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4810U - 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64810U CN213664810U CN202022493103.XU CN202022493103U CN213664810U CN 213664810 U CN213664810 U CN 213664810U CN 202022493103 U CN202022493103 U CN 202022493103U CN 213664810 U CN213664810 U CN 2136648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regulating
- outer valve
- valve
- pressur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调压阀,锅盖设有排气通道,调压阀包括:内阀,盖设于排气通道处,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和外阀,套设在内阀上,外阀设有调压阶梯面,调压阶梯面与锅盖支撑配合,且外阀与锅盖活动连接,用于相对锅盖运动以调节调压阶梯面被锅盖支撑的位置,且外阀的外侧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避让槽贯穿外阀的底面,避让槽的顶壁形成为调压阶梯面,避让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本申请在锅盖上设置了调压阀,通过调节调压阀的外阀相对于锅盖的位置高度能够调节调压阀的排气压力,而调压阀的排气压力与锅内的烹饪压力相对应,从而使得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可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盖组件和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电压力锅等压力烹饪器具,采用限压阀进行压力密封,通过限压阀的堵头与排气通道贴合与分离,实现密封与排气。因此,锅内所能达到的烹饪压力是固定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压力烹饪器具需要烹饪不同的食材,而不同食材所需要的最佳烹饪压力是不同的,比如米饭所需的烹饪压力明显小于猪蹄所需的烹饪压力,因而这种压力烹饪器具会影响食材的烹饪口感,无法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盖组件。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锅盖组件的压力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该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调压阀,该锅盖设有排气通道,该调压阀包括:内阀,盖设于该排气通道处,用于打开或关闭该排气通道;和外阀,套设在该内阀上,该外阀设有调压阶梯面,该调压阶梯面与该锅盖支撑配合,且该外阀与该锅盖活动连接,用于相对该锅盖运动以调节该调压阶梯面被该锅盖支撑的位置,且该外阀的外侧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该避让槽贯穿该外阀的底面,该避让槽的顶壁形成为该调压阶梯面,该避让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在锅盖上设置了调压阀,通过调节调压阀的外阀相对于锅盖的位置高度能够调节调压阀对排气通道施加的压力,进而调节调压阀的排气压力,而调压阀的排气压力与锅内的烹饪压力相对应,从而使得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可调,进而有利于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口感。
具体而言,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调压阀,锅盖设有排气通道,调压阀利用自身重力对排气通道进行压力密封。调压阀包括内阀和外阀。内阀盖设在排气通道处,与排气通道相配合,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实现调压阀的开闭功能。外阀作为配重件,通过相对锅盖的运动来调节调压阀对排气通道施加的压力,进而实现调压功能。具体地,外阀设有调压阶梯面,调压阶梯面与锅盖支撑配合,当外阀相对锅盖运动时,调压阶梯面被锅盖支撑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使得外阀相对于锅盖的位置高度发生改变。换言之,当外阀相对锅盖运动时,外阀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了位移,即发生了升降运动。由于外阀套设在内阀上,当外阀处于较低的位置时,外阀的重量叠加在内阀上,则调压阀通过外阀和内阀的重力之和对排气通道进行压力密封,锅内的蒸汽压力需要同时克服外阀和内阀的重力才能将内阀顶开,从而实现排气,故而此时压力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烹饪压力,可以记为高压档。当外阀处于较高的位置时,外阀的重量没有叠加在内阀上,调压阀通过内阀的重力对排气通道进行压力密封,锅内的蒸汽压力只需克服内阀的重力即可将内阀顶开,从而实现排气,故而此时压力烹饪器具具有相对较低的烹饪压力,可以记为低压档。如此,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至少具备了低压档和高压档,实现了烹饪压力可调,有利于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其中,在外阀上设调压阶梯面,通过调节调压阶梯面被锅盖支撑的位置即可调节调压阀的配重,进而调节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构思巧妙。同时,相较于锅盖,外阀的尺寸相对较小,结构相对简单,因而便于根据需要加工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调压阶梯面,从而降低加工难度,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相较于将调压阶梯面设在锅盖上的方案,本方案有利于简化锅盖的结构,也便于将调压阀应用于现有的锅盖,或者只需对现有的锅盖稍加改进即可,因而也有利于降低压力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并且,外阀的外侧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且避让槽贯穿外阀的底面,则避让槽形成下端敞口的结构,使得锅盖的支撑柱等与调压阶梯面支撑配合的结构能够向上插入避让槽内,并顶住避让槽的顶壁,对外阀进行支撑。因此,避让槽的顶壁即形成为调压阶梯面,通过合理设计避让槽的顶壁的形状,即可得到结构所需形状的调压阶梯面。
此外,在避让槽的底部设置第一导向斜面,使得外阀的底部形成向内收缩的结构。如此,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导向斜面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便于外阀顺畅地装配到锅盖上。在使用过程中,外阀发生转动、升降等动作时,第一导向斜面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入,避免外阀卡滞在锅盖的支撑结构(如支撑柱)上。同时,在外阀升降过程中,如果外阀发生倾斜,第一导向斜面有利于防止避让槽的侧壁卡在锅盖的支撑结构上,从而实现外阀的顺畅回落,有效提高调压阀的使用可靠性和与锅盖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因外阀不回落导致排气通道被打开而一直处于排气状态而造成整机处于异常烹饪状态。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盖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避让槽的底部设有倒角,该倒角形成该第一导向斜面。
本方案通过倒角加工的方式来形成第一导向斜面,便于利用倒角机进行快速加工,从而降低外阀的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外阀的生产效率。同时,倒角的形式,也有利于减小第一导向斜面的纵向高度,避免第一导向斜面面积过大导致外阀重量减小过多而影响外阀的配重效果。当然,第一导向斜面也可以不采用倒角的形式,根据需要对外阀进行合理加工来形成第一导向斜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倒角为圆弧倒角。
倒角采用圆弧倒角,则第一导向斜面沿外阀轴向的轮廓为圆弧形,有利于外阀的下端面与避让槽的槽壁之间圆滑过渡,从而进一步降低外阀发生卡滞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调压阀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倒角不局限于圆弧倒角,也可以采用45°倒角或者其他角度的倒角,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向作用,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调压阶梯面包括至少两个调压平面和至少一个调压斜面,相邻的该调压平面通过该调压斜面相连。
