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7853U -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7853U
CN213687853U CN202022999564.4U CN202022999564U CN213687853U CN 213687853 U CN213687853 U CN 213687853U CN 202022999564 U CN202022999564 U CN 202022999564U CN 213687853 U CN213687853 U CN 213687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iln
pipes
heat
fixedly connect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995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Renhai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Renhai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Renhai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Renhai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9956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7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7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7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包括窑炉和两个门体,窑炉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直管,窑炉的前后内壁均设有多个与第一直管连接的喷气机构,且位于窑炉同侧的两根第一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同一第二直管,四根第二直管的一端延伸至窑炉的上侧并通过输气管连接,两个门体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烧嘴。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管将排气管中的废气由多根散热管通入导热介质,有利于废气中的高温对导热介质持续加热,进而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导热介质将积攒的热量对两根导管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有利于使回收的热量通过烧嘴对窑炉内的产品进行烘干或对窑炉内气体助燃。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窑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背景技术
梭式窑是间歇烧成的窑,跟火柴盒的结构类似,窑车推进窑内烧成,烧完了再往相反的方向拉出来,卸下烧好的陶瓷,窑车如同梭子,并且棱式窑的窑墙、窑顶和窑门,用轻质莫来石砖砌筑时,常采用气硬性耐火泥浆来砌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然而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一般采用窑顶排烟方式,排烟阻力较小,只是在窑顶安装一段金属烟囱将烟气引至室外即可,但是自然排气效率低,排气慢容易造成窑炉内的压力不均衡,并且排出废气含有大量的热量,没有加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包括窑炉和两个门体,两个所述门体与窑炉分别通过两根转轴连接,所述窑炉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直管,四根所述第一直管均水平设置,所述窑炉的前后内壁均设有多个与第一直管连接的喷气机构,且位于窑炉同侧的两根第一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同一第二直管,四根所述第二直管的一端延伸至窑炉的上侧并通过输气管连接,所述窑炉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排气管,两个所述门体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烧嘴,且多个烧嘴与两根排气管通过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窑炉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条导轨,且两条导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四个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托板。
优选地,所述喷气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窑炉内壁上的圆盘,所述圆盘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管,且多个所述支管均与第一直管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支管远离圆盘的一端均朝外倾斜设置,且其远离窑炉内壁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
优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窑炉上端的隔热箱,且两根排气管与隔热箱通过动力管连接置,所述隔热箱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的侧壁上贯穿设有多根散热管,且多根散热管均与动力管连通设置,多根所述散热管远离导热介质的一端均穿过隔热箱向外延伸,且其延伸端连通设置有同一出气管,所述导热介质的左右侧壁上贯穿设有两根导管,两根所述导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且其远离第一风扇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门体连接。
优选地,两根所述排气管远离窑炉的一端分别朝内倾斜设置,且其分别与动力管的连通设置,所述动力管远离隔热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
优选地,两根所述导管远离第二风扇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万向管,且其远离导管的一端分别与门体的上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烧嘴均与金属万向管连通设置。
