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6363U -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6363U
CN213636363U CN202023103560.XU CN202023103560U CN213636363U CN 213636363 U CN213636363 U CN 213636363U CN 202023103560 U CN202023103560 U CN 202023103560U CN 213636363 U CN213636363 U CN 213636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conductive
support arm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35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JUNLEI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35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36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6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6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连接器公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插片,弹性插片形成有多个触点,多个触点形成插接空间,插接空间用于插接导电柱,且导电柱插入插接空间时,多个触点均与导电柱接触。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公端子增加了连接器的金属端子之间的有效导电面积,从而提升本连接器公端子以及连接器的导电能力,实现大电流传输,并且保证电流传输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并且金属端子之间弹性导通,并且能够根据施力、受力情况发生适应性形变,可实现产品的斜插拔。

Description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动助力车电池充放电连接器主要采用的是2+4端子结构,即2个电源端子+4个信号端子,此类连接通常采用圆针或者插片针结构,适用于小电流传输,如果要过大电流,产品成本会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连接器输送电流的大小有限,不适用大电流传输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公端子,包括:
至少一个弹性插片,所述弹性插片形成有多个触点,多个所述触点形成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用于插接导电柱,且所述导电柱插入所述插接空间时,多个所述触点均与所述导电柱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插片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导电部;
所述导电部形成所述插接空间和所述触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臂、至少一个第二支撑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三支撑臂;
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远离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部分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远离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部,且所述第二导电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部分延伸;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导电部之间限定的空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二触点;
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三触点,所述第四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四触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三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第一缓冲部;
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形成第二缓冲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公端子还包括第一端子本体,所述弹性插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
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弹性插片被限位于所述安装部内;
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与所述弹性插片的数量相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形成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面对所述插接空间的插入口设置,用于插入所述导电柱。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以及用于与所述连接器公端子适配连接的连接器母端子;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母端子,因而,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具有该连接器公端子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公端子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插片,弹性插片形成有多个触点,多个触点形成插接空间,插接空间用于插接导电柱,且导电柱插入插接空间时,多个触点均与导电柱接触。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公端子增加了连接器的金属端子之间的有效导电面积,从而提升本连接器公端子以及连接器的导电能力,实现大电流传输,并且保证电流传输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并且金属端子之间弹性导通,并且能够根据施力、受力情况发生适应性形变,可实现产品的斜插拔。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包括上述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因而,通过本连接器公端子能够实现大电流传输,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电流传输过程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公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弹性插片,101-第一支撑臂,102-第二支撑臂,103-第三支撑臂,104-第一导电部,1041-第一触点,1042-第二触点,1043-第一缓冲部,1044-第一延伸部,105-第二导电部,1051-第三触点,1052-第四触点,1053-第二缓冲部,1054-第二延伸部,2-第一端子本体,201-安装部,3-第二端子本体,301-导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公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本体2以及设置于第一端子本体2的弹性插片1,其中弹性插片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弹性插片1的数量具体由与之配合使用的公端的导电柱301的数量决定,优选地,弹性插片1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地,导电柱301的数量也为两个。
