体增压机
CN213712660U (zh) 低压瓶组供气系统
CN208935828U (zh) 一种节能型压缩天然气子站设备系统
CN212584719U (zh) 一种压缩氢气的储氢系统
CN212305978U (zh) 一种液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