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0903U -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0903U
CN213620903U CN202021757141.5U CN202021757141U CN213620903U CN 213620903 U CN213620903 U CN 213620903U CN 202021757141 U CN202021757141 U CN 202021757141U CN 213620903 U CN213620903 U CN 213620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table
bracket
hanging cabinet
protec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71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永川
张宇涛
张康
陈哲
杨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tong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tong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tong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tong Ergonom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571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0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0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0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属于家具制造技术领域。升降桌包装组件包括包装箱及置于其内的升降桌组件;升降桌组件包括倒置于底层保护缓冲板上的钢支架,已完成组装并固连至钢支架上的挂柜,横放且上下并排布置的两幅侧支架脚;钢支架包括主支架及用于控制升降桌面板升降的等臂双摇杆机构;等臂双摇杆机构的摇杆摆动至横向固连杆部支撑在底层保护缓冲板上,并在横向固连杆部的上方侧形成有安置空间,用于容纳配件包与两幅侧支架脚,在钢支架与挂柜固连成的组合体的四周侧与包装箱的箱侧壁之间均垫有保护缓冲构件。该包装组件能够缩小包装体积及便于用户组装该升降桌,可广泛应用于家居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背景技术
学习桌作为一种居家学习的主要设备,其通常包括钢支架及安装在该钢支架上的桌面板、位于桌面板下方侧的挂柜与布设在该桌面板上的书架,桌面板基于钢支架的支撑而大致呈水平布置,以提供学习所需预定高度台面。对于桌面板固定的学习桌,由于其桌面板的高度保持不变而使其所适配对象身高范围较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会将学习桌设置成其桌面板高度可调,具体包括基于电动升降机构驱使整块桌面板相对支架升降,例如公告号为CN208891834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学习桌结构;还有将桌面板分成高度固定的固定桌面板与高度可升降调节的升降桌面板,再基于升降驱动机构驱使升降桌面板相对固定桌面板进行升降而改变部分桌面板的高度。
此外,对于升降驱动机构,除了采用电动驱动机构外,还可以采用由四连杆机构与升降气弹簧配合,以无需使用电动驱动机构;但是由于其在结构上较为复杂,且零部件较多,导致其整体装配较为庞大复杂,通常为将支架、挂柜等分开包装打包,不便于运输与储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以基于对升降桌的结构改进及包装组合方式,从而能有效地减少有效缩小包装体积,便于对各个部分在运输与储藏过程进行保护,且便于用户组装该升降桌。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包括包装箱及容纳于包装箱内的升降桌组件,在包装箱的底面上垫有底层保护缓冲板;升降桌组件包括倒置于底层保护缓冲板上的钢支架,已完成组装并固连至钢支架上的挂柜,及横放且上下并排布置的两幅侧支架脚;钢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桌面板与挂柜的主支架,及安装在主支架上且用于控制升降桌面板升降的等臂双摇杆机构;等臂双摇杆机构的连杆构件邻近桌面板的端部朝升降桌的前侧弯折延伸出横向固连杆部,横向固连杆部用于安装升降桌面板;等臂双摇杆机构的摇杆摆动至横向固连杆部支撑在底层保护缓冲板上,并在横向固连杆部的上方侧形成有安置空间;安置空间以挂柜的侧壁及钢支架的局部所连接组成的L型侧壁为边界的开