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1579U - 调直器 - Google Patents

调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1579U
CN213671579U CN202022175473.9U CN202022175473U CN213671579U CN 213671579 U CN213671579 U CN 213671579U CN 202022175473 U CN202022175473 U CN 202022175473U CN 213671579 U CN213671579 U CN 213671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ening
straightener
wheels
main body
straighten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54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晔
郭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Electrific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2nd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54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71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1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1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直器,其包括支架和调直轮组,调直轮组包括四个调直轮,四个调直轮的中心分别处于预定梯形的四个顶点上;各个调直轮均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通过将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上或者四个调直轮上,再使调直器沿线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在调直器沿线体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线体进行调直处理。使线体为塑铜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铜线调直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调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铜线的调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直器。
背景技术
在电盘制作和室内布线工作中,塑铜线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布线横平竖直,效果整齐美观,塑铜线调直是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的第一道工序。
目前,塑铜线调直通常采用的方式为:将塑铜线一端固定好,再将塑铜线绕一圈在螺丝刀刀柄上,用力向反方向拉伸;或者,两个工作人员各拉住塑铜线的一端在地上反复的摔打。
上述两种调直方法均比较费力费时,且调直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上述第二种调直方法容易对塑铜线的绝缘层造成损伤,这将会导致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铜线调直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直器,其包括:支架;调直轮组,调直轮组包括四个调直轮,四个调直轮的中心分别处于预定梯形的四个顶点上;各个调直轮均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通过使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上或者四个调直轮上,以对线体进行调直。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为板状;调直轮组为两个,两个调直轮组分别安装在主体部的两个板面上。
进一步地,调直轮组还包括四个轴体,四个轴体均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四个调直轮一一对应地且可转动地套设在四个轴体上。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具有通孔,四个调直轮沿通孔的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预定梯形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主体部包括:安装板,两个调直轮组分别安装在安装板的两个板面上;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均为条状,两个支撑板的第一端均与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手柄部,手柄部位于两个支撑板的第二端之间,安装板、两个支撑板和手柄部之间围成避让孔。
进一步地,手柄部具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分别设置在手柄部的两端;两个支撑板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卡设在两个卡槽内;或者,两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插设槽,手柄部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支撑板上的插设槽内。
进一步地,主体部和手柄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手柄部为圆柱状,手柄部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自第一柱体至第二柱体的方向,第一柱体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第二柱体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减小。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调直器包括支架和调直轮组,调直轮组包括四个调直轮,四个调直轮的中心分别处于预定梯形的四个顶点上;各个调直轮均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上;通过将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上或者四个调直轮上,再使调直器沿线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在调直器沿线体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线体进行调直处理。使线体为塑铜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铜线调直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调直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调直器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调直器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调直器;
10、支架;11、主体部;111、安装板;112、支撑板;
12、手柄部;121、第一柱体;122、第二柱体;13、避让孔;14、通孔;
20、调直轮;21、过线槽;
201、第一调直轮;202、第二调直轮;203、第三调制轮;204、第四调制轮;
30、轴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直器100,请参考图1至图3,调直器100包括支架10和调直轮组,调直轮组包括四个调直轮20,四个调直轮20的中心分别处于预定梯形的四个顶点上;各个调直轮20均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10上;通过使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20上或者四个调直轮20上,以对线体进行调直。可选地,线体为塑铜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调直器100中,通过将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20上或者四个调直轮20上,再使调直器100沿线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在调直器100沿线体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线体进行调直处理。使线体为塑铜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铜线调直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首先将线体的一端进行固定,再将靠近线体的这一端部的线体部分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20上或者四个调直轮20上,再使调直器100沿线体的延伸方向朝向线体的另一端移动。
另外,使用本调直器100对塑铜线进行调直,不容易对塑铜线造成损伤,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运行质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四个调直轮20分别为第一调直轮201、第二调直轮202、第三调制轮203和第四调制轮204;具体使用时,可以仅使用相邻的第一调直轮201、第二调直轮202和第三调制轮203,也可以仅使用相邻的第二调直轮202、第三调制轮203和第四调制轮204,也可以第一调直轮201、第二调直轮202、第三调制轮203和第四调制轮204都使用。
可选地,各个调直轮20上均设置有供线体缠设的过线槽21,各个过线槽21均沿相应的调直轮20的外周设置。具体地,本调直器100可对直径为1.5mm、2.5mm、4mm、6mm的塑铜线进行调直,具备较高的通用性。
可选地,上述预定梯形为等腰梯形。
具体地,支架10包括主体部11,主体部11具有通孔14,四个调直轮20沿通孔14的周向间隔布置。其中,通孔14的设置有利于减轻支架10的整体重量。
可选地,通孔14为圆柱形孔。
具体地,调直轮组还包括四个轴体30,四个轴体30均固定设置在支架10上;四个调直轮20一一对应地且可转动地套设在四个轴体30上。
