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8659U -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8659U
CN213638659U CN202022126819.6U CN202022126819U CN213638659U CN 213638659 U CN213638659 U CN 213638659U CN 202022126819 U CN202022126819 U CN 202022126819U CN 213638659 U CN213638659 U CN 213638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dissipation plate
he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68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崎亮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z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ritz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z Corp filed Critical Noritz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1268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8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8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86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板,用于对基板(1030)上设置的电子部件(1033)进行散热,包括:第1散热板(1031),与电子部件(1033)相接地设置在基板(1030)上;和第2散热板(1032),不与基板(1030)相接地设置于第1散热板(1031)。

Description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存在各种燃烧装置,通过对天然气、液化气等可燃气体或者石油等可燃液体进行燃烧来产生热量,从而直接提供热能或通过对热水等进行加热来间接提供热能。在这种燃烧装置中,设置有用于对燃烧动作等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并将这些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上。由于这些电子部件在进行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使用散热板来对电子部件进行散热。
然而,由于基板设置在燃烧装置的内部,燃烧装置中的燃烧动作会导致燃烧装置内部的温度较高,因此为了进行有效的散热往往需要安装较大的散热板,因此会导致基板上用于安装散热板的区域变大,使得基板尺寸相应增加,从导致燃烧装置整体的尺寸变大以及成本上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减小散热板的安装区域的面积的同时能够确保良好的散热性能的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散热板,用于对基板上设置的电子部件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散热板,与电子部件相接地设置在基板上;和第2散热板,不与基板相接地设置于第1散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基板,设置有电子部件;以及上述的散热板,第1散热板与电子部件相接地设置在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提供一种燃烧装置,包括:燃烧部,通过对可燃物进行燃烧来产生热量;风扇部,对燃烧部提供用于进行燃烧的空气;和基板,安装在由风扇部形成的空气流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对燃烧部和风扇部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基板上设置有上述的散热板,第1散热板与电子部件相接地设置在基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10的示意图。
图2的是表示由风扇102产生的空气流110的示意图。
图3是对基板部103进行详细说明的图。
图4是从z方向观察基板1030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对燃烧装置10内的风扇部102与基板部103的布局进行变形的燃烧装置10a。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10的示意图。图1的(A)是表示从z方向观察燃烧装置10的正视图,图1的(B)是表示从x方向观察燃烧装置10的侧视图。
燃烧装置10,包括:燃烧部101、风扇部102、基板部103,这些部分收纳在燃烧装置10的外壳100内。在燃烧装置10的外壳10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让空气流入的进风口104。燃烧装置10,例如是通过对天然气、液化气等可燃气体或者石油等可燃液体进行燃烧来产生热量,从而直接提供热能或通过对热水等进行加热来间接提供热能的装置,根据其具体的用途等还包括未图示的热交换器、各种管路以及循环泵等结构。由于这些结构是公知且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关联性较低,为了避免产生混淆而在此省略。
燃烧部101,通过对可燃物进行燃烧来产生热量。具体来说,燃烧部 101获取供给到燃烧装置10的燃料,例如天然气、液化气或者石油等,并获取由风扇部102提供的空气,通过在燃烧部101的内部进行燃烧动作来产生热量。
风扇部102,对燃烧部101提供用于进行燃烧的空气。在图1的示例中,燃烧装置10具备设置在外壳100的正面下方的进风口。
虽然在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例示了在外壳10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让空气流入的进风口104,但并不限定于此。进风口也可以设置在外壳的上方、两侧、背面等任意的位置。另外,虽然例示了设置一个进风口104,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2个以上的独立的进风口。
基板部103,包含基板以及其上安装的电子部件等。可以包含一块基板,但也可包含多块基板。另外,基板部103也可以包含基板以外的其他零部件。在图1的(B)所示的燃烧装置10中,基板103设置于风扇102 的下侧。
图2的是表示由风扇102产生的空气流11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那样,基板部103,安装在由风扇部102形成的空气流110的上游侧。即,通过将基板103设置于风扇102的下侧,形成了进风口104→基板103→风扇102的空气流路,从而使得空气流110经由基板103流入风扇102。
图3是对基板部103进行详细说明的图。图3的(A)是表示从x方向观察基板部103的主视图,图3的(B)是表示从-y方向(y方向的反方向)观察基板部103的俯视图,图3的(C)是表示从z方向观察第1 散热板1031的俯视图,图3的(D)是表示从y方向观察基板部103的后视图。
如图3的(A)所示,基板部103中,至少包括基板1030,基板1030 上设置有第1散热板1031,和设置在第1散热板1031上的第2散热板1032。另外,图3的(A)中以虚线描绘出了被第1散热板1031遮挡住的后述的中央壁1031a和电子部件1033,为了便于理解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混淆,省略了其他被遮挡住的结构。
如图3的(B)所示,基板1030上,设置有用于对燃烧部101和风扇部102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1033。作为一例,电子部件1033是晶体管。作为一例,基板1030可以是电源基板或者是控制基板。
基板1030上设置的第1散热板1031,与电子部件1033相接地设置在基板1030上。第2散热板1032,不与基板1030相接地设置于第1散热板 1031。作为第1散热板1031和第2散热板103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例,可以使用铝或铝合金来形成第1散热板1031和第2散热板1032。
这里虽然电子部件1033仅与第1散热板1031相接,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与第1散热板1031和第2散热板1032双方相接地设置。
作为使第1散热板1031与第2散热板1032相接设置的方式,如图3 的(B)所示,可使用螺丝1035将第2散热板1032耦合连接至第1散热板1031上。
这里虽然在图3的(B)中例示了使用2颗螺丝进行耦合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1颗或者3颗以上。另外,虽然在图3的(B)中例示了基于螺丝的耦合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卡接、粘结、焊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另外,在通过卡接进行耦合连接的情况下,第1散热板1031和第2散热板1032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进行卡合连接的结构即可。
另外,如图3的(B)所示,在第2散热板1032上形成有多个鳍片,具体后述说明。
如图3的(C)所示,第1散热板1031,包括中央壁1031a和2个侧壁1031b,形成为俯视下两侧开口的工字状。在图中上方的开口内,电子部件1033与中央壁1031a相接地设置。在图中下方的开口内,在中央壁 1031a上形成有与侧壁1031b平行的3个鳍片1031c。
