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1123U -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1123U
CN213661123U CN202021859905.1U CN202021859905U CN213661123U CN 213661123 U CN213661123 U CN 213661123U CN 202021859905 U CN202021859905 U CN 202021859905U CN 213661123 U CN213661123 U CN 213661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fixed
sleeve
tunnel
spli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599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炜
毕超豪
宋长青
汪创
曾耀强
高怿
刘福来
杨文清
李子森
吴浚铭
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599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1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1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1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套体、第二固定套体、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套分别用于与提升机构横梁两端可移动地套设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套体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用于与隧道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套体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用于与隧道相连,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能够根据所述提升机构横梁重量进行角度转动。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有效避免提升机构横梁在隧道中装设时出现倾斜,即保证了提升机构在隧道中对相关设备与工具的输送效果。

Description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安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电缆进行安装或铺设时,往往是将电缆装设在隧道中,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电缆连接工作时,需要人工搬运相关工具和设备,安装十分不便。目前,会选择在隧道中加装提升机构,即通过提升机构将相关设备与工具直接运送到隧道中的目标位置。但是,传统的提升机构在隧道中安装时容易出现倾斜,从而导致提升机构在输送相关设备和工具时不平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升机构在输送相关设备和工具时不平稳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一种辅助固定机构,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套体、第二固定套体、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套分别用于与提升机构横梁两端可移动地套设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套体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用于与隧道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套体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用于与隧道相连,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能够根据所述提升机构横梁重量进行角度转动。
一种电缆隧道,包括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隧道本体与多个支撑环,多个所述支撑环沿所述隧道本体的轴向在所述隧道本体上间隔套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调位组件与第二调位组件,所述第一调位组件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上,且所述第一调位组件的一端伸入第一固定套体内部并与所述提升机构横梁相抵触,所述第一调位组件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内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在所述提升机构横梁上的移动方向相一致;所述第二调位组件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上,且所述第二调位组件的一端伸入第二固定套体内部并与所述提升机构横梁相抵触,所述第二调位组件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内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在所述提升机构横梁上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位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紧固件与第一抵触盘,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且所述第一抵触盘装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抵触盘用于与所述提升机构的横梁贴合抵触;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套体限位固定;所述第二调位组件包括第二螺纹杆、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抵触盘,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且所述第二抵触盘装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抵触盘用于与所述提升机构的横梁贴合抵触;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套体限位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套体的端部设有第一斜槽,所述第一螺纹杆经过所述第一斜槽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中,所述第二固定套体的端部设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螺纹杆经过所述第二斜槽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套与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内部设有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内部设有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杆外部,且所述第一弹性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抵触,所述第一弹性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盘相抵触,所述第二弹