调压阶梯面包括至少两个调压平面和至少一个调压斜面,相邻的调压平面通过调压斜面相连,使得调压阶梯面形成阶梯结构,且不同的调节平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如此,不同的调压平面与锅盖支撑配合时,外阀相对于锅盖的高度位置即发生改变;且调压平面能够与锅盖形成稳定的支撑配合关系,有利于提高外阀的位置稳定性。而调压斜面,便于调压阶梯面与锅盖配合的位置由一个调压平面平稳地滑动至另一个调压平面,实现调压过程中调压阶梯面与锅盖配合位置的平稳过渡,从而有利于提高调压阀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锅盖包括:盖本体,该盖本体设有该排气通道,该调压阶梯面与该盖本体支撑配合;和调压座,与该盖本体转动连接,并与该外阀滑动配合,用于驱动该外阀相对该盖本体转动,以调节该调压阶梯面被该盖本体支撑的位置。
锅盖包括盖本体和调压座。盖本体设有排气通道,实现锅盖的排气功能。外阀的调压阶梯面与盖本体支撑配合,通过调节调节阶梯面被盖本体支撑的位置,能够调节外阀相对于锅盖的位置高度,实现外阀的升降运动。调压座与盖本体转动连接,能够相对盖本体转动,且调压座与外阀滑动配合,能够与外阀发生相对滑动。当调压座相对盖本体转动时,调压阀带动外阀相对盖本体转动。由于盖本体保持静止,而调压阶梯面与盖本体支撑配合,调节阶梯面具有阶梯结构,因而在外阀相对盖本体转动的过程中,外阀在竖直方向上也会产生位移,进而实现外阀相对盖本体的升降运动,同时实现相对调压座的滑动。如此,用户通过转动调压座,即可调节外阀相对于盖本体的位置高度,进而调节调压阀的排气压力,操作方便快捷,易于掌握。同时,该方案避免了用户直接操作外阀,有利于防止排气通道排出的蒸汽烫伤用户,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调压座套设在该外阀的外侧,该调压座的内侧壁与该外阀的外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导向筋,另一者对应设有导向槽,该导向筋沿该外阀的高度方向设置,该导向筋与该导向槽滑动配合。
将调压座套设在外阀的外侧,有利于调压座与外阀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调压座与外阀的配合可靠性。在调压座的内侧壁设导向筋,相应在外阀的外侧壁设导向槽;或者在调压座的内侧壁设导向槽,相应在外阀的外侧壁设道姓筋;或者在调压座的内侧壁设导向筋和导向槽,相应在外阀的外侧壁设导向槽和导向筋。利用导向筋与导向槽的配合,即可实现调压座与外阀的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同时,由于导向筋沿外阀的高度方向设置,因而导向筋沿着导向槽发生相对滑动时,能够实现外阀的升降运动,并对外阀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外阀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该导向槽,设在该外阀上的该导向槽记为外阀导向槽,该外阀导向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外阀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外阀导向槽,则调压座的内侧壁设有与外阀导向槽相对应的导向筋,外阀导向槽与调压座的导向筋滑动配合。其中,外阀导向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使得外阀底部对应外阀导向槽的部位也形成向内收缩的结构,如此,在装配过程中,第二导向斜面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便于外阀顺畅地装配到锅盖上。在使用过程中,外阀发生转动、升降等动作时,第二导向斜面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入,进一步避免外阀卡滞在锅盖的支撑结构(如支撑柱)上。同时,在外阀升降过程中,如果外阀发生倾斜,第二导向斜面也有利于防止避让槽的侧壁卡在锅盖的支撑结构上,从而实现外阀的顺畅回落,进一步有效提高调压阀的使用可靠性和与锅盖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因外阀不回落导致排气通道被打开而一直处于排气状态而造成整机处于异常烹饪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外阀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该导向筋,设在该外阀上的该导向筋记为外阀导向筋,该外阀导向槽的数量为多个,一该外阀导向筋位于相邻的两个该外阀导向槽之间。
外阀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外阀导向筋,则调压座的内侧壁设有与外阀导向筋相对应的导向槽,外阀导向筋与调压座的导向槽滑动配合。其中,外阀导向槽的数量为多个,这增加了第二导向斜面的总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阀与锅盖的配合可靠性。一个外阀导向筋位于相邻的两个外阀导向槽之间,则装配完整后,外阀的一个外阀导向筋与调压座的一个导向槽滑动配合,同时,外阀的两个外阀导向槽与调压座的两个导向筋滑动配合,使得外阀和调压座形成多重滑动配合结构,有效提高了外阀与调压座的配合可靠性。此外,加工过程中,在外阀的外侧壁向内加工两个外阀导向槽,两个外阀导向槽之间凸出的部分即可形成外阀导向筋。同理,在调压座的内侧壁向外加工两个导向筋,两个导向筋之间的空间即可形成导向槽。因此,该方案既有利于降低外阀和调压座的加工难度,也提高了外阀和调压座的配合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该外阀导向槽与该避让槽沿该外阀的周向相邻设置,且该外阀导向槽的深度小于该避让槽的深度,以使该避让槽与相邻的该外阀导向槽之间形成台阶。
相较于外阀导向槽与避让槽沿外阀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方案,当外阀导向槽与避让槽沿外阀的周向相邻设置时,有利于增加调压阶梯面的数量和外阀导向槽的数量,这样有利于外阀与调压座之间受力均衡,从而降低外阀发生倾斜、卡滞等情况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调压阀与锅盖的配合可靠性。此外,外阀导向槽的深度小于避让槽的深度,使得避让槽与相邻的外阀导向槽之间形成台阶,台阶能够对锅盖的支撑结构(如支撑柱)起到止挡作用,从而避免锅盖的支撑结构相对调压阶梯面滑动时进入外阀导向槽内而与调压座的导向筋发生干涉。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该的锅盖组件,该锅盖组件盖合于该锅体组件。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提供的锅盖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的半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外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外阀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外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压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压座与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档位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自锁滑块及自锁销、复位弹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锅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锅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锅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力烹饪器具的示意框图;
图2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压力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2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锅盖;11盖本体;111支撑柱;112旋转限位凸块;113安装槽;114止挡筋;115滑动导槽;116杠杆安装座;117滑动限位槽;118密封槽;119旋盖活动槽;12调压座;121导向槽;122旋转槽;123调压凹坑;124驱动凸起;13排气阀芯;131排气通道;14拨动件;
2调压阀;21内阀;211滑块;212密封锥;213硅胶卡件;22外阀;221调压阶梯面;2211第一调压平面;2212第二调压平面;2213第三调压平面;2214第一调压斜面;2215第二调压斜面;2216调压平面;2217调压斜面;222避让槽;2220第一导向斜面;2221倒角;223外壳;2231限位凸起;2232限位凹槽;2233提手环;2234导向筋;2235外阀导向筋;2236外阀导向槽;2237第二导向斜面;224柔性件;225滑槽;226铁芯;
3档位固定件,31支撑面,32钩接凸块,33限位轴肩,34凸包;
4第一弹性复位件;
5第二弹性复位件;
6自锁滑块,61钩接凸起,62通孔;
71浮子阀,72自锁销,73复位弹簧;
8手动排气结构,81活动件,82连动杠杆,83第三弹性复位件,84密封件;
9降噪盖;