放空间,用于容纳两幅侧支架脚;在每副侧支架脚上均包围有缓冲保护组件,用于使该侧支架脚与周边构件之间存有隔离空间;在钢支架与挂柜固连成的组合体的四周侧与包装箱的箱侧壁之间均垫有侧面保护缓冲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等臂双摇杆机构构建用于控制升降桌面板的升降控制机构,且将连杆与用于连接升降桌面板的部分杆件配置成L型结构,从而能在挂柜旁边形成一个用于容纳侧支架脚的容纳空间,并将侧支架脚与其保护外罩配置成与挂柜组装成一个大致为长方体的结构,从而容纳于为长方体结构的包装箱内,从而能够有效地缩小整体包装体积,且在相关分离部件之间及它们与包装箱之间垫有保护缓冲构件,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运输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预先将质量较重的挂柜预先固连至钢支架上,从而能够与钢支架打包进同一包装箱内,以利用侧支架脚对挂柜形成重心平衡,便于搬运过程中的稳定与平衡。此外,预先将挂柜固连至主支架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用户组装过程中的工作量;倒置放置的钢支架与挂柜,便于组装时搬出并放置桌面板上方进行固连组装,从而便于用户在购买之后的组装,且减少组装工作量。
具体的方案为侧支架脚为L型侧支架脚;缓冲保护组件包括设有L型限位槽的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L型限位槽的槽口位于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顶面上;每个L型限位槽均用于套装单副L型侧支架脚,且两个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叠层布置,并在上层L型侧支架脚与包装箱的顶盖之间间隔有保护缓冲片体;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支撑在横向固连杆部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保护槽座作为缓冲保护组件,以便于组装及维持侧支架脚在包装箱内位置的固定。
更具体的方案为主支架包括上下两根并排布置的横连杆,且在该两根横连杆之间存有间隔空间;等臂双摇杆机构邻近挂柜的内侧边与挂柜的侧壁面之间存有安装间距,以在内侧边与挂柜的侧壁面之间存有内伸状容纳空间;内伸状容纳空间包括间隔空间;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侧部具有套装在内伸状容纳空间内的凸起部,且使L型侧支架脚具有套装在内伸状容纳空间内的构件端部,且构件端部具有伸出凸起部而位于间隔空间内的悬空端部,悬空端部与周边部件之间存有隔离间隙;在升降桌的宽度方向上,凸起部与横连杆抵靠接触或存有隔离间隙。在该技术方案中,能进一步地提高控制的使用率,另外,保护槽座无需内伸进主支架的钢结构之间,从而便于安放保护槽座,即可以采用平放方式安放保护槽座,而减少工作量。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块状结构的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内侧面抵靠在主支架上,而邻近前侧的外侧面相对挂柜的前端面朝外凸起布置;在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外侧面与包装箱的箱侧壁间不存有保护缓冲构件;下层L型限位槽的槽深等于L型侧支架脚的厚度,上层L型限位槽的槽深大于L型侧支架脚的厚度,保护缓冲片体的部分内嵌地套装在上层L型限位槽内。该技术方案有效地减少保护缓冲构件的使用量,且可有效地避免上层L型侧支架脚与钢支架干涉。
另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升降桌组件包括套装在盒体内的抄书架;两幅L型侧支架脚的内折角均朝向主支架布置,且至少在一个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朝内布置的表面上均内凹地形成有内凹腔部,构成用于容纳抄书架的折角容纳腔。该技术方案能进一步地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及对挂柜重心的平衡。
再一个更具体的方案为两幅L型侧支架脚的横向支撑脚部沿主支架的长度方向并呈倾斜状布置,且自由端部相对朝内地靠近主支架。该技术方案可增加侧支架脚与摇杆机构之间的间距,在有效的空间内容纳侧支架脚,有效确保保护槽座的侧壁厚度,提高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为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与保护缓冲片体为泡沫缓冲构件。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为升降桌组件的配件包置于安置空间内,该技术方案能利用配件包进一步地对挂柜重心进行平衡。