性套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杆外部,且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相抵触,所述第二弹性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盘相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上设有第一条形口与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条形口的长边方向及所述第一刻度线的数值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内部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第二固定套体上设有第二条形口与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条形口的长边方向及所述第二刻度线的数值方向均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内部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支撑环的周向在所述支撑环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在支撑环上呈轴对称的两个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辅助固定机构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环固定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拼接板、第二拼接板与第一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拼接板装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上,所述第二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关节与所述第一拼接板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拼接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环固定配合;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三拼接板、第四拼接板与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三拼接板装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上,所述第四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关节与所述第三拼接板转动配合,所述第四拼接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环固定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包括第一转动件与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拼接板与所述第二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拼接板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经过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拼接板相连;
所述第二转动关节包括第二转动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拼接板与所述第四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配合,所述第四拼接板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经过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拼接板相连
上述辅助固定机构在使用时,在隧道中装设提升机构之前,需要根据安装需求或所需输送相关设备的尺寸和大小,确定提升机构横梁在隧道中的安装高度。然后将第一固定套体套设在提升机构横梁的其中一端,将第二固定套体套设在提升机构横梁的另一端,此时,因为第一固定套体与第二固定套体均与提升机构横梁可移动配合。即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固定套体与提升机构横梁的对位连接位置,以及调整第二固定套体与提升机构横梁的对位连接位置,从而保证提升机构横梁吊起后,提升机构横梁的两端在第一固定套体与第二固定套体中受力均匀。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实现第一固定组件与隧道的连接配合,以及通过第二转动组件实现第二固定组件与隧道的连接配合。此时,提升机构的横梁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进行相应的转动,即保证提升机构横梁能够水平吊装在隧道中。因此,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有效避免提升机构横梁在隧道中装设时出现倾斜,即保证了提升机构在隧道中对相关设备与工具的输送效果。
上述电缆隧道在使用时,通过在隧道本体内部加设支撑环,从而能够使得辅助固定机构在隧道本体内的安装更加方便,即保证了提升机构在隧道中对相关设备与工具的输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缆隧道与辅助固定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四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缆隧道的结构示意图。
10、提升机构横梁,100、第一固定套体,110、第一斜槽,120、第一抵触部,130、第一条形口,140、第一刻度线,200、第二固定套体,210、第二斜槽,220、第二抵触部,230、第二条形口,240、第二刻度线,300、第一转动组件,310、第一拼接板,320、第二拼接板,321、第一限位槽,330、第一转动关节,331、第一转动件,332、第一限位件,400、第二转动组件,410、第三拼接板,420、第四拼接板,421、第二限位槽,430、第二转动关节,431、第二转动件,432、第二限位件,500、第一调位组件,510、第一螺纹杆,520、第一紧固件,530、第一抵触盘,540、第一弹性套,600、第二调位组件,610、第二螺纹杆,620、第二紧固件,630、第二抵触盘,640、第二弹性套,700、隧道本体,800、支撑环,810、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套体100、第二固定套体200、第一转动组件300与第二转动组件400,第一固定套体100与第二固定套分别用于与提升机构横梁10两端可移动地套设配合,第一固定套体 100通过第一转动组件300用于与隧道相连,第二固定套体200通过第二转动组件400用于与隧道相连,且第一转动组件300与第二转动组件400均能够根据提升机构横梁10重量进行角度转动。