100锅盖组件,200压力烹饪器具,202锅体组件,2022内胆,2024外锅,2026加热元件,2028温度传感器,2030电源板,2032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5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100,该锅盖组件100包括锅盖1和调压阀2。该锅盖1设有排气通道131,如图4所示。该调压阀2包括:内阀21和外阀22,如图2所示。
内阀21盖设于该排气通道131处,如图4所示,用于打开或关闭该排气通道131。外阀22套设在该内阀21上。该外阀22设有调压阶梯面221,如图6所示。该调压阶梯面221与该锅盖1支撑配合。该外阀22与该锅盖1活动连接,用于相对该锅盖1运动以调节该调压阶梯面221被该锅盖1支撑的位置,进而调节该外阀22相对于该锅盖1的位置高度以调节该调压阀2对该排气通道131施加的压力。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100,在锅盖1上设置了调压阀2,通过调节调压阀2的外阀22相对于锅盖1的位置高度能够调节调压阀2对排气通道131施加的压力,进而调节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而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与锅内的烹饪压力相对应,从而使得压力烹饪器具200的烹饪压力可调,进而有利于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口感。
具体而言,锅盖组件100包括锅盖1和调压阀2,锅盖1设有排气通道131,调压阀2利用自身重力对排气通道131进行压力密封。调压阀2包括内阀21和外阀22。内阀21盖设在排气通道131处,与排气通道131相配合,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通道131,实现调压阀2的开闭功能。外阀22作为配重件,通过相对锅盖1的运动来调节调压阀2对排气通道131施加的压力,进而实现调压功能。
具体地,外阀22设有调压阶梯面221,调压阶梯面221与锅盖1支撑配合,当外阀22相对锅盖1运动时,调压阶梯面221被锅盖1支撑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使得外阀22相对于锅盖1的位置高度发生改变。换言之,当外阀22相对锅盖1运动时,外阀22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了位移,即发生了升降运动。由于外阀22套设在内阀21上,当外阀22处于较低的位置时,外阀22的重量叠加在内阀21上,则调压阀2通过外阀22和内阀21的重力之和对排气通道131进行压力密封,锅内的蒸汽压力需要同时克服外阀22和内阀21的重力才能将内阀21顶开,从而实现排气,故而此时压力烹饪器具200具有较高的烹饪压力,可以记为高压档。当外阀22处于较高的位置时,外阀22的重量没有叠加在内阀21上,调压阀2通过内阀21的重力对排气通道131进行压力密封,锅内的蒸汽压力只需克服内阀21的重力即可将内阀21顶开,从而实现排气,故而此时压力烹饪器具200具有相对较低的烹饪压力,可以记为低压档。如此,压力烹饪器具200的烹饪压力至少具备了低压档和高压档,实现了烹饪压力可调,有利于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其中,在外阀22上设调压阶梯面221,通过调节调压阶梯面221被锅盖1支撑的位置即可调节调压阀2的配重,进而调节压力烹饪器具200的烹饪压力,构思巧妙。同时,相较于锅盖1,外阀22的尺寸相对较小,结构相对简单,因而便于根据需要加工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调压阶梯面221,从而降低加工难度,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相较于将调压阶梯面221设在锅盖1上的方案,本方案有利于简化锅盖1的结构,也便于将调压阀2应用于现有的锅盖1,或者只需对现有的锅盖1稍加改进即可,因而也有利于降低压力烹饪器具200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调压阶梯面221包括至少两个调压平面2216和至少一个调压斜面2217,如图6所示。相邻的该调压平面2216通过该调压斜面2217相连。
调压阶梯面221包括至少两个调压平面2216和至少一个调压斜面2217,相邻的调压平面2216通过调压斜面2217相连,使得调压阶梯面221形成阶梯结构,且不同的调节平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如此,不同的调压平面2216与锅盖1支撑配合时,外阀22相对于锅盖1的高度位置即发生改变;且调压平面2216能够与锅盖1形成稳定的支撑配合关系,有利于提高外阀22的位置稳定性。而调压斜面2217,便于调压阶梯面221与锅盖1配合的位置由一个调压平面2216平稳地滑动至另一个调压平面2216,实现调压过程中调压阶梯面221与锅盖1配合位置的平稳过渡,从而有利于提高调压阀2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5所示,多个该调压平面2216包括第一调压平面2211、第二调压平面2212和第三调压平面2213。该第一调压平面2211、该第二调压平面2212和该第三调压平面2213依次排布,且所处的位置高度逐渐降低。多个该调压斜面2217包括第一调压斜面2214和第二调压斜面2215。该第一调压斜面2214位于该第一调压平面2211与该第二调压平面2212之间。该第二调压斜面2215位于该第二调压平面2212与该第三调压平面2213之间。
本实施例中,调压阶梯面22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调压平面2211、第一调压斜面2214、第二调压平面2212、第二调压斜面2215和第三调压平面2213,且第一调压平面2211的位置高于第二调压平面2212的位置,第二调压平面2212的位置高于第三调压平面2213的位置。
当第一调压平面2211与锅盖1支撑配合时,外阀22压设在内阀21上,外阀22相对于锅盖1的位置最低,外阀22的重量叠加在内阀21上,则调压阀2通过外阀22和内阀21的重力之和对排气通道131进行压力密封,锅内的蒸汽压力需要同时克服外阀22和内阀21的重力才能将内阀21顶开,从而实现排气,故而此时压力烹饪器具200具有较高的烹饪压力,可以记为高压档。
当第二调压平面2212与锅盖1支撑配合时,外阀22向上升起,外阀22相对于锅盖1的位置居中,外阀22的重量没有叠加在内阀21上,调压阀2通过内阀21的重力对排气通道131进行压力密封,锅内的蒸汽压力只需克服内阀21的重力即可将内阀21顶开,从而实现排气,故而此时压力烹饪器具200具有相对较低的烹饪压力,可以记为低压档。
当第三调压平面2213与锅盖1自称配合时,外阀22进一步向上升起,并带动内阀21打开排气通道131,相当于调压阀2对排气通道131施加的压力为零,则排气通道131连通外界大气与锅内空间,能够实现无压烹饪,可以记为无压当。
如此,压力烹饪器具200的烹饪压力具备了无压档、低压档、高压档,实现了烹饪压力可调,且具有更多的压力档位,有利于进一步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1包括支撑柱111,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该支撑柱111的数量与该调压阶梯面2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该调压阶梯面221与该支撑柱111支撑配合。
在锅盖1上设支撑柱111,利用支撑柱111来对外阀22进行支撑,有利于减小外阀22相对锅盖1运动时与锅盖1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外阀22运动的顺畅性,提高用户的操作手感。
进一步地,支撑柱111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2所示。多个支撑柱111沿外阀2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地,调压阶梯面221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调压阶梯面221沿外阀2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有利于外阀22与锅盖1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外阀2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外阀22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外阀22的外侧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222,如图5所示。该避让槽222贯穿该外阀22的底面。该避让槽222的顶壁形成为该调压阶梯面221。
外阀22的外侧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222,且避让槽222贯穿外阀22的底面,则避让槽222形成下端敞口的结构,使得锅盖1的支撑柱111等与调压阶梯面221支撑配合的结构能够向上插入避让槽222内,并顶住避让槽222的顶壁,对外阀22进行支撑。因此,避让槽222的顶壁即形成为调压阶梯面221,通过合理设计避让槽222的顶壁的形状,即可得到结构所需形状的调压阶梯面221。
