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5472U - 微创筋膜闭合器 - Google Patents

微创筋膜闭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5472U
CN213665472U CN202022302265.0U CN202022302265U CN213665472U CN 213665472 U CN213665472 U CN 213665472U CN 202022302265 U CN202022302265 U CN 202022302265U CN 213665472 U CN213665472 U CN 213665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needle
thread
fascia closer
invasive fasc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22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智勇
李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na Guo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 Guo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 Guo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 Guo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022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5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5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5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中空的夹线部以及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内设有贯穿推进部两端的注射孔,所述夹线部一端与推进部连接,所述夹线部的另一端设有引线针,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推进部滑动连接,所述夹线部位于壳体的内部,当按压推进部时,引线针由壳体的另一端伸出。推进部上的注射孔可连接注射器加注等渗盐水,注水后,等渗盐水由推进孔流入夹线部,沿着夹线部流入腹腔内,使腹膜漂起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使医生分离重要组织时更加安全有效,避免误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

Description

微创筋膜闭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
背景技术
应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为脐部置入戳卡,作为腹腔镜观察孔,侧腹壁置入一戳卡作为辅助操作孔,通过操作孔辅助穿刺针引线,需要在腹股沟穿破腹膜,在腹腔内进行线的交换和引导,进行疝囊高位结扎,相关腹腔镜对穿刺孔进行缝合时,由于腹膜容易与输精管、精索血管等粘连在一起,存在误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缝合穿刺孔容易误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它通过在注射孔内加注等渗盐水,盐水顺着夹线部流入腹腔内,使腹膜漂起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避免误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壳体、中空的夹线部以及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内设有贯穿推进部两端的注射孔,所述夹线部一端与推进部连接,所述夹线部的另一端设有引线针,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推进部滑动连接,所述夹线部位于壳体的内部,当按压推进部时,引线针由壳体的另一端伸出。
可选的,所述推进部包括压杆、限位件以及卡环,所述压杆的一端穿过限位件与卡环连接,以使压杆在限位件内滑动,所述夹线部固定在压杆与卡环相连的一端,所述限位件与壳体连接,所述注射孔设置在压杆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与限位件连接一端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限位件与壳体连接一端的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壳体与推进部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套设部,所述连接部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卡环进入壳体内部与弹簧接触,所述夹线部穿过弹簧设置在套设部内。
可选的,所述夹线部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一端的引线针,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与压杆连接,所述本体设有引线针的一端穿过连接部设置在套设部内,当按压压杆,引线针由套设部中伸出。
可选的,所述压杆与卡环连接一端的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卡环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压杆与卡环通过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套设部的直径为10~15mm,长度为400~600mm。
可选的,所述引线针包括第一针和第二针,所述第一针和第二针的一端均与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针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针包括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的夹角为30°~80°,所述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夹角为30°~80°。
可选的,所述套设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斜切口。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微创筋膜闭合器,推进部上的注射孔可连接注射器加注等渗盐水,注水后,等渗盐水由推进孔流入夹线部,沿着夹线部流入腹腔内,使腹膜漂起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使医生分离重要组织时更加安全有效,避免误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微创筋膜闭合器,套设部通过斜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可防止神经和血管的意外损伤,避免组织过度开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创筋膜闭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创筋膜闭合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创筋膜闭合器的注射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微创筋膜闭合器的引线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包括壳体1、中空的夹线部2以及推进部3,所述推进部3内设有贯穿推进部3两端的注射孔4,所述夹线部2一端与推进部3连接,所述夹线部2的另一端设有引线针21,所述壳体1的一端与推进部3滑动连接,所述夹线部2位于壳体1的内部,当按压推进部3时,引线针21由壳体1的另一端伸出。