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6655U - 钢模 - Google Patents

钢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6655U
CN213626655U CN202021417597.7U CN202021417597U CN213626655U CN 213626655 U CN213626655 U CN 213626655U CN 202021417597 U CN202021417597 U CN 202021417597U CN 213626655 U CN213626655 U CN 213626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steel
die
column cap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75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刘耀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crete B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crete B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crete B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crete B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75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6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6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6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模,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两个相固接的上模分体,两个上模分体之间形成上模腔,所述上模分体包括主体钢模板、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的表面上的水平腰肋板、及两个分别位于主体钢模板的两端处的竖向端肋板,所述竖向端肋板与水平腰肋板固接,一个上模分体的两个竖向端肋板分别与另一个上模分体的两个竖向端肋板通过螺栓连接。本钢模利用钢板具有较高强度的特性及水平腰肋板的加强作用,有效增强上模分体及本钢模的整体强度,特别增强上模分体的抗弯能力;且两个上模分体间的连接形式连接强度较高,不需再采用对拉螺栓等,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外观美观性更好。

Description

钢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模。
背景技术
传统现浇钢筋砼柱施工通常先搭设操作脚手架,再垂直绑扎柱钢筋,柱子高度较大时,搭设脚手架和绑扎钢筋耗工多、安全风险大;柱钢筋制作完成后,再加装柱支模,进而再浇筑混凝土。然而,传统柱支模通常采用木模板加抱箍,此种柱支模的整体强度较低,当所建造柱的截面较大时还需在木模板上设对拉螺栓,从而导致施工难度大、操作复杂,进而导致施工效率较低,成本高,且外观质量差,难以达到清水砼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强度更高的钢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模,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两个相固接的上模分体,两个上模分体之间形成上模腔,所述上模分体包括主体钢模板、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的表面上的水平腰肋板、及两个分别位于主体钢模板的两端处的竖向端肋板,所述竖向端肋板与水平腰肋板固接,一个上模分体的两个竖向端肋板分别与另一个上模分体的两个竖向端肋板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钢模板包括纵板部和与纵板部固接的横板部,且所述纵板部与横板部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部与纵板部的连接处设有斜板部,所述斜板部与横板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斜板部与纵板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分体包括多个沿主体钢模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水平腰肋板,相邻两个所述水平腰肋板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分体还包括竖向加强肋板,所述竖向加强肋板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分体还包括与水平腰肋板固接的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钢模,还包括具有柱帽腔的柱帽模,所述柱帽模与上模固接,且所述柱帽腔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上模腔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柱帽模包括两个相固接的柱帽分模,两个柱帽分模之间形成所述柱帽腔,所述柱帽分模包括柱帽模板和固定安装在柱帽模板的表面上的侧面加强肋。