进一步地,避让槽222在外阀22的径向方向上为盲槽,如图5所示,即:避让槽222并未向内贯穿外阀22的内侧壁,这样有利于防止锅盖1的支撑柱111等结构向内脱出避让槽222,从而提高外阀22与锅盖1的配合可靠性。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外阀22的强度,防止外阀22局部强度过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避让槽222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2220,如图6所示。
在避让槽222的底部设置第一导向斜面2220,使得避让槽222的底部形成向内收缩的结构。如此,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导向斜面2220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便于外阀22顺畅地装配到锅盖1上。在使用过程中,外阀22发生转动、升降等动作时,第一导向斜面2220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入,避免外阀22卡滞在支撑柱111等支撑结构上。
同时,在外阀22升降过程中,如果外阀22发生倾斜,第一导向斜面2220有利于防止避让槽222的侧壁卡在支撑柱111等支撑结构上,从而实现外阀22的顺畅回落,有效提高调压阀2的使用可靠性和与锅盖1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因外阀22不回落导致排气通道131被打开而一直处于排气状态而造成整机处于异常烹饪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避让槽222的底部设有倒角2221,如图6所示。该倒角2221形成该第一导向斜面2220。
本方案通过倒角2221加工的方式来形成第一导向斜面2220,便于利用倒角2221机进行快速加工,从而降低外阀22的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外阀22的生产效率。同时,倒角2221的形式,也有利于减小第一导向斜面2220的纵向高度,避免第一导向斜面2220面积过大导致外阀22重量减小过多而影响外阀22的配重效果。当然,第一导向斜面2220也可以不采用倒角2221的形式,根据需要对外阀22进行合理加工来形成第一导向斜面222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倒角2221为圆弧倒角,如图6所示。
倒角2221采用圆弧倒角,则第一导向斜面2220沿外阀22轴向的轮廓为圆弧形,有利于外阀22的下端面与避让槽222的槽壁之间圆滑过渡,从而进一步降低外阀22发生卡滞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调压阀2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倒角2221不局限于圆弧倒角,也可以采用45°倒角2221或者其他角度的倒角2221,同样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向作用,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该外阀22与该内阀21中的一者包括滑块211,另一者包括滑槽225。该滑块211与该滑槽225滑动配合,以调节该外阀22相对于该内阀21的位置高度。
外阀22与内阀21采用滑块211与滑槽225的配合,实现了滑动配合,当滑块211相对于滑槽225滑动时,外阀22相对于内阀21的位置高度也发生变化,则外阀22相对于内阀21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了位移,从而能够调节外阀22的位置,实现压力档位的调节。当外阀22相对于内阀21的位置高度较高时,能够实现低压档烹饪,当外阀22相对于内阀21的位置高度较低时,能够实心高压档烹饪。
进一步地,滑块211沿内阀21的周向设置呈环状。相应地,滑槽225沿内阀21的周向设置呈环状,且滑槽225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有利于外阀22与内阀21之间受力均衡,有利于防止外阀22或者内阀21发生倾斜,从而提高调压阀2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该外阀22包括:外壳223和柔性件224。其中,该外壳223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起2231和限位凹槽2232,如图7所示。该柔性件224的局部嵌入该限位凹槽2232内,如图7所示。该柔性件224凸出于该外壳223的内侧壁的部分与该限位凸起2231之间形成该滑槽225,如图7所示。该滑块211设在该内阀21的外侧壁上,如图9所示。
外阀22包括外壳223和柔性件224。外阀22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凹槽2232,柔性件224的局部嵌入限位凹槽2232内,实现外壳223与柔性件224的卡接固定,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外壳223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凸起2231,柔性件224凸出于外壳223的内侧壁的部分与限位凸起2231之间形成滑槽225,这样避免了在外壳223的内侧壁上开设凹槽,有利于提高外壳223的强度。相应地,滑块211设在内阀21的外侧壁上,装卸时内阀21的滑块211需越过柔性件224凸出于外阀22的内侧壁的部分,由于柔性件224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而能够降低内阀21与外阀22的拆装难度,便于内阀21的装配与拆卸,也便于调压阀2的清洗。
此外,滑块211位于限位凸起2231与柔性件224形成的滑槽225内。当滑块211与限位凸起2231接触时,外阀22处于最低的位置,此时外阀22的重量叠压在内阀21上,外阀22和内阀21同时对排气通道131施加密封压力,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处于高压档位,压力烹饪器具200可实现高压烹饪。当外阀22上升至柔性件224接触滑块211时,此时外阀22的重量没有叠压在内阀21上,只有内阀21对排气通道131施加密封压力,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处于低压档位,压力烹饪器具200可实现低压烹饪。当外阀22继续上升时,柔性件224可带动内阀21一起上升,使得内阀21打开排气通道131,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处于无压档位,压力烹饪器具200可实现无压烹饪。
具体地,柔性件224可以为但不局限于硅胶件、橡胶件、乳胶件等。
进一步地,外阀22还包括铁芯226,如图7所示。铁芯226内嵌在外壳223内,具体可通过模塑成型等方式与外壳223一体成型。这样,在保证外阀22具有相对较大的重力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小外阀22的体积,从而有利于减小调压阀2的尺寸。
同理,内阀21也可以包括铁芯226。进一步地,内阀21还可以包括硅胶卡件213等柔性件,如图9所示。硅胶卡件213的局部嵌入内阀21的内侧壁上,这样有利于提高调压阀2对排气通道131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外阀22的顶部设有提手环2233,如图5和图7所示。
在外阀22的顶部设提手环2233,便于用户手持提手环2233对调压阀2进行装卸,从而降低调压阀2的拆装难度,提高调压阀2的拆装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1包括:盖本体11和调压座12,如图4所示。其中,该盖本体11设有该排气通道131。该调压阶梯面221与该盖本体11支撑配合。调压座12与该盖本体11转动连接,并与该外阀22滑动配合,用于驱动该外阀22相对该盖本体11转动,以调节该调压阶梯面221被该盖本体11支撑的位置。
锅盖1包括盖本体11和调压座12。盖本体11设有排气通道131,实现锅盖1的排气功能。外阀22的调压阶梯面221与盖本体11支撑配合,通过调节调节阶梯面被盖本体11支撑的位置,能够调节外阀22相对于锅盖1的位置高度,实现外阀22的升降运动。调压座12与盖本体11转动连接,能够相对盖本体11转动,且调压座12与外阀22滑动配合,能够与外阀22发生相对滑动。当调压座12相对盖本体11转动时,调压阀2带动外阀22相对盖本体11转动。由于盖本体11保持静止,而调压阶梯面221与盖本体11支撑配合,调节阶梯面具有阶梯结构,因而在外阀22相对盖本体11转动的过程中,外阀22在竖直方向上也会产生位移,进而实现外阀22相对盖本体11的升降运动,同时实现相对调压座12的滑动。如此,用户通过转动调压座12,即可调节外阀22相对于盖本体11的位置高度,进而调节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操作方便快捷,易于掌握。
同时,该方案避免了用户直接操作外阀22,有利于防止排气通道131排出的蒸汽烫伤用户,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当然,也可以取消调压座12,直接转动外阀22,来实现压力档位的切换。
进一步地,盖本体11包括排气阀芯13,如图4所示,排气阀芯13的内部通道形成排气通道13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调压座12套设在该外阀22的外侧,该调压座12的内侧壁与该外阀22的外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导向筋2234(如图6和图7所示),另一者对应设有导向槽121(如图10所示)。该导向筋2234沿该外阀22的高度方向设置。该导向筋2234与该导向槽121滑动配合,如图2所示。