具体地,弹性插片1包括支撑部以及导电部,其中,支撑部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第一支撑臂101与第二支撑臂102通过第三支撑臂103连接,优选地,第一支撑臂101、第二支撑臂102和第三支撑臂103共同形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内部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导电部。
导电部具体包括具有波浪结构的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第一导电部10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01的远离第三支撑臂103的一端连接,优选地,第一导电部104与第一支撑臂101具有一体式结构,同样地,第二导电部105的一端与第二支撑臂102的远离第三支撑臂103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二支撑部与第二支撑臂102具有一体式结构,使得弹性插片1整体具有较好的整体性;第一导电部104与第二导电部105均容纳于支撑不的容纳空间内,两者相互面对并对称设置,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插接空间,用于插入导电柱301,需要说明是,弹性插片1整体均具有导电性,而第一端子本体2具有绝缘性,有绝缘材料制成,当导电柱301插入插接空间后导电柱301与弹性插片1导通,从而实现本连接器公端子与适配的公端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部104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并且在进行弯折的位置形成拐点,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开口均朝向第一支撑臂101,也就是说两个拐点位置均朝向第二导电部105设置,每一个拐点位置均作为一个用于与导电柱301导通的触点,分别为第一触点1041、第二触点1042,同理第二导电部105包括开口朝向第二支撑部的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并且第二导电部105的两个拐点位置分别为第三触点1051、第四触点1052,优选地,第一触点1041与第三触点1051相互面对设置,第二触点1042与第四触点1052相互面对设置,使得当导电柱301插入插接空间后,四个触点均能够与导电柱301接触,也就说,弹性插片1与导电柱301形成有四个接触面,相较于传统的圆针或插片针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显著地增大了弹性插片1与导电柱30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电流的传导能力,实现大电流的传输,同时,还能够使导电柱301在插接空间内受力平衡,确保导电柱30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均各自形成两个触点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但并不代表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仅能够进行两次弯折,弯折的次数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产品的实际尺寸进行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更为优选地,第一支撑臂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臂101以较小的间距并列设置,对应地,第一导电部104的数量也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导电部104并列设置,同样地,第二支撑臂102的数量和第二导电部105同样为两个,也就是说,进一步增大了弹性插片1与导电柱301之间的接触面积,相较于上述实施例内容,在已经增大第一导电部104、第二导电部105与导电柱301之间的接触面积上进一步增大近一倍的有效导电面积,进一步加强电流的传输能力,并且两个第一导电部104以较小的间距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导电部105以较小的间距间隔设置,仍能够保证弹性插片1的整体弹性,与导电柱301的查杰过程也更灵活,能够实现斜向插拔。
更进一步地,拟定第一触点1041与第三触点105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间距,拟定第二触点1042与第四触点105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间距,第一预定间距大于第二预定间距,也就是说,第二触点1042相对第一触点1041更凸出,第四触点1052相对第三触点1051更凸出,这是由于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均具有波浪结构,并且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均为导电金属,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均有弹性能够发生形变,当导电柱301逐渐插入插接空间首先与第一触点1041和第三触点1051接触并对两者产生挤压,使得第一导电部104的第一触点1041以下的部分朝向第一支撑臂101靠近,第二导电部105的第三触点1051以下的部分朝向第二支撑臂102靠近,通过将第二触点1042和第四触点1052设置的更为凸出,能够保证在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发生形变后,第二触点1042和第四触点1052仍能够与插入插接空间的导电柱301接触并导通,确保电路的稳定性以及进行大电流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第一导电部104的末端即第二弯折部的末端形成第一延伸部1044,第二导电部105的末端即第四弯折部的末端形成第二延伸部1054,第一延伸部1044和第二延伸部1054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01平行或接近平行,当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发生形变后,第一延伸部1044和第二延伸部1054也同步各自朝向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靠近,避免在导电柱301加压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时第一延伸部1044和第二延伸部1054对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尤其是第二触点1042和第四触点1052出产生反向作用力,避免对导电柱301过度夹持,增大插拔难度。
进一步地,第一触点1041与第二触点1042之间形成第一平面,第三触点1051与第四触点1052之间同样形成第二平面,对第一平面的部分和第二平面的部分进行削薄,使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具体可以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中间位置的厚度小于第一导电部104和第二导电部105的其他位置的厚度,使得第一平面形成第一缓冲部1043,第二平面形成第二缓冲部1053,避免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刚性过大,从而使得当第一触点1041和第三触点1051受到挤压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能够根据受力情况较轻松地各自朝向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靠近,同时,也避免当导电柱301完全插入插接空间后,第二触点1042和第四触点1052对导电柱301过度挤压。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因而,具有该连接器公端子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还包括能够与连接器公端子适配连接的连接器母端,具体地,第一端子本体2形成有安装部201,安装部201的数量与弹性插片1的数量相同,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均与安装部201的内壁接触,并且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同样具有弹性,使得第一支撑臂101和第二支撑臂102能够紧密地与安装部201的内壁贴合,安装部201形成有插接口,插接口面对插接空间的插入口设置,并且安装部201的插接口的直径略大于导电柱301的直径但小于插接空间的插入口的直径,使得弹性插片1能够被限位于安装部201内,避免在拔取导电柱301时弹性插片1从安装部201内脱出。