使用时,按压推进部3,将缝合线一端钩挂在穿引针上之后,松开推进部3,引线针21回退至壳体1内部,缝合线被壳体1卡牢,推进微创筋膜闭合器进入腹腔内,按压推进部3使引线针21伸出,缝合线与引线针21分离,将缝合线预置于腹腔,微创筋膜闭合器返回至内环外侧壁腹膜外潜行,经精索血管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脐内侧襞组织,将预置的缝合线带出体外结扎,推进部3上的注射孔4可连接注射器加注等渗盐水,注水后,等渗盐水由推进孔流入夹线部2,沿着夹线部2流入腹腔内,使腹膜漂起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使医生分离重要组织时更加安全有效,避免误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推进部3包括压杆31、限位件32以及卡环33,所述压杆31的一端穿过限位件32与卡环33连接,以使压杆31在限位件32内滑动,所述夹线部2固定在压杆31与卡环33相连的一端,所述限位件32与壳体1连接,所述注射孔4设置在压杆31上。卡环33抵在限位件32的一端,防止压杆31由限位件32中脱离出来,限位件32与壳体1相连,固定限位件32的同时按压压杆31,使压杆31带动夹线部2由壳体1的另一端伸出。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壳体1与限位件32连接一端的内壁设有螺纹6,所述限位件32与壳体1连接一端的外壁设有螺纹6,所述壳体1与推进部3通过螺纹6连接。通过螺纹6的连接方式,便于对壳体1与推进部3进行拆卸和分离。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壳体1包括连接部11和与连接部11相连的套设部12,所述连接部11内部设有弹簧5,所述卡环33进入壳体1内部与弹簧5接触,所述夹线部2穿过弹簧5设置在套设部12内。按压压杆31,弹簧5受到挤压压缩,使压杆31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缩短,引线针21由壳体1的另一端伸出,松开压杆31,弹簧5复位,压杆31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延长,引线针21回到壳体1内部。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夹线部包括本体22和设置在本体22一端的引线针21,所述本体22的另一端与压杆31连接,所述本体22设有引线针21的一端穿过连接部11设置在套设部12内,当按压压杆31,引线针21由套设部12中伸出。使用时,按压压杆31,引线针21由套设部12中伸出,将缝合线一端钩挂在穿引针上之后,松开压杆31,引线针21回退至套设部12内部,缝合线被套设部12卡牢,推进微创筋膜闭合器进入体内需要缝合处,按压压杆31使引线针21伸出,缝合线与引线针21分离,将缝合线预置于腹腔,微创筋膜闭合器返回至内环外侧壁腹膜外潜行,经精索血管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脐内侧襞组织,将预置的缝合线带出体外结扎。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压杆31与卡环33连接一端的外壁设有螺纹6,所述卡环33内壁设有螺纹6,所述压杆31与卡环33通过螺纹6连接。通过螺纹6的连接方式,便于对压杆31与卡环33进行拆卸和分离。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套设部12的直径为10~15mm,长度为400~600mm。当套设部12的直径小于10mm,本体22不易被推出,按压推进部3容易出现阻塞,直径大于15mm,给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不利于恢复,当长度小于400mm,遇到体型肥硕的患者时,长度达不到要求,当长度大于600mm时,容易因长度过长导致操作不便,当套设部12的直径为12.5,长度为500mm时,效果最佳,套设部12的直径也可以为10、12、15mm,长度也可以为400、450、500、600mm。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引线针21包括第一针211和第二针212,所述第一针211和第二针212的一端均与本体22连接。第一针211和第二针212的双针设置更加方便医生在缝合时进行送线和钩线,缩短手术时间。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针211包括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一弯折部2112,所述第二针212包括第二延伸部2121和第二弯折部2122,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一弯折部2112的夹角为30°~80°,所述第二延伸部2121和第二弯折部2122的夹角为30°~80°。使用时,缝合线分别钩挂在第一弯折部2112和第二弯折部2122,当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一弯折部2112的夹角小于30°,第二延伸部2121和第二弯折部2122的夹角小于30°,缝合线不容易与第一弯折部2112、第二弯折部2122分离;当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一弯折部2112的夹角大于80°,第二延伸部2121和第二弯折部2122的夹角大于80°,缝合线容易掉落,不容易被套设部12卡牢;当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一弯折部2112的夹角为55°,第二延伸部2121和第二弯折部2122的夹角为55°,缝合线分别与第一弯折部2112、第二弯折部2122配合的效果最佳,第一延伸部2111和第一弯折部2112的夹角也可以为30°、40°、70°以及80°,第二延伸部2121和第二弯折部2122的夹角也可以为30°、40°、70°以及80°。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4,本实施例的微创筋膜闭合器,与实施例1-9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套设部12远离连接部11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斜切口121。套设部12通过斜切口121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可防止神经和血管的意外损伤,避免组织过度开张。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套设部12远离连接部11的一端为弧形。弧形的设置方便微创筋膜闭合器紧贴腹膜外沿精索血管与后腹膜间隙,注入等渗盐水将腹膜与输精管、精索血管分离。