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0066U -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0066U
CN213690066U CN202022478175.7U CN202022478175U CN213690066U CN 213690066 U CN213690066 U CN 213690066U CN 202022478175 U CN202022478175 U CN 202022478175U CN 213690066 U CN213690066 U CN 213690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acing
optical
image sid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781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781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006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1592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33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0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0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所述镜头模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和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第一端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二端面;所述光学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物侧凸出设置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光学端面和从所述光学端面之外边缘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的环状倾斜侧面,所述环状倾斜侧面上环设有锯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可以有效地减弱甚至消除杂散光,从而保证超小镜头移动终端的摄像效果。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最常见、最便捷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智能手机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中之一便是提供高品质的摄像功能,因此用于摄像的光学镜头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移动设备中。
现有的光学镜头主要包括镜筒以及安装在镜筒内的多个镜片,多个镜片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随着移动终端朝向更加轻型、小型化、超小型发展,在设计具有超小镜头结构的移动终端时,由于结构的限制,最靠近物侧的镜片需要使光学部的轴向尺寸增大而径向尺寸变小,具体的镜片结构如图1所示,但是这样会导致杂光的产生,即物侧(O)中非目标物发出的光会进入光学部,光路经光学部的侧壁反射后会使得成像出现杂(散)光,最终影响移动终端的摄像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靠近物侧的镜片上设置有减弱杂散光强度的结构,使得镜头模组为超小结构时能有效减弱甚至消除杂散光的强度,保证摄像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移动终端小型化发展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镜头模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镜片组件,所述镜片组件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和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第一端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二端面;
所述光学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物侧凸出设置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光学端面和从所述光学端面之外边缘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的环状倾斜侧面,所述环状倾斜侧面上环设有锯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锯齿状结构为方形锯齿状结构、三角形锯齿状结构、半圆形锯齿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锯齿状结构为三角形锯齿状结构,所述三角形锯齿状结构具有开口朝向所述镜片组件之光轴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在50°~70°之间。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角度为60°。
优选地,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第二镜片和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镜片叠设在所述第一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第三镜片和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二镜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三镜片叠设在所述第二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第三遮光片、第四遮光片以及第四镜片、第五镜片;所述第三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四镜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四镜片叠设在所述第三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四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四镜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五镜片叠设在所述第四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镜片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的压环,所述压环靠近所述像侧设置且抵靠所述镜片组件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和/或,
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遮光块,所述遮光块设置在所述第四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第四镜片之朝向所述物侧的表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镜筒具有内侧壁,所述内侧壁为多级环状阶梯面,且所述多级环状阶梯面在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所述多级环状阶梯面包括第一环状面、第二环状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状面和所述第二环状面的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一环状面靠近所述物侧设置,且所述第一环状面与所述环状倾斜侧面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面抵靠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和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为上述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安装于所述终端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通过在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镜片之环状倾斜侧面上环设有锯齿状结构,使得当物侧中非目标物发出的光进入第一镜片时光路在锯齿状结构处发生改变,光路经过几次改变后,非目标物发出的光强被有效减弱甚至消除,即镜头模组的杂(散)光被减弱,从而保证具有超小镜头移动终端的摄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超小镜头及非目标物在其上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纵剖示意图;
