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4450U - 一种增压缸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4450U
CN213684450U CN202022433125.7U CN202022433125U CN213684450U CN 213684450 U CN213684450 U CN 213684450U CN 202022433125 U CN202022433125 U CN 202022433125U CN 213684450 U CN213684450 U CN 213684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ylinder
air inlet
valve co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31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
张高挺
单晓荣
单军波
单谟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31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4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4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4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缸,包括缸体和增压组件,缸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缸体内设有切换阀,缸体内滑动设有活塞杆;缸体两侧分别设有增压组件,增压组件均包括设置于缸体上的缸筒和滑动设置于缸筒内的活塞,活塞将缸筒的内腔分隔为增压腔和驱动腔,活塞杆的端部分别与活塞连接;进气口和增压腔之间通过进气单向阀连通,出气口和增压腔之间通过出气单向阀连通,进气口、两个驱动腔分别与切换阀连通;切换阀包括阀芯组件,阀芯组件包括阀芯主体和撞针,阀芯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撞针,撞针和阀芯主体之间抵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驱使撞针的端部穿过缸体且伸入增压腔内。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以及增压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充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缸。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轮胎一般通过充气泵打气,充气泵又叫充气机、打气机、车载充气泵,通过内部马达的驱动而工作。大型轮胎所需的胎压较高,一般的充气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存在充气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增压缸增大气压才能达到要求。
现有的,增压缸主要包括阀体、缸筒以及换向阀,阀体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所述缸筒,缸筒内均设有活塞,两个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阀体内部设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换向阀设置在阀体内,换向阀包括阀芯,阀芯的两端分别沿轴向一体设有撞针,两个撞针分别穿过阀体且伸入缸筒内;在工作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对压缩空气进行增压,当活塞顶到对应的撞针时,使得阀芯换向,且配合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两个活塞以极快的速度作往复动作,使出口压力达到增压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时,活塞越靠近撞针,缸筒内的压强越大,而且撞针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柱体,使得活塞还未接触到撞针时,高压作用力下驱使撞针运动,使得阀芯提前换向,增压效果较差,不能满足胎压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增压缸,具备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以及增压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缸,包括缸体和增压组件,所述缸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缸体内设有切换阀,所述缸体内滑动设有活塞杆;
所述缸体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均包括设置于所述缸体上的缸筒和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筒的内腔分隔为增压腔和驱动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活塞连接;
所述进气口和增压腔之间通过进气单向阀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增压腔之间通过出气单向阀连通,所述进气口、两个所述驱动腔分别与所述切换阀连通;
所述切换阀包括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主体和撞针,所述阀芯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撞针,所述撞针和所述阀芯主体之间抵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驱使所述撞针的端部穿过所述缸体且伸入所述增压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阀还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气P口、工作A口及工作B口,所述进气P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工作A口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腔连通,所述工作B口与另一个所述驱动腔连通;使控制方便,保证两个缸筒循环往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主体滑动设置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芯主体上设有若干环槽;使换向快速且平稳,便于加工及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撞针沿周向设有凸环,所述阀体内设有台阶,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抵设于所述凸环上,第三弹簧的另一端抵设于所述台阶上;使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和所述缸体之间设有若干O型圈;