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55009U -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55009U
CN213655009U CN202022833333.6U CN202022833333U CN213655009U CN 213655009 U CN213655009 U CN 213655009U CN 202022833333 U CN202022833333 U CN 202022833333U CN 213655009 U CN213655009 U CN 213655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oler
hot air
air
air flow
intake mani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33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杨
史菁菁
倪子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n and Hummel Filte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33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55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55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55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上部的高温稳压腔,以及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下部的低温稳压腔,所述高温稳压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低温稳压腔的下端设有多个气道出口;所述中冷器的上部在所述高温稳压腔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连接处布置有若干热空气流道,相邻热空气流道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风翅片,位于所述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安装阻气片。通过在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设置独立式的阻气片,降低经过中冷器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量而避免过量空气不能被充分冷却而通过中冷器,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进气歧管各气道出气温度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主机厂商和整个发动机行业越来越重视可以降低的发动机排放并能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技术,于此同时汽车的发动机也正朝着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作为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为了满足轻量化,集成化的要求,最新排放法规等要求,集成中冷器进气歧管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发展趋势。集成中冷的进气歧管可以通过内置的中冷器来大幅降低来自涡轮增压器高温高压气体的温度,降低进气的密度,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充气效率,并且通过歧管内的气道设计将气体分别导入到对应发动机的燃烧室内,提高发动机性能并同时通过降低燃烧室内的温度来降低发动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但是由于汽油发动机燃烧是各个燃烧室根据顺序在特定时间窗口由火花塞来引燃,但是考虑到油易燃性,发动机在压缩冲程中,进入燃烧室的气体被大幅的压缩,燃烧室的温度会大幅升高,所以从歧管导入燃烧室的气体温度需要被严格的控制,从而避免个别燃烧室由于初始温度过高被提前压燃而导致爆震现象,所以各个气道的出气温度均匀性已经成为此类型歧管的关键功能性要求。
在集成中冷器的塑料进气歧管中,中冷器是降低来自涡轮增压器高温气体的主要零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温气体和低温冷却液之间通过内部流道结构进行热交换。为了提升冷却器的热交换能力,中冷器中热空气流道和冷却液流道相间交替布置,但常规中冷器结构设计中首末端无法布置冷却液流道,侧面安装板需要直接和热空气流道连接,从而导致首末端的热空气流热交换能力大幅低于中间侧的热空气流道,从而导致中冷器的热交换能力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靠近首末端的歧管出气口温度较高,影响歧管各个出气口温度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集成中冷器进气歧管因首末端热空气流道无法布置冷却液流道而导致歧管各气道出口的出气温度偏差大、均匀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上部的高温稳压腔,以及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下部的低温稳压腔,所述高温稳压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低温稳压腔的下端设有多个气道出口;
所述中冷器的上部在所述高温稳压腔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连接处布置有若干热空气流道,相邻热空气流道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风翅片,
位于所述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安装阻气片,通过在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设置独立式的阻气片,降低经过中冷器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量而避免过量空气不能被充分冷却而通过中冷器,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进气歧管各气道出气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空气流道为长条形孔道,多个热空气流道等间距的平行布置在所述中冷器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翅片按一字型均匀安装在所述热空气流道内,对通过的热空气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通入冷却液,对所述热空气流道及风翅片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阻气片为长条形半框形结构,尺寸大小与所述热空气流道相匹配,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齿,所述阻气片通过所述支撑齿与所述热空气流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齿向外翻折并具有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齿上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筋条。
进一步地,所述阻气片与热空气流道通过热钎焊接,通过中冷器生产过程的热钎焊接加强连接固定,从而可以保证在发动机严苛的工况下,阻气片不但不会有脱落的风险并且阻气片通过和热空气流道通过钎焊加强了中冷器的结构强度,并达到了阻隔热空气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器为方形壳状,所述高温稳压腔从进气口一端容腔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稳压腔下部设有三个气道出口。
本实用新型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具体工作原理为:
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来自涡轮增加器的高温高压气体由高温稳压腔的进气口进入到进气歧管中,高温气体通过前高温稳压腔后进入到热空气流道,热空气流道旁没有布置冷却液流道,从而进入热空气流道的热空气无法被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充分进行热交换而降低自身温度,最后导致歧管各个气道出口的出气温度偏差大均匀性差。而再将阻气片放置到热空气流道后,高温气体被阻气片阻隔,无法通过中冷器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道,而转向通过中间侧的热空气流道,使之达到被充分冷却的效果,避免中冷器的首末端出气温度不均衡的情况。之后冷却后的空气会经由低温稳压腔从不同的气道出口流出,由于通过每个热空气流道的热空气都已充分参与了热交换以及冷却,所以可以保证在歧管出气口温度的均匀性。
从安装制造方面来说,本实用新型布置在阻气片上若干个支撑齿和热空气流道内表面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结构简单牢靠,安装工艺简易,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并且会采用中冷器的钎焊工艺使阻气片和热空气流道连接在一起,不但确保了在最为严苛的发动机工况下,阻气片不会从热空气流道中掉出,也同时增强了中冷器的结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加入了独立式的阻气片来降低经过中冷器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量而避免过量空气不能被充分冷却而通过中冷器,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进气歧管各气道出气温度的均匀性;