将调压座12套设在外阀22的外侧,有利于调压座12与外阀22之间受力均衡,从而提高调压座12与外阀22的配合可靠性。在调压座12的内侧壁设导向筋2234,相应在外阀22的外侧壁设导向槽121;或者在调压座12的内侧壁设导向槽121,相应在外阀22的外侧壁设道姓筋;或者在调压座12的内侧壁设导向筋2234和导向槽121,相应在外阀22的外侧壁设导向槽121和导向筋2234。利用导向筋2234与导向槽121的配合,即可实现调压座12与外阀22的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同时,由于导向筋2234沿外阀22的高度方向设置,因而导向筋2234沿着导向槽121发生相对滑动时,能够实现外阀22的升降运动,并对外阀22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导向筋2234的数量为多个,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导向筋2234沿外阀2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地,导向槽121的数量也为多个,如图10所示。多个导向槽121沿外阀2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有利于外阀22与调压座12之间受力均衡,提高外阀22与调压座12的配合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外阀22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该导向槽121,如图6所示。设在该外阀22上的该导向槽121记为外阀导向槽2236,该外阀导向槽2236的底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2237,如图6所示。
外阀22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外阀导向槽2236,则调压座12的内侧壁设有与外阀导向槽2236相对应的导向筋2234,外阀导向槽2236与调压座12的导向筋2234滑动配合。其中,外阀导向槽2236的底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2237,使得外阀22底部对应外阀导向槽2236的部位也形成向内收缩的结构,如此,在装配过程中,第二导向斜面2237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便于外阀22顺畅地装配到锅盖1上。在使用过程中,外阀22发生转动、升降等动作时,第二导向斜面2237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导入,进一步避免外阀22卡滞在锅盖1的支撑结构(如支撑柱111)上。
同时,在外阀22升降过程中,如果外阀22发生倾斜,第二导向斜面2237也有利于防止避让槽222的侧壁卡在锅盖1的支撑结构上,从而实现外阀22的顺畅回落,进一步有效提高调压阀2的使用可靠性和与锅盖1的配合可靠性,避免因外阀22不回落导致排气通道131被打开而一直处于排气状态而造成整机处于异常烹饪状态。
其中,与第一导向斜面2220同理,第二导向斜面2237也可以采用倒角2221的形式,且可以采用圆弧倒角222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外阀22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该导向筋2234,如图6所示。设在该外阀22上的该导向筋2234记为外阀导向筋2235。该外阀导向槽2236的数量为多个,如图5和图6所示,一该外阀导向筋2235位于相邻的两个该外阀导向槽2236之间。
外阀22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外阀导向筋2235,则调压座12的内侧壁设有与外阀导向筋2235相对应的导向槽121,外阀导向筋2235与调压座12的导向槽121滑动配合。
其中,外阀导向槽2236的数量为多个,这增加了第二导向斜面2237的总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阀22与锅盖1的配合可靠性。一个外阀导向筋2235位于相邻的两个外阀导向槽2236之间,则装配完整后,外阀22的一个外阀导向筋2235与调压座12的一个导向槽121滑动配合,同时,外阀22的两个外阀导向槽2236与调压座12的两个导向筋2234滑动配合,使得外阀22和调压座12形成多重滑动配合结构,有效提高了外阀22与调压座12的配合可靠性。
此外,加工过程中,在外阀22的外侧壁向内加工两个外阀导向槽2236,两个外阀导向槽2236之间凸出的部分即可形成外阀导向筋2235。同理,在调压座12的内侧壁向外加工两个导向筋2234,两个导向筋2234之间的空间即可形成导向槽121。因此,该方案既有利于降低外阀22和调压座12的加工难度,也提高了外阀22和调压座12的配合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该外阀导向槽2236与该避让槽222沿该外阀22的周向相邻设置,且该外阀导向槽2236的深度小于该避让槽222的深度,以使该避让槽222与相邻的该外阀导向槽2236之间形成台阶。
相较于外阀导向槽2236与避让槽222沿外阀2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方案,当外阀导向槽2236与避让槽222沿外阀22的周向相邻设置时,有利于增加调压阶梯面221的数量和外阀导向槽2236的数量,这样有利于外阀22与调压座12之间受力均衡,从而降低外阀22发生倾斜、卡滞等情况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调压阀2与锅盖1的配合可靠性。
此外,外阀导向槽2236的深度小于避让槽222的深度,使得避让槽222与相邻的外阀导向槽2236之间形成台阶,台阶能够对锅盖1的支撑结构(如支撑柱111)起到止挡作用,从而避免锅盖1的支撑结构相对调压阶梯面221滑动时进入外阀导向槽2236内而与调压座12的导向筋2234发生干涉。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盖本体11设有旋转限位凸块112,如图21所示。该调压座12的外侧壁设有旋转槽122,如图10所示。该旋转限位凸块112与该旋转槽122转动配合,用于引导该调压座12相对该盖本体11转动。
在盖本体11上设旋转限位凸块112,在调压座12的外侧壁相应设旋转槽122,装配时将旋转限位凸块112插入旋转槽122内,即可实现调压座12与盖本体11的装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过程中,转动调压座12,旋转凸块与旋转槽122即可发生相对转动,对调压座12的转动进行导向,有利于调压座12的平稳转动,提高调压座12与盖本体11的配合稳定性。同时,通过合理设置旋转槽122的长度,能够对调压座12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制,有利于防止用户用力过大造成的误操作,进而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地,旋转限位凸块112的数量为多个,如图22所示。多个旋转限位凸块112沿调压座1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应地,旋转槽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旋转槽122沿调压座12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有利于盖本体11与调压座12之间受力均衡,防止调压座12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从而提高盖本体11与调压座12的配合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组件100还包括:拨动件14,如图10所示。拨动件14与该调压座12相连,且沿该调压座12的径向凸出于该调压座12,用于拨转该调压座12。
锅盖组件100还包括拨动件14,拨动件14与调压座12相连,用于拨转调压座12。这样,用户通过操作拨动件14即可转动调压座12,由于拨动件14沿调压座12的径向凸出于调压座12,因而用户手持拨动件14时,与调压座12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较大,即增加了力臂的长度,因而有利于降低用户施加的转动操作力,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拨动件14与调压座12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注塑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既有利于提高拨动件14与调压座12的连接强度,又省去了拨动件14与调压座12之间的装配工序,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当然,也可以取消拨动件14,直接转动调压座1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组件100还包括:档位固定件3,如图1所示。档位固定件3设于该盖本体11,并与该调压座12相配合,用于将该调压座12固定在预设位置处。该预设位置的数量与该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的档位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锅盖组件100还包括档位固定件3,档位固定件3用于配合调压座12实现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的档位设定。具体地,当调压座12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带动调压阀2切换至所需档位,然后档位固定件3将调压座12固定在该位置处,防止调压座12继续转动或者反向转动,从而保证调压座12和调压阀2的位置稳定性,实现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的档位设定。预设位置的数量与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的档位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保证了调压阀2切换至任一档位时,档位固定件3均能够将调压座12固定在相应的位置处。
