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3360U - 一种集成水路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水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3360U
CN213643360U CN202022348110.0U CN202022348110U CN213643360U CN 213643360 U CN213643360 U CN 213643360U CN 202022348110 U CN202022348110 U CN 202022348110U CN 213643360 U CN213643360 U CN 213643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water
waterway
groove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81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周凤凤
詹兴
向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81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3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3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3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水路槽板和水路盖板;水路槽板具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上设有若干槽段;外侧面上设有第一滤芯槽位和第二滤芯槽位;槽段包括原水进水槽段、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纯水进水槽段、第二过滤排出槽段;原水进水槽段的两端为原水进水接头和第一滤芯进水接头;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的两端为第一滤芯出水接头和第一排水接头;纯水进水槽段的两端为纯水进水接头和第二滤芯进水接头;第二过滤排出槽段的两端为第二滤芯出水接头和第一阀门进水接头;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和与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连通的第二排水接头。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其将水路进行了整合,便于装配和后续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水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水路板。
背景技术
净水器已成为常见的家用电器,内部滤芯及各涉水零部(如电磁阀,TDS计,流量计,温度传感器,流量调节阀等)之间需要水路连接起来;如果用传统的PE管连接方式,整个净水器内部会很零乱,不利于生产装配以及后期维护。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路连接的方式不利于装配和维护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水路板,其将水路进行了整合,便于装配和后续维护。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相对合固定的水路槽板和水路盖板;
所述水路槽板具有与所述水路盖板对合的内侧面和背离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上设有若干槽段,所述槽段的槽口朝向所述水路盖板,所述水路盖板与所述水路槽板对合后,所述槽段与所述水路盖板之间形成水路通道;所述外侧面上设有第一滤芯槽位和第二滤芯槽位;
所述槽段包括原水进水槽段、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纯水进水槽段、第二过滤排出槽段;
所述原水进水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原水进水接头和第一滤芯进水接头,所述第一滤芯进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滤芯槽位内;
所述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第一滤芯出水接头和第一排水接头,所述第一滤芯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滤芯槽位内;
所述纯水进水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纯水进水接头和第二滤芯进水接头,所述第二滤芯进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二滤芯槽位内;
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第二滤芯出水接头和第一阀门进水接头,所述第二滤芯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二滤芯槽位内;
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和与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连通的第二排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过滤排出槽段还在所述外侧面或所述水路盖板远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形成第一检测元件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纯水进水槽段还在所述外侧面或所述水路盖板远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元件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还在所述外侧面或所述水路盖板远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形成第三检测元件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冲洗槽段,所述冲洗槽段的一端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所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和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形成一组三通阀门的接头;
所述水路盖板背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冲洗槽段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排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三排水接头连通的漏水进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连通的第一缓冲槽段、与所述第二排水接头连通的第二缓冲槽段,所述水路盖板上设有与第一缓冲槽段连通的第二阀门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缓冲槽段连通的第二阀门出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槽段连通的第四检测元件接头和第五检测元件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浓水进水接头,所述水路盖板背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浓水进水接头连通的浓水排水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包括相分隔的第一连接槽段和第二连接槽段,所述第一连接槽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滤芯出水接头,另一端为功能模块进水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槽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另一端为功能模块出水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包括水路槽板和水路盖板,水路槽板上设置了槽段(包括原水进水槽段、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纯水进水槽段、第二过滤排出槽段),与水路盖板对合后形成水路通道,各槽段上设置了对应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从而在使用时与进水管、滤芯、电渗析装置连接,替代传统的PE管,实现过滤功能。