上述辅助固定机构在使用时,在隧道中装设提升机构之前,需要根据安装需求或所需输送相关设备的尺寸和大小,确定提升机构横梁10在隧道中的安装高度。然后将第一固定套体100套设在提升机构横梁10的其中一端,将第二固定套体200套设在提升机构横梁10的另一端,此时,因为第一固定套体100与第二固定套体200均与提升机构横梁10可移动配合。即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固定套体100与提升机构横梁10的对位连接位置,以及调整第二固定套体200与提升机构横梁10的对位连接位置,从而保证提升机构横梁10吊起后,提升机构横梁10的两端在第一固定套体100与第二固定套体200中受力均匀。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转动组件300实现第一固定组件与隧道的连接配合,以及通过第二转动组件400实现第二固定组件与隧道的连接配合。此时,提升机构的横梁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组件300与第二转动组件400进行相应的转动,即保证提升机构横梁10能够水平吊装在隧道中。因此,上述辅助固定机构能够有效避免提升机构横梁10在隧道中装设时出现倾斜,即保证了提升机构在隧道中对相关设备与工具的输送效果。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调位组件 500与第二调位组件600,第一调位组件500可移动地装设在第一固定套体100 上,且第一调位组件500的一端伸入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并与提升机构横梁 10相抵触,第一调位组件500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固定套体100在提升机构横梁10上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第二调位组件600可移动地装设在第二固定套体200上,且第二调位组件600的一端伸入第二固定套体200 内部并与提升机构横梁10相抵触,第二调位组件600在第二固定套体200内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固定套体200在提升机构横梁10上的移动方向相一致。具体地,第一调位组件500与第二调位组件600可以为推杆或推块。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提升机构横梁10在第一固定套体100与第二固定套体200 中的移动调整。进一步地,可以允许第一调位组件500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的移动方向与第一固定套体100在提升机构横梁10上的移动方向存在合理的安装偏差;可以允许第二调位组件600在第二固定套体200内的移动方向与第二固定套体200在提升机构横梁10上的移动方向存在相应的误差。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调位组件500包括第一螺纹杆 510、第一紧固件520与第一抵触盘530,第一螺纹杆51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入第一固定套体100,且第一抵触盘530装设在第一螺纹杆510的第一端,第一抵触盘530用于与提升机构的横梁贴合抵触;第一螺纹杆510通过第一紧固件 520与第一固定套体100限位固定;第二调位组件600包括第二螺纹杆610、第二紧固件620与第二抵触盘630,第二螺纹杆610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入第二固定套体200,且第二抵触盘630装设在第二螺纹杆610的第一端,第二抵触盘630用于与提升机构的横梁贴合抵触;第二螺纹杆610通过第二紧固件620与第二固定套体200限位固定。具体地,第一紧固件520与第二紧固件620为紧固螺栓或卡圈。同时,第一螺纹杆510利用第一抵触盘530与提升机构横梁10的端部相抵触,增大了第一螺纹杆510的传力面积。第二螺纹杆610利用第二抵触盘630与提升机构横梁10的端部相抵触,增大了第二螺纹杆610的传力面积。即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得第一调位组件500与第二调位组件600对提升机构横梁10的调节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套体100的端部设有第一斜槽110,第一螺纹杆510经过第一斜槽110插入第一固定套体100中,第二固定套体200的端部设有第二斜槽210,第二螺纹杆610经过第二斜槽210插入第二固定套体200中。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使得第一紧固件520在第一螺纹杆510上的紧固调节更加方便,以及第二紧固件620在第二螺纹杆610上的紧固调节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套540 与第二弹性套640,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设有第一抵触部120,第二固定套体 200内部设有第二抵触部220,第一弹性套540套设在第一螺纹杆510外部,且第一弹性套540的一端与第一抵触部120相抵触,第一弹性套540的另一端与第一抵触盘530相抵触,第二弹性套640套设在第二螺纹杆610外部,且第二弹性套640的一端与第二抵触部220相抵触,第二弹性套640的另一端与第二抵触盘630相抵触。具体地,第一抵触部120包括第一抵触板与第二抵触板,第一抵触板与第二抵触板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间隔设置。第二抵触部220 包括第三抵触板与第四抵触板,第三抵触板与第四抵触板在第二固定套体200 内部间隔设置。第一螺纹杆510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移动时,第一弹性套 540能够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第一螺纹杆510与提升机构横梁10 的抵触效果。第二螺纹杆610在第二固定套体200内部移动时,第二弹性套640 能够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第二螺纹杆610与提升机构横梁10的抵触效果。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套540与第二弹性套640为弹簧圈或橡胶套。第一抵触部120上设有与第一螺纹杆510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即第一螺纹杆510 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移动时,第一螺纹杆510与第一抵触部120螺纹抵触。第二抵触部220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杆610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即第二螺纹杆 610在第二固定套体200内部移动时,第二螺纹杆610与第二抵触部220螺纹抵触。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可以是半孔(指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孔)或全孔(指横截面为圆形的孔)。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螺纹杆510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的移动更加平稳,及第二螺纹杆610 在第二固定套体200内部的移动更加平稳。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套体100上设有第一条形口 130与第一刻度线140,第一条形口130的长边方向及第一刻度线140的数值方向均与第一螺纹杆在第一固定套体100内部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第二固定套体 200上设有第二条形口230与第二刻度线240,第二条形口230的长边方向及第二刻度线240的数值方向均与第二螺纹杆在第二固定套体200内部的移动方向相一致。具体地,通过第一条形口130可以看到第一螺纹杆510与提升机构横梁10其中一端的抵触情况,通过第二条形口230可以看到第二螺纹杆610与提升机构横梁10另一端的抵触情况。同时,将第一螺纹杆510与提升机构横梁10 的接触位置通过第一刻度线140进行读数,以及将第二螺纹杆610与提升机构横梁10的接触位置通过第二刻度线240进行读数。然后,比对两个读数是否相同,若两个读数相同则说明提升机构横梁10两端在第一固定套体100与第二固定套体200内部受力平衡。若两个读数不同则可以通过第一调位组件500或第二调组件对提升机构横梁10重新进行移动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套体100的对应两侧还设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然后利用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分别插入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并保证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同时与提升机构横梁10相抵触。在第二固定套体200的对应两侧还设有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然后利用第三定位螺栓与第四定位螺栓分别插入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并保证第三定位螺栓与第四定位螺栓同时与提升机构横梁10相抵触。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使得第一固定套体100与第二固定套体200与提升机构横梁10受力更加均匀。