进一步地,所述柱帽模的下端与上模的上端固接,所述柱帽模的上端设有操作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钢模还包括底模,所述底模的上端与上模的下端固接,且所述底模包括多个相固接的底模分体,全部底模分体之间形成底模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钢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时,将两个上模分体进行固定连接,两个上模分体之间形成上模腔,以能在上模腔中进行浇筑,从而建造出柱子等;且上模分体包括主体钢模板、及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的表面上的水平腰肋板,以利用钢板具有较高强度的特性及水平腰肋板的加强作用,有效增强上模分体及本钢模的整体强度,特别增强上模分体的抗弯能力;另外,一个上模分体的两个竖向端肋板分别与另一个上模分体的两个竖向端肋板通过螺栓连接,不仅方便两个上模分体间的组装及拆卸,且此种连接形式连接强度较高,不需再采用对拉螺栓等,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外观美观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模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分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分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模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模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上模
1 上模分体
11 主体钢模板
111 纵板部
112 横板部
113 斜板部
12 水平腰肋板
13 竖向端肋板
131 上通孔
14 竖向加强肋板
15 扶手
16 连接件
200 柱帽模
201 柱帽腔
202 操作平台
2 柱帽分模
21 柱帽模板
22 侧面加强肋
23 柱帽端板
300 底模
3 底模分体
31 底模板
32 底模加强肋
400 缆风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模,包括上模100;上模100包括两个相固接的上模分体1,两个上模分体1之间形成上模腔,上模分体1包括主体钢模板11、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11的表面上的水平腰肋板12、及两个分别位于主体钢模板11的两端处的竖向端肋板13,竖向端肋板13与水平腰肋板12固接,一个上模分体1的两个竖向端肋板13分别与另一个上模分体1的两个竖向端肋板13通过螺栓连接。在使用时,将两个上模分体1进行固定连接,两个上模分体1之间形成上模腔,以能在上模腔中进行浇筑,从而建造出柱子等;且上模分体1包括主体钢模板11、及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11的表面上的水平腰肋板 12,以利用钢板具有较高强度的特性及水平腰肋板12的加强作用,有效增强上模分体1及本钢模的整体强度,特别增强上模分体1的抗弯能力;另外,一个上模分体1的两个竖向端肋板13分别与另一个上模分体1的两个竖向端肋板13通过螺栓连接,不仅方便两个上模分体 1间的组装及拆卸,且此种连接形式连接强度较高,不需再采用对拉螺栓等,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外观美观性更好。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钢模板11包括纵板部111和与纵板部111固接的横板部112,且纵板部111与横板部112相交。此种结构能有效增强主体钢模板11自身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纵板部111具体与横板部112垂直相交。本实施例中两个上模分体1拼接后形成截面呈矩形的上模腔,从而能利用本钢模建造出截面呈矩形的柱子。同时,本实施例中横板部112与纵板部111的连接处设有斜板部113,斜板部113与横板部1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斜板部113与纵板部111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该斜板部113的设计能有效避免脱模过程中柱子边角处被损坏,保证柱身整洁,进而保证柱子的建造质量更高。本实施例中斜板部113与纵板部111和横向板之间的夹角均为135度。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模分体1包括多个沿主体钢模板11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水平腰肋板12,相邻两个所述水平腰肋板12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水平腰肋板12具体与主体钢模板11焊接,且水平腰肋板12具体也与竖向端肋板13焊接。本实施例中主体钢模板11上的水平腰肋板12还可以作为梯子使用,在需要时,施工人员可以踩在水平腰肋板12向上攀爬。本实施例中上模分体1还包括与水平腰肋板12固接的扶手 15,在攀爬时施工人员通过把握扶手15,提高安全性。且该扶手15也能增强钢模的整体强度及抗弯刚度。本实施例中扶手15由与水平腰肋板12的外侧边焊接的角钢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模分体1还包括竖向加强肋板14,竖向加强肋板14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11的表面上,以进一步增强上模分体1的强度。竖向加强肋板14与主体钢模板11焊接;且相邻两个水平腰肋板12之间有多个沿上模腔的周向间隔分布的竖向加强肋板14。