采用这种结构来连接净水器的各个部件,更加简洁,便于装配和后续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集成水路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集成水路板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集成水路板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水路槽板的外侧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水路槽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水路盖板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水路槽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水路槽板;
110-内侧面;111-原水进水槽段;1111-原水进水接头;1112-第一滤芯进水接头;112-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1-第一滤芯出水接头;1122-第一排水接头;1123-第一检测元件接头;113-纯水进水槽段;1131-纯水进水接头;1132-第二滤芯进水接头;1133-第二检测元件接头;114-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1-第二滤芯出水接头;1142-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3-第三检测元件接头;1144-第一连接槽段;1145-第二连接槽段;1146-功能模块进水接头;1147-功能模块出水接头;115-冲洗槽段;1151-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1152-第三排水接头;1153-漏水进水接头;116-第一缓冲槽段;117-第二缓冲槽段;1171-第四检测元件接头;1172-第五检测元件接头;
120-外侧面;121-第一滤芯槽位;122-第二滤芯槽位;123-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4-第二排水接头;125-浓水进水接头;126-浓水排水接头;
200-水路盖板;210-第二阀门进水接头;220-第二阀门出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6,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相对合固定的水路槽板100和水路盖板200,所述水路槽板100和水路盖板200之间焊接固定,优选为超声波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水路槽板100具有与所述水路盖板200对合的内侧面110和背离所述内侧面110的外侧面120。所述内侧面110上设有若干槽段,所述槽段的槽口朝向所述水路盖板200,所述水路盖板200与所述水路槽板100对合后,所述槽段与所述水路盖板200之间形成水路通道。
所述外侧面120上设有第一滤芯槽位121和第二滤芯槽位122,分别用来安装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即在净水过程中,原水至少经历两次滤芯的过滤净化。具体地,第一滤芯槽位121和第二滤芯槽位122都是圆形槽,与滤芯的形状相匹配,第一滤芯槽位121和第二滤芯槽位122的侧壁都向上延伸形成圆筒。
具体地,所述槽段包括原水进水槽段111、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纯水进水槽段113、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对应地,在对合后,原水进水槽段111、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纯水进水槽段113、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分别形成原水进水通道、第一过滤排出通道、纯水进水通道、第二过滤排出通道。
其中,所述原水进水槽段111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120上形成原水进水接头1111和第一滤芯进水接头1112,所述第一滤芯进水接头1112位于所述第一滤芯槽位121内,原水进水接头1111用于与水箱连接,输入待净化的原水,第一滤芯槽位121安装着第一滤芯,该第一滤芯通过该第一滤芯进水接头1112与原水进水槽段111连通,原水从原水进水接头1111进入原水进水槽段111后,经第一滤芯进水接头1112进入第一滤芯进行过滤,过滤后从第一滤芯排出继续下一步净化。
所述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120上形成第一滤芯出水接头1121和第一排水接头1122,所述第一滤芯出水接头1121位于所述第一滤芯槽位121内。第一滤芯出水接头1121与第一滤芯连接用于排出第一滤芯过滤后的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接头1122用于连接电渗析装置,第一滤芯过滤后的水经过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后由第一排水接头1122进入电渗析装置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净化后产生的纯水再有电渗析装置排出进行下一步的过滤。
所述纯水进水槽段113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120上形成纯水进水接头1131和第二滤芯进水接头1132,所述第二滤芯进水接头1132位于所述第二滤芯槽位122内。纯水进水接头1131用于连接电渗析装置,接入由电渗析装置净化后的纯水。第二滤芯安装在第二滤芯槽位122内,与第二滤芯进水接头1132连通,纯水从第二滤芯进水接头1132进入第二滤芯内,经过第二滤芯进一步过滤净化,改善口感,过滤后再排出。
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120上形成第二滤芯出水接头1141和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所述第二滤芯出水接头1141位于所述第二滤芯槽位122内。所述外侧面120上还设有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和与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连通的第二排水接头124。第二滤芯出水接头1141与第二滤芯连通,用于排出经过第二滤芯过滤的水,净化后的水从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排出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上安装有阀门,该阀门的另一头连接这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通过该阀门来控制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与第二排水接头124之间的连通或关闭,第二排水接头124连接着饮用水龙头。打开该阀门,净化后的水从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经过阀门进入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再由第二排水接头124排出到饮用水龙头,用户在饮用水龙头接水即可。若不需要接水时,关闭该阀门,则净化后的水则不会排出。
