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7003U -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7003U
CN213687003U CN202021788943.2U CN202021788943U CN213687003U CN 213687003 U CN213687003 U CN 213687003U CN 202021788943 U CN202021788943 U CN 202021788943U CN 213687003 U CN213687003 U CN 213687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micro
pipe
floor heat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89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时红
赵云鹏
茅新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f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f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889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7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7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7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器本体内流动,还包括加强板,所述换热器本体与所述加强板配合连接。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便于安装和维修、用料少、结构简单、费用成本低、热利用率高、热转化效率高、供暖效果好、机械强度高。一种地暖设备,包括室内机组,室内机组采用集成地暖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背景技术
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达到舒适采暖的目的。然而,现有地暖设备基本采用注水盘管或者发热电缆来进行供暖,在房屋装修时就必须对房间整个地板区域铺设管路,其建设费用高、周期长,每次开启供暖都需要对铺设有注水盘管或者发热电缆的整个地板混凝土层进行加热,能源利用率不高,而且这种整体加热的方式无法在房间内形成空气对流,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灰尘“悬浮层”,另外,一旦发生注水盘管堵塞或者发热电缆断裂的情况,都需要拆除整个房间的地板进行维修,费时费力。
因此,各生产厂家都急于研发出一种铺设简单、便于维修、费用成本低、升温迅速的地暖设备,其中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4896784A、题为一种地板采暖系统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包括室外机、压缩机及铺设于地板内的地暖换热器;所述室外机设有至少两个室外换热器,每个所述室外换热器分别与压缩机、地暖换热器连接成单独的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用于传输制冷剂。所述地暖换热器包括:扁管、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及分隔片;所述扁管的宽面水平设置,且在扁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内设有分隔片,所述分隔片使所述多个通道之间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迂回通路。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地暖设备安装复杂、升温慢、能源转换率低的问题,但依然存在供暖散热效果不佳、用料过多费用成本高、问题,容易发生损坏。
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910200B,题为带有相变蓄热材料地暖模块的双末端空气源热泵系统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包括空气源热泵室外机组、控制器、室内机和地板辐射供暖末端装置,地暖辐射供暖末端装置包括供暖末端分配器、供热干管和回热干管,供暖末端分配器的一端与供热干管相连,在楼板和地板之间、自楼板上表面至地板下表面依次铺设有防潮层、保温材料、地暖模块和铝箔层,所述地暖模块包括支撑模板和相变蓄热材料,每个支撑模板的上表面设有凹槽,每个支撑模板由横截面为凹字型的型材或是两个横截面为Z字型的型材构成,所述铝箔层在位于支撑模板的凹槽处均设有向下的圆弧凹陷,所述圆弧凹陷与凹槽的走向一致,多条相邻的圆弧凹陷内铺设有一段支管,该段支管的两端通过所述供暖末端分配器与所述供热干管和回热干管相连,该段支管在两条相邻圆弧凹陷之间的管段为弯管;铺设支管后在所述凹槽的剩余空间内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从而在保温材料与地板之间形成了与相变蓄热材料间隔交替分布的空气层。该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为:在支撑模块内设置相变蓄热材料,且在相蓄热材料上设置凹槽,支管外围包裹铝箔层并设置于凹槽内,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聚集热量防止热量提前扩散损失,但该种结构设计用料过多、费用成本高、结构复杂。
最后,授权公告号为CN206440030U、题为具有空调、冰箱、热水器和地暖功能的一体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微型通道风冷型光管换热器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换热机构,进口管和出口管之间通过换热机构连接,换热机构采用微型通道金属圆管与支架交叉组合而成,换热机构的两端分别于进口管、出口管连接,且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的内径大于0.1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0.9毫米。该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微型微通道金属圆管内径大于0.1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0.9毫米,微型微通道的管径过细,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损害,而且管径过细供暖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维修、用料少、结构简单、费用成本低、热利用率高、热转化效率高、供暖效果好、机械强度高的集成地暖换热器以及地暖设备。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器本体内流动,还包括加强板,所述换热器本体与所述加强板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进管、出管和微管,所述微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相连接,所述微管的管外径为1mm-6mm。
其中,还包括传热膜,所述微管与所述加强板通过所述传热膜紧密连接。
