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8909U -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8909U
CN213698909U CN202022377548.1U CN202022377548U CN213698909U CN 213698909 U CN213698909 U CN 213698909U CN 202022377548 U CN202022377548 U CN 202022377548U CN 213698909 U CN213698909 U CN 213698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water
chamber
water outlet
bub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75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耀东
王利军
郝文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Tianyi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Tianyi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Tianyi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Tianyi Extra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775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8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8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8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浮除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该除油装置包括槽体以及气泡发生装置,所述槽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连接的第一油水分离区,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内通过第一隔板隔离出分离室和出水室,所述第一隔板底部与所述槽体底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分离室和所述出水室连通;所述分离室设置第一溢油孔;所述出水室内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重相调节管以及与所述重相调节管连通的出水管,所述重相调节管设置有调节孔,调节所述重相调节管以调节出水室内的水位高度、进而达到调节所述分离室内的水相液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进水量调节稳定第一油水分离区的水相液位。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浮除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湿法冶金领域内,低浓度稀土溶液的绿色高效低成本富集回收技术已经开始应用,稀土溶液的回收需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萃取后再将两相分离实现稀土溶液的回收。但是,在进行两相分离时通常会造成水相会夹带一定量的有机相,造成有机相的损失,进而造成冶金成本的提升。
若将水相中夹带的有机相进行提取回收,可以大大降低冶金成本。目前的除油工艺方法有很多,超声波法、絮凝沉淀法和气浮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气浮法因其方法简单,无需添加其他物质,整体成本较低,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气浮除油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 210521857 U、授权公告日为2020.05.15的专利文献,其包括槽体、设置于槽体上方的进液总管,所述进液总管通过循环泵与槽体连通,所述槽体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槽体内沿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有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形成除油室,所述除油室内设置有导油槽,槽体外部设置有排油总管,所述排油总管通过排油支管与导油槽连通,所述进液总管上设置有进液支管,所述进液支管伸入除油室内,所述进液支管上连接有文丘里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除油原理,不带入任何杂志,不使用任何吸附材料,绿色无污染,低成本,低能耗,除油效果理想,且除油效率高。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进水的水流大小调节槽体内的水相液位,在进水量大时容易造成水相从导油槽流出的现象,对于进水系统的水流大小适应性较差,处理性能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通过在出水室内设置有可以稳定第一油水分离区内水相液位的液位调节装置,液位调节装置包括可以上下调节的带有调节孔的重相调节管,以实现根据不同进水量调节稳定第一油水分离区水相液位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该除油装置包括槽体以及气泡发生装置,所述槽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连接的第一油水分离区,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内通过第一隔板隔离出分离室和出水室,所述第一隔板底部与所述槽体底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分离室和所述出水室连通;所述分离室设置第一溢油孔;所述出水室内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重相调节管以及与所述重相调节管连通的出水管,所述重相调节管设置有调节孔,调节所述重相调节管以调节出水室内的水位高度、进而达到调节所述分离室内的水相液位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液位调节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重相调节管和所述出水管的收集室,所述重相调节管滑动连接于所述收集室。
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溶气泵、与所述溶气泵连接的溶气罐以及连接所述溶气罐和所述分离室的溶气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溶气泵的进水口连接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室。
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设置有第一排空口。
优选地,所述槽体内还设置有预处理区,所述预处理区包括第二油水分离区,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与所述分离室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设置有第二溢油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底部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底部间隙设置。