可选地,通过穿设在各个轴体30和支架10上的紧固件,以使各个轴体30和支架10之间相对固定。具体地,紧固件为螺丝。
具体地,各个调直轮20均具有套设孔,各个调直轮20均通过套设孔可转动地套设在相应的轴体30上。
可选地,各个调直轮20均为橡胶材质。
可选地,各个调直轮20的外径均为400mm,各个调直轮20的厚度均为8mm。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包括主体部11,主体部11为板状;调直轮组为两个,两个调直轮组分别安装在主体部11的两个板面上。设置两个调直轮组,以当其中一个调直轮组受到损坏时,可以使用另外一个调直轮组,这样能够增加调直器1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通孔14贯穿主体部11的两个板面。
可选地,其中一个调直轮组的四个轴体30与另一个调直轮组的四个轴体30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其中一个调直轮组的各个轴体30的中心轴线与另一个调直轮组的相应的轴体30的中心轴线重合。
具体地,主体部11包括安装板111和两个支撑板112,两个调直轮组分别安装在安装板111的两个板面上;两个支撑板112均为条状,两个支撑板112的第一端均与安装板111连接。
具体地,支架10还包括手柄部12,手柄部12位于两个支撑板112的第二端之间,安装板111、两个支撑板112和手柄部12之间围成避让孔13;即手柄部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12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手柄部12具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分别设置在手柄部12的两端;两个支撑板112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卡设在两个卡槽内;或者,两个支撑板112上均设置有插设槽,手柄部12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支撑板112上的插设槽内。
可选地,主体部11和手柄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地,手柄部12为圆柱状,手柄部12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121和第二柱体122;自第一柱体121至第二柱体122的方向,第一柱体121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第二柱体122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减小。
可选地,第一柱体121的长度和第二柱体122长度相等;其中,第一柱体121的长度为第一柱体121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第二柱体122的长度为第二柱体122的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调直器100中,调直器100包括支架10和调直轮组,调直轮组包括四个调直轮20,四个调直轮20的中心分别处于预定梯形的四个顶点上;各个调直轮20均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10上;通过将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调直轮20上或者四个调直轮20上,再使调直器100沿线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在调直器100沿线体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对线体进行调直处理。使线体为塑铜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塑铜线调直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0);
调直轮组,所述调直轮组包括四个调直轮(20),所述四个调直轮(20)的中心分别处于预定梯形的四个顶点上;各个所述调直轮(20)均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架(10)上;通过使线体沿预定方向呈波浪状依次缠设在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调直轮(20)上或者所述四个调直轮(20)上,以对所述线体进行调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包括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为板状;所述调直轮组为两个,两个所述调直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主体部(11)的两个板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直轮组还包括:
四个轴体(30),所述四个轴体(3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0)上;所述四个调直轮(20)一一对应地且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四个轴体(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包括主体部(11),所述主体部(11)具有通孔(14),所述四个调直轮(20)沿所述通孔(14)的周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梯形为等腰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包括:
安装板(111),两个所述调直轮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11)的两个板面上;
两个支撑板(112),两个支撑板(112)均为条状,两个支撑板(11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板(1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还包括:
手柄部(12),所述手柄部(12)位于所述两个支撑板(112)的第二端之间,所述安装板(111)、所述两个支撑板(112)和所述手柄部(12)之间围成避让孔(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部(12)具有两个卡槽,所述两个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手柄部(12)的两端;所述两个支撑板(112)的至少部分一一对应地卡设在所述两个卡槽内;或者
所述两个支撑板(112)上均设置有插设槽,所述手柄部(12)的两端分别插设在所述两个支撑板(112)上的所述插设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和所述手柄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12)为圆柱状,所述手柄部(12)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柱体(121)和第二柱体(122);
自所述第一柱体(121)至所述第二柱体(122)的方向,所述第一柱体(121)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柱体(122)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长逐渐减小。
CN202022175473.9U 2020-09-28 2020-09-28 调直器 Active CN213671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5473.9U CN213671579U (zh) 2020-09-28 2020-09-28 调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5473.9U CN213671579U (zh) 2020-09-28 2020-09-28 调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1579U true CN213671579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50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5473.9U Active CN213671579U (zh) 2020-09-28 2020-09-28 调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1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2015B (zh) 夹具及应用该夹具的挂具结构
CN213671579U (zh) 调直器
CN210550580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工装夹具
CN109531019B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零件用的电气自动化夹具
CN210730763U (zh) 一种汽车多段弯管弯折设备
CN216086017U (zh) 一种电气工程线缆保护装置
CN110806141B (zh) 一种超长管束与壳体的套装方法
CN209583288U (zh) 一种便于支柱式绝缘母线收卷的装置
CN217627358U (zh) 支撑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加工设备
CN219095098U (zh) 一种门槛板放置架
CN218775560U (zh) 一种扁导线弯线钳
CN218480026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螺钉
CN220055799U (zh) 一种柔性管线放置架
CN220613664U (zh) 一种用于轮毂加工的夹具
CN219026470U (zh) 一种摇臂轴焊接夹具
CN212664763U (zh) 一种金属直线拉直机的夹具装置
CN210909657U (zh) 一种高弹性弹簧管加工固定装置
CN218648307U (zh) 一种电缆压接钳
CN221057997U (zh) 一种公路及铁路隧道电缆桥架安装连接装置
CN218771670U (zh) 一种线圈鼻端部定型夹持装置
CN105390995A (zh) 一种电缆或光缆放线装置
CN211803555U (zh) 一种校直电缆工装夹具
CN217344562U (zh) 高性能快速夹紧平口钳
CN217329310U (zh) 一种室外枪式摄像机用便携式快速安装磁力支架
CN211073388U (zh) 一种用于拆装涂装工具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