请参与图1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缆隧道,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隧道本体700与多个支撑环800,多个支撑环800 沿隧道本体700的轴向在隧道本体700上间隔套设。
上述电缆隧道在使用时,通过在隧道本体700内部加设支撑件,从而能够使得辅助固定机构在隧道本体700内的安装更加方便,即保证了提升机构在隧道中对相关设备与工具的输送效果。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支撑环800的周向在支撑环800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810,且在支撑环800上呈轴对称的两个安装孔810位于同一水平面,辅助固定机构通过安装孔810与支撑环800固定配合。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呈轴对称的两个安装孔810指以支撑环800的中心轴呈轴对称。因为在装设辅助固定机构时,需要选择利用到呈轴对称的两个安装孔810,因此,将呈轴对称的两个安装孔810设在同一水平面,能够有效避免提升机构横梁10在通过辅助固定机构固定时出现倾斜现象(指避免提升机构横梁10在隧道本体700内部出现倾斜现象)。
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组件300包括第一拼接板 310、第二拼接板320与第一转动关节330,第一拼接板310装设在第一固定套体100上,第二拼接板320通过第一转动关节330与第一拼接板310转动配合,第二拼接板320通过安装孔810与支撑环800固定配合;第二转动组件400包括第三拼接板410、第四拼接板420与第二转动关节430,第三拼接板410装设在第二固定套体200上,第四拼接板420通过第二转动关节430与第三拼接板 410转动配合,第四拼接板420通过安装孔810与支撑环800固定配合。
具体地,第一转动关节330包括第一转动件331与第一限位件332,第一拼接板310与第二拼接板320通过第一转动件331转动配合,第二拼接板32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321,第一限位件332经过第一限位槽321与第一拼接板310 相连;第二转动关节430包括第二转动件431与第二限位件432,第三拼接板 410与第四拼接板420通过第二转动件431转动配合,第四拼接板420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槽421,第二限位件432经过第二限位槽421与第一拼接板310相连。第一转动件331与第二转动件431为转轴或转盘。第一限位件332与第二限位件432为限位杆或限位螺栓。进一步地,在第二拼接板320上开设的第一限位槽321与第二拼接板320及第一拼接板310的转动自由度相适应,在第四拼接板420上开设的第二限位槽421与第四拼接板420及第三拼接板410的转动自由度相适应。通过第一限位件332与第一限位槽321的槽壁抵触配合,从而能够实现第一拼接板310与第二拼接板320在预设范围内进行转动。通过第二限位件432与第二限位槽421的槽壁抵触配合,从而能够实现第三拼接板410与第四拼接板420在预设范围内进行转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辅助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套体、第二固定套体、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与所述第二固定套分别用于与提升机构横梁两端可移动地套设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套体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用于与隧道相连,所述第二固定套体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用于与隧道相连,且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均能够根据所述提升机构横梁重量进行角度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调位组件与第二调位组件,所述第一调位组件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上,且所述第一调位组件的一端伸入第一固定套体内部并与所述提升机构横梁相抵触,所述第一调位组件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内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在所述提升机构横梁上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所述第二调位组件可移动地装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上,且所述第二调位组件的一端伸入第二固定套体内部并与所述提升机构横梁相抵触,所述第二调位组件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内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在所述提升机构横梁上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位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紧固件与第一抵触盘,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且所述第一抵触盘装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抵触盘用于与所述提升机构的横梁贴合抵触;所述第一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固定套体限位固定;
所述第二调位组件包括第二螺纹杆、第二紧固件与第二抵触盘,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可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且所述第二抵触盘装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抵触盘用于与所述提升机构的横梁贴合抵触;所述第二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固定套体限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体的端部设有第一斜槽,所述第一螺纹杆经过所述第一斜槽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中,所述第二固定套体的端部设有第二斜槽,所述第二螺纹杆经过所述第二斜槽插入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套与第二弹性套,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内部设有第一抵触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内部设有第二抵触部,所述第一弹性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杆外部,且所述第一弹性