竖向加强肋板14为U型钢板。另外本实施例中扶手15通过连接件16与竖向加强肋板14固接,以增强扶手15的安装牢固度,且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6由角钢构成,连接件16与扶手15焊接、并与竖向加强肋板14焊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竖向端肋板13沿高度方向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上通孔131,螺栓穿过上通孔131实现两个竖向端肋板13的连接。上通孔131位于竖向端肋板13与水平腰肋板12的连接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钢模,还包括具有柱帽腔201的柱帽模200,柱帽模200 与上模100固接,且柱帽腔201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上模腔的截面面积。在建造过程中,通过在柱帽腔201中进行浇筑,形成柱子的柱帽,柱帽可与主梁等进行连接。同时,本实施例中柱帽模200包括两个相固接的柱帽分模2,两个柱帽分模2之间形成所述柱帽腔201,柱帽分模2包括柱帽模板21和固定安装在柱帽模板21的表面上的侧面加强肋22,以利用侧面加强肋22增强柱帽分模2的强度。柱帽腔201的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柱帽模板21呈腰形结构。侧面加强肋22与柱帽模板21焊接。柱帽模板21的两端均设有柱帽端板23。一个柱帽分模2的两个柱帽端板23分别与另一个柱帽分模2的两个柱帽端板23通过螺栓固接。另外,本实施例中柱帽模200的下端与上模100的上端固接,柱帽模200的上端设有操作平台202,施工人员能在操作平台202上进行柱砼浇捣;具体的,柱帽模板21的上端设有操作平板,两个柱帽分模2的操作平板构成操作平台202。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钢模还包括底模300,底模300的上端与上模100 的下端固接,且底模300包括多个相固接的底模分体3,全部底模分体3之间形成底模腔。底模腔的截面面积与上模腔的截面面积相同。本实施例中底模300具体包括4个底模分体3。底模分体3包括两个垂直相交的底模板31和焊接在底模板31上的底模加强肋32。相邻两个底模分体3通过螺栓固接。在建造过程中,可将全部底模分体3围在地基或楼层平台上伸出的且经捆扎过的钢筋周围,并将相邻两个底模分体3通过螺栓进行固接,使得伸出的钢筋下部位于底模腔中,可先向底模腔中浇筑混凝土,再将上模100吊装至底模300上,且使上模腔中的钢筋笼向下伸出的钢筋与底模300中伸出的钢筋对接,利用穿过位于水平端上的横向通孔的螺栓将上模100与底模300进行固接,进而可在上模腔及柱帽腔201中进行浇筑,以在地基或楼层平台上建造出柱子;且此种建造方式操作简单,提高了柱子的建造效率,且保证柱子的质量较高。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现浇矩形柱的操作方法,即一种柱筋模板合二为一且拆装方便的矩形柱整体钢模施工工艺,施工简单,成本低且能高效施工。
本实施例中钢模具体为一种非对称矩形柱整体钢模。两个主体钢模板11分别与两个柱帽端板23固接。两个主体钢模板11、两个柱帽模板21、及四个底模板31均为非对称型模板。主体钢模板11和柱帽模板21均呈近似等腰形。底模300为拼接模。主体钢模板11呈非异形状,可方便脱模。水平腰肋板12呈L形。水平腰肋板12与主体钢模板11连接成整体,起抱箍作用,能承受砼侧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弯矩,设计合理,吊装安装方便。本实施例中钢模在柱帽模200的下方设有多个对称分布的缆风绳口,供安装缆风绳400使用,进而利用揽风绳400微调钢模垂直度。柱帽模200四周设有安全防护架插杆口,即插即用。
本钢模整体强度高,能与柱钢筋笼一体吊装施工,柱箍与模板合一操作施工,整体性好,安装快捷且模板分拆省时方便,施工成本大幅减少。而传统柱模强度较低,抗弯能力差,不能与钢筋笼一起吊装,通常采用模板与柱筋笼分离的方式施工,且传统柱模通常由四个面组合而成,虽有通用性强的优点,但柱模组拆繁琐,用料大,导致建造柱子的施工工序多,造成施工成本偏高。现有一些柱模为脱模方便,设计了脱模角度,但会导致柱筋保护层加大、浪费一部分混凝土;还有一些柱模在对角线上多出拼接缝,影响了外形美观。本钢模利用柱四角的倒角作为脱模角度,既能保证柱截面的形状,又能满足脱模要求。与常用木模板体系相比,利于环保,节省木材;钢模板可多次循环使用,良好的砼表面成型质量;尺寸可定制,误差小;具有现场产生的废料少,安全文明施工,装拆方便等诸多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钢模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钢模强度高,能与柱钢筋笼二合一,整体吊装,安装、施工时间大幅缩短,无须现场再搭建脚手架。本钢模兼有爬梯、浇砼操作平台等功能,施工安全、文明。单片主体钢模板11水平放置时,抗弯能力大,能承受自重与钢筋笼重量产生的弯矩,可满足钢筋笼与模板同时安装的施工工艺要求,省去了搭建脚手架。