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0444U -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0444U
CN213710444U CN202022547967.5U CN202022547967U CN213710444U CN 213710444 U CN213710444 U CN 213710444U CN 202022547967 U CN202022547967 U CN 202022547967U CN 213710444 U CN213710444 U CN 213710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eam
rod
telescopic rod
hinged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79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akang Zh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akang Zh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akang Zh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akang Zhongh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479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0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0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0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支撑组件和车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梁、至少一个的伸缩杆和与伸缩杆一一对应的辅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铰接在主梁的后段,伸缩杆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上,使伸缩杆、主梁和辅助杆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的主梁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所述车体包括四个底轮;所述底轮配合在主梁内侧的导向槽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调节便利,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稳定性好,方便收纳运输,安全系数高,承载空间可扩展。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兴建起许多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完成框架施工后,需要向每层楼里输送钢筋、水泥、砖块、线缆、管材、板材和施工设备等,对大楼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而通过塔吊对材料和设备进行吊装,从高楼外侧直接吊送至相应楼层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由于每层楼都有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所以需要在每个楼层建设吊装平台,塔吊将材料和设备吊装至吊装平台上,施工人员再将材料和设备从吊装平台搬运至室内。现有的吊装平台采用两个主梁作为输送轨道,主梁通过支撑杆压在楼板的上表面,然后主梁延伸出楼外,两个主梁作为运输车的轨道,使运输车可以在室外和室内来回运输,提高了塔吊卸料效率。
但是现有的支撑杆通过上端顶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下端将主梁压在楼板的上表面,使主梁不会因为前段伸出楼外受载而倾覆。然而每层楼的高度是有一定偏差的,固定长度的支撑杆无法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而且支撑杆安装在主梁上,不方便安装拆卸和收纳,运输成本较高,通过细长的支撑杆支撑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没有抗震性能。由于支撑杆上端支撑脚是固定的,存在支撑杆上端和上层楼板下表面不能完全贴合受力的情况。主梁在前后移动方面缺乏相应结构来保证限位,主梁之间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关联,没有防止倾覆的保险结构。移动小车对于一些长条形的材料,例如捆扎好的铝条、木材等等,明显承载空间不足,使材料不方便运输。在小车前后移动过程中也没有相应的限位结构,防止小车脱离主梁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建筑吊装平台,拟解决现有建筑吊装平台的支撑杆无法调节,调节不便利,没有抗震性能,稳定可靠性差,安全系数低,移动小车结构承载空间不足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和车体2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主梁2、至少一个的伸缩杆3和与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辅助杆4;所述伸缩杆3下端铰接在主梁2的后段,伸缩杆3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2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2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使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22;所述车体21包括四个底轮26;所述底轮26配合在主梁2内侧的导向槽22里。由上述结构可知,每个主梁2配合同侧的两个底轮26;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由于主梁2辅助杆4两端都被约束住,所以该铰接结构无法再转动。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足够稳定,提高了伸缩杆的稳定性。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车体21上;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21还包括底板23、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所述底板23下方设有四个带动底板23移动的底轮26;所述底板23上方两侧固定有侧板25,底板23前端铰接在前挡门24的下端;所述前挡门24具有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以及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塔吊吊装普通物料时,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底板23上;前挡门24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这样物料在前左右三个方向遮挡,不会跌落,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当塔吊吊装长条形物料时,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拓展了底板23的支撑面积,使车体21可以方便运输长条形物料,将长条形物料运送至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门24处于封闭状态时,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固定;所述底板23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挡部27;所述前挡门24处于打开状态时,前挡门24和两个第一挡部27固定。