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中空的夹线部以及推进部,所述推进部内设有贯穿推进部两端的注射孔,所述夹线部一端与推进部连接,所述夹线部的另一端设有引线针,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推进部滑动连接,所述夹线部位于壳体的内部,当按压推进部时,引线针由壳体的另一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部包括压杆、限位件以及卡环,所述压杆的一端穿过限位件与卡环连接,以使压杆在限位件内滑动,所述夹线部固定在压杆与卡环相连的一端,所述限位件与壳体连接,所述注射孔设置在压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限位件连接一端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限位件与壳体连接一端的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壳体与推进部通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套设部,所述连接部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卡环进入壳体内部与弹簧接触,所述夹线部穿过弹簧设置在套设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部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一端的引线针,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与压杆连接,所述本体设有引线针的一端穿过连接部设置在套设部内,当按压压杆,引线针由套设部中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与卡环连接一端的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卡环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压杆与卡环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部的直径为10~15mm,长度为400~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针包括第一针和第二针,所述第一针和第二针的一端均与本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针包括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的夹角为30°~80°,所述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夹角为30°~8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创筋膜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具有倾斜设置的斜切口。
CN202022302265.0U 2020-10-15 2020-10-15 微创筋膜闭合器 Active CN213665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2265.0U CN213665472U (zh) 2020-10-15 2020-10-15 微创筋膜闭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2265.0U CN213665472U (zh) 2020-10-15 2020-10-15 微创筋膜闭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5472U true CN213665472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5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2265.0U Active CN213665472U (zh) 2020-10-15 2020-10-15 微创筋膜闭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54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7373A (zh) * 2023-11-18 2023-12-22 英特姆(武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筋膜缝合器装置
CN117297709A (zh) * 2023-11-30 2023-12-29 苏州新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组织去除器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7373A (zh) * 2023-11-18 2023-12-22 英特姆(武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筋膜缝合器装置
CN117257373B (zh) * 2023-11-18 2024-03-12 英特姆(武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筋膜缝合器装置
CN117297709A (zh) * 2023-11-30 2023-12-29 苏州新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组织去除器械
CN117297709B (zh) * 2023-11-30 2024-02-02 苏州新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组织去除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65472U (zh) 微创筋膜闭合器
CN108261227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US20210346011A1 (en) Meniscal repair needle and meniscal repair system
JP2012231849A (ja) 穿刺装置
CN205144635U (zh) 腹壁吻合器
CN201631266U (zh) 一种腹腔镜戳孔的缝合器
CN209074718U (zh) 腔内牵引装置
CN114587457B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213098187U (zh) 一种医用带线穿刺套管针
CN212547110U (zh) 一种鞘突高扎术扎合套件
CN210095861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血流阻断用穿刺机构
CN211883914U (zh) 一种戳孔缝合器
CN211381546U (zh) 一种腹腔镜多功能穿刺针
CN215424862U (zh) 腹腔镜切口缝合针
CN217310501U (zh) 一种可拆式腹腔穿刺器
CN113509224B (zh) 半月板缝合器及其定位管
CN210903261U (zh) 一种带锁定双套管医用安全穿刺针
CN205083556U (zh) 一种胸腔镜肺部手术中应对血管出血的入鞘式血管阻断钳
CN215960183U (zh) 一种穿刺引导针
CN220293636U (zh) 保护性同轴分离针
CN213910338U (zh) 一种腹腔镜穿刺孔缝合用的拉钩
CN217548175U (zh) 内科胸腔镜用的穿刺装置
CN212853554U (zh) 半月板缝合针与半月板缝合系统
CN211560299U (zh) 兼具筋膜缝合的穿刺器
CN214285032U (zh) 一种鼻中隔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6

Address after: Room 531, Room 406, No. 1 Yichuang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ino-Singapore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510000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aina Guot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77, 2 / F, building 7, No. 1180, Bin'an Road, Changhe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before: Haina Guo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