其中,所述微管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D型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微管的数量为至少一根。
其中,所述微管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相邻两根所述微管采用并行方式设置。
其中,相邻两根所述微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所述微管的管外径的一倍。
其中,还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设置在所述进管和/或所述出管内,所述微管分为若干组,所述分层结构使所述换热介质先后流经各组所述微管。
其中,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相对侧。
其中,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铺设在所述隔热层的下方。
其中,还包括装饰保护件,所述装饰保护件具有J型弯折结构,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设置在J型弯折结构的凹槽处。
一种地暖设备,包括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组采用上述集成地暖换热器。
其中,还包括室外组件,所述集成地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组件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其中,所述室外组件包括压缩机、节流阀、强制循环风扇和热交换器。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换热器本体与加强板配合连接,能够有效增强换热器本体的机械强度,当换热器铺设于地板下方时,加强板能够有效防止踩踏、重压导致换热器形变而造成损害;换热器本体微管的管外径为1mm-6mm,其散热系数优于现有产品,能够有效提升热转化率;传热膜设置在微管与加强板之间,能够防止微管与加强板之间存在间隙而形成空气热阻,有效提升传热效率;采用D型管能够更好地贴合加强板,传热效果好;隔热层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热量提前散失,提高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换热器本体与加强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微管横截面呈D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地暖换热器截面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地暖设备的房间内空气对流示意图。
图6为另一种实施例中微管布置示意图。
10连接管、100室外组件、2加强板、11进管、12出管、13微管、4隔热层、5支撑架、6装饰保护件、7混凝土基层、8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1、2、3、4所示,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介质在换热器本体内流动,还包括加强板2,换热器本体与加强板2配合连接。换热器本体与加强板配合连接,能够避免与加强板之间形成间隙而产生空气热阻,有效提高了集成地暖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而且,该种结构设计一方面提高了换热器本体的机械强度,防止重压、踩踏造成换热器本体形变进而影响换热器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板的设置也有利于扩大散热面积,减少物料用量,降低费用成本。优选地,加强板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参见图1、2、3、4所示,换热器本体包括进管11、出管12和微管13,微管13的两端分别与进管11和出管12相连接,微管13的管外径为1mm-6mm。该微管的管外径指公称管外径。进管和出管上设置有与微管相匹配的冲孔,微管与进管和出管在所述冲孔处采用焊接方式相连接,使进管、出管和微管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此外,采用上述尺寸的微管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热转化效率高。优选地,微管13的管外径为1mm-4mm,当换热器的铺设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管外径为4mm-6mm的微管。优选地,微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更优选地,例如采用金属铜、金属铝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传热膜,微管13与加强板2通过传热膜紧密连接。传热膜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微管与加强板之间出现间隙而形成空气热阻,从而有效提高传热效率。优选地,传热膜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更优选地,传热膜采用宽度为20mm-30mm的铝箔胶带。
参见图3所示,微管13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D型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微管13的横截面呈D型,该种结构设计使得微管更好地贴合加强板,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使热量尽快传导至加强板的相对侧,进而使地板8快速升温。
参见图1、2、3、6所示,微管13的数量为至少一根。优选地,一根微管13可以经过多次弯折,例如形成波浪状、盘管状等等,更优选地,经过多次弯折的微管可以形成多段分微管,相邻两段分微管彼此之间可以并行设置,相邻两段分微管之间的距离可以是45mm至60mm。
参见图1、2、3所示,微管13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相邻两根微管13采用并行方式设置。该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换热器的供暖效率,充分利用空间,提升供暖效果。优选地,微管13可以经过多次弯折,例如形成波浪状、盘管状等等。
参见图1、2、3所示,相邻两根微管13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微管13的管外径的一倍。该种结构设计保证了加强板上能够形成均匀的温度场,使换热器供暖温度均匀。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层结构,分层结构设置在进管11和/或出管12内,微管13分为若干组,分层结构使换热介质先后流经各组所述微管13。该种结构设计能够使换热介质发挥最大的效果,提升了热转化效率。
参见图4所示,还包括隔热层4,隔热层4设置在加强板2的相对侧。该种结构设计有利于防止热量扩散到混凝土基层7,将热量聚集起来并促使热量向加强板的一侧传导,提高了热利用率。
参见图4所示,还包括支撑架5,支撑架5铺设在隔热层4的下方。支撑架的设置一方面对换热器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换热器的铺设,使换热器的设置高度与地板8相匹配。优选地,支撑架5采用金属构件、塑料构件或者符合建筑使用标准的蜂窝纸板制成,更优选地,支撑架5由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