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集成水路板包括水路槽板100和水路盖板200,水路槽板100上设置了槽段(包括原水进水槽段111、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纯水进水槽段113、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与水路盖板200对合后形成水路通道,各槽段上设置了对应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从而在使用时与进水管、滤芯、电渗析装置连接,替代传统的PE管,实现过滤功能。采用这种结构来连接净水器的各个部件,更加简洁,便于装配和后续维护。
此外,所述第一过滤排出槽段112还在所述外侧面120或所述水路盖板200远离所述水路槽板100的一面上形成第一检测元件接头1123,具体地,该第一检测元件接头1123是TDS计接头,用于安装TDS计,以检测经过第一滤芯过滤后的水的杂质信息。
同样地,所述纯水进水槽段113还在所述外侧面120或所述水路盖板200远离所述水路槽板100的一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元件接头1133。具体地,该第二检测元件接头1133是TDS计接头,用于安装TDS计,以检测经过电渗析装置净化后的纯水的杂质信息。
同样地,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还在所述外侧面120或所述水路盖板200远离所述水路槽板100的一面上形成第三检测元件接头1143。具体地,该第二检测元件接头1133是TDS计接头,用于安装TDS计,以检测经过第二滤芯过滤后的水的杂质信息。
优选地,所述内侧面110上还设有冲洗槽段115,所述冲洗槽段115的一端在所述外侧面120上形成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1151,所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和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1151形成一组三通阀门的接头;所述水路盖板200背离所述水路槽板100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冲洗槽段115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排水接头1152,第三排水接头1152用于连接废水排出管。三通阀门的三个接头分别连接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和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1151,通过该三通阀门来控制第二滤芯排出槽段与第二排水接头124或第三排水接头1152,正常用水时将第二滤芯排出槽段与第二排水接头124连通;需要对净水器内的管道进行冲洗时,将第二滤芯排出槽段与第三排水接头1152连通,冲洗后的脏污水从第三排水接头1152排出。
在此基础上,所述内侧面110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三排水接头1152连通的漏水进水接头1153,漏水进水接头1153用于与电渗析装置的漏水管连接,当电渗析装置发生漏水后,漏出的水从漏水进水接头1153进入然后从第三排水接头1152排出,避免其排到第二排水接头124。
此外,所述内侧面110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123连通的第一缓冲槽段116、与所述第二排水接头124连通的第二缓冲槽段117,所述水路盖板200上设有与第一缓冲槽段116连通的第二阀门进水接头210、与所述第二缓冲槽段117连通的第二阀门出水接头220。由于前面采用了三通阀来实现水路的切换,因此还需要用另外的阀门来控制饮用水的排出,在这里,第二阀门进水接头210用于安装第二阀门,第二阀门出水接头220也连接至该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控制第一缓冲槽段116和第二缓冲槽段117的连通,即控制第二排水接头124的连通。第二阀门可选用电磁阀。
此外,所述外侧面12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槽段117连通的第四检测元件接头1171和第五检测元件接头1172,第四检测元件接头1171用于安装流量计,检测饮用水的排出量;第五检测元件接头1172用于安装TDS计,用于检测排出的饮用水的水质信息。
此外,所述外侧面120上还设有浓水进水接头125,所述水路盖板200背离所述水路槽板100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浓水进水接头125连通的浓水排水接头126。浓水进水接头125和浓水排水接头126对接后直接穿过了整个集成水路板,浓水进水接头125用于连接电渗析装置的浓水排出口,电渗析后产生的浓水直接穿过集成水路板排出,浓水排水接头126也可以连接至废水管,将浓水排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包括相分隔的第一连接槽段1144和第二连接槽段1145,所述第一连接槽段1144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滤芯出水接头1141,另一端为功能模块进水接头1146;所述第二连接槽段1145的一端为所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另一端为功能模块出水接头1147。即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1中的第二过滤排出槽段114的中部某处封堵而分隔成了两段(即第一连接槽段1144和第二连接槽段1145),这两段不直接连通,中间可连接一个功能模块,即将功能模块与功能模块进水接头1146和功能模块出水接头1147连接,第二次过滤后的水经过功能模块处理后再从第一阀门进水接头1142到后面的饮用水龙头。在本实施例中,功能模块可以是紫外杀菌模块,即过滤后的水再经过紫外杀菌模块进行杀菌消毒,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即本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升级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水路板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合固定的水路槽板和水路盖板;
所述水路槽板具有与所述水路盖板对合的内侧面和背离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上设有若干槽段,所述槽段的槽口朝向所述水路盖板,所述水路盖板与所述水路槽板对合后,所述槽段与所述水路盖板之间形成水路通道;所述外侧面上设有第一滤芯槽位和第二滤芯槽位;
所述槽段包括原水进水槽段、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纯水进水槽段、第二过滤排出槽段;
所述原水进水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原水进水接头和第一滤芯进水接头,所述第一滤芯进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滤芯槽位内;
所述第一过滤排出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第一滤芯出水接头和第一排水接头,所述第一滤芯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滤芯槽位内;
所述纯水进水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纯水进水接头和第二滤芯进水接头,所述第二滤芯进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二滤芯槽位内;
