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3854U -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 Google Patents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3854U
CN213683854U CN202022441113.9U CN202022441113U CN213683854U CN 213683854 U CN213683854 U CN 213683854U CN 202022441113 U CN202022441113 U CN 202022441113U CN 213683854 U CN213683854 U CN 213683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straightening
cambered surface
body part
t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11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4411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3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3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3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所述拉直型材包括:主体部,其具有一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圆柱型的第一通孔;弧面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弧面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弧面部的两端形成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左榫部和右榫部;所述弧面部包括第一弧面,其位于所述弧面部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曲率。弧面部设置在主体部上方,使所述左榫部和右榫部靠近第一通孔的顶部,形成拱桥型结构,使拉直型材不容易发生径向方向上的变形,不易从门板上翘起,具有防翘头效果。

Description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板调整的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背景技术
柜门或者房屋的门板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弯曲变形,需要在门板上开设条形槽并在槽中固定拉直器,可以防止门板的变形,目前,拉直器主要包括拉直型材以及设置在拉直型材内的推拉杆组件,使用时需要用外部工具伸入所述拉直型材内与所述推拉杆组件配合并旋转所述推拉杆组件,使拉直型材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变形,以调整门的曲度,达到拉直门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拉直型材存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拉直器在使用过程中拉直器存在“翘头”的情况,即拉直器的端部翘起,甚至脱离门板,不仅影响拉直效果,且凸出于门板表面的拉直器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其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拉直型材,其包括:
主体部,其具有一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圆柱型的第一通孔;
弧面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弧面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弧面部的两端形成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左榫部和右榫部;
所述弧面部包括第一弧面,其位于所述弧面部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曲率。
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型材安装于门板内的条型槽后,所述左榫部和右榫部与条型槽嵌合,起到卡紧所述拉直型材和增加受力面积的作用。所述弧面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使所述左榫部和右榫部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顶部,形成拱桥型结构,避开了主体部的中部壁厚较薄的位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型材在受到门板的挤压力时不容易发生径向方向上的变形,使拉直型材与门板的连接稳定性高,不易从门板上翘起,具有防翘头的效果。
由于所述拉直型材在使用过程中沿纵向方向前后弯曲,通过设置曲率较小的第一弧面,在保证第一弧面受力均匀的情况下,增大纵向方向上的分面积,改变所述拉直型材安装进门板后作用于所述第一弧面上的力的方向,使更多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分力作用于门板上,节省拉直门板所需的外力,提高拉直效果。
进一步,所述弧面部还包括垂直于纵向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形成所述左榫部的底面,所述第二平面形成所述右榫部的底面。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
所述第三平面连接于所述左榫部的下方,所述第四平面连接于所述右榫部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还具有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
所述第一平面、第三平面、第一曲面平滑过渡且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左端;
所述第二平面、第四平面、第二曲面平滑过渡且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右端。
进一步,所述拉直型材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下方的矩形支撑部,以及连接矩形在支撑部下方的板体部。
进一步,所述弧面部的顶部与所述板体部的距离为H;所述弧面部的底部与所述板体部的距离为h;
3/4H<h<4/5H。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榫槽和右榫槽,所述左榫槽和右榫槽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底部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弧面构成,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弧面之间设置有沿所述拉直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翘头拉直器,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拉直型材,以及穿设在所述拉直型材的第一通孔内的推拉杆组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拉直型材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翘头拉直器和门板装配示意图;
