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8023U -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8023U
CN213708023U CN202021878809.1U CN202021878809U CN213708023U CN 213708023 U CN213708023 U CN 213708023U CN 202021878809 U CN202021878809 U CN 202021878809U CN 213708023 U CN213708023 U CN 213708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pipe
fixed
still
ammonia st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88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麟
叶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Rui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Rui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Rui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Ruiq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88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8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8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8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Landscapes

  • Industrial Gas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属于吸氨设备技术领域,该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包括第一蒸氨塔和第二蒸氨塔,所述第一蒸氨塔和第二蒸氨塔之间连接有气氨回流管,所述第一蒸氨塔内壁之间固定有预凝器,所述第一蒸氨塔的右端固定有废氨进水管,所述废氨进水管的表面安装有焦炭过滤器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位于焦炭过滤器的左侧,所述第一蒸氨塔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残液出料管,所述第二蒸氨塔的右端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一残液出料管之间通过变频泵连通,所述第二蒸氨塔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残液出料管;本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同时使得氨水生产过程节能、安全,不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背景技术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溶液呈碱性。液氨多储于耐压钢瓶或钢槽中,且不能与乙醛、丙烯醛、硼等物质共存。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
由于液氨或气氨使用后都是需要经过吸氨装置处理后才能排出,现有的吸氨装置在对液氨或气氨处理时,不仅稀释速度慢、操作麻烦安全性不高,而且污染较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其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吸氨装置在对液氨或气氨处理时,不仅稀释速度慢、操作麻烦安全性不高,而且污染较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其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包括第一蒸氨塔和第二蒸氨塔,所述第一蒸氨塔和第二蒸氨塔之间连接有气氨回流管,所述第一蒸氨塔内壁之间固定有预凝器,所述第一蒸氨塔的右端固定有废氨进水管,所述废氨进水管的表面安装有焦炭过滤器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位于焦炭过滤器的左侧,所述第一蒸氨塔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残液出料管,所述第二蒸氨塔的右端固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一残液出料管之间通过变频泵连通,所述第二蒸氨塔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残液出料管,所述第二残液出料管的左端固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固定有循环加热器,所述循环加热器和第二残液出料管之间通过循环加热泵连通,所述第一蒸氨塔的上端固定有气氨出料管,且气氨出料管的另一端固定有高效吸氨器,所述高效吸氨器的左侧设有浓度调节机构,所述高效吸氨器的下端固定有氨水管,所述高效吸氨器的右端固定有氨水循环管,所述氨水循环管和氨水管之间通过氨水循环泵连通,所述氨水循环管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氨水成品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废氨进水管的圆周表面固定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位于焦炭过滤器和余热回收装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预凝器位于第一蒸氨塔内部的塔尖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浓度调节机构包括软水箱、冷却水塔、尾气净化器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设有三个,所述软水箱和冷却水塔分别通过其中两个第三连接管与尾气净化器之间连通,所述尾气净化器通过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管与高效吸氨器之间