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3585U -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3585U
CN213673585U CN202022562375.0U CN202022562375U CN213673585U CN 213673585 U CN213673585 U CN 213673585U CN 202022562375 U CN202022562375 U CN 202022562375U CN 213673585 U CN213673585 U CN 213673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ole
rotary
clamp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623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伟
陈兴富
黄奇
殷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volut Robo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volut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volut Robo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volut Robo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623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73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3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3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其中,所述旋转打磨夹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一通孔;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设于所述支架;和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设于所述旋转气缸,所述夹持气缸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夹持气缸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转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减少加工路径、结构紧凑、生产节奏快、加工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旋转打磨夹具。

Description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面加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打磨夹具和应用该旋转打磨夹具的打磨机器人。
背景技术
打磨工具应用于产品表面加工,用以实现产品的去披锋、修边、打磨和抛光等工艺需求。
不同的工件有不同的打磨需求,对产品的相对两个侧面进行打磨时,一般采用两台砂带机,通过夹取气缸夹取产品沿着特定路径行走,使产品分别靠近两个砂带机以完成打磨工序。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的打磨工具存在加工路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生产节奏慢、加工效率低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打磨夹具,旨在提供一种减少加工路径、结构紧凑、生产节奏快、加工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旋转打磨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打磨夹具,用于夹取工件完成打磨工序,所述旋转打磨夹具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一通孔;
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设于所述支架;和
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设于所述旋转气缸,所述夹持气缸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
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夹持气缸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
上支撑板,所述旋转气缸设于所述上支撑板;
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下支撑板;和
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板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套设于所述夹持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气缸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还包括:
顶升固定气缸,所述顶升固定气缸设于所述支架;和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顶升固定气缸,所述定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向所述夹持气缸延伸;
所述顶升固定气缸驱动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定位孔以实现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气缸包括:
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
缸体,所述缸体设于所述上连接板;和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缸体远离所述上连接板的一侧连接,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四个侧面,所述定位孔有四个且一一设于所述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顶升固定气缸;
定位盘,所述定位盘设于所述连接柱;和
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盘远离所述定位柱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还包括顶升气缸座,所述顶升气缸座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顶升气缸座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所述顶升固定气缸设于所述顶升气缸座,所述定位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向所述夹持气缸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还包括法兰连接部,所述法兰连接部设于所述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打磨机器人,所述打磨机器人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设于所述打磨机器人的第六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旋转打磨夹具包括支架、旋转气缸和夹持气缸,支架开设有第一通孔,旋转气缸设于支架,夹持气缸设于旋转气缸,夹持气缸具有夹持部,夹持部用于夹持工件,夹持部穿过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由于采用了旋转气缸驱动夹持气缸转动,以带动夹持部相对于第一通孔转动的技术手段,实现工件的转动,进而实现工件不同侧面的打磨,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磨工具存在加工路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生产节奏慢、加工效率低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减少加工路径、结构紧凑、生产节奏快、加工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一实施例的主视图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旋转打磨夹具100;支架10;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2;侧板13;旋转气缸20;夹持气缸30;上连接板31;缸体32;底座33;定位孔331;夹持部34;顶升固定气缸40;定位部50;连接柱51;定位盘52;定位柱53;顶升气缸座60;法兰连接部70;工件20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打磨夹具100,该旋转打磨夹具100与机器人配合使用,夹取工件200完成打磨工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旋转打磨夹具100包括支架10、旋转气缸20和夹持气缸30,其中,支架10开设有第一通孔;旋转气缸20设于支架10;夹持气缸30设于旋转气缸20,夹持气缸30具有夹持部34,夹持部34穿过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旋转气缸20驱动夹持气缸30转动,以带动夹持部34相对于第一通孔转动。