图3是推拉杆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拉直型材的截面图。
其中,1、拉直型材,2、门板,3、杆体,4、内外牙螺母,11、主体部,12、弧面部,13、矩形支撑部,14、板体部,21、条型槽,111、第一通孔,112、第三平面,113、第四平面,114、第一曲面,115、第二曲面,116、左榫槽,117、右榫槽,121、左榫部,122、右榫部,123、第一弧面,124、第一平面,125、第二平面,1231、第一子弧面,123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型材1,其包括:
主体部11,其具有一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圆柱型的第一通孔111;
弧面部12,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弧面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弧面部的两端形成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左榫部121和右榫部122;
所述弧面部包括第一弧面123,其位于所述弧面部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弧面123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曲率。
其中,图1中的X方向表示横向方向,Y方向表示纵向方向。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型材1安装于门板2内预设的条型槽21后,所述左榫部121和右榫部122与条型槽嵌合,起到卡紧所述拉直型材和增加受力面积的作用。所述弧面部1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使所述左榫部121和右榫部122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11的顶部,形成拱桥型结构,避开了主体部11的中部壁厚较薄的位置,使本实用新型的拉直型材在受到门板的挤压力时不容易发生径向方向上的变形,使拉直型材与门板的连接稳定性高,不易从门板上翘起。
由于所述拉直型材1在使用过程中沿纵向方向前后弯曲,通过设置曲率较小的第一弧面123,在保证第一弧面受力均匀的情况下,增大纵向方向上的分面积,改变所述拉直型材1安装进门板2后作用于所述第一弧面123上的力的方向,使更多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分力作用于门板上,节省拉直门板所需的外力,提高拉直效果。
所述弧面部12还包括垂直于纵向方向的第一平面124和第二平面125,所述第一平面124形成所述左榫部121的底面,所述第二平面125形成所述右榫部122的底面。设置所述垂直于纵向方向的第一平面124和第二平面125,使所述拉直型材1弯曲变形时施加于门板2上的压力正好平行于纵向方向,能够节省拉直门板所需的外力,提高拉直效果。
由于第一通孔111的横截面呈圆形,其中部的宽度最大,拉直型材1上对应第一通孔111中部位置的部分较薄,门板2对该部位的挤压有可能导致拉直型材1在径向方向上变形,影响拉直型材的使用。故所述主体部11的外表面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的第三平面112和第四平面113;所述第三平面112连接于所述左榫部121的下方,所述第四平面113连接于所述右榫部122的下方。由此,所述第三平面112和第四平面113正对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中部,由于所述第三平面112和第四平面113均为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拉直型材1在使用过程中沿纵向方向前后弯曲时较少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三平面112和第四平面113,能够避免门板2对第一通孔111的中部位置挤压。
为避免应力集中,所述主体部的下部外表面采用曲面逐渐向内收窄。具体地,所述主体部11的外表面还具有第一曲面114和第二曲面115;所述第一平面124、第三平面112、第一曲面114平滑过渡且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弧面123的左端;所述第二平面125、第四平面113、第二曲面115平滑过渡且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弧面123的右端。
所述拉直型材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1下方的矩形支撑部13,以及连接矩形在支撑部13下方的板体部14。使用该拉直型材1时需要在门板2上开设与所述拉直型材横截面形状相同的条型槽21,所述拉直型材1从上至下嵌入所述门板2中。所述板体部14上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一侧面外露于门板2,具有装饰作用。
当所述拉直型1材嵌入门板2内后,门板2上位于所述弧面部12和所述板体部14之间的部分受到所述左榫部121、右榫部122、板体部14的挤压,如果该门板部分厚度过薄,在左榫部121、右榫部122、板体部14的挤压作用下容易变形,进而造成拉直型材1在门板2内松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于嵌合的左榫部121和右榫部122上移,增大嵌设在弧面部12和板体部14之间的门板部分的厚度,使门板2不易局部变形,避免拉直型材1在门板2内松动。
其中,所述弧面部12的顶部与所述板体部14的距离为H;所述弧面部12的底部与所述板体部14的距离为h;经实验数据表明,当3/4H<h<4/5H时,能够使所述拉直型材1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适中,同时所述拉直型材1与门板2的配合较为紧密,且嵌设在弧面部12和板体部14之间的门板部分不易被挤压变形。
需要说明的时,h的长度大小还与所述第一弧面123的曲率大小、所述弧面部12的宽度有关,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采用合适的长度。
为进一步增大所述拉直型材1与门板2的接触面积,增强所述拉直型材1与门板2的配合紧密度,所述主体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榫槽116和右榫槽117,所述左榫槽116和右榫槽117靠近所述主体部11的底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翘头拉直器,其包括上述所述的拉直型材,以及穿设在所述拉直型材的第一通孔内的推拉杆组件。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推拉杆组件包括杆体3和内外牙螺母4,所述杆体3的一端与所述拉直型材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内外牙螺母4的内螺纹配合。所述内外牙螺母4的外螺纹与拉直型材1上的内螺纹配合。由于所述内外牙螺母4与所述杆体3、拉直型材1的螺纹配合方向不同,当旋转所述内外牙螺母4时,所述杆体3与所述拉直型材1具有朝相反方向移动的趋势,但由于所述杆体3的连接部与所述拉直型材1固定连接,所述拉直型材1会弯曲变形,所述拉直型材1的变形能够使与其连接的门板随之变形,进而达到矫正弯曲门板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拉直型材1为铝制型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弧面123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弧面1231构成,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弧面1231之间设置有沿所述拉直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232。