图3为图1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筒的纵剖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片组件的纵剖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镜片的纵剖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镜片中非目标物的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简化透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0、镜头模组;
100、镜筒;
110、容纳腔;1110、进光孔;1111、出光孔;
120、内侧壁;121、第一环状面;122、第二环状面;123、第一过渡面;130、外侧壁;
200、镜片组件;210、第一镜片;211、第二镜片;212、第三镜片;213、第四镜片;214、第五镜片;220、第一遮光片;221、第二遮光片;222、第三遮光片;223、第四遮光片;230、压环;240、遮光块;
2101、光学部;21010、凸台部;21010a、光学端面;21010b、环状倾斜侧面;21010c、锯齿状结构;2102、支撑部;2102a、第一端面;2102b、第二端面;2102c、第三端面;
300、光轴;
5000、移动终端;400、终端本体;500、光学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1000。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镜头模组1000包括镜筒100和镜片组件200,其中镜筒100具有容纳腔110,并且容纳腔110在朝向物侧(O)的端部设有进光孔1110,而在朝向像侧(O')的端部设有出光孔1111;镜片组件200设置在容纳腔110中。
具体地,镜片组件200包括第一镜片210,第一镜片210设置在容纳腔110靠近物侧(O)的部位,第一镜片210包括光学部2101和支撑部2102,其中,光学部2101用于成像,而支撑部2102则环绕设置在光学部2101上并用于支撑光学部2101且用于将第一镜片210限制在容纳腔110中,以避免第一镜片210从进光孔1110中掉落;支撑部2102具有第一端面2102a、第二端面2102b和第三端面2102c,其中第一端面2102a朝向物侧(O),而第二端面2102b朝向像侧(O'),第三端面2102c自第一端面2102a的外边缘延伸至第二端面2102b;光学部2101具有凸台部21010,凸台部21010从第一端面2102a朝向物侧(O)凸出设置,并且凸台部21010具有光学端面21010a和环状倾斜侧面21010b,其中光学端面21010a朝向物侧(O),而环状倾斜侧面21010b从光学端面21010a的外边缘倾斜延伸至第一端面2102a,环状倾斜侧面21010b上环设有锯齿状结构21010c。
在实际应用中,锯齿状结构21010c为三角形锯齿状结构,通过三角形锯齿状结构,可以使得物侧(O)方向非目标物发出的光在进入第一镜片210时,光路发生改变,具体光路变化情况详见图7所示,而已经发生改变的光路经过多次改变,光强度可以有被效地减弱,从而减弱杂甚至消除杂散光,保证成像效果,最终保证镜头模组的摄像功能。作为一种替代的实施例,锯齿状结构21010c还可以是方形锯齿状结构、半圆形锯齿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是三角形锯齿状结构与方形锯齿状结构、半圆形锯齿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镜片组件200具有光轴300,光轴300和进光孔1110的中心轴、出光孔1111的中心轴相互重合。三角形锯齿状结构具有开口朝向光轴300的夹角,并夹角的角度在50°~70°之间,如可以是50°、52°、53°、54°、55°、56°、57°、58°、59°、60°、60°、63°、64°、65°、66°、67°、68°、69°以及这些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优先考虑60°。
请参阅图3和图4,镜筒100具有内侧壁120和与内侧壁120相对设置的外侧壁130,其中内侧壁120为多级环状阶梯面,且多级环状阶梯面在自物侧(O)至像侧(O')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
具体地,多级环状阶梯面包括第一环状面121、第二环状面122和第一过渡面123,其中第一过渡面123自第一环状面121的一边缘延伸至第二环状面122的一边缘并与第二环状面122连接。第一环状面121靠近物侧(O)设置,并且第一环状面121与环状倾斜侧面21010b正相对设置,第一过渡面123则抵靠在第一端面2102a上,第二环状面122与第三端面2102c正相对设置。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环状面121与第二环状面122共中心轴且不共面。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过渡面123与第一表面的相互抵靠,使得第一镜片210被固定在容纳腔110中。
请参阅图5和图6,镜片组件200还包括第二镜片211、第三镜片212、第四镜片213和第五镜片214、第一遮光片220、第二遮光片221、第三遮光片222、第四遮光片223、压环230和遮光块240;第一镜片210、第一遮光片220、第二镜片211、第二遮光片221、第三镜片212、第三遮光片222、第四镜片213、遮光块240、第四遮光片223、第五镜片214及压环230自物侧(O)至像侧(O')的方向依次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遮光片220环设在第二端面2102b上,第二镜片211的外径大于第一镜片210之支撑部2102的外径,且第二镜片211叠设在第一遮光片220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第二遮光片221环设在第二镜片211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第三镜片212的外径大于第二镜片211的外径,且第三镜片212叠设在第二遮光片221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第三遮光片222环设在第三镜片212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第四镜片213的外径大于第三镜片212的外径,且第四镜片213叠设在第三遮光片222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遮光块240环设在第四镜片213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第四遮光片223环设在遮光块240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第五镜片214的外径大于第四镜片213的外径,且第五镜片214叠设在第四遮光片223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压环230靠近像侧(O')设置,并且抵靠在第五镜片214朝向像侧(O')的表面上。作为替代的实施例,镜片组件200中包括的镜片不局限于5片,镜片数目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如可以是2片、3片、4片、6片或者6片以上;同样地,根据镜片数量的变化,遮光片也不局限于4块,遮光片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如可以是1块、2块、3块、5块或者5块以上;当然,遮光块240也可以有多块。本实施例中第一遮光片220、第二遮光片221、第三遮光片222、第四遮光片223分别用于挡光;而遮光块240的设置,则不仅可以挡光还可以提高镜头模组的组装效果;压环230则实现将镜片组件200固定在容纳腔110中。
在上述镜头模组1000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5000。
请参阅图2和图8,移动终端5000包括终端本体400和光学镜头500,光学镜头500为上述的镜头模组1000,镜头模组1000安装于终端本体400上。
在具体应用中,移动终端5000可以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由于镜头模组1000的进光孔1110直径在1.0mm~5.0mm之间,因此镜头模组1000属于超小镜头结构,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5000的前置摄像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镜头模组,包括具有容纳腔的镜筒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包括靠近物侧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和环绕所述光学部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第一端面和朝向像侧的第二端面;
