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7987U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焚烧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37987U CN201437987U CN2009203062536U CN200920306253U CN201437987U CN 201437987 U CN201437987 U CN 201437987U CN 2009203062536 U CN2009203062536 U CN 2009203062536U CN 200920306253 U CN200920306253 U CN 200920306253U CN 201437987 U CN201437987 U CN 2014379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 gas
- combustion chamber
- combustion furnace
- chamber
- furn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废气焚烧炉,按照废气走向它依次包括有一废气预热室、一废气风道、一第一燃烧室、一第二燃烧室、一热量回收装置和一排气口,该第一燃烧室内设有点火器,该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该热量回收装置上设有一新鲜空气入口和一热风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具有焚烧效果理想、检修方便、维修成本低、能耗较低等优点,并可基本排除火灾隐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焚烧炉。
背景技术
目前,覆铜板生产工序上胶废气处理主要采用直燃式废气焚烧炉,虽然其造价较低,但燃料消耗与炉膛温度成正比,即炉膛温度越高,燃料消耗越多。废气焚烧炉正常运作温度在760℃,这时有机物被彻底分解为H2O和CO2排放,对环境就没有污染,但有的厂家为了节省燃料,有意将炉膛温度调到六百多度,甚至更低。在较低温度下,有机物燃烧分解不完全,排放物对环境仍有一定污染,而且有机物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大量残碳积聚在热交换器的管壁、排废气风机的出入口上、烟囱管壁上等等。这些残碳极为细微,很容易着火燃烧。如果这些残碳没及时清理,积聚得比较厚时,很容易产生过热而引发燃烧,它可能在焚烧炉尚在运行时燃烧,也可能在焚烧炉停机时燃烧。因为焚烧炉停机时,风机停止运转,很厚的积碳积聚的热量来不及散发,很容易发生自燃。这些积碳一旦着火,热量很大,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的废气焚烧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焚烧炉,按照废气走向它依次包括有一废气预热室、一废气风道、一第一燃烧室、一第二燃烧室、一热量回收装置和一排气口,该第一燃烧室内设有点火器,该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该热量回收装置上设有一新鲜空气入口和一热风出口。
所述第一燃烧室的顶部为穹顶。
所述第二燃烧室的顶部为穹顶。
所述废气风道、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二燃烧室间设有隔热风道。
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三段换热管,高温段为SUS310S材质不锈钢管,中温段为SUS304不锈钢管,低温段为普通锅炉钢管。
所述废气预热室与所述废气风道的连接处设有一检修孔。
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的连接处设有一检修孔。
所述热量回收装置上设有多个检修孔。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具有焚烧效果理想、检修方便、维修成本低、能耗较低等优点,并可基本排除火灾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焚烧炉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气焚烧炉,按照废气走向它依次包括有一废气预热室10、一废气风道20、一第一燃烧室30、一第二燃烧室40、一热量回收装置50和一排气口60。
废气预热室10上设有一废气进口11、一废气抽引风机12和一检修孔13,废气预热室10的作用主要是将废气先行预热到300-500℃,再进入燃烧室,以提高废气氧化分解效率,废气预热室10内填充蓄热材料蜂窝陶瓷,可以把废气预热到较高的温度。
第一燃烧室30内设有点火器31,第一燃烧室30、第二燃烧室40的顶部为穹顶,穹顶为氧化铝、莫来石质耐火材料构成,燃烧室内助燃及蓄热装置是由蜂窝陶瓷等蓄热体制成,蓄热体弧线形摆放,蓄热体留空渐大式设计。
第一燃烧室30、第二燃烧室40的作用是将含有机物的废气氧化分解为对环境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第二燃烧室40上设有检修孔41。
热交换器50上设有多个检修孔51,热交换器50上设有新鲜空气进口鼓风机80,热交换器50将焚烧产生的热量回收,回送给用热装置。热交换器50包括三段换热管,高温段为SUS310S材质不锈钢管,中温段为SUS304不锈钢管,低温段为普通锅炉钢管。
排气口60上设有排气风机61。
废气风道20、第一燃烧室30与第二燃烧室40间设有隔热风道70,隔热效果极佳,保证了整体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在使用时,废气经废气预热室10预热至300-500℃后进入第一燃烧室30(600-700℃)进行第一次燃烧分解,再进入第二燃烧室40(850-950℃)进行高温分解处理,与此同时高效蓄热材料会将废气分解产生的热量部分储存起来,当燃烧室的温度降低时,储存在蓄热材料中的热量再释放出来,使燃烧室的温度维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保证气体的正常燃烧分解,当燃烧室的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采用变频技术的进风风机12和排废风机61会加大转速,将多余的热量排出,这样就实现了废气的“自燃”,同时也保证了焚烧炉在安全状态下运行。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可以节约燃油92%以上,节约电能20%以上。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8)