与现有柱模相比可以保证柱截面形状尺寸,节省混凝土材料,使柱受力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钢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00),所述上模(100)包括两个相固接的上模分体(1),两个上模分体(1)之间形成上模腔,所述上模分体(1)包括主体钢模板(11)、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11)的表面上的水平腰肋板(12)、及两个分别位于主体钢模板(11)的两端处的竖向端肋板(13),所述竖向端肋板(13)与水平腰肋板(12)固接,一个上模分体(1)的两个竖向端肋板(13)分别与另一个上模分体(1)的两个竖向端肋板(13)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钢模板(11)包括纵板部(111)和与纵板部(111)固接的横板部(112),且所述纵板部(111)与横板部(112)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部(112)与纵板部(111)的连接处设有斜板部(113),所述斜板部(113)与横板部(1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斜板部(113)与纵板部(111)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分体(1)包括多个沿主体钢模板(11)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水平腰肋板(12),相邻两个所述水平腰肋板(12)的间距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分体(1)还包括竖向加强肋板(14),所述竖向加强肋板(14)固定安装在主体钢模板(11)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分体(1)还包括与水平腰肋板(12)固接的扶手(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柱帽腔(201)的柱帽模(200),所述柱帽模(200)与上模(100)固接,且所述柱帽腔(201)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上模腔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帽模(200)包括两个相固接的柱帽分模(2),两个柱帽分模(2)之间形成所述柱帽腔(201),所述柱帽分模(2)包括柱帽模板(21)和固定安装在柱帽模板(21)的表面上的侧面加强肋(2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帽模(200)的下端与上模(100)的上端固接,所述柱帽模(200)的上端设有操作平台(2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模(300),所述底模(300)的上端与上模(100)的下端固接,且所述底模(300)包括多个相固接的底模分体(3),全部底模分体(3)之间形成底模腔。
CN202021417597.7U 2020-07-17 2020-07-17 钢模 Active CN213626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7597.7U CN213626655U (zh) 2020-07-17 2020-07-17 钢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7597.7U CN213626655U (zh) 2020-07-17 2020-07-17 钢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6655U true CN21362665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7597.7U Active CN213626655U (zh) 2020-07-17 2020-07-17 钢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6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4500B (zh) 一体化梁板柱模板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8072950U (zh) 一种组合定型钢模板
CN214144682U (zh) 一种楼板模板早拆结构及建筑框架模板结构
CN211691443U (zh) 一种建筑填充墙现浇施工模板台车
CN213626655U (zh) 钢模
CN211873825U (zh) 一种可拼接式现浇柱大钢模
CN211622347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组合楼梯部件
CN108979145B (zh) 带有铝模组合体的模板装配结构
CN21079804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内墙板
CN209364936U (zh) 一种方便拆模的空心楼盖装配箱的底座模具
CN207228407U (zh) 一种带安装凸台的楼梯间预制隔墙
CN208220183U (zh) 一种铝塑混合建筑模板系统
CN113944328A (zh) 柱的现浇施工工艺
CN216543861U (zh) 一种楼梯模具
CN218091615U (zh) 一种劲性钢结构柱
CN218170798U (zh) 通用梁柱模具辅助工装
CN106555448B (zh) 带有预埋接缝梁段的t形刚性接缝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9931363U (zh) 一种轻质高强度楼板装配结构
CN215483062U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分层浇筑模板装置
CN216615471U (zh) 桥梁空心墩柱自动张合内模板
CN219569566U (zh) 一种现浇楼梯封闭式模板系统
CN214995905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浇筑体系
CN214531909U (zh) 一种具有防护的拼接组合式模板
CN214424007U (zh) 现浇框架结构中的独立楼梯踏步的浇筑模板体系
CN113954216B (zh) 一种桥梁预制构件用钢模-铝模筑造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