提高密封性,保证增压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上套接有密封圈;提高密封性,保证增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阀芯组件分体设置,阀芯组件包括阀芯主体和撞针,阀芯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撞针,撞针和阀芯主体之间抵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驱使撞针的端部穿过缸体且伸入增压腔内,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对应撞针的增压腔内处于高压状态时,在第三弹簧的作用力下,撞针克服了来自高压气体的力,只有当对应的活塞抵到该撞针时,撞针才会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从而驱使阀芯主体滑动而换向,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阀芯主体提前换向的问题,保证了输出气体的压强,满足了胎压需求,提升增压效果;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具备了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以及增压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X-X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图1中Y-Y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阀芯组件的剖切放大示意图。
图中所示:1-缸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进气通道;14-出气通道;15-控制通道;16-连接通道;2-增压组件;21-缸筒;211-增压腔;212-驱动腔;22-活塞;3-切换阀;31-阀芯主体;311-环槽;32-撞针;321-凸环;33-第三弹簧;34-阀体;341-进气P口;342-工作A口;343-工作B口;344-排气口;35-O型圈;4-活塞杆;5-进气单向阀;51-第一安装座;52-第一阀芯;53-第一弹簧;54-第一弹簧座;6-出气单向阀;61-第二安装座;62-第二阀芯;63-第二弹簧;64-第二弹簧座;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现就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增压缸,包括缸体1和增压组件2,缸体1上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缸体1内设有切换阀3,缸体1内滑动设有活塞杆4;
缸体1两侧分别设有增压组件2,增压组件2均包括设置于缸体1上的缸筒21和滑动设置于缸筒21内的活塞22,活塞22将缸筒21的内腔分隔为增压腔211和驱动腔212,活塞杆4的端部分别与活塞22连接;
进气口11和增压腔211之间通过进气单向阀5连通,出气口12和增压腔211之间通过出气单向阀6连通,进气口11、两个驱动腔212分别与切换阀3连通;
切换阀3包括阀芯组件,阀芯组件包括阀芯主体31和撞针32,阀芯主体31的两端分别设有撞针32,撞针32和阀芯主体31之间抵设有第三弹簧33,第三弹簧33驱使撞针32的端部穿过缸体1且伸入增压腔211内。
优选的,增压组件2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1的两侧,连接牢靠,安装方便;缸筒21由多个部件而形成的密封筒体,便于缸筒21的制造,缸筒21和缸体1之间设有密封件,保证密封,避免气体泄漏。
具体的,如图2所示,进气口11通过两个进气通道13分别与两侧的增压腔211连通,两个进气通道13内一一对应的设有进气单向阀5;进气单向阀5包括第一安装座51和第一阀芯52,第一安装座51设置于进气通道13的端口处且靠近增压腔211,第一安装座51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第一阀芯52活动设置于进气通道13内,第一阀芯52和第一安装座5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驱使第一阀芯52关闭进气通道13;第一弹簧53和第一安装座5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座54,第一弹簧座54与第一安装座51止挡配合,第一弹簧座54的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座51并伸入增压腔211内,第一弹簧53安装于第一弹簧座54的另一端上;
在进气通道13靠近增压腔211的端口为阶梯孔,进气单向阀5安装在该阶梯孔内,阶梯孔的台阶面为锥面,而第一阀芯52抵在该锥面上,使得气体只进不出;正常的,第一弹簧座54与第一阀芯52的最短距离等于第一弹簧座54伸入增压腔211内的长度,撞针32伸入增压腔211内的长度大于第一弹簧座54伸入增压腔211内的长度,当活塞22向此侧运动时,活塞22会先推动撞针32使阀芯主体31换向,紧接着,会推动第一弹簧座54运动,使第一弹簧座54克服第一弹簧53的弹力向靠近第一阀芯31方向运动,由于第一弹簧座54与第一阀芯52的最短距离等于第一弹簧座54伸入增压腔211内的长度,使得第一弹簧座54正好与第一阀芯52贴合,将第一阀芯52牢靠的抵在所述台阶面上,紧密将对应的进气通道13封闭,避免气体从进气口11流出的可能。
具体的,如图3所示,出气口12通过两个出气通道14分别与两侧的增压腔211连通,两个出气通道14内一一对应的设有出气单向阀6;出气通道14靠近增压腔211的端口也为阶梯孔,出气单向阀6安装在该阶梯孔内;出气单向阀6包括第二安装座61、第二阀芯62、第二弹簧63以及第二弹簧座64,第二安装座61设置于此阶梯孔的端口处且靠近增压腔211,第二阀芯62活动设置于此阶梯孔内,第二安装座61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阀口,阀口远离增压腔211的那端为锥面,第二阀芯62抵在该锥面上,第二弹簧座64与此阶梯孔的台阶面相抵,第二弹簧座64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孔,第二弹簧63抵设于第二阀芯62和第二弹簧座64之间,在第二弹簧63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二阀芯62紧密的抵在此锥面上,使得气体只出不进。
切换阀3还包括阀体34,阀体34上开设有进气P口341、工作A口342及工作B口343,进气P口341与进气口11连通,工作A口342与其中一个驱动腔212连通,工作B口343与另一个驱动腔212连通。
具体的,进气P口341通过控制通道15与进气口11连通,工作A口342、工作B口343通过两个连接通道16分别与两侧的驱动腔212连通;阀体34上开设有与阀芯主体31对应排气口344,使切换阀3内部气体排出,保证阀芯主体31运动平稳,以及使对应的驱动腔212排气气体,保证活塞22运动平稳。
阀芯主体31滑动设置于阀体34内,阀芯主体31上设有若干环槽311。
撞针32沿周向设有凸环321,阀体34内设有台阶,第三弹簧33的一端抵设于凸环321上,第三弹簧33的另一端抵设于台阶上。