比如:调压阀2具有高压档位、低压档位两个档位,则预设位置的数量为两个,可以分别记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高压档位对应,第二位置与低压档位对应。如此,当调压座1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档位固定件3将调压座12固定在第一位置处,此时调压座12切换至高压档位。当调压座1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档位固定件3将调压座12固定在第二位置处,此时调压座12切换至低压档位。
或者,调压座12具有高压档位、低压档位和无压档位三个档位,则预设位置的数量为三个,可以分别记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第一位置与高压档位对应,第二位置与低压档位对应,第三位置与无压档位丢应。如此,当调压座1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档位固定件3将调压座12固定在第一位置处,此时调压座12切换至高压档位。当调压座1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档位固定件3将调压座12固定在第二位置处,此时调压座12切换至低压档位。当调压座12转动至第三位置时,档位固定件3将调压座12固定在第三位置处,此时调压座12切换至无压档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调压座12设有调压凹坑123,如图10所示。该调压凹坑123的数量与该调压阀2的排气压力的档位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多个该调压凹坑123沿该调压座12的周向间隔设置,如图10所示。该档位固定件3的一端与该调压凹坑123凹凸配合,如图16所示。
调压座12设有调压凹坑123,调压凹坑123的数量与调压座12的排气压力的档位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档位固定件3的一端能够与调压凹坑123凹凸配合,则当档位固定件3的一端插入对应的调压凹坑123内,即可将调压座12固定,防止调压座12转动。
同时,多个调压凹坑123沿调压座12的周向间隔设置,则转动调压座12的过程中,调压凹坑123会按顺序依次与档位固定件3凹凸配合,从而实现调压阀2排气压力档位的顺次设定。本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4,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复位件4与该调压座12相配合,用于在该档位固定件3解除对该调压座12的固定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该调压座12复位。
锅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4。第一弹性复位件4与调压座12相配合,能够在档位固定件3解除对调压座12的固定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调压座12复位。这样,用户每次调节调压阀2的压力档位时,只需沿同一方向将调压座12转动至所需的位置即可,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盖本体11设有安装槽113,如图4和图14所示。该安装槽113内设有止挡筋114,如图14所示。该调压座12设有驱动凸起124,如图10所示。该第一弹性复位件4设在该安装槽113内,如图14所示。该第一弹性复位件4的一端与该止挡筋114相抵靠,该第一弹性复位件4的另一端与该驱动凸起124相抵靠。
在盖本体11上设安装槽113,在安装槽113内设止挡筋114,且调压座12设有驱动凸起124,将第一弹性复位件4安装在安装槽113内,使第一弹性复位件4的一端与止挡筋114相抵靠,第一弹性复位件4的另一端与调压座12的驱动凸起124相抵靠,则第一弹性复位件4位于调压座12与盖本体11之间。当调压座12转动时,驱动凸起124驱动第一弹性复位件4的另一端同步转动,使得第一弹性复位件4发生弹性变形,储存弹性势能。因此,当调压座12不受其他外力时,第一弹性复位件4会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带动调压座12自动复位,进而带动调压阀2自动复位。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复位件4可以为但不局限于弹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5,如图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弹性复位件5与该档位固定件3相配合,用于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该档位固定件3向固定该调压座12的位置处运动。
锅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5,第二弹性复位件5与档位固定件3相配合,能够利用其复位弹力带动档位固定件3向固定调压座12的位置处运动。如此,在第二弹性复位件5的作用下,档位固定件3的一端会稳稳地固定住调压座12(如稳稳地插入调压座12的调压凹坑123内),不易脱离调压座12,有利于提高档位固定件3与调压座12的配合可靠性。
而当转动调压座12时,第二弹性复位件5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便于利用调压座12对档位固定件3施加的作用力将档位固定件3推开,而档位固定件3会作用于第二弹性复位件5,使第二弹性复位件5发生弹性变形,储存弹性势能。待调压座12转到下一个档位对应的预设位置时,档位固定件3又可以在第二弹性复位件5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向固定调压座12的位置运动,进而对调压座12进行固定。如此,用户只需转动调压座12即可,而无需操作档位固定件3,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复位件5可以为但不局限于弹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档位固定件3呈杆状,如图11所示。该档位固定件3设有支撑面31,如图11所示。该第二弹性复位件5套设在该档位固定件3上。该第二弹性复位件5的一端与该支撑面31相抵靠,该第二弹性复位件5的另一端与该盖本体11相抵靠。
档位固定件3呈杆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与调压座12的调压凹坑123凹凸配合。档位固定件3设有支撑面31,盖本体11对应也设有限位结构(如限位筋或者限位凸起2231等)。装配时,将第二弹性复位件5套设在档位固定件3上,使第二弹性复位件5的一端与档位固定件3的支撑面31相抵靠,第二弹性复位件5的另一端与盖本体11的限位结构相抵靠即可。当档位固定件3向脱离调压座12的方向运动时,即可压缩第二弹性复位件5,使第二弹性复位件5发生压缩变形,储存弹性势能。当档位固定件3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第二弹性复位件5释放弹性势能,发生复位变形,进而带动档位固定件3向靠近调压座12的方向运动,进而将调压座12固定在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档位固定件3的一端形成为与调压凹坑123适配的凸包34,如图11所示。凸包34与调压凹坑123凹凸配合,如图16所示,这样便于通过旋转调压座12驱动凸包34自动脱出调压凹坑123。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盖本体11设有滑动导槽115,如图18所示。该档位固定件3穿设于该滑动导槽115。
在盖本体11上设滑动导槽115,将档位固定件3穿设于滑动导槽115,能够利用滑动导槽115对档位固定件3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档位固定件3发生倾斜、移位等情况,提高档位固定件3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滑动导槽115的形式可以为但不局限于:盖本体11设有限位座,滑动导槽115为开设在限位座上的通孔62,如图18所示。进一步地,盖本体11还设有另一个限位座,该限位座开设有滑动限位槽117,档位固定件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滑动限位槽117和滑动导槽115。档位固定件3设有限位轴肩33,限位轴肩33能够与设有滑动导槽115的限位座止抵配合,这样能够对档位固定件3的滑动幅度进行限制,防止档位固定件3滑动过度将调压座12抵死,也能够避免档位固定件3对调压座12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影响调压座12的转动顺畅性,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该锅盖组件100还包括:自锁滑块6,如图3和图12所示。自锁滑块6设于该盖本体11,并与该档位固定件3及该盖本体11连动配合,用于在盖本体11被打开时带动该档位固定件3解除对该调压座12的固定。