优选地,多根所述散热管呈水平设置,且两根所述导管分别位于多根散热管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直管、第二直管与导管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动力管、导热介质和散热管的配合使用,以达到通过动力管将排气管中的废气由多根散热管通入导热介质的效果,有利于废气中的高温对导热介质持续加热,进而有利于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通过导热介质将积攒的热量对两根导管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效果,有利于使回收的热量通过烧嘴对窑炉内的产品进行烘干或对窑炉内气体助燃,进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利用。
2、通过设置的排气管、动力管和第二风扇的配合使用,以达到通过第二风扇对动力管内进行吹气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动力管内的空气流速,进而加速了排气管的排气量,同时通过倾斜设置在圆盘侧壁上的多个支管,有利于利用喷气的反作用力带动圆盘转动,进而带动窑炉内的气流旋转,并且避免了高温直接对局部产品进行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窑炉、2门体、3转轴、4第一直管、5第二直管、6输气管、7排气管、8烧嘴、9导轨、10托板、11圆盘、12支管、13圆孔、14隔热箱、15动力管、16导热介质、17散热管、18出气管、19导管、20第一风扇、21第二风扇、22金属万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包括窑炉1和两个门体2,两个门体与窑炉1分别通过两根转轴3连接,窑炉1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直管4,四根第一直管4均水平设置,窑炉1的前后内壁均设有多个与第一直管4连接的喷气机构,喷气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窑炉1内壁上的圆盘11,圆盘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管12,且多个支管12均与第一直管4连通设置,多个支管12远离圆盘11的一端均朝外倾斜设置,且其远离窑炉1内壁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13,通过倾斜设置在圆盘11侧壁上的多个支管12,有利于利用喷气的反作用力带动圆盘11转动,进而带动窑炉1内的气流旋转,并且避免了高温直接对局部产品进行烧制,且位于窑炉1同侧的两根第一直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同一第二直管5,四根第二直管5的一端延伸至窑炉1的上侧并通过输气管6连接,窑炉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排气管7,两个门体2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烧嘴8,且多个烧嘴8与两根排气管7通过换热装置连接,换热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窑炉1上端的隔热箱14,且两根排气管7与隔热箱14通过动力管15连接置,两根排气管7远离窑炉1的一端分别朝内倾斜设置,且其分别与动力管15的连通设置,动力管15远离隔热箱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21。
其中通过第二风扇21对动力管15内进行吹气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动力管15内的空气流速,进而加速了排气管7的排气量,隔热箱14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热介质16,导热介质16的侧壁上贯穿设有多根散热管17,且多根散热管17均与动力管15连通设置,多根散热管17远离导热介质16的一端均穿过隔热箱14向外延伸,且其延伸端连通设置有同一出气管18,导热介质16的左右侧壁上贯穿设有两根导管19,多根散热管17呈水平设置,且两根导管19分别位于多根散热管17的上下两侧,第一直管4、第二直管5与导管19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两根导管1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20,且其远离第一风扇2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门体2连接,两根导管19远离第二风扇20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万向管22,且其远离导管19的一端分别与门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动力管15将排气管7中的废气由多根散热管17通入导热介质16的效果,有利于废气中的高温对导热介质16持续加热,进而有利于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通过导热介质16将积攒的热量对两根导管19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效果,有利于使回收的热量通过烧嘴8对窑炉1内的产品进行烘干或对窑炉1内气体助燃,进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利用,多个烧嘴8均与金属万向管22连通设置,其中通过金属万向管22避免了开关柜门2时卡住,窑炉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条导轨9,且两条导轨9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四个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托板10。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将待烧制产品放置到托板10上,并推入窑炉1内关上门体2,通过输气管6向窑炉1内的圆盘输送燃气,并由支管12内的点火装置点燃,通过倾斜设置在圆盘11侧壁上的多个支管12,有利于利用喷气的反作用力带动圆盘11转动,进而带动窑炉1内的气流旋转,并且避免了高温直接对局部产品进行烧制,随后烧制产生的废气由窑炉1顶部的两个排气管7排出,通过第二风扇21对动力管15内进行吹气提高动力管15内的空气流速,进而加速了排气管7的排气量,通过动力管15将排气管7中的废气由多根散热管17通入导热介质16的效果,有利于废气中的高温对导热介质16持续加热,进而有利于对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同时通过导热介质16将积攒的热量对两根导管19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有利于使回收的热量通过烧嘴8对窑炉1内的产品进行烘干或对窑炉1内气体助燃,进而提高了对废气的利用,在烧制完成后,打开柜门2取出产品以便于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包括窑炉(1)和两个门体(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门体与窑炉(1)分别通过两根转轴(3)连接,所述窑炉(1)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根第一直管(4),四根所述第一直管(4)均水平设置,所述窑炉(1)的前后内壁均设有多个与第一直管(4)连接的喷气机构,且位于窑炉(1)同侧的两根第一直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同一第二直管(5),四根所述第二直管(5)的一端延伸至窑炉(1)的上侧并通过输气管(6)连接,所述窑炉(