参见图4所示,还包括装饰保护件6,装饰保护件6具有J型弯折结构,进管11和出管12设置在J型弯折结构的凹槽处。该种结构设计一方面对进管和出管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装饰保护件的上部还可以与地板8相配合,从而使房间内的其他地板与之紧密接触,优选地,装饰保护件6的外围尺寸与其他地板的尺寸相一致,与装饰保护件相配合的特定地板的尺寸较其他地板长宽尺寸小2mm-4mm。
一种地暖设备,包括室内机组,室内机组采用上述集成地暖换热器。当房间面积较大、所需热量较多时,可以考虑将多个集成地暖换热器安装在房间内,多个集成地暖换热器之间可以采用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相连接。
参见图5所示,还包括室外组件100,集成地暖换热器与室外组件100通过连接管10相连接。
进一步地,室外组件100包括压缩机、节流阀、强制循环风扇和热交换器。该种结构设计仅将供暖的集成地暖换热器设置在房间内,其他结构设置于室外,能够有效降低占用的房间地板空间,有利于缩小对房间层高的影响,例如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生产的产品,同比现有产品可以使房间层高少降低70mm。
尽管上述已经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变换,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其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的。

Claims (13)

1.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介质在所述换热器本体内流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板,所述换热器本体与所述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进管、出管和微管,所述微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相连接,所述微管的管外径为1mm-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热膜,所述微管与所述加强板通过所述传热膜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D型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的数量为至少一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的数量为至少两根,相邻两根所述微管采用并行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微管之间的距离至少为所述微管的管外径的一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设置在所述进管和/或所述出管内,所述微管分为若干组,所述分层结构使所述换热介质先后流经各组所述微管。
8.根据权利要求1-2、4-7中任一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相对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铺设在所述隔热层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2、4-7中任一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保护件,所述装饰保护件具有J型弯折结构,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设置在J型弯折结构的凹槽处。
11.一种地暖设备,包括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采用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集成地暖换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组件,所述集成地暖换热器与所述室外组件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组件包括压缩机、节流阀、强制循环风扇和热交换器。
CN202021788943.2U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Active CN213687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943.2U CN213687003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8943.2U CN213687003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7003U true CN213687003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45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8943.2U Active CN213687003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7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0758A (zh)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213687003U (zh) 一种集成地暖换热器及地暖设备
CN211855020U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815133A (zh) 对流辐射散热板
CN212205788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15518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8296654U (zh) 一种板翅式换热器
CN215489964U (zh) 一种地暖散热装置以及地暖系统
CN213514233U (zh) 一种新型的辐射板结构
CN212108645U (zh) 一种家用翅片管式空气能取暖器
CN213040682U (zh) 腔体式换能的辐射空调末端
CN219063600U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设备
JP7357773B2 (ja) 扁平管、マイクロチャネル熱交換器及び空調
CN211400921U (zh) 一种双层散热建材结构
CN212987477U (zh) 拼接式辐射空调末端
CN217785349U (zh) 换热器和除湿机
CN216282897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CN218328639U (zh) 一种应用于空调系统的微通道热管
CN210198140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5112889U (zh) 一种高效辐射供冷供暖板
CN209877231U (zh) 空调系统
CN21541247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金属毛细管换热组件
CN203964136U (zh) 成段式散热器及其分段
CN211903464U (zh) 蒸发器组件和风冷冰箱
CN209877232U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