由上述结构可知,前挡门24处于封闭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两个侧板25固定,保持前挡门24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所述前挡门24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两个第一挡部27固定,保持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前挡门24的上端铰接有立板28;所述立板28具有和前挡门24内侧贴合的非工作状态以及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的工作状态;所述立板28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立板28和前挡门24固定;所述前挡门24上端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挡部29;所述立板28处于工作状态时,立板28和两个第二挡部29固定。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塔吊吊装普通物料时,立板28处于和前挡门24内侧贴合的非工作状态。当塔吊吊装长条形物料时,立板28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的工作状态,此时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拓展了底板23的支撑面积,立板28对长条形物料的前方进行遮挡,防止长条形物料从前方跌落。立板28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前挡门24固定,保持立板28和前挡门24贴合。立板28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两个第二挡部29固定,保持立板28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3两侧各设有一个锁定板41;所述锁定板41上设有锁定孔42;所述主梁2上设有配合孔43;所述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最后端时,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对准;所述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上插有锁定销;所述主梁2的最前端设有限位部44;所述限位部44用于限制底轮26从导向槽22滑出;所述两个主梁2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杆45。由上述结构可知,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最后端时,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对准;锁定销穿过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这样车体21在不工作时可以锁定,或者卸料时锁定,避免车体21随意移动。限位部44用于限制底轮26从导向槽22滑出,确保操作安全。加强杆45使两个主梁2更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固定有和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转轴5;所述伸缩杆3下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转轴5上;所述辅助杆4拆卸时,所述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所述主梁2的后段铰接有两个伸缩杆3;两个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时相错开。由上述结构可知,当需要运输的时候,拆卸辅助杆4。伸缩杆可以以转轴5为中心转动,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使整个装置便于运输,节省空间。每个主梁2的后段铰接有两个伸缩杆3,所以两个支撑组件1就有四个伸缩杆3进行稳定支撑。两个伸缩杆3位于主梁2的后段的一前一后位置,靠前的伸缩杆3向后翻转,靠后的伸缩杆3向前翻转,两个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时相错开,所以所有的伸缩杆3均可以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方便收纳和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楼板前端设有上挡墙6和下挡墙7;上挡墙6上设有卸料缺口8;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贴在卸料缺口8的两侧;所述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贴靠在上挡墙6的内侧。由上述结构可知,卸料缺口8是方便车体21进出的。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贴靠在上挡墙6的内侧;这样主梁2由于受到挡板9的限位,不会向前移动掉落至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楼板上也设有两个支撑组件1;所述上层楼板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和下层楼板对应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之间连接有花兰调节杆10;所述花兰调节杆10的两端和对应的主梁2的前段铰接;所述花兰调节杆10靠在上层楼板前端设有的下挡墙7外侧。由上述结构可知,上层楼板上也有同样的支撑结构;上层楼板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和下层楼板对应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之间连接有花兰调节杆10,花兰调节杆10通过调节长度使上下主梁2连接,互相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这样一个主梁2受力不平衡,另一个主梁2会辅助起到保险作用,这种相互联动的结构,确保了每个主梁2的安全可靠。当主梁2有受到向室内移动的力时,花兰调节杆10起到限制阻碍的作用,确保主梁2不会向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3包括筒体31、杆体32和螺母套33;所述筒体31内插有沿着筒体31上下移动的杆体32;所述杆体32在筒体31内的部分上设有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所述筒体31上设有贯穿筒体31的竖向缝36;所述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伸出竖向缝36;所述螺母套33通过螺纹连接在筒体31外表面;所述螺母套33位于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之间;所述杆体32上端铰接有支撑脚37;所述支撑脚37上设有橡胶脚垫38;所述主梁2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垫。由上述结构可知,杆体32可以在筒体31里上下移动,使杆体32和筒体31整体伸长或缩短。