所述光学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物侧凸出设置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具有朝向所述物侧的光学端面和从所述光学端面之外边缘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的环状倾斜侧面,所述环状倾斜侧面上环设有锯齿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结构为方形锯齿状结构、三角形锯齿状结构、半圆形锯齿状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结构为三角形锯齿状结构,所述三角形锯齿状结构具有开口朝向所述镜片组件之光轴的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在50°~7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第二镜片和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镜片叠设在所述第一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第三镜片和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二镜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三镜片叠设在所述第二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第三遮光片、第四遮光片以及第四镜片、第五镜片;所述第三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四镜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四镜片叠设在所述第三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四遮光片环设在所述第四镜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五镜片叠设在所述第四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镜片组件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中的压环,所述压环靠近所述像侧设置且抵靠在所述第五镜片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和/或,
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遮光块,所述遮光块设置在所述第四遮光片之朝向所述像侧的表面上且与所述第四镜片之朝向所述物侧的表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具有内侧壁,所述内侧壁为多级环状阶梯面,且所述多级环状阶梯面在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所述多级环状阶梯面包括第一环状面、第二环状面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环状面和所述第二环状面的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一环状面靠近所述物侧设置,且所述第一环状面与所述环状倾斜侧面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面抵靠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10.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和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安装于所述终端本体上。
CN202022478175.7U 2020-10-29 2020-10-29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3690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78175.7U CN213690066U (zh) 2020-10-29 2020-10-29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PCT/CN2020/131592 WO2022088338A1 (zh) 2020-10-29 2020-11-25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78175.7U CN213690066U (zh) 2020-10-29 2020-10-29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0066U true CN213690066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78175.7U Active CN213690066U (zh) 2020-10-29 2020-10-29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0066U (zh)
WO (1) WO202208833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2408B2 (ja) * 2009-10-01 2014-10-2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熱膨張係数の差異によって生じる変形に適応可能な位置決めピン及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TWI506329B (zh) * 2011-07-28 2015-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CN208636522U (zh) * 2018-08-10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9387991U (zh) * 2018-12-31 2019-09-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
WO2020258308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10323547U (zh) * 2019-08-16 2020-04-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屏下摄像组件、摄像模组和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338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3192B2 (ja) レンズ装置
TW201908793A (zh)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0049223A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JP2017097314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090244725A1 (en) Optical lens group and related lens module
JP201709731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200057238A1 (en) Lens module
US20200057237A1 (en) Lens module
CN217085377U (zh) 成像镜头、遮光片及电子装置
US20200057283A1 (en) Lens module
CN217484665U (zh) 成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213690066U (zh) 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0090797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37585B2 (en) Lens module
CN210090780U (zh) 光学镜头
CN110261981B (zh) 镜头、相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2505874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US10338339B2 (en) Lens module
US10939022B2 (en) Imaging camera includes a gasket with a protrusion received in a recess of a lens
CN210270346U (zh) 镜头模组
JP6456333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11209718B2 (en) Lens module
US11016225B2 (en) Lens module
CN210270322U (zh) 镜头、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18010271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