设置所述凹槽1232,进一步增大了所述拉直型材1和门板2的接触面积,通过多重咬合提高拉直型材1和门板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9)

1.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其具有一沿长度方向贯穿设置的圆柱型的第一通孔;
弧面部,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方,所述弧面部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以使所述弧面部的两端形成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左榫部和右榫部;
所述弧面部包括第一弧面,其位于所述弧面部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曲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面部还包括垂直于纵向方向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形成所述左榫部的底面,所述第二平面形成所述右榫部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
所述第三平面连接于所述左榫部的下方,所述第四平面连接于所述右榫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还具有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
所述第一平面、第三平面、第一曲面平滑过渡且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左端;
所述第二平面、第四平面、第二曲面平滑过渡且依次连接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右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直型材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下方的矩形支撑部,以及连接矩形在支撑部下方的板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面部的顶部与所述板体部的距离为H;
所述弧面部的底部与所述板体部的距离为h;
3/4H<h<4/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左榫槽和右榫槽,所述左榫槽和右榫槽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底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直型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面由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弧面构成,相邻的两个第一子弧面之间设置有沿所述拉直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
9.防翘头拉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直型材,以及穿设在所述拉直型材的第一通孔内的推拉杆组件。
CN202022441113.9U 2020-10-28 2020-10-28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Active CN213683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1113.9U CN213683854U (zh) 2020-10-28 2020-10-28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1113.9U CN213683854U (zh) 2020-10-28 2020-10-28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3854U true CN213683854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6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1113.9U Active CN213683854U (zh) 2020-10-28 2020-10-28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3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5343B1 (en) Interposer assembly
US8882549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an aluminum electric conductor and a connector
US5774987A (en) Electrical wedge connector
EP0301730A2 (en) Circuit board pin
CN213683854U (zh)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CN112211538A (zh) 防翘头拉直器及其拉直型材
CN103858279A (zh) 螺旋式连接端子的制造方法
US6896439B2 (en) Set of metal bodies with rectilinear axis and constant cross section for making a cross for fixing vertical plates in point-supported suspended facades, and cross thus obtained
US5573431A (en) Solderless contact in board
US4681392A (en) Swaged compliant connector pin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WO2008081721A1 (ja) 締結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41694B2 (ja) Ssg工法用コールドベンドガラスユニット
KR200401084Y1 (ko) 구조물 연결핀
EP1287764A1 (en) Drawer guide and procedure for the realisation and for the assembly thereof
CN214589502U (zh) 一种用于开关插座的端子结构及其开关插座
CN218118220U (zh) 一种用于与铝合金装配的塑料结构
JPH05211073A (ja) 印刷配線板用電気接触ピン
CN212475738U (zh) 一种大跨度电梯桁架连接关节
CN21225884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10781857U (zh) 一种用于烧结式热管的中心棒
CN110685979B (zh) 一种紧固连接结构及洗衣机
JP6854391B1 (ja) 自動車用ドアガラスホルダ
CN217926681U (zh) 一种单齿钩头t型螺栓
CN216046818U (zh) 一种抗变形高精度超薄铝型材
US11987977B2 (en) Combination of anchor rail and hammer head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