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5884U -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5884U
CN213645884U CN202022685390.4U CN202022685390U CN213645884U CN 213645884 U CN213645884 U CN 213645884U CN 202022685390 U CN202022685390 U CN 202022685390U CN 213645884 U CN213645884 U CN 213645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fluid ejector
oil
physical contact
support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53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根·海瑞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ering Precision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ering Precision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ering Precision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ering Precision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853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5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5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5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包括本体和支撑头,本体内设置注油腔,其一端设置与设备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另一端设置与注油腔连通的安装孔,支撑头密封安装于安装孔内,且一端突出于本体,支撑头轴向设置至少一根贯穿的喷油管。本实用新型采用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替换锥形顶杆作为工件的支撑件,使得支撑件与工件之间为非接触式连接,同时通过润滑油起到支撑和润滑的作用,使得零件加工时更加平稳,表面粗糙度更好。将工件与支撑头之间的直径差设置在5‑10丝,保证支撑头与工件之间的压力,方便注油腔内压力的形成。

Description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背景技术
阀套作为汽车用的精密部件,其通过棒料逐个进行加工,在对棒料外壁车削时,需要将棒料告诉旋转,但由于棒料的离心力,会带动棒料的加工端也产生晃动,这样会影响外壁的加工精度,无法满足工件的精度需求。现有的技术通过棒料的一端插入锥形顶杆,利用锥形顶杆支撑棒料的一端;棒料在旋转时,带动锥形顶杆同步转动。但是,锥形顶杆与棒料之间仍然为硬接触,因此,必可避免的产生相对摩擦,进而破坏阀套端部的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公开了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包括本体和支撑头,所述本体内设置注油腔,其一端设置与设备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另一端设置与所述注油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头密封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一端突出于所述本体,所述支撑头轴向设置至少一根贯穿的喷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管周向等间距设置至少两根。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管包括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且连接处内侧设置斜边,所述第一导流管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流管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端部设置定位槽,其侧壁上设置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头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小于10丝且大于5丝。
一种使用流体顶杆加工工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流体顶杆的支撑头插入工件的内孔中,通过流体顶杆喷出润滑油,另一端夹紧棒料,并且带动棒料旋转;
S2,车削刀给进,对棒料外壁进行加工;
S3,完成后,将加工部分切除,重复上述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顶杆喷出的油压为70-90帕。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头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小于10丝且大于5丝。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替换锥形顶杆作为工件的支撑件,使得支撑件与工件之间为非接触式连接,同时通过润滑油起到支撑和润滑的作用,使得零件加工时更加平稳,表面粗糙度更好。将工件与支撑头之间的直径差设置在5-10丝,保证支撑头与工件之间的压力,方便注油腔内压力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的使用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本体,2、支撑头,11、注油腔,12、固定部,21、喷油管,121、定位槽,122、固定孔,211、第一导油管,212、第二导油管,8、棒料,9、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文中所记载的工件并未零件的最终结构,而是处于上正在加工的部件。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如图1-3所示,包括本体1和支撑头2,本体1内设置注油腔11,其一端设置与设备固定连接的固定部12,另一端设置与注油腔11连通的安装孔,支撑头2密封安装于安装孔内,且一端突出于本体1,支撑头2轴向设置至少一根贯穿的喷油管21。该流体顶杆用于支撑棒料,以保证支撑头2与工件之间并非直接接触,使得工件加工时更加稳定,表面粗糙度更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喷油管21周向等间距设置至少两根。采用多孔出油的方式,使得油压更加均匀,以保证支撑头2更好的支撑工件。当然,喷油管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喷油管21包括第一导流管211和第二导流管212,第一导流管211与第二导流管连接212,且连接处内侧设置斜边,第一导流管211直径小于第二导流管212直径。润滑油从注油腔11进入第二导流管212后从第一导油管211喷出,直径逐级减小,并且在连接处设置斜面,保证油流通更加平稳,并且减少在连接处杂质积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固定部12的端部设置定位槽121,其侧壁上设置固定孔122。利用定位槽121防止本体1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撑头2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小于 10丝且大于5丝。