杆体32上部分伸出筒体31,下部分包在筒体31内;杆体32在筒体31内的部分上设有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上凸柱34位置高于下凸柱35,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位于同一侧,且该侧位置的筒体31上设有贯穿筒体31的竖向缝36,这样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可以从竖向缝36伸出;筒体31外表面有螺纹,螺母套33通过螺纹连接在筒体31外表面,螺母套33位于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之间。所以,当螺母套33旋转向上移动时,会推动上凸柱34带动杆体32从筒体31里伸出,直到杆体32上端顶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当螺母套33旋转向下移动时,会推动下凸柱35带动杆体32隐藏在筒体31里,使整个伸缩杆变短,方便收纳运输。通过伸缩杆的长短可调,使楼层高度有变化时,伸缩杆也能够充分的起到支撑作用,将主梁2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直接旋动螺母套33即可调整伸缩杆的长度,调节非常便利。所述上凸柱34、下凸柱35和竖向缝36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上凸柱34、两个下凸柱35和两个竖向缝36均相互对称。每个竖向缝36对应一个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这样螺母套33同时推动两个对称的上凸柱34或下凸柱35来带动杆体32上下移动。现有的支撑脚37是固定在杆体32上端的,所以当支撑脚37的平面和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不完全平行时,支撑脚37无法整个平面压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从而导致缺乏有效支撑。支撑脚37铰接在杆体32上端,支撑脚37就可以根据上层楼板的下表面来调整支撑脚37的角度,使支撑脚37和上层楼板的下表面完全贴合,使伸缩杆起到有效支撑。当伸缩杆受到振动时,橡胶脚垫38起到缓冲的作用,使伸缩杆具有抗震的性能,提高稳定性。缓冲垫使主梁2受到振动时进行缓冲,提高抗震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套33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手柄39;所述手柄39下方的螺母套33部分为六角形;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的筒体31上。由上述结构可知,螺母套33在受力较小时,可以直接通过手持手柄39旋转使螺母套33快速转动,提高调整效率。当人力旋转不动螺母套33时,可以在手柄39下方的螺母套33六角形部分配合扳手来辅助旋转,节省体力。筒体31、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足够稳定,提高了伸缩杆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支撑组件和车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梁、至少一个的伸缩杆和与伸缩杆一一对应的辅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铰接在主梁的后段,伸缩杆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上,使伸缩杆、主梁和辅助杆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的主梁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所述车体包括四个底轮;所述底轮配合在主梁内侧的导向槽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调节便利,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稳定性好,方便收纳运输,安全系数高,承载空间可扩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吊装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吊装平台的车体未拓展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建筑吊装平台的车体拓展空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各楼层建筑吊装平台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支撑组件、2-主梁、3-伸缩杆、4-辅助杆、5-转轴、6-上挡墙、7-下挡墙、8-卸料缺口、9-挡板、10-花兰调节杆、21-车体、22-导向槽、23-底板、24-前挡门、25-侧板、26-底轮、27-第一挡部、28-立板、29-第二挡部、31-筒体、32-杆体、33-螺母套、34-上凸柱、35-下凸柱、36-竖向缝、37-支撑脚、38-橡胶脚垫、39-手柄、41-锁定板、42-锁定孔、43-配合孔、44-限位部、45-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见附图1~5。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和车体2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主梁2、至少一个的伸缩杆3和与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辅助杆4;所述伸缩杆3下端铰接在主梁2的后段,伸缩杆3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2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2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使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22;所述车体21包括四个底轮26;所述底轮26配合在主梁2内侧的导向槽22里。由上述结构可知,每个主梁2配合同侧的两个底轮26;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由于主梁2辅助杆4两端都被约束住,所以该铰接结构无法再转动。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足够稳定,提高了伸缩杆的稳定性。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车体21上;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
实施例二:
见附图1~5。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和车体2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主梁2、至少一个的伸缩杆3和与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辅助杆4;所述伸缩杆3下端铰接在主梁2的后段,伸缩杆3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2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2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使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22;所述车体21包括四个底轮26;所述底轮26配合在主梁2内侧的导向槽22里。由上述结构可知,每个主梁2配合同侧的两个底轮26;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由于主梁2辅助杆4两端都被约束住,所以该铰接结构无法再转动。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足够稳定,提高了伸缩杆的稳定性。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车体21上;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