1.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按照废气走向它依次包括有一废气预热室、一废气风道、一第一燃烧室、一第二燃烧室、一热量回收装置和一排气口,该第一燃烧室内设有点火器,该排气口上设有引风机;该热量回收装置上设有一新鲜空气入口和一热风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室的顶部为穹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室的顶部为穹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风道、第一燃烧室与所述第二燃烧室间设有隔热风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包括三段换热管,高温段为SUS310S材质不锈钢管,中温段为SUS304不锈钢管,低温段为普通锅炉钢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预热室与所述废气风道的连接处设有一检修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室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的连接处设有一检修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气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回收装置上设有多个检修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062536U CN201437987U (zh) | 2009-07-15 | 2009-07-15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3062536U CN201437987U (zh) | 2009-07-15 | 2009-07-15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37987U true CN201437987U (zh) | 2010-04-14 |
Family
ID=4239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30625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37987U (zh) | 2009-07-15 | 2009-07-15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3798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1071A (zh) * | 2012-02-03 | 2012-10-10 | 常州市鼎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废气焚烧炉 |
CN105953243A (zh) * | 2016-06-27 | 2016-09-21 | 南通图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CN106016308A (zh) * | 2016-06-30 | 2016-10-12 | 曾光龙 | 一种卧式rto焚烧炉 |
-
2009
- 2009-07-15 CN CN2009203062536U patent/CN2014379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1071A (zh) * | 2012-02-03 | 2012-10-10 | 常州市鼎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废气焚烧炉 |
CN105953243A (zh) * | 2016-06-27 | 2016-09-21 | 南通图海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CN106016308A (zh) * | 2016-06-30 | 2016-10-12 | 曾光龙 | 一种卧式rto焚烧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9015575A1 (fr) | Incinérateur à double boucle et double pyrogénation pour le traitement inoffensif de déchets et son procédé d'utilisation | |
CN105114955A (zh) | 回转窑式连续干馏热解气化焚烧炉的制备方法 | |
CN101016991A (zh) | 一种垃圾燃料热解气化焚烧炉 | |
CN201396766Y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低位废热能再利用装置 | |
CN100363119C (zh) | 一种新型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装置 | |
CN203190418U (zh) | 一种新型垃圾热解焚烧设备 | |
CN201281347Y (zh) | 大容量前置回转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装置 | |
CN101037193A (zh) | 电炉法生产黄磷的工艺和装置 | |
CN104654815B (zh) | 马赛克陶瓷窑炉余热发电综合利用系统 | |
CN112460598B (zh) | 一种垃圾热解炉与燃煤锅炉多段耦合系统及工艺 | |
CN104101225A (zh) | 用于提高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率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1437987U (zh) | 一种废气焚烧炉 | |
CN205535842U (zh) | 生活垃圾双室蓄热二次燃烧装置 | |
CN201149374Y (zh) | 废气焚烧热风炉 | |
CN102818257A (zh) | 蓄热式生物质燃料直燃锅炉 | |
CN203116031U (zh) | 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烟气余热焚烧污泥的系统 | |
CN202074693U (zh) | 可燃废气再利用热风炉 | |
CN206347578U (zh) | 一种垃圾焚烧烟风系统 | |
CN202598547U (zh) | 一种余热回收蓄热炉 | |
CN104531226A (zh) | 一种用于工业窑炉的生物质气化燃烧供热方法 | |
CN201764676U (zh) | 炭化气混燃常压锅炉 | |
CN201348262Y (zh) | 一种垃圾焚烧炉余热回用装置 | |
CN204058259U (zh) | 一种以煤粉为燃料的煅烧装置 | |
CN105465792A (zh) | 机械炉排式垃圾气化焚烧炉的循环供风系统 | |
CN2898618Y (zh) | 一种新型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