连接器母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3以及设置于第二端子本体3的导电构件(即前述的导电柱301),第二端子本体3具有绝缘性,并且第二端子本体3形成有容纳槽,导电柱301穿设于容纳槽内并延伸至容纳槽以外,在手持第二端子本体3插接至第一端子本体2后,导电柱301即可插接至插接空间内。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公端子增加了连接器的金属端子之间的有效导电面积,从而提升本连接器公端子以及连接器的导电能力,实现大电流传输,并且保证电流传输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并且金属端子之间弹性导通,并且能够根据施力、受力情况发生适应性形变,可实现产品的斜插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弹性插片,所述弹性插片形成有多个触点,多个所述触点形成插接空间,所述插接空间用于插接导电柱,且所述导电柱插入所述插接空间时,多个所述触点均与所述导电柱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片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导电部;
所述导电部形成所述插接空间和所述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相互面对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臂、至少一个第二支撑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三支撑臂;
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远离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电部,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部分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远离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部,且所述第二导电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部分延伸;
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导电部之间限定的空间形成所述插接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二触点;
所述第二导电部包括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三触点,所述第四弯折部的拐点位置形成第四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三触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形成第一缓冲部;
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形成第二缓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公端子还包括第一端子本体,所述弹性插片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本体;
所述第一端子本体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弹性插片被限位于所述安装部内;
所述安装部的数量与所述弹性插片的数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形成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面对所述插接空间的插入口设置,用于插入所述导电柱。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子以及用于与所述连接器公端子适配连接的连接器母端子;
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连接器母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子包括第二端子本体,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本体。
CN202023103560.XU 2020-12-21 2020-12-21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Active CN213636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3560.XU CN213636363U (zh) 2020-12-21 2020-12-21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3560.XU CN213636363U (zh) 2020-12-21 2020-12-21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6363U true CN213636363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0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3560.XU Active CN213636363U (zh) 2020-12-21 2020-12-21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363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4108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深圳连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6315766A (zh) * 2023-04-26 2023-06-23 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大电流放电可靠性的端子及电池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4108A (zh) * 2021-12-30 2022-04-19 深圳连信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6315766A (zh) * 2023-04-26 2023-06-23 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大电流放电可靠性的端子及电池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36363U (zh) 连接器公端子及连接器
CN102044774B (zh) 电源插座
CN203521696U (zh) 一种插簧端子
CN217983766U (zh) 一种换电连接器
CN216085417U (zh) 电瓶连接器、连接线以及电瓶
CN207116749U (zh) 连接器
CN212908419U (zh) 一种连接端子
CN210224511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7474717U (zh) 一种压入式电子连接器
CN212991505U (zh) 自安装插座
CN216214382U (zh) 一种利用弹性导电体良好接触的充电插头
CN215184631U (zh) 一种适用于大电流的卧式电源连接器
CN218385800U (zh) 一种便捷使用测试线材的端子结构
CN215732226U (zh) 一种usb端头结构
CN220934501U (zh) 带有刺破式弹片的连接器
CN215184630U (zh) 一种适用于大电流的立式电源连接器
CN212303938U (zh) 端子机构
CN214589343U (zh) 一种插片式塑胶高压连接器
CN216120869U (zh) 二次接线端子的公端子
CN214797843U (zh) 一种381连接器
CN220984937U (zh) 一种便于电流检测与插接的机柜用电源分配插座
CN210576566U (zh) 连接端子
CN217306417U (zh) 一种静插端子
CN20980497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278476U (zh) 扁插端子及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