锅盖组件100还包括自锁滑块6,自锁滑块6与档位固定件3及盖本体11连动配合,能够在盖本体11被打开时带动档位固定件3解除对调压座12的固定,则调压座12和调压座12可以在第一弹性复位件4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达到开盖自动复位的目的。
具体地,自锁滑块6与盖本体11的连动配合结构为电压力锅等压力烹饪器具200的常用结构。具体地,锅盖组件100包括浮子阀71、自锁销72和复位弹簧73,如图4和图12所示。其中,自锁销72分别与自锁滑块6和复位弹簧73连接,以控制自锁滑块6沿锅盖1的径向滑动。滑块211设有与浮子阀71适配的通孔62。当压力烹饪器具200的锅内压力大于浮子阀71的重力时,浮子阀71在锅内蒸汽的作用下上浮,阻止自锁滑块6沿锅盖1的径向运动,锅盖1将无法打开。当锅内压力小于浮子阀71的重力时,浮子阀7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自锁滑块6可沿锅盖1的径向运动,此时锅盖1能够被打开。
进一步地,自锁滑块6设有钩接凸起61,如图12所示。档位固定件3设有钩接凸块32,如图11所示。钩接凸起61钩在钩接凸块32上,在打开锅盖1的过程中,自锁滑块6沿锅盖1的径向运动,并带动自锁滑块6脱离调压座12,进而解除对调压座12的固定。
进一步地,锅盖组件100还包括手动排气结构8。手动排气结构8包括活动件81和连动杠杆82,连动杠杆82的一端位于活动件81下方,连动杠杆82的另一端位于调压阀2下方。盖本体11设有杠杆安装座116,连动杠杆82通过杠杆安装座116装配在盖本体11上,与盖本体11转动配合。活动件81向下运动,带动连动杠杆82的一端下降,使得连动杠杆82的另一端向上升起,进而将调压阀2向上顶起,使得调压阀2打开排气通道131,实现手动排气。进一步地,锅盖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弹性复位件83(可以为但不局限于弹簧),第三弹性复位件83套设在活动件81上,在活动件81下压的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则松开活动件81后,活动件81能够在第三弹性复位件83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复位。进一步地,锅盖组件100还包括密封件84,盖本体11设有密封槽118,密封件84安装在密封槽118处,连动杠杆82的另一端穿过密封件84,这样能够防止调压阀2打开排气通道131排气时,通过排气通道131溢出的蒸汽、汤汁、泡沫等物质进入盖本体11的其他位置,而对其他位置的结构造成污染。
如图23所示,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200,包括:锅体组件202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该的锅盖组件100。该锅盖组件100盖合于该锅体组件202。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提供的锅盖组件100,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盖组件100和锅体组件202。锅盖组件100包括锅盖1、调压阀2、档位固定件3、第一弹性复位件4、第二弹性复位件5、自锁滑块6和手动排气结构8。调压阀2包括内阀21和外阀22。锅盖1包括盖本体11和调压座12,盖本体11具体包括面盖,调压座12也可以叫旋转件。档位固定件3也可以叫复位杆。外阀22包括外壳223、柔性件224和铁芯226。调压阀2上还盖设有降噪盖9。锅体组件202包括内胆2022、外锅2024、控制板2032、加热元件2026、温度传感器2028、电源板2030,如图24所示。
调压阀2为多段调压阀2,具体为双段阀,且能够实现调压阀2的自动回落。双段阀的连接图如图8所示。多段阀由内阀21、外阀22组成。外阀22的结构如图7所示,外阀22的柔性件224(具体为硅胶卡件213)安装在外阀22的外壳223上,内阀21的结构如图9所示。
具体地,多段阀套在盖本体11的排气阀芯13上,连动杠杆82(也可以叫手动排气杠杆)、密封件84安装在面盖上,手动排气杠杆的一端穿过密封件84与调压阀2连动,一端与活动件81(具体为排气按钮)连动,第三弹性复位件83(具体为排气复位弹簧)用于实现排气按钮的复位功能。调压座12也可以叫旋转件,旋转件与面盖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复位件4(具体为自动复位弹簧)。旋转件与复位杆连接。旋转件旋转的同时,推动多段阀向上运动,压缩自动复位弹簧,使其具有一定的回复力,旋转件上的调压凹坑123与复位杆上的凸包34配合,实现档位的设定。当开盖时,自锁滑块6的钩接凸起61驱动复位杆的钩接凸块32,使复位杆上的凸包34脱出旋转件上的调压凹坑123,旋转件及调压阀2在自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达到开盖自动复位的目的。
其中,旋转件旋转的同时,带动外阀22实现旋转和上下运动,达到调节调压阀2的配合重量目的。旋转件上设置有多个调压凹坑123,分别对应不同的压力段,复位杆安装在面盖上,复位杆上设置复位杆弹簧(即第二弹性复位件5),复位杆的凸包34与旋转件的调压凹坑123配合,在复位杆弹簧的预紧力作用下实现档位的设定。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面盖设有杠杆安装座116、密封槽118(也可以叫硅胶件安装槽113)、滑动限位槽117(也可以叫复位杆限位槽)、滑动导槽115、旋盖活动槽119。旋盖活动槽119用于安装旋转件。
如图20、图21和图22所示,面盖上设置有旋转限位凸块112、止挡筋114(也可以叫复位弹簧限位筋)、支撑柱111(也可以叫调压支撑筋)、安装槽113(也可以叫复位弹簧安装槽113)。
图12是自锁滑块6及自锁销72、复位弹簧的装配示意图。自锁滑块6上设置有钩接凸起61。
图11是档位固定件3(也可以叫复位杆)的结构示意图。复位杆设置有凸包34、限位轴肩33、钩接凸块32、支撑面31(也可以叫弹簧安装面)。
图10是旋转件和拨动件14的结构示意图。旋转件上设置有导向槽121、旋转导槽、调压凹坑123、驱动凸块。
图8是双段阀的连接图。内阀21可在外阀22的外壳223与外阀22的柔性件224之间上下活动。
图9是内阀21的结构图,内阀21上设有滑块211和密封锥212。
图5为外阀22的立体结构图。外阀22上设有提手环2233和导向筋2234。外阀22的外壳223上设置调压阶梯面221(也可以叫调压斜坡)和导向筋2234,调压阶梯面22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调压平面2211、第一调压斜面2214、第二调压平面2212、第二调压斜面2215和第三调压平面2213。第一调压平面2211可以记为第一级调压平面,对应高压档位。第二调压平面2212可以记为第二级调压平面,对应低压档位。第三调压平面2213可以记为第三级调压平面,对应无压档位,也可以叫排气平面或无压平面。在外阀22的尾部还设置有倒角结构,如图6所示。图6示意了外阀22的倒圆角结构。
其中,在外阀22上设置有导向筋2234、调压阶梯面221,导向筋2234与旋转件的导向槽121配合实现转动功能,调压阶梯面221与面盖上的支撑柱111实现滑动配合,进而调节双段阀的配重从而达到调压的目的。旋转件旋转的同时,外阀22实现旋转、上下运动,达到调节阀的配合重量目的。
旋转件上设置有多个调压凹坑123,分别对应不同的压力段,复位杆安装在面盖上,复位杆上设置复位杆弹簧,复位杆的顶部与旋转件的调压凹坑123配合,在复位杆弹簧的预紧力作用下实现档位的设定。
复位杆上设置有钩接凸块32,与自锁滑块6上的钩接凸起61配合。在面盖与旋转件之间设置有自动复位弹簧。旋转调压的过程中,自动复位弹簧提供回复力。当开盖时,自锁滑块6的钩接凸起61驱动复位杆的钩接凸块32,使复位杆上的凸包34脱出旋转件上的调压凹坑123。旋转件及调压阀2在自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达到开盖自动复位的目的。
在外阀22的底部设置有倒角结构,外阀22在拨动、按压、转动、翻转的过程中,该结构可以实现良好的导入,避免外阀22卡滞在支撑柱111上。
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可以实现烹饪过程的多级调压功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可以适应用户烹饪的各种操作。
具体地,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多段调压阀2设置有高压档位(70KPa)、低压档位(30KPa)、无压档位(或者叫排气档位)。烹饪过程中对于低压沸腾由于持续沸腾,容易产生溢出、喷水等现象,导致煲体或是厨房的污染。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压力烹饪器具200。
该压力烹饪器具200的锅盖组件100与锅体组件202盖合形成密闭空间。该锅体组件202包括有主加热元件2026以及内胆2022,内胆2022放置在外锅2024中,加热元件2026加热内胆2022,温度传感器2028与内胆2022接触。
如图25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0:接收到烹饪指令;
步骤S302:控制加热元件全功率加热;