优选地,所述预处理区还包括连通进水口的缓冲静置区,所述缓冲静置区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之间通过第二溢流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缓冲静置区内设置有处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溢流口之间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底部与所述缓冲静置区底部间隙设置。
优选地,所述缓冲静置区还设置有第二排空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第一油水分离区内设置第一隔板分隔出分离室和出水室,第一隔板的底部与第一油水分离区内底部间隙设置,使得水相只能从第一隔板底部进入出水室,保证出水室内不会出现油层;通过在出水室内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液位调节装置的重相调节管上设置有调节孔,重相调节管与出水管连通,液位调节装置使得该除油装置可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进水量,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当该除油装置进水量大时,向下调节重相调节管使得调节孔高度降低,以此增加调节孔处的液位差,进而增大出水管的出水量,从而实现调节分离室内的水相液位以避免水相进入排油槽的现象;当该除油装置进水量小时,调高调节孔高度以减小出水管的出水量,避免分离室内的水相液位过低造成油层过厚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2为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的实施例主视方向的A-A剖视图;
图3为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的实施例后视图。
其中,图1-3中,1-第一油水分离区,11-分离室,111-第一溢油孔,112-第一排空口,12-第一隔板,13-出水室,131-液位调节装置,1311-重相调节管,1312-收集室,1313-出水管,2-预处理区,21-缓冲静置区,211-进水口,212-第三隔板,213-第二排空口,22-第二油水分离区,221-第二溢油孔,222-第二隔板,3-气泡发生装置,31-溶气出水管,32-溶气罐,33-溶气泵,34-回流管,4-排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通过在第一油水分离区内设置第一隔板隔离出分离室和出水室,第一隔板底部间隙设置以防止油层进入出水室;通过在出水室内设置有可以稳定第一油水分离区内水相液位的液位调节装置,液位调节装置包括可以上下调节的带有调节孔的重相调节管,可以根据不同进水量调节稳定第一油水分离区内的水相液位。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该除油装置包括槽体以及气泡发生装置3。槽体内设置有第一油水分离区1,第一油水分离区1内设置有竖直的第一隔板12,第一隔板12仅在其底部与槽体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隔板12将第一油水分离区1分隔出左侧的分离室11和右侧的出水室13。气泡发生装置3与分离室11连通。分离室11后侧壁靠近顶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溢油孔111,用于供水相层上侧的油相层溢出,排出槽体外进行回收。在槽体的后侧设置有与第一溢油孔111连通的排油槽4,排油槽4的底部为倾斜设置,并在排油槽4底部较低的端部设置有排油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溢油孔111采用水平设置的长方形孔,增大了溢油面积,方便快速排油。
为保证该除油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进水量,在出水室13内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131,液位调节装置131包括重相调节管1311以及出水管1313,并在重相调节管1311上设置有调节孔(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重相调节管1311采用圆形管,圆形管竖直设置且可以上下滑动。出水管1313与重相调节管1311连通,且出水管1313从槽体右端的底部穿出。当该除油装置进水量大时,若排水不及时则容易造成水相液位过高而从第一溢油孔111排出的现象,此时向下调节重相调节管1311使得调节孔高度降低,以此增加调节孔处的液位差,进而增大出水管1313的出水量,从而实现调节分离室11内的水相液位以避免水相进入排油槽4的现象;当该除油装置进水量小时,调高调节孔高度以减小出水管1313的出水量,避免分离室内的水相液位过低造成油层过厚。
本实施例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在使用时,待处理的两相混合液进入分离室11内,并开启气泡发生装置3向分离室11内通入溶有气泡的水,气泡吸附油相并带着油相浮至水面,加速油相和水相分离。处于下层的水相从第一隔板12底部间隙进入出水室13,第一隔板12可以有效防止上层油相进入出水室13,水相从调节孔进入重相调节管1311并流经出水管1313排出;上层的油相在达到第一溢油孔111时,则从第一溢油孔111排入排油槽4,并经排油孔排出对油相进行回收,实现油相从水相的分离。同时,根据进水量调节重相调节管1311的高度,以保证第一油水分离区1内水相液位处于稳定状态,使得该除油装置出水水质稳定。
进一步地,出水室13内底部还设置有收集室1312。重相调节管1311下端穿入收集室1312内,且重相调节管1311与收集室1312通过O型圈密封,且重相调节管1311可以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为减少水资源浪费,在气泡发生装置3设置有回流管34。回流管34进水端接入出水室13内。在进行油水分离时,产生气泡所用的水来自出水室13,节约水源。
更具体地,气泡发生装置3还包括溶气泵33、溶气罐32以及溶气出水管31,溶气泵33采用立式多级泵。溶气泵33进水端连接回流管34,且溶气泵33设置有进气口,溶气泵33出水端连接溶气罐32,并在溶气泵33和溶气罐32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浮子流量计和耐震压力表,溶气罐32的出水端连接溶气出水管31,溶气出水管31接入分离室11内远离出水室13的一侧;利用高压溶气原理产生的高密度的微小气泡,其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效果好,通过产生的高密度的微小气泡溶气水与含有油相的水充分混合。
进一步地,分离室11还设置有第一排空口112。第一排空口112处于分离室11后侧壁底部,便于在该除油装置暂停处理时,将第一油水分离区1内的液体排空。
进一步地,若待处理的混合液中油相含量较高时,仅第一油水分离区1无法保证油相的分离效果,因此在槽体内第一油水分离区1的左侧还设置有预处理区2。预处理区2包括紧邻第一油水分离区1的第二油水分离区22。第二油水分离区22与第一油水分离区1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图中未示出)连通,且第二油水分离区22后侧壁靠近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油孔221,第二溢油孔221与排油槽4连通。待处理的混合液在第二油水分离区22进行两相分离,分离的油层从第二溢油孔221进入排油槽4,提升该除油装置对油水分离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溢油孔221采用水平设置的长方形孔,增大了溢油面积,方便快速排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油水分离区22采用斜管隔油装置,第二油水分离区22内有倾斜设置的斜管,并在第二油水分离区22设置有排空口(图中未示出)。待处理的混合液进入第二油水分离区22,混合液碰撞斜管实现布水效果,且斜管为油相提供流动路径,油相顺着斜管向上移动,水相则顺着斜管向下流动,实现油水分离。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第二油水分离区22内分离出的油层进入第一油水分离区1,在第二油水分离区22内设置有第二隔板222。第二隔板222处于斜管和第一溢流口之间,且第二隔板222仅在其底部与第二油水分离区22之间存在间隙,分离后的水相从第二隔板222底部流至第二隔板222右侧并再溢流至第一油水分离区1。