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循环加热泵和氨水循环泵均有两个,两个所述循环加热泵均连通于第二残液出料管和循环加热器之间,两个所述氨水循环泵均连通于氨水管和氨水循环管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通过设有的焦炭过滤器,使得能够更好地去除含氨废水中带有的部分煤焦油,通过设有的活性炭过滤器,能够更好地去除剩下的煤焦油和大部分颜色;本装置通过设有的预凝器,当气氨、水汽从第一蒸氨塔上部气氨出料管处出来时,预凝器能够调整水汽浓,使得其进入高效吸氨器后,被氨水循环泵泵出来的稀氨水循环吸收,使得其变成合格的氨水,本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同时使得氨水生产过程节能、安全,不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2、本方案中通过设有的浓度调节机构,使得生产的氨水合格度更高,从而使得生产效率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蒸氨塔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第一蒸氨塔;2-废氨进水管;3-焦炭过滤器;4-活性炭过滤器; 5-余热回收装置;6-第二蒸氨塔;7-变频泵;8-第一连接管;9-第一残液出料管;10-第二残液出料管;11-循环加热泵;12-循环加热器;13-第二连接管; 14-气氨回流管;15-气氨出料管;16-高效吸氨器;17-氨水管;18-氨水循环泵; 19-氨水循环管;20-氨水成品罐;21-软水箱;22-冷却水塔;23-尾气净化器; 24-预凝器;25-第三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包括第一蒸氨塔1和第二蒸氨塔6,第一蒸氨塔1 和第二蒸氨塔6之间连接有气氨回流管14,第一蒸氨塔1内壁之间固定有预凝器24,第一蒸氨塔1的右端固定有废氨进水管2,废氨进水管2的表面安装有焦炭过滤器3和余热回收装置5,余热回收装置5位于焦炭过滤器3的左侧,第一蒸氨塔1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残液出料管9,第二蒸氨塔6的右端固定有第一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8和第一残液出料管9之间通过变频泵7连通,第二蒸氨塔 6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残液出料管10,第二残液出料管10的左端固定有第二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3的下端固定有循环加热器12,循环加热器12和第二残液出料管10之间通过循环加热泵11连通,第一蒸氨塔1的上端固定有气氨出料管15,且气氨出料管15的另一端固定有高效吸氨器16,高效吸氨器16的左侧设有浓度调节机构,高效吸氨器16的下端固定有氨水管17,高效吸氨器16的右端固定有氨水循环管19,氨水循环管19和氨水管17之间通过氨水循环泵18 连通,氨水循环管19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氨水成品罐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本装置在使用时,含氨废水从废氨进水管2 内进入第一蒸氨塔1,期间通过焦炭过滤器3过滤及余热回收装置5吸附、过滤后,含氨废水通过余热回收装置5加热,进入第一蒸氨塔1内蒸氨,残液从塔底通过第一残液出料管9排出,经变频泵7加压后进入第二蒸氨塔6内再一次蒸氨,残液从第二蒸氨塔6的塔底通过第二残液出料管10排出,通过循环加热泵11进入循环加热器12内,并经过循环加热器12加热后再次通过第二连接管 13进入第二蒸氨塔6内反复蒸氨,然后气氨从第二蒸氨塔6的上部通过气氨回流管14再次进入第一蒸氨塔1内,此时第一蒸氨塔1内的气氨通过气氨出料管15进入高效吸氨器16内,并通过第一蒸氨塔1内设有的预凝器24调整期浓度进入高效吸氨器16内,同时被氨水循环泵18泵出来的稀氨水循环吸收,变成合格的氨水后送入氨水成品罐20内,本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同时使得氨水生产过程节能、安全,不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的请参阅图1,废氨进水管2的圆周表面固定有活性炭过滤器4,活性炭过滤器4位于焦炭过滤器3和余热回收装置5之间。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通过设有的活性炭过滤器4,能够更好地去除剩下的煤焦油和大部分颜色。
具体的请参阅图3,预凝器24位于第一蒸氨塔1内部的塔尖处。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通过设有的预凝器24,使得其能够将上升的气氨浓度进行调节,使其能够更方便地进入高效吸氨器16内。
具体的请参阅图2,浓度调节机构包括软水箱21、冷却水塔22、尾气净化器23和第三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5设有三个,软水箱21和冷却水塔22分别通过其中两个第三连接管25与尾气净化器23之间连通,尾气净化器23通过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管25与高效吸氨器16之间连通。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通过设有的软水箱21、冷却水塔22、尾气净化器23 和第三连接管25,第三连接管25起到连通软水箱21、冷却水塔22和高效吸氨器16之间的作用,通过控制尾气净化器23内软水加入占空比,使得氨水的浓度能够进行调节,同时由于液氨中会有少量不凝性气体夹带氨气从氨水贮槽中排出,进入尾气净化器23由少量软水净化后排放;氨溶于水中放出的大量热量被循环冷却水带出进入冷却水塔22冷却后循环使用,使得资源循环利用,更有利于节能环保。