更具体的方案为等臂双摇杆机构背离挂柜的外侧部与主支架远离挂柜的端侧部之间存有安装间距,以在外侧部与包装箱的箱侧壁之间存有用于安置配件包的容纳空间;配件包的内侧面抵靠在保护组件的侧面上,外侧面抵靠在箱侧壁上。该技术方案能利用配件包进一步地对挂柜重心进行平衡,同时减少侧面缓冲保护构件的使用量。
优选的方案为配件包包括盒体及置于该盒体内的气弹簧与用于固定连接相邻接部件的组装连接件,气弹簧用于控制等臂双摇杆机构的伸展动作。
优选的方案为在挂柜的上方侧与顶盖之间垫有顶层保护缓冲板。
优选的方案为顶层保护缓冲板、底层保护缓冲板及侧面保护缓冲构件均为泡沫缓冲构件。
优选的方案为包装箱为包装纸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桌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支架即固设在其上的挂柜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型侧支架脚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等臂双摇杆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等臂双摇杆机构在桌面板处于低位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等臂双摇杆机构在桌面板处于高位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包装组件在天盖打开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于包装箱内的钢支架、挂柜及L型侧支架脚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升降桌包装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大部分泡沫保护缓冲构件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装组件在略去天盖后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置于包装箱内的钢支架、挂柜及配件包的相对位置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型侧支架脚与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及抄书架包的结构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完成底层L型支架脚、配件包、抄书架包与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安装之后的俯视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完成底层L型支架脚、顶层L型支架脚、配件包、抄书架包、顶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与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安装之后的俯视结构图;
图16为图15的A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5的B局部放大图;
图18为用于打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升降桌包装组件至少用于组装出如图1所示升降桌1的主体部分;参见图1至图6,该升降桌1包括钢支架2、固定桌面板11、固定桌面板12、升降桌面板13、挂柜3及用于支撑钢支架2的两副L型侧支架脚4。其中,钢支架2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桌面板11、固定桌面板12与挂柜3的主支架20,及安装在主支架20上且用于控制升降桌面板13升降动作的升降控制机构5。
如图2及图4至图6所示,升降控制机构5包括升降气弹簧50及等臂双摇杆机构6,主支架20由钢架结构21与钢架结构22焊接组成L型的结构,在钢架结构22的上方安装固定桌面板12;在钢架结构21的下方侧固定安装挂柜3,而在其上方侧固定安装固定桌面板11;固定桌面板11与固定桌面板12拼装成L型板体组件,当升降桌面板13的高度调节至与固定桌面板12等高位置时,则与该L型板体组件拼装成一块矩形板组件结构。如图2、图8所示,主支架20包括上下并排布置的第一横连杆201与第二横连杆202,且在该两根横连杆之间存有间隔空间200。