所述车体21还包括底板23、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所述底板23下方设有四个带动底板23移动的底轮26;所述底板23上方两侧固定有侧板25,底板23前端铰接在前挡门24的下端;所述前挡门24具有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以及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塔吊吊装普通物料时,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底板23上;前挡门24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这样物料在前左右三个方向遮挡,不会跌落,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当塔吊吊装长条形物料时,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拓展了底板23的支撑面积,使车体21可以方便运输长条形物料,将长条形物料运送至室内。
实施例三:
见附图1~5。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和车体2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主梁2、至少一个的伸缩杆3和与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辅助杆4;所述伸缩杆3下端铰接在主梁2的后段,伸缩杆3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2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2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使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22;所述车体21包括四个底轮26;所述底轮26配合在主梁2内侧的导向槽22里。由上述结构可知,每个主梁2配合同侧的两个底轮26;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由于主梁2辅助杆4两端都被约束住,所以该铰接结构无法再转动。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足够稳定,提高了伸缩杆的稳定性。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车体21上;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
所述车体21还包括底板23、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所述底板23下方设有四个带动底板23移动的底轮26;所述底板23上方两侧固定有侧板25,底板23前端铰接在前挡门24的下端;所述前挡门24具有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以及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塔吊吊装普通物料时,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主梁2的前段,物料被吊装至底板23上;前挡门24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这样物料在前左右三个方向遮挡,不会跌落,然后电机驱动底轮26转动,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室内卸料。当塔吊吊装长条形物料时,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拓展了底板23的支撑面积,使车体21可以方便运输长条形物料,将长条形物料运送至室内。
所述前挡门24处于封闭状态时,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固定;所述底板23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挡部27;所述前挡门24处于打开状态时,前挡门24和两个第一挡部27固定。由上述结构可知,前挡门24处于封闭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两个侧板25固定,保持前挡门24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所述前挡门24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两个第一挡部27固定,保持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
所述前挡门24的上端铰接有立板28;所述立板28具有和前挡门24内侧贴合的非工作状态以及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的工作状态;所述立板28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立板28和前挡门24固定;所述前挡门24上端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挡部29;所述立板28处于工作状态时,立板28和两个第二挡部29固定。由上述结构可知,当塔吊吊装普通物料时,立板28处于和前挡门24内侧贴合的非工作状态。当塔吊吊装长条形物料时,立板28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的工作状态,此时前挡门24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拓展了底板23的支撑面积,立板28对长条形物料的前方进行遮挡,防止长条形物料从前方跌落。立板28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前挡门24固定,保持立板28和前挡门24贴合。立板28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通过常规的螺栓可拆卸结构和两个第二挡部29固定,保持立板28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
所述底板23两侧各设有一个锁定板41;所述锁定板41上设有锁定孔42;所述主梁2上设有配合孔43;所述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最后端时,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对准;所述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上插有锁定销;所述主梁2的最前端设有限位部44;所述限位部44用于限制底轮26从导向槽22滑出;所述两个主梁2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杆45。由上述结构可知,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最后端时,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对准;锁定销穿过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这样车体21在不工作时可以锁定,或者卸料时锁定,避免车体21随意移动。限位部44用于限制底轮26从导向槽22滑出,确保操作安全。加强杆45使两个主梁2更稳定可靠。