具体的请参阅图1,循环加热泵11和氨水循环泵18均有两个,两个循环加热泵11均连通于第二残液出料管10和循环加热器12之间,两个氨水循环泵18 均连通于氨水管17和氨水循环管19之间。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通过循环加热泵11和氨水循环泵18均设有两个,使得残液在第二蒸氨塔6内反复蒸氨,使得氨水生产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含氨废水从废氨进水管2内进入第一蒸氨塔1,期间通过焦炭过滤器3过滤及余热回收装置5吸附、过滤后,含氨废水通过余热回收装置5加热,进入第一蒸氨塔1内蒸氨,残液从塔底通过第一残液出料管9排出,经变频泵7加压后进入第二蒸氨塔6内再一次蒸氨,残液从第二蒸氨塔6的塔底通过第二残液出料管10排出,通过循环加热泵11进入第二残液出料管10内,并经过第二残液出料管10加热后再次通过第二连接管13进入第二蒸氨塔6内反复蒸氨,然后气氨从第二蒸氨塔6的上部通过气氨回流管14再次进入第一蒸氨塔1内,此时第一蒸氨塔1内的气氨通过气氨出料管15进入高效吸氨器16内,并通过第一蒸氨塔1内设有的预凝器 24调整期浓度进入高效吸氨器16内,同时被氨水循环泵18泵出来的稀氨水循环吸收,变成合格的氨水后送入氨水成品罐20内,本装置体积较小,便于运输,同时使得氨水生产过程节能、安全,不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蒸氨塔(1)和第二蒸氨塔(6),所述第一蒸氨塔(1)和第二蒸氨塔(6)之间连接有气氨回流管(14),所述第一蒸氨塔(1)内壁之间固定有预凝器(24),所述第一蒸氨塔(1)的右端固定有废氨进水管(2),所述废氨进水管(2)的表面安装有焦炭过滤器(3)和余热回收装置(5),所述余热回收装置(5)位于焦炭过滤器(3)的左侧,所述第一蒸氨塔(1)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残液出料管(9),所述第二蒸氨塔(6)的右端固定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和第一残液出料管(9)之间通过变频泵(7)连通,所述第二蒸氨塔(6)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残液出料管(10),所述第二残液出料管(10)的左端固定有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3)的下端固定有循环加热器(12),所述循环加热器(12)和第二残液出料管(10)之间通过循环加热泵(11)连通,所述第一蒸氨塔(1)的上端固定有气氨出料管(15),且气氨出料管(15)的另一端固定有高效吸氨器(16),所述高效吸氨器(16)的左侧设有浓度调节机构,所述高效吸氨器(16)的下端固定有氨水管(17),所述高效吸氨器(16)的右端固定有氨水循环管(19),所述氨水循环管(19)和氨水管(17)之间通过氨水循环泵(18)连通,所述氨水循环管(19)的左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氨水成品罐(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氨进水管(2)的圆周表面固定有活性炭过滤器(4),所述活性炭过滤器(4)位于焦炭过滤器(3)和余热回收装置(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凝器(24)位于第一蒸氨塔(1)内部的塔尖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调节机构包括软水箱(21)、冷却水塔(22)、尾气净化器(23)和第三连接管(25),所述第三连接管(25)设有三个,所述软水箱(21)和冷却水塔(22)分别通过其中两个第三连接管(25)与尾气净化器(23)之间连通,所述尾气净化器(23)通过其中一个第三连接管(25)与高效吸氨器(16)之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加热泵(11)和氨水循环泵(18)均有两个,两个所述循环加热泵(11)均连通于第二残液出料管(10)和循环加热器(12)之间,两个所述氨水循环泵(18)均连通于氨水管(17)和氨水循环管(19)之间。
CN202021878809.1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Active CN213708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8809.1U CN213708023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8809.1U CN213708023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8023U true CN213708023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8809.1U Active CN213708023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8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8329B (zh) 一种复式中和反应器及分散兰56生产过程中的缩合母液废水预处理与资源化系统及方法
CN101244364B (zh) 氮氧化物废气负压碱液吸收工艺
CN201410354Y (zh) 生产硝酸盐的废气吸收装置
CN103977664A (zh)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的方法
CN103143237A (zh) 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
CN106823692A (zh) 一种含氨废气零排放及氨回收工艺
CN202270462U (zh) 膜式氨吸收器
CN213708023U (zh) 一种吸氨装置气化结构
CN206168203U (zh) 含硫的二氯甲烷废气处理系统
CN205011847U (zh) 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
CN106861372A (zh) 含eo、po的废气处理方法
CN108275818B (zh) 一种高氨氮畜禽废水中氨氮快速回收系统
CN207619159U (zh) 一种凝结水精处理再生废水氨回收系统
CN114588753B (zh) 飞灰水洗系统含氨废气处理装置以及处理方法
CN105016552B (zh) 一种油品精制废碱液的处理方法
CN203451325U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及回收氨水装置
CN210079197U (zh) 一种新型氨气回收装置
CN206232465U (zh) 一种应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臭氧催化氧化装置
CN210251843U (zh) 一种废酸再生处理用尾气塔
CN110575744B (zh) 特种织物含氨废气循环净化回收工艺
CN204237642U (zh) 一种煤化工高盐水纯化处理工艺的专用装置
CN209317391U (zh) 氨气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9143929U (zh) 一种针状焦废水预处理系统
CN106861436A (zh) 一种利用纳米陶瓷超滤处理烷基化废酸工艺
CN203184021U (zh) 烟气脱硝催化剂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