图中虽然例示形成了3个鳍片,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2个以下或4个以上。另外,图中虽然是在下方的开口内形成鳍片,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图中上方的开口内也形成至少一个鳍片。
如图3的(C)所示,在鳍片1031c与中央壁1031a的连接处,形成有至2个用于耦合螺丝的螺丝孔1031d。图中的示例中,是将形成连接孔的位置的鳍片1031c与中央壁1031a的连接处加厚,且连接孔为开放孔。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让中央壁1031a的整体厚度为能够形成连接孔的厚度,连接孔也可以为封闭孔。另外,连接孔并非必须,也可以让螺丝与鳍片直接耦合连接。
如图3的(D)所示,螺丝1035可从连接孔1031d露出。
图4是从z方向观察基板1030的俯视图。第2散热板1032上设置有 2个让螺丝穿过的安装孔,如该图4以及图3的(B)、(D)所示,螺丝 1035通过该安装孔将第2散热板1032耦合连接至第1散热板1031。其中第1散热板1031被第2散热板1032遮挡,而用虚线框和虚线表示。虽然图示中形成2个安装孔,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1个或3个以上的安装孔。
如图4所示,第2散热板1032上形成有7个鳍片1032a。但是7个的数量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少于7个或者多于7个的鳍片。第 2散热板1032上设置的多个鳍片1032a彼此平行,且该鳍片1032a在由风扇102产生的空气流110的方向上延伸。通过采取这一结构,能够有利于空气流带走第2散热板1032上方的热量,有助于热量的发散,能够增加散热的效果。
另外,如图4所示,第2散热板1032在基板103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1散热板1031在基板1030上的投影面积。通过采取这一结构,可以在占用基板1030上较少的空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大由第1散热板1031 和第2散热板1032形成的散热板面积。
(变形例)
图5是表示对燃烧装置10内的风扇部102与基板部103的布局进行变形的燃烧装置10a。如图5所示,基板103a设置于风扇102a的前侧。即,通过将基板103a设置于风扇102a的前侧,形成了进风口104a→基板 103a→风扇102a的空气流路,从而使得空气流110a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基板103a流入风扇102a。
另外,优选使用金属制或者塑料制等的外壳对基板部103整体进行收纳,以避免被燃烧装置10内部的管路等泄漏的流体等侵入。在用外壳对基板部103进行收纳的情况下,外壳上可设置用于让空气流穿行的通风孔。
以上,通过附图等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现定于此,其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给出的方案确定,并且将说明书中各个结构相互组合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散热板,用于对基板上设置的电子部件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散热板,与所述电子部件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和
第2散热板,不与所述基板相接地设置于所述第1散热板,
所述第2散热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1散热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散热板和所述第2散热板通过螺丝耦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散热板包括中央壁和2个侧壁,形成为俯视下两侧开口的工字状,在至少一个开口内,在所述中央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侧壁平行的多个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鳍片与所述中央壁的连接处,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耦合螺丝的螺丝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散热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鳍片。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设置有电子部件;以及
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板,
所述第1散热板与所述电子部件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7.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烧部,通过对可燃物进行燃烧来产生热量;
风扇部,对所述燃烧部提供用于进行燃烧的空气;和
基板,安装在由所述风扇部形成的空气流的上游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燃烧部和风扇部的工作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
所述基板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板,所述第1散热板与所述电子部件相接地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散热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的鳍片,且该鳍片在所述空气流的方向上延伸。
CN202022126819.6U 2020-09-24 2020-09-24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Active CN213638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6819.6U CN213638659U (zh) 2020-09-24 2020-09-24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6819.6U CN213638659U (zh) 2020-09-24 2020-09-24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8659U true CN213638659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3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6819.6U Active CN213638659U (zh) 2020-09-24 2020-09-24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86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6975B1 (ko) 냉각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6288895B1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in a computer system enclosure
JP4272503B2 (ja) 液冷システム
US2004019662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heat-generating components to be cooled with liquid coolant
US6914782B2 (en) Multi-opening heat-dissipation device for high-pow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2003324174A (ja) 電子機器
TW201251591A (en) Computer case
US6215660B1 (en) Electronic appliance with a thermoelectric heat-dissipating apparatus
TWM592991U (zh) 液冷式散熱裝置
TW202214083A (zh) 擴充卡組件及水冷散熱裝置
CN211577643U (zh) 一种投影仪
TW201305794A (zh) 電子裝置
US835665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method
KR20040038162A (ko) 컴퓨터 본체
JP2017005010A (ja) 電子機器
JP2001142574A (ja) 電子装置
KR20050025050A (ko) 전자 기기 장치
JP5605206B2 (ja)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CN213638659U (zh) 散热板、电子设备以及燃烧装置
JP4190009B2 (ja) 導熱被覆板を具えたヒートシンクモジュール
US2009023787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heat dissipating mechanism
TW201304671A (zh) 散熱器組合
TW201639432A (zh) 電子裝置殼體
JP2019201165A (ja) 冷却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146152A (en) Air du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