(2)阻气片和热空气流道通过支撑齿和热空气流道内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产生的互相作用力固定在一起,此设计结构简单牢靠,装配简易,可实现性高;
(3)阻气片和热空气流道、风翅片,可通过中冷器生产过程的热钎焊接加强连接固定,从而可以保证在发动机严苛的工况下,阻气片不但不会有脱落的风险并且阻气片通过和热空气流道通过钎焊加强了中冷器的结构强度。并达到了阻隔热空气的效果。
(4)使用范围广、制造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单独中冷器的出气温度,阻气片制作工艺可以使用现在中冷器的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气口1、高温稳压腔2、阻气片3、支撑齿31、热空气流道4、热空气流道内表面41、风翅片5、中冷器6、低温稳压腔7、气道出口8、出气口81,82,83、冷却液流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6、安装在中冷器6上部的高温稳压腔2,以及安装在中冷器6下部的低温稳压腔7,高温稳压腔2设有进气口1,低温稳压腔7的下端设有多个气道出口8,中冷器6为方形壳状,高温稳压腔2从进气口1一端容腔逐渐缩小,低温稳压腔7下部设有三个出气口81,82,83。
中冷器6的上部在高温稳压腔2与中冷器6之间的连接处布置有若干热空气流道4,相邻热空气流道4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9,热空气流道4内设置风翅片5,热空气流道4为长条形孔道,多个热空气流道4等间距的平行布置在中冷器6上部,风翅片5按一字型均匀安装在热空气流道4内,对通过的热空气进行冷却,冷却液流道9内通入冷却液,对热空气流道4及风翅片5进行冷却降温。
如图3、4,位于中冷器6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4内安装阻气片3,通过在中冷器6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4内设置独立式的阻气片3,降低经过中冷器6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量而避免过量空气不能被充分冷却而通过中冷器6,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进气歧管各气道出气温度的均匀性。
其中,阻气片3为长条形半框形结构,尺寸大小与热空气流道4相匹配,包括底板及侧板,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齿31,阻气片3通过支撑齿31与热空气流道内表面41过盈配合,支撑齿31向外翻折并具有弹性,支撑齿31上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筋条,阻气片3与热空气流道4通过热钎焊接,通过中冷器6生产过程的热钎焊接加强连接固定,从而可以保证在发动机严苛的工况下,阻气片3不但不会有脱落的风险并且阻气片3通过和热空气流道4通过钎焊加强了中冷器6的结构强度。并达到了阻隔热空气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来自涡轮增加器的高温高压气体由进气口1进入到进气歧管中,高温气体通过前高温稳压腔2后进入到热空气流道4,热空气流道4旁没有布置冷却液流道9,从而进入热空气流道4的热空气无法被冷却液流道9内的冷却液充分进行热交换而降低自身温度,最后导致歧管各个气道出口8的出气温度偏差大均匀性差。再将阻气片3放置到热空气流道4后,高温气体被阻气片3阻隔,无法通过中冷器6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道4,而转向通过中间侧的热空气流道,使之达到被充分冷却的效果,避免中冷器的首末端出气温度不均衡的情况。之后冷却后的空气会经由低温稳压腔7从不同的气道出口8流出,由于通过每个热空气流道的热空气都已充分参与了热交换以及冷却,所以可以保证在歧管出气口81,82,83温度的均匀性。
从安装制造方面来说,本实用新型中布置在阻气片3上若干个支撑齿31和热空气流道内表面41之间产生过盈配合,结构简单牢靠,安装工艺简易,从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并且会采用中冷器的钎焊工艺使阻气片3和热空气流道4链接在一起,不但确保了在最为严苛的发动机工况下,阻气片3不会从热空气流道4中掉出,也同时增强了中冷器6的结构强度。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上部的高温稳压腔,以及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下部的低温稳压腔,所述高温稳压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低温稳压腔的下端设有多个气道出口;
所述中冷器的上部在所述高温稳压腔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连接处布置有若干热空气流道,相邻热空气流道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风翅片,
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安装阻气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空气流道为长条形孔道,多个热空气流道等间距的平行布置在所述中冷器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翅片按一字型均匀安装在所述热空气流道内,对通过的热空气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通入冷却液,对所述热空气流道及风翅片进行冷却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片为长条形半框形结构,尺寸大小与所述热空气流道相匹配,包括底板及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齿,所述阻气片通过所述支撑齿与所述热空气流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齿向外翻折并具有弹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齿上设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筋条。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片与热空气流道通过热钎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为方形壳状,所述高温稳压腔从进气口一端容腔逐渐缩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稳压腔下部设有三个气道出口。
CN202022833333.6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Active CN213655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3333.6U CN213655009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3333.6U CN213655009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55009U true CN213655009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8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3333.6U Active CN213655009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55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64586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システム
CN114151825A (zh) 一种重型燃机双燃烧室点火联焰试验进气装置
CN103670833A (zh) 柴油机进气歧管
CN213655009U (zh) 一种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CN206448889U (zh) 双气道柴油机进气管
CN214196511U (zh) 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CN110848048A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214145725U (zh) 一种带有导流板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CN212615080U (zh) 一种egr连接管组件
CN206468428U (zh) 用于汽车增压发动机的中部进气式中冷器
CN209430282U (zh) 一种满足多级增压冷却的中冷器
CN201125804Y (zh)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21838444U (zh) 一种s形翅片egr冷却器芯体
CN114687896A (zh) 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CN221779528U (zh) 一种高效中冷器
CN114673615A (zh) 一种带有导流板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CN219570184U (zh) 一种集成egr接口的排气歧管总成结构
CN216518264U (zh) 一种新型板翅式水冷式中冷器
CN220748386U (zh) 一种汽车中冷器进气室耐热装置
CN221779529U (zh) 一种中冷器的冷却结构
CN210829533U (zh) 一种翅片式egr冷却器
CN217002027U (zh) 一种直立后驱紧耦合式排气歧管
CN203374356U (zh) 阶梯型中冷器结构
CN214997948U (zh) 一种集成化的气门室罩
CN219412727U (zh) 一种管带式中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