可以理解地,夹持气缸30用于夹持待打磨的工件200,旋转气缸20用于驱动夹持气缸30转动,使待打磨工件200的不同打磨面朝向砂带机,再通过机器人的路径设定,将待打磨工件200靠近砂带机以完成打磨工序,旋转气缸20驱动夹持气缸30的旋转角度可根据工件200的具体形状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可设定单次旋转90°或者180°,该转动角度为根据具体的工件200而设定,对于其他形状的工件200可改变旋转气缸20的旋转角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旋转打磨夹具100包括支架10、旋转气缸20和夹持气缸30,支架10开设有第一通孔,旋转气缸20设于支架10,夹持气缸30设于旋转气缸20,夹持气缸30具有夹持部34,夹持部34用于夹持工件200,夹持部34穿过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由于采用了旋转气缸20驱动夹持气缸30转动,以带动夹持部34相对于第一通孔转动的技术手段,实现工件200的转动,进而实现工件200不同侧面的打磨,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打磨工具存在加工路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生产节奏慢、加工效率低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减少加工路径、结构紧凑、生产节奏快、加工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支架10包括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2和侧板13,其中,旋转气缸20设于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2与上支撑板11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通孔设于下支撑板12;侧板13的一端与上支撑板11连接,侧板13的另一端与下支撑板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上支撑板11、下支撑板12和侧板13围合形成容置腔,旋转气缸20通过螺纹紧固件设于上支撑板11,夹持气缸30设于旋转气缸20,且其夹持部34通过下支撑板12的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套设于夹持部34。转动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在本实施例中为支撑夹持部34,降低其转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夹持气缸30开设有多个定位孔331,支架10开设有第二通孔,旋转打磨夹具100还包括顶升固定气缸40和定位部50,其中,顶升固定气缸40设于支架10;定位部50设于顶升固定气缸40,定位部50穿过第二通孔且向夹持气缸30延伸;顶升固定气缸40驱动定位部50靠近定位孔331以实现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气缸20驱动夹持气缸30转动一定角度后,顶升固定气缸40驱动定位部50向夹持气缸30方向移动,使定位部50伸入定位孔331实现夹持气缸30的定位,使夹持气缸30在夹持工件200打磨的过程中不发生转动,提高打磨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夹持气缸30包括上连接板31、缸体32和底座33,其中,上连接板31与旋转气缸20连接;缸体32设于上连接板31;底座33与缸体32远离上连接板31的一侧连接,多个定位孔331设于底座33,夹持部34设于底座33。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座33具有四个侧面,定位孔331有四个且一一设于侧面。相邻的侧面相互垂直,相对的侧面相互平行,即旋转气缸20可以驱动夹持气缸30单次转动90°,并通过定位部50伸入相应侧面的定位孔331实现定位,以限制打磨过程中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定位部50包括连接柱51、定位盘52和定位柱53,其中,连接柱51设于顶升固定气缸40;定位盘52设于连接柱51;定位柱53设于定位盘52远离定位柱53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顶升固定气缸40驱动连接柱51,进而带动定位盘52和定位柱53同步向夹持气缸30方向移动,定位柱53伸入定位孔331,定位盘52与底座33的侧面抵接实现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打磨夹具100还包括顶升气缸座60,顶升气缸座60设于支架10,顶升气缸座60开设有连通至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顶升固定气缸40设于顶升气缸座60,定位部50依次穿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且向夹持气缸30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旋转打磨夹具100还包括法兰连接部70,法兰连接部70设于支架10。旋转打磨夹具100通过该法兰连接部70与机器人实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待打磨的工件200开设有导向孔,夹持部34设有与导向孔位置对应的导向柱,在夹持工件200时,导向柱伸入导向孔,方便定位和夹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打磨机器人(图中未示出),打磨机器人包括如上述的旋转打磨夹具100,旋转打磨夹具100设于打磨机器人的第六轴,该旋转打磨夹具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打磨机器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打磨夹具,用于夹取工件完成打磨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打磨夹具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一通孔;
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设于所述支架;和
夹持气缸,所述夹持气缸设于所述旋转气缸,所述夹持气缸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向外部延伸;
所述旋转气缸驱动所述夹持气缸转动,以带动所述夹持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上支撑板,所述旋转气缸设于所述上支撑板;
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所述上支撑板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下支撑板;和
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板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套设于所述夹持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气缸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支架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还包括:
顶升固定气缸,所述顶升固定气缸设于所述支架;和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顶升固定气缸,所述定位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向所述夹持气缸延伸;
所述顶升固定气缸驱动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定位孔以实现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气缸包括:
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
缸体,所述缸体设于所述上连接板;和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缸体远离所述上连接板的一侧连接,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底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四个侧面,所述定位孔有四个且一一设于所述侧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
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于所述顶升固定气缸;
定位盘,所述定位盘设于所述连接柱;和
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盘远离所述定位柱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还包括顶升气缸座,所述顶升气缸座设于所述支架,所述顶升气缸座开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三通孔,所述顶升固定气缸设于所述顶升气缸座,所述定位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向所述夹持气缸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还包括法兰连接部,所述法兰连接部设于所述支架。
10.一种打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器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打磨夹具,所述旋转打磨夹具设于所述打磨机器人的第六轴。
CN202022562375.0U 2020-11-07 2020-11-07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Active CN213673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2375.0U CN213673585U (zh) 2020-11-07 2020-11-07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2375.0U CN213673585U (zh) 2020-11-07 2020-11-07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3585U true CN213673585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62375.0U Active CN213673585U (zh) 2020-11-07 2020-11-07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3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72048U (zh) 加工角度可调式磨头
CN213673585U (zh) 旋转打磨夹具和打磨机器人
CN207387100U (zh) 一种具有可微调式工件固定夹具的铣床
CN213646971U (zh) 一种大口径管用倒角设备
CN212095845U (zh) 一种机械设备部件抛光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11102815U (zh) 数控加工中心
CN213258313U (zh) 一种鼓式制动器摩擦片加工用夹持工装
CN113618527A (zh) 自动打磨设备
CN210255663U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的抛光设备
CN212858552U (zh) 一种转向节多主轴卧式加工夹具
CN215201608U (zh) 旋转夹紧定位托盘
CN219189838U (zh) 一种磨床用的多功能工件夹持工装
CN216029496U (zh) 一种金属件加工用飞面夹具
CN211540775U (zh)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抛光装置
CN216542573U (zh) 一种用于磨削加工的防转料盘及圆盘磨床
CN219293666U (zh) 一种磨床用浮动磨削机构
CN217991661U (zh) 偏心式五轴旋转工作台
CN215317794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壳体加工用表面处理装置
CN216913148U (zh) 一种高精密磨刀治具
CN219094639U (zh) 一种具有可调角夹持的磨床
CN217045993U (zh) 一种双端面磨床研磨夹具
CN213319368U (zh) 一种多角度磨床设备
CN220547953U (zh) 一种八角形角度可调节的夹具
CN214557675U (zh) 一种具有精密气动分度盘的普通三轴数控铣床
CN220178693U (zh) 一种偏心轮加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