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部相抵触,所述第一弹性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抵触盘相抵触,所述第二弹性套套设在所述第二螺纹杆外部,且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部相抵触,所述第二弹性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触盘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上设有第一条形口与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条形口的长边方向及所述第一刻度线的数值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内部的移动方向相一致,第二固定套体上设有第二条形口与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条形口的长边方向及所述第二刻度线的数值方向均与所述第二螺纹杆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内部的移动方向相一致。
7.一种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辅助固定机构,还包括,隧道本体与多个支撑环,多个所述支撑环沿所述隧道本体的轴向在所述隧道本体上间隔套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环的周向在所述支撑环上间隔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在支撑环上呈轴对称的两个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辅助固定机构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环固定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拼接板、第二拼接板与第一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拼接板装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套体上,所述第二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关节与所述第一拼接板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拼接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环固定配合;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三拼接板、第四拼接板与第二转动关节,所述第三拼接板装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套体上,所述第四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关节与所述第三拼接板转动配合,所述第四拼接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撑环固定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包括第一转动件与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拼接板与所述第二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拼接板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件经过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拼接板相连;
所述第二转动关节包括第二转动件与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三拼接板与所述第四拼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配合,所述第四拼接板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经过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拼接板相连。
CN202021859905.1U 2020-08-31 2020-08-31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Active CN213661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9905.1U CN213661123U (zh) 2020-08-31 2020-08-31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9905.1U CN213661123U (zh) 2020-08-31 2020-08-31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1123U true CN213661123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5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59905.1U Active CN213661123U (zh) 2020-08-31 2020-08-31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1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49359B1 (en) Support system
US4147294A (en) Rotor carrier for microtitration plate
CN100538500C (zh) 用于将照相机及其他光学设备迅速地固定在支架上或连接在其他附属设备上的固定装置
CN213661123U (zh) 电缆隧道及辅助固定机构
US11536603B2 (en) Forklift scale attachment
AU2018200077A1 (en) System for lifting a bearing assembly from a shaft
BR112013027326A2 (pt) mancal de rolamento de tamanho grande, e, instalação de energia eólica
CA2807020A1 (en) Camera support device including jib arm
JP5282016B2 (ja) ブーム用スライド支持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建設機械のブーム並びに建設機械のブームの組立方法
CN108999885B (zh) 一种半环联接式精密滚动轴承
KR101903063B1 (ko) 이동지지대
EP2216623A1 (en) Laser line-marking device
KR200495795Y1 (ko) 케이블 이송용 롤러장치
JP2021086700A (ja) ハンドル付き鉛蓄電池
CN213393863U (zh) 一种建筑管道底座装置
CN102401718A (zh) 扭矩标准装置异型支承结构
CN218750863U (zh) 转移推车
CN218641453U (zh) 辅助支撑机构及导弹运输装置
US7690891B2 (en) Resting element for a compressor or turbine
CN217804840U (zh) 燃料电池系统用转运工装
CN212204289U (zh) 三脚架及灯具
EP1619339B1 (en) System to make a trolley slide into a profile and profile so realized
CN215975899U (zh) 一种托圈水平吊耳、水平吊挂装置和转炉
CN216815489U (zh) 一种可调式强制对中装置
CN220644417U (zh) 回转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