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根排气管(7),两个所述门体(2)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烧嘴(8),且多个烧嘴(8)与两根排气管(7)通过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窑炉(1)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两条导轨(9),且两条导轨(9)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且四个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托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窑炉(1)内壁上的圆盘(11),所述圆盘(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管(12),且多个所述支管(12)均与第一直管(4)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支管(12)远离圆盘(11)的一端均朝外倾斜设置,且其远离窑炉(1)内壁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圆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窑炉(1)上端的隔热箱(14),且两根排气管(7)与隔热箱(14)通过动力管(15)连接置,所述隔热箱(14)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导热介质(16),所述导热介质(16)的侧壁上贯穿设有多根散热管(17),且多根散热管(17)均与动力管(15)连通设置,多根所述散热管(17)远离导热介质(16)的一端均穿过隔热箱(14)向外延伸,且其延伸端连通设置有同一出气管(18),所述导热介质(16)的左右侧壁上贯穿设有两根导管(19),两根所述导管(19)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扇(20),且其远离第一风扇(2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门体(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排气管(7)远离窑炉(1)的一端分别朝内倾斜设置,且其分别与动力管(15)的连通设置,所述动力管(15)远离隔热箱(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扇(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导管(19)远离第二风扇(2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金属万向管(22),且其远离导管(19)的一端分别与门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烧嘴(8)均与金属万向管(22)连通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散热管(17)呈水平设置,且两根所述导管(19)分别位于多根散热管(17)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直管(4)、第二直管(5)与导管(19)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
CN202022999564.4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Active CN213687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9564.4U CN213687853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99564.4U CN213687853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7853U true CN213687853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99564.4U Active CN213687853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7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606A (zh) * 2022-01-25 2022-05-24 深圳东忠窑炉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梭式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606A (zh) * 2022-01-25 2022-05-24 深圳东忠窑炉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梭式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3263Y (zh) 排管式热风炉
CN201547779U (zh) 旋转式连续蓄热燃烧器
CN213687853U (zh) 一种混合型蓄热式节能梭式窑
CN203068938U (zh) 节能快速干燥装置
CN212620048U (zh) 一种节能高效红砖连续焙烧生产窑
CN105466212B (zh) 一种垂直换热式合金烘烤炉系统
CN201246887Y (zh) 一种热风炉
CN101650073B (zh) 折流式热风炉
CN206695529U (zh) 低温农副产品干燥机
CN201437987U (zh) 一种废气焚烧炉
CN201193876Y (zh) 喷流辐射中心回燃热管热风炉
CN102967135A (zh) 节能快速干燥装置
CN209893411U (zh) 一种沥青烟专用焚烧炉无污染清扫系统
CN1945182B (zh) 燃煤热风炉
CN209485082U (zh) 一种生产青砖青瓦的连续烧制窑
CN113280632A (zh) 一种节能型工艺陶瓷烧成窑及其烧成方法
CN2365614Y (zh) 新型木材热风干燥炉
CN213687842U (zh) 一种高温节能型窑炉
CN201449007U (zh) 折流式燃煤热风炉
CN211782700U (zh) 一种节能型隧道窑
CN2888376Y (zh) 高效节能粮食烘干机
CN206459175U (zh) 新能源智能化双旋锅炉
CN209857058U (zh) 一种新型蓄热式燃烧装置
CN210832847U (zh) 一种天然气预加热炉
CN205606894U (zh) 一种环保节能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hybrid thermal storage energy-saving shuttle kil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

Pledgee: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imited Xinshao County Sub-branch

Pledgor: HUNAN RENHAI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588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