阀体34和缸体1之间设有若干O型圈35;活塞22上套接有密封圈7。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参照图1至图4,进气口11连接充气泵,出气口12连接轮胎,进气口11的一部分气体经下端的进气通道13,将此端单向进气阀5开启,向下端增压腔211充入气体,进气口11的另一部分气体经控制通道15流向切换阀3,气体再经切换阀3内部通道流向与上端驱动腔212连通的连接通道16,对上端驱动腔212充入气体,由此使得两个活塞22在活塞杆4的连接作用下一同向下运动,同时压缩上端增压腔211,当达到预设压强时,使上端的出气单向阀6克服第二弹簧63并开启上端的出气通道14,使高压气体经出气口12对轮胎充气,而由于下端增压腔211为充气状态,压强不足以克服下端出气单向阀6的第二弹簧63,使的下端出气单向阀6保持关闭,由于上端增压腔211为压缩状态,使得上端的进气通道13内的进气单向阀5的上端压强要大于下端压强,即增压腔211内的压强大于进气口11的压强,上端进气单向阀5不能被开启,同时下端驱动腔212内的气体经对应连通流向切换阀3,再经切换阀3内部通道流向排气口344;
活塞22运动至缸底后,推动撞针32并克服第三弹簧33的弹力以使阀芯主体31换向,使进气口11的一部分气体经控制通道15流向切换阀3,气体再经切换阀3内部通道流向与下端驱动腔212连通的连接通道16,对下端驱动腔212充入气体,由此使得两个活塞22在活塞杆4的连接作用下一同向上运动,从而压缩下端增压腔211,与上述同理的,使对应的单向阀开启或关闭,进气口11的另一部分气体经上端的进气通道13,将此端单向进气阀5开启,向上端增压腔211充入气体,活塞22继续运动,直至再次运动到缸底,使阀芯主体31再次换向,由此循环往复,上、下的增压腔211交替的向轮胎充入高压气体,工作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增压缸,包括缸体(1)和增压组件(2),所述缸体(1)上开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缸体(1)内设有切换阀(3),所述缸体(1)内滑动设有活塞杆(4);
所述缸体(1)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增压组件(2),所述增压组件(2)均包括设置于所述缸体(1)上的缸筒(21)和滑动设置于所述缸筒(21)内的活塞(22),所述活塞(22)将所述缸筒(21)的内腔分隔为增压腔(211)和驱动腔(212),所述活塞杆(4)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活塞(22)连接;
所述进气口(11)和增压腔(211)之间通过进气单向阀(5)连通,所述出气口(12)和所述增压腔(211)之间通过出气单向阀(6)连通,所述进气口(11)、两个所述驱动腔(212)分别与所述切换阀(3)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3)包括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阀芯主体(31)和撞针(32),所述阀芯主体(31)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撞针(32),所述撞针(32)和所述阀芯主体(31)之间抵设有第三弹簧(33),所述第三弹簧(33)驱使所述撞针(32)的端部穿过所述缸体(1)且伸入所述增压腔(2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3)还包括阀体(34),所述阀体(34)上开设有进气P口(341)、工作A口(342)及工作B口(343),所述进气P口(341)与所述进气口(11)连通,所述工作A口(342)与其中一个所述驱动腔(212)连通,所述工作B口(343)与另一个所述驱动腔(2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主体(31)滑动设置于所述阀体(34)内,所述阀芯主体(31)上设有若干环槽(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32)沿周向设有凸环(321),所述阀体(34)内设有台阶,所述第三弹簧(33)的一端抵设于所述凸环(321)上,第三弹簧(33)的另一端抵设于所述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4)和所述缸体(1)之间设有若干O型圈(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2)上套接有密封圈(7)。
CN202022433125.7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增压缸 Active CN213684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3125.7U CN213684450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增压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3125.7U CN213684450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增压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4450U true CN213684450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61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3125.7U Active CN213684450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增压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4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43030U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两级连续增压式超高压氢气压缩机主机
CN101421514A (zh) 具有非接触式间隙密封装置的活塞式压缩机
CN113400699B (zh) 一种使用增压循环泵的新能源轮胎硫化系统及硫化方法
KR20110070951A (ko) 부스터펌프부착유압실린더
CN213684450U (zh) 一种增压缸
CN110573750B (zh) 增压装置以及具备该增压装置的气缸装置
CN201627773U (zh) 一种叠式气液增压缸
CN108678927A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往复式空气压缩机
CN2714845Y (zh) 打气筒双向进气活塞的结构
CN211648416U (zh) 一种高压气动双隔膜泵
CN112901569A (zh) 循环式气体动力装置
KR100486847B1 (ko) 증압 실린더
KR100733766B1 (ko) 공압식 증압 실린더
CN217462449U (zh) 一种气动增压泵液压单元
CN218266287U (zh) 一种油田用往复增压泵
CN204783519U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内增压打气筒
CN1458409A (zh) 往复运动式压缩机
CN218953526U (zh) 一种撞针式阀门及设有该撞针式阀门的气体增压泵
CN210195947U (zh) 一种气驱动型加压泵
KR100284509B1 (ko) 산업용유압펌프
CN111120427B (zh) 一种双柱塞增压器
CN218266309U (zh) 一种气动节能增压油泵
TWM555417U (zh) 增壓裝置
CN219492506U (zh) 一种气动油泵
CN112539154B (zh) 一种搭载柱塞式增压缸的氢气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