等臂双摇杆机构6包括通过螺钉而固定在钢架结构22上且沿竖向布置的安装座60,固定端铰接于安装座60上的第一摇杆61,固定端铰接于安装座60上的第二摇杆62,及L型连接杆63。L型连接杆63包括与前述两根摇杆的摆动端铰接的竖向连杆部630,及自竖向连杆部630的上端部朝升降桌1的前侧弯折延伸的横向固连杆部631,即L型连接杆63构成本实施例中的等臂双摇杆机构6的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邻近桌面板的端部朝升降桌1的前侧弯折延伸出横向固连杆部631,该横向固连杆部631用于安装升降桌面板13;其中,“升降桌前侧”被配置为邻近使用者的一侧,相对另一侧为后侧,安装座60为钢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控制机构5包括两个以上且并排布置的等臂双摇杆机构6,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并在两根横向固连杆部631的前端部焊接有横向连杆51,及在两根竖向连杆部630之间焊接有横向连杆52。升降桌面板安装在两根横向固连杆部631与横向连杆64上;升降气弹簧50的固定端与安装座60铰接,摆动端与横向固连杆部631铰接,并在等臂双摇杆机构6所属的四连杆机构平面内的投影中,气弹簧50、竖向连杆部630及横向固连杆部631的投影相交而围成三角形结构500;其中,四连杆机构平面为如图5及图6所示的纸面,即垂直于该四连杆机构的摇杆铰接铰轴的轴向的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摇杆通过安装座60间接地铰接至主支架20,也可以略去安装座60而直接地铰接至主支架20上。其中,升降气弹簧50为线控气弹簧,通过布设在升降桌面板的下板面的边缘部处的开关拉动闸线,以控制其可伸缩杆的可伸缩状态。
L型侧支架脚4包括支撑于地面上的横向支撑脚部40及用于连接横向支撑脚部40与钢支架2的竖向杆体41;两幅L型侧支架脚4为组装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而可拆卸地固连至钢支架2的两侧上,以对其他部件进行支撑。此外,可以在该升降桌的固定桌面板22上布设桌面书架。
在使用过程中,开启气弹簧50,此时其伸长长度可以任意调节,从而可通过拉动升降桌面板13,而带动两根摇杆的摆动角度而调整升降桌面板13的高度,并在调整至目标高度时,关闭气弹簧50,此时,可以基于三角形结构500而为横向固连杆部631提供支撑,从而能有效地为升降桌面板13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
在完成各个零部件的制造后,需将升降桌1上的各个部件打包成包装组件,可以将所有零部件打包进同一包装箱内而构成一个能够组装成升降桌1的包装组件,也可以打包进两个以上的包装箱内,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为将升降桌1打包成两个包装组件,具体为板体包与如图7所示的框架主体包7;其中,框架主体包7用于组装出如图1所示升降桌1的主体部分,板体包包括包装纸箱及置于其内的桌面板,若该升降桌1还包括书架,则用于组装成该书架的板体也打包进该板体包内。
参见图1至图17,框架主体包7包括包装箱及置于该包装箱内的升降桌组件;其中,该包装箱为包装纸箱,包括相套装连接的底盖71与顶盖72;升降桌组件包括安装有挂柜3的钢支架2、两副L型侧支架脚4、配件包73及抄书架包79;配件包73包括为纸盒的盒体及置于该盒体内的气弹簧50与用于固定连接相邻接部件的组装连接件,组装连接件包括固定螺栓等;抄书架包79包括为纸盒的盒体及置于该盒体内已组装好的抄书架或抄书架组件。
如图18所示,将升降桌1的各个零部件打包成如图7所示的框架主体包7的打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组装步骤S1,按照设计结构组装出L型侧支架脚4、钢支架2及挂柜3,并将挂柜3固定连接至主支架20的钢架结构21上;及利用纸盒将固定螺栓等组装连接件与升降气弹簧50等进行打包,而打包出配件包73,与将抄书架打包进纸盒中而打包出抄书架包79。
经初步组装之后,悬挂有挂柜3的钢支架2的结构如图2所示,此时钢支架2与挂柜3为正朝向的放置;组装出的L型侧支架脚4的结构如图4所示。
侧面保护构件安装步骤S2,在底盖71内置放底层保护缓冲板73,在底层保护缓冲板73与底盖71的箱侧壁面底部之间间隙内插装侧面保护缓冲构件。
侧面保护缓冲构件用于保护钢支架2与挂柜3组成的组合体,以避免其在打包、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而造成外观损坏,甚至影响结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侧面保护缓冲构件包括保护缓冲构件91、保护缓冲构件92、保护缓冲构件93、保护缓冲构件94、保护缓冲构件95、保护缓冲构件96及保护缓冲构件98,它们均采用EPS填充材料进行制造。为了避免泡沫组件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过大或损坏,为左下角的填充泡沫保护缓冲构件96呈方形,与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分离,而在其他三个转角处均填充角状保护缓冲构件。利用底层保护缓冲板73与箱侧壁之间的夹持作用,而能保持侧面保护构建的安放稳定性,从而可在放置钢支架2与挂柜3时,自然而然地时侧面保护构件位于钢支架2及挂柜3与箱侧壁之间,与先放置钢支架2与挂柜3,再塞装侧面保护构件而容易导致侧面保护构件因钢支架2与挂柜3位置偏离而不易插装侧面保护构件不同;当然,若钢支架2与挂柜3的位置安放对中或者调整对中,也可以再插装侧面保护构件,只是比较麻烦而已,本申请并未排除该技术方案。