步骤S304:检测锅内温度,判断锅内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若是,执行步骤S306,若否,返回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6:控制加热元件降低至设定功率加热;
步骤S308:基于加热元件以设定功率加热的持续时长达到设定时长,结束烹饪。
其中,设定温度在90℃至105℃之间,设定功率在500W至700W之间,设定时长在20min至50min之间。
换言之,压力烹饪器具200上电(即接通电源),旋合到位,用户选择高压档(70KPa)或是低压档(30KPa)。
启动功能菜单,全功率P加热,内锅的温度传感器2028检测内胆2022设定温度T是否在在90℃至105℃之间。
如果是,调整加热功率,降低至P1(500W~700W)。
如果达到以功率P1加热设置的时间t1(20~50min)时,完成烹饪。
如果没有达到调功P1设置的时间t1(20~50min),继续以加热功率P1加热。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烹饪过程的多级调压功能的各菜单对于食材的普适性,可以适应用户烹饪的各种操作;同时可以避免在沸腾烹饪过程中出现溢出现象。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在锅盖上设置了调压阀,通过调节调压阀的外阀相对于锅盖的位置高度能够调节调压阀对排气通道施加的压力,进而调节调压阀的排气压力,而调压阀的排气压力与锅内的烹饪压力相对应,从而使得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可调,进而有利于满足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有利于提高食材的烹饪口感。其中,在外阀上设调压阶梯面,通过调节调压阶梯面被锅盖支撑的位置即可调节调压阀的配重,进而调节压力烹饪器具的烹饪压力,构思巧妙。同时,相较于锅盖,外阀的尺寸相对较小,结构相对简单,因而便于根据需要加工出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调压阶梯面,从而降低加工难度,节约生产成本。此外,相较于将调压阶梯面设在锅盖上的方案,本方案有利于简化锅盖的结构,也便于将调压阀应用于现有的锅盖,或者只需对现有的锅盖稍加改进即可,因而也有利于降低压力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调压阀,所述锅盖设有排气通道,所述调压阀包括:
内阀,盖设于所述排气通道处,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和
外阀,套设在所述内阀上,所述外阀设有调压阶梯面,所述调压阶梯面与所述锅盖支撑配合,且所述外阀与所述锅盖活动连接,用于相对所述锅盖运动以调节所述调压阶梯面被所述锅盖支撑的位置,且所述外阀的外侧壁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贯穿所述外阀的底面,所述避让槽的顶壁形成为所述调压阶梯面,所述避让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的底部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形成所述第一导向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角为圆弧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阶梯面包括至少两个调压平面和至少一个调压斜面,相邻的所述调压平面通过所述调压斜面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
盖本体,所述盖本体设有所述排气通道,所述调压阶梯面与所述盖本体支撑配合;和
调压座,与所述盖本体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外阀滑动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外阀相对所述盖本体转动,以调节所述调压阶梯面被所述盖本体支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压座套设在所述外阀的外侧,所述调压座的内侧壁与所述外阀的外侧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导向筋,另一者对应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筋沿所述外阀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阀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槽,设在所述外阀上的所述导向槽记为外阀导向槽,所述外阀导向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阀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导向筋,设在所述外阀上的所述导向筋记为外阀导向筋,所述外阀导向槽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外阀导向筋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外阀导向槽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外阀导向槽与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外阀的周向相邻设置,且所述外阀导向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避让槽的深度,以使所述避让槽与相邻的所述外阀导向槽之间形成台阶。
10.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组件;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盖合于所述锅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3103.XU CN213664810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3103.XU CN213664810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64810U true CN213664810U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26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93103.XU Active CN213664810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64810U (zh) |
-
2020
- 2020-11-02 CN CN202022493103.XU patent/CN2136648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9423B (zh) | 电压力锅 | |
JP7175665B2 (ja) | 電気炊飯器 | |
CN102846183B (zh) | 电饭煲 | |
JP6512490B2 (ja) | 圧力調理器具 | |
CN106482175B (zh) | 一种具有温度传感器的灶具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016735U (zh) | 煎烤腔高度可调的煎烤机 | |
US20210113008A1 (en) | Pressure Cooker Having Pressure Release Mechanism | |
WO2021056863A1 (zh) | 顶出装置和烹饪器具 | |
CN213664810U (zh) | 锅盖组件和压力烹饪器具 | |
CN101420892B (zh) | 具有可控减压功能的可调压力烹饪器具 | |
CN110742500A (zh) | 压力锅 | |
KR101381740B1 (ko) | 압력밥솥 | |
JP4602938B2 (ja) | 圧力炊飯器 | |
CN114431702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压力烹饪器具和存储介质 | |
CN210810643U (zh) | 一种煎烤机 | |
CN111493692B (zh) | 煎烤机 | |
CN209883811U (zh) | 一种压力煲手动放气机构 | |
CN220631894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110870681A (zh) | 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2044250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20937762U (zh) |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 |
CN218484324U (zh) | 一种方便操作的锅盖组件及多功能烹饪器具 | |
CN116326983A (zh) |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 |
CN207532318U (zh) | 一种烤盘无缝对接的烹烤装置 | |
CN209789541U (zh) | 压力锅自动排气结构及压力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