所述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固定有和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转轴5;所述伸缩杆3下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转轴5上;所述辅助杆4拆卸时,所述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所述主梁2的后段铰接有两个伸缩杆3;两个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时相错开。由上述结构可知,当需要运输的时候,拆卸辅助杆4。伸缩杆可以以转轴5为中心转动,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使整个装置便于运输,节省空间。每个主梁2的后段铰接有两个伸缩杆3,所以两个支撑组件1就有四个伸缩杆3进行稳定支撑。两个伸缩杆3位于主梁2的后段的一前一后位置,靠前的伸缩杆3向后翻转,靠后的伸缩杆3向前翻转,两个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时相错开,所以所有的伸缩杆3均可以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方便收纳和运输。
所述下层楼板前端设有上挡墙6和下挡墙7;上挡墙6上设有卸料缺口8;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贴在卸料缺口8的两侧;所述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贴靠在上挡墙6的内侧。由上述结构可知,卸料缺口8是方便车体21进出的。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贴靠在上挡墙6的内侧;这样主梁2由于受到挡板9的限位,不会向前移动掉落至室外。
所述上层楼板上也设有两个支撑组件1;所述上层楼板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和下层楼板对应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之间连接有花兰调节杆10;所述花兰调节杆10的两端和对应的主梁2的前段铰接;所述花兰调节杆10靠在上层楼板前端设有的下挡墙7外侧。由上述结构可知,上层楼板上也有同样的支撑结构;上层楼板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和下层楼板对应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之间连接有花兰调节杆10,花兰调节杆10通过调节长度使上下主梁2连接,互相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这样一个主梁2受力不平衡,另一个主梁2会辅助起到保险作用,这种相互联动的结构,确保了每个主梁2的安全可靠。当主梁2有受到向室内移动的力时,花兰调节杆10起到限制阻碍的作用,确保主梁2不会向后移动。
所述伸缩杆3包括筒体31、杆体32和螺母套33;所述筒体31内插有沿着筒体31上下移动的杆体32;所述杆体32在筒体31内的部分上设有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所述筒体31上设有贯穿筒体31的竖向缝36;所述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伸出竖向缝36;所述螺母套33通过螺纹连接在筒体31外表面;所述螺母套33位于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之间;所述杆体32上端铰接有支撑脚37;所述支撑脚37上设有橡胶脚垫38;所述主梁2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垫。由上述结构可知,杆体32可以在筒体31里上下移动,使杆体32和筒体31整体伸长或缩短。杆体32上部分伸出筒体31,下部分包在筒体31内;杆体32在筒体31内的部分上设有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上凸柱34位置高于下凸柱35,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位于同一侧,且该侧位置的筒体31上设有贯穿筒体31的竖向缝36,这样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可以从竖向缝36伸出;筒体31外表面有螺纹,螺母套33通过螺纹连接在筒体31外表面,螺母套33位于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之间。所以,当螺母套33旋转向上移动时,会推动上凸柱34带动杆体32从筒体31里伸出,直到杆体32上端顶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当螺母套33旋转向下移动时,会推动下凸柱35带动杆体32隐藏在筒体31里,使整个伸缩杆变短,方便收纳运输。通过伸缩杆的长短可调,使楼层高度有变化时,伸缩杆也能够充分的起到支撑作用,将主梁2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直接旋动螺母套33即可调整伸缩杆的长度,调节非常便利。所述上凸柱34、下凸柱35和竖向缝36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上凸柱34、两个下凸柱35和两个竖向缝36均相互对称。每个竖向缝36对应一个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这样螺母套33同时推动两个对称的上凸柱34或下凸柱35来带动杆体32上下移动。现有的支撑脚37是固定在杆体32上端的,所以当支撑脚37的平面和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不完全平行时,支撑脚37无法整个平面压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从而导致缺乏有效支撑。支撑脚37铰接在杆体32上端,支撑脚37就可以根据上层楼板的下表面来调整支撑脚37的角度,使支撑脚37和上层楼板的下表面完全贴合,使伸缩杆起到有效支撑。当伸缩杆受到振动时,橡胶脚垫38起到缓冲的作用,使伸缩杆具有抗震的性能,提高稳定性。缓冲垫使主梁2受到振动时进行缓冲,提高抗震性能。
所述螺母套33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手柄39;所述手柄39下方的螺母套33部分为六角形;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的筒体31上。由上述结构可知,螺母套33在受力较小时,可以直接通过手持手柄39旋转使螺母套33快速转动,提高调整效率。当人力旋转不动螺母套33时,可以在手柄39下方的螺母套33六角形部分配合扳手来辅助旋转,节省体力。筒体31、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三角形足够稳定,提高了伸缩杆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和车体(2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主梁(2)、至少一个的伸缩杆(3)和与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辅助杆(4);所述伸缩杆(3)下端铰接在主梁(2)的后段,伸缩杆(3)上端支撑在上层楼板的下表面,使主梁(2)的后段下压在下层楼板的上表面;所述主梁(2)的前段延伸至室外;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上,另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主梁(2)上,使伸缩杆(3)、主梁(2)和辅助杆(4)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相对的内侧设有导向槽(22);所述车体(21)包括四个底轮(26);所述底轮(26)配合在主梁(2)内侧的导向槽(22)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1)还包括底板(23)、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所述底板(23)