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第二滤芯出水接头和第一阀门进水接头,所述第二滤芯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二滤芯槽位内;
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和与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连通的第二排水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排出槽段还在所述外侧面或所述水路盖板远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形成第一检测元件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进水槽段还在所述外侧面或所述水路盖板远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形成第二检测元件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还在所述外侧面或所述水路盖板远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形成第三检测元件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冲洗槽段,所述冲洗槽段的一端在所述外侧面上形成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所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和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一形成一组三通阀门的接头;
所述水路盖板背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冲洗槽段的另一端连通的第三排水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三排水接头连通的漏水进水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阀门出水接头二连通的第一缓冲槽段、与所述第二排水接头连通的第二缓冲槽段,所述水路盖板上设有与第一缓冲槽段连通的第二阀门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缓冲槽段连通的第二阀门出水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槽段连通的第四检测元件接头和第五检测元件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面上还设有浓水进水接头,所述水路盖板背离所述水路槽板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浓水进水接头连通的浓水排水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排出槽段包括相分隔的第一连接槽段和第二连接槽段,所述第一连接槽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滤芯出水接头,另一端为功能模块进水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槽段的一端为所述第一阀门进水接头,另一端为功能模块出水接头。
CN202022348110.0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集成水路板 Active CN213643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8110.0U CN213643360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集成水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8110.0U CN213643360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集成水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3360U true CN213643360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702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8110.0U Active CN213643360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集成水路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3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3654B (zh) 一种集成水路模块、具有该模块的净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82725B (zh) 根据反渗透原理生产超纯水的装置
KR20210040502A (ko) 복합필터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정수기
CN209636004U (zh) 集成水路系统及净水机
CN108689516A (zh) 净水装置及净水机
CN213643360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
CN107551815A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冲洗系统、反渗透系统及净水器
CN205472992U (zh) 一种集成水路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净水装置
KR101776256B1 (ko) 관로일체형 덮개가 구비되는 정수기
CN212375073U (zh) 一种带加热器的集成水路模块
KR20170000573U (ko) 수도꼭지에 연결 가능한 정수 장치
CN214734878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12375048U (zh) 一种双水源过滤的集成水路模块
CN208532423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中央净水机
CN219885761U (zh) 水路板及净饮机
CN215627135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其净水器
CN218811214U (zh) 净水系统
CN112875901A (zh) 滤芯总成以及净水器
CN215756592U (zh) 滤芯反冲洗水路及净水机
CN216890368U (zh) 一种净水滤件以及净水机
KR20240012075A (ko) 유체 처리 시스템
CN213294746U (zh) 一种双滤芯集成控制阀水路板
JPH0549808A (ja) 逆洗機能を備えた脱気装置
CN215027697U (zh) 子母反渗透膜装置及反渗透净水器
CN215371185U (zh) 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528000 No.2, North Xinxi 4th Road, Xiashi village, Lunjiao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Chestnu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8 no.1-7, north of the first floor, office building, block a, north 2, Xinxi Fourth Road, Xiashi village committee, Lunjiao sub distric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