进一步地,预处理区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油水分离区22左侧的缓冲静置区21,缓冲静置区21与第二油水分离区22之间通过第二溢流口(图中未示出)连通。缓冲静置区2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11。待处理的混合液自进水口211进入缓冲静置区21,缓冲静置区21对于混合液起到缓冲、减缓流速的功能,此后由缓冲静置区21溢流至第二油水分离区22,再由第二油水分离区22溢流至第一油水分离区1,实现了混合液的平流,使得混合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离,提升分离效果。
进一步地,在缓冲静置区21内处于进水口211和第二溢流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隔板212,用于稳定水流。第三隔板212仅在其底部与缓冲静置区21之间存在间隙,避免出现短流现象。
进一步地,在缓冲静置区21设置有第二排空口213。第二排空口213处于缓冲静置区21后侧壁底部,便于在该除油装置暂停处理时,将缓冲静置区21内的液体排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除油装置包括槽体以及气泡发生装置,所述槽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连接的第一油水分离区,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内通过第一隔板隔离出分离室和出水室,所述第一隔板底部与所述槽体底部间隙设置以使所述分离室和所述出水室连通;所述分离室设置第一溢油孔;所述出水室内设置有液位调节装置,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重相调节管以及与所述重相调节管连通的出水管,所述重相调节管设置有调节孔,调节所述重相调节管以调节出水室内的水位高度、进而达到调节所述分离室内的水相液位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调节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重相调节管和所述出水管的收集室,所述重相调节管滑动连接于所述收集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溶气泵、与所述溶气泵连接的溶气罐以及连接所述溶气罐和所述分离室的溶气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溶气泵的进水口连接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水分离区设置有第一排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内还设置有预处理区,所述预处理区包括第二油水分离区,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与所述分离室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设置有第二溢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底部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底部间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区还包括连通进水口的缓冲静置区,所述缓冲静置区与所述第二油水分离区之间通过第二溢流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静置区内设置有处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溢流口之间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底部与所述缓冲静置区底部间隙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静置区还设置有第二排空口。
CN202022377548.1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Active CN213698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7548.1U CN213698909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7548.1U CN213698909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8909U true CN213698909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9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7548.1U Active CN213698909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8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1203B (zh) 一种反应沉淀一体化深水曝气塔及其处理工艺
CN204803036U (zh) 平流式浮选除油罐
CN101391824A (zh) 油田采出污水聚结浮沉处理装置
CN105668827A (zh) 一种海上平台生产污水的两级处理工艺
CN108862758A (zh) 一体化物理法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CN201999760U (zh) 两级气浮除油器
CN213698909U (zh) 一种高效气泡除油装置
CN211813758U (zh) 自动油水分离系统
CN209685446U (zh) 一种改进的切削液净化处理系统
CN108979616B (zh) 一种井口采出物的分水系统及分水处理方法
CN201729725U (zh) 油田采出污水聚结浮沉处理装置
CN211752716U (zh) 一种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
CN202379776U (zh) 含油污水处理沉降罐
CN114307255A (zh) 一种连续工作的油水分离装置
KR101162909B1 (ko) 조류 제거용 부상조
CN202945114U (zh) 大容积罐式气浮曝气沉降装置
CN210915398U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CN102863039A (zh) 一种加压溶气气浮的多重气泡混合系统
CN202865025U (zh) 一种多功能水处理装置
CN2672039Y (zh) 聚结气浮除油器
CN207109064U (zh) 一种大型玻璃钢萃取澄清室
CN206521443U (zh) 用于处理切削液的箝位分离净液箱
CN214050541U (zh) 一种新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
CN212050948U (zh) 一种稀土电解污水处理装置
CN221071134U (zh) 一种油水稳定分离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