下方设有四个带动底板(23)移动的底轮(26);所述底板(23)上方两侧固定有侧板(25),底板(23)前端铰接在前挡门(24)的下端;所述前挡门(24)具有和底板(23)呈垂直夹角的封闭状态以及和底板(23)在同一平面的打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门(24)处于封闭状态时,前挡门(24)和两个侧板(25)固定;所述底板(23)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挡部(27);所述前挡门(24)处于打开状态时,前挡门(24)和两个第一挡部(27)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门(24)的上端铰接有立板(28);所述立板(28)具有和前挡门(24)内侧贴合的非工作状态以及和前挡门(24)呈垂直夹角的工作状态;所述立板(28)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立板(28)和前挡门(24)固定;所述前挡门(24)上端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挡部(29);所述立板(28)处于工作状态时,立板(28)和两个第二挡部(2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两侧各设有一个锁定板(41);所述锁定板(41)上设有锁定孔(42);所述主梁(2)上设有配合孔(43);所述车体(21)沿着主梁(2)移动至最后端时,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对准;所述锁定孔(42)和配合孔(43)上插有锁定销;所述主梁(2)的最前端设有限位部(44);所述限位部(44)用于限制底轮(26)从导向槽(22)滑出;所述两个主梁(2)之间焊接有若干个加强杆(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固定有和伸缩杆(3)一一对应的转轴(5);所述伸缩杆(3)下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转轴(5)上;所述辅助杆(4)拆卸时,所述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收纳在主梁(2)的后段一侧;所述主梁(2)的后段铰接有两个伸缩杆(3);两个伸缩杆(3)旋转至与主梁(2)平行时相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楼板前端设有上挡墙(6)和下挡墙(7);上挡墙(6)上设有卸料缺口(8);两个支撑组件(1)的主梁(2)贴在卸料缺口(8)的两侧;所述主梁(2)的后段外侧壁上设有挡板(9);所述挡板(9)贴靠在上挡墙(6)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楼板上也设有两个支撑组件(1);所述上层楼板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和下层楼板对应的支撑组件(1)的主梁(2)的前段之间连接有花兰调节杆(10);所述花兰调节杆(10)的两端和对应的主梁(2)的前段铰接;所述花兰调节杆(10)靠在上层楼板前端设有的下挡墙(7)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包括筒体(31)、杆体(32)和螺母套(33);所述筒体(31)内插有沿着筒体(31)上下移动的杆体(32);所述杆体(32)在筒体(31)内的部分上设有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所述筒体(31)上设有贯穿筒体(31)的竖向缝(36);所述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伸出竖向缝(36);所述螺母套(33)通过螺纹连接在筒体(31)外表面;所述螺母套(33)位于上凸柱(34)和下凸柱(35)之间;所述杆体(32)上端铰接有支撑脚(37);所述支撑脚(37)上设有橡胶脚垫(38);所述主梁(2)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建筑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套(33)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手柄(39);所述手柄(39)下方的螺母套(33)部分为六角形;所述辅助杆(4)一端可拆卸铰接在伸缩杆(3)的筒体(31)上。
CN202022547967.5U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Active CN213710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7967.5U CN213710444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7967.5U CN213710444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0444U true CN213710444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3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7967.5U Active CN213710444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0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65420A (en) Self-erecting portable paving mix silo
WO2016183621A1 (en) Scaffold unit
CN203769796U (zh) 隧道多功能作业平台
CN111877722A (zh) 一种钢构脚手架
CN109534243A (zh) 一种带有工具托盘的液压升降机
US2336432A (en) Oil well servicing mast
US3472337A (en) Portable collapsible scaffold
US3050159A (en) Self-erecting portable mixing plant or the like
CN213205004U (zh) 建筑用导轨式行走接料平台
CN106564830B (zh) 胶轮车高位推移式自卸装置
CN213710444U (zh)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CN109763853B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US7232135B2 (en) Wheelbarrow
CN112227743A (zh)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
CN110284734A (zh) 一种便于运输且可升降的建筑防护棚
CN213742392U (zh)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的支撑结构
CN111946368B (zh)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车暗挖通道及车站管片拆除时的蠕动式液压支撑装置
CN108506029B (zh) 一种环向钢筋用上料装置
CN212052335U (zh) 一种张拉台车
CN114775982A (zh) 高墙体脚手架升降移动小车及施工方法
CN213445837U (zh) 一种建筑吊装平台的伸缩杆
CN210977498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全断面法和微台阶法施工的开挖作业台架
CN110255225B (zh) 一种臂架采用套管结构型式伸缩的装船机
RU121821U1 (ru) Плоская опора сборного моста
GB2552222A (en) Mobile suspended platform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