工件时通过棒料进行车削形成工件,最后通过切割,使得工件与棒料分离,最后对切割面进行表面处理即完成一零件的加工。如图1-3所示,整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棒料的一端钻孔,并对其端面进行加工处理,使得表面粗糙度达到标准值,后续无需进再次加工。
步骤2,通过夹持装置对棒料进行夹持,流体顶杆伸入工件内孔中,通过驱动夹持装置旋转,带动棒料旋转,进给刀具,对工件表面进行车削。
步骤3,将棒料进行切割,而后对分离后的工件的切割面进行加工。
上述步骤中,工件与棒料未切割分离前,方便设备对工件进行固定加工;而分离后,需要在零件外壁寻找夹持点,很容易破坏外壁的加工面;因此,会对工件表面加工完毕后,最后进行切断分离。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流体顶杆加工工件方法,用于上述加工过程中步骤2中,如图1-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流体顶杆的支撑头插入孔内,支撑头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为10 丝,设备将油注入注油腔后经过喷油管喷入工件的内腔中,支撑头喷出80 帕的油压,使得润滑油填充于支撑头和工件内壁之间,起到润滑的同时,也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支撑头与工件同心设置。另一端夹紧棒料,并且带动棒料旋转;
S2,车削刀给进,对棒料外壁进行加工;
S3,完成后,将加工部分切除,重复上述步骤。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使用流体顶杆加工工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流体顶杆的支撑头插入孔内,支撑头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为8 丝,设备将油注入注油腔后经过喷油管喷入工件的内腔中,支撑头喷出90 帕的油压,使得润滑油填充于支撑头和工件内壁之间,起到润滑的同时,也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支撑头与工件同心设置。另一端夹紧棒料,并且带动棒料旋转;
S2,车削刀给进,对棒料外壁进行加工;
S3,完成后,将加工部分切除,重复上述步骤。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使用流体顶杆加工工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流体顶杆的支撑头插入孔内,支撑头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为5 丝,设备将油注入注油腔后经过喷油管喷入工件的内腔中,支撑头喷出70 帕的油压,使得润滑油填充于支撑头和工件内壁之间,起到润滑的同时,也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支撑头与工件同心设置。另一端夹紧棒料,并且带动棒料旋转;
S2,车削刀给进,对棒料外壁进行加工;
S3,完成后,将加工部分切除,重复上述步骤。
经实际生产使用后,加工时工件更稳定,表面粗糙度更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支撑头,所述本体内设置注油腔,其一端设置与设备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另一端设置与所述注油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支撑头密封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一端突出于所述本体,所述支撑头轴向设置至少一根贯穿的喷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管周向等间距设置至少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管包括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第二导流管连接,且连接处内侧设置斜边,所述第一导流管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流管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端部设置定位槽,其侧壁上设置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头的直径与工件直径的差小于10丝且大于5丝。
CN202022685390.4U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Active CN213645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5390.4U CN213645884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5390.4U CN213645884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5884U true CN213645884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8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5390.4U Active CN213645884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5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7509B (zh) 阶梯深孔加工方法及加工刀具
CN110757105A (zh) 一种薄壁套筒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CN205914776U (zh) 一种筒体零件加工内胀夹头
CN204413646U (zh) 一种薄片薄环类工件内孔精加工夹具
CN213645884U (zh)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
CN111002003A (zh) 一种高效、高寿命的液压阀主孔加工方法
CN203438012U (zh) 具有复合枪钻功能的新型卧式加工中心
CN203917963U (zh) 用于车削冲击器外缸外圆的车床
CN202399043U (zh) 汽车喷油嘴的精密小孔电火花加工用工装夹具
CN108044300B (zh) 一种油缸的加工方法
CN112222434A (zh) 一种非物理接触式流体顶杆及使用流体顶杆加工工件方法
CN202447463U (zh) 薄壁筒体零件滚槽工装
CN203918591U (zh) 自动装夹夹具
CN104889435A (zh) 车床尾座用夹持装置
CN210548165U (zh) 自动液压尾座
CN212250262U (zh) 一种柴油机活塞头
CN114871459A (zh) 一种铝缸盖导管孔和座圈倒角加工用复合型刀具
CN210817710U (zh) 一种用于换热器外管加工的拉槽刀
CN203875356U (zh) 冲击器外缸外圆车削专用车床
RU14393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глубоких отверстий
CN110976927A (zh) 一种车床主轴吹气装置
CN203917964U (zh) 用于加工冲击器外缸的顶尖
CN109262006B (zh) 一种用于薄壁筒形件的夹紧装置
CN204748112U (zh) 一种用于球轴承双半铆接保持架加工的模具
CN213451353U (zh) 一种带有静压机构的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