钢支架安放步骤S3,在放底层保护缓冲板73上倒置地安放固连有挂柜3的钢支架2,且使挂柜3朝上布置,即挂柜3的底面朝上布置,并使前述侧面保护缓冲构件布设在钢支架2与挂柜3所组成的组合体与箱侧壁面之间;再将等臂双摇杆机构6下压至横向固连杆部631支撑在底层保护缓冲板73上,并在挂柜3的侧旁存有位于横向固连杆部631的上方侧的安置空间74。
经倒置之后的钢支架2及挂柜3的结构如图8所示;如图8、图12、图14及图15所示的结构,安置空间74以挂柜3的内侧壁、钢架结构22及等臂双摇杆机构6所连接组成的L型侧壁为边界的开放空间;其中,等臂双摇杆机构6背离挂柜3的外侧部与主支架20远离挂柜3的端侧部之间存有安装间距,从而形成容纳空间741;等臂双摇杆机构6邻近挂柜3的内侧边与挂柜3的内侧壁面之间存有安装间距,以在等臂双摇杆机构6的内侧边与挂柜3的内侧壁面之间存有内伸状容纳空间742,该内伸状容纳空间742包括前述位于横连杆201与横连杆202之间的间隔空间200;从而使本实施例中的安置空间74包括位于横向固连杆部631正上方的主体安置空间740,前述容纳空间741,及前述内伸状容纳空间742;从而使该安置空间呈L型结构。
组件安放步骤S4,在安置空间74内,位于横向固连杆部631的上方,垫置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5,并在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5的L型限位槽750内安放一幅L型侧支架脚4,即将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5支撑在横向连杆51与两根横向固连杆部631;在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5的上方垫置顶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6,并在顶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6的L型限位槽760内安放另一幅L型侧支架脚4,且使两个L型侧支架脚4的位置上下相对应地并排布置,并在上层L型侧支架脚4的上方侧放置容纳于顶层L型限位槽760内的保护缓冲片体77,即顶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6覆盖在L型限位槽750的上方侧,从而将下层L型侧支架脚4限位地容纳在该L型限位槽750内,由于保护缓冲片体77在顶盖72的压力作用下,以将上层L型侧支架脚4限位地容纳在该L型限位槽760内;并在两个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与底盖71的箱侧壁之间塞入配件包73。
如图13所示,底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5与顶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76均由泡沫材料制成的保护缓冲构件;其中,两个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均为形成有L型限位槽的矩形块体结构,且下层L型限位槽750的槽深等于L型侧支架脚4的厚度,而上层L型限位槽760的槽深大于L型侧支架脚4的厚度,保护缓冲片体77的部分内嵌地套装在上层L型限位槽760内,从而能在利用面积较小的保护缓冲构件就能避免上层L型侧支架脚4的顶侧触碰顶盖72。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幅L型侧支架脚4的内折角43均朝向钢架结构22布置,且在两个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朝内布置的表面上均内凹地形成有内凹腔部78,两个槽座上的内凹腔部78的敞口对接地拼装成用于容纳抄书架包74的折角容纳腔,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安置空间74。
在略去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之后,两幅L型侧支架脚4的在安置空间74内的摆放位置如图8所示,即在本实施例中,两幅L型侧支架脚横放且上下并排布置。配件包73的布设位置如图12、图14及图15所示,即在本实施例中,配件包73与两幅L型侧支架脚4及构成支架脚保护罩体的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均容纳于安置空间74内;其中,配件包主要容纳于容纳空间741内,且使配件包73的内侧面抵靠在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侧面上,而外侧面抵靠在箱侧壁上。
在组装过程中,为块状结构的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内侧面抵靠在钢架结构22上,而邻近升降桌1的前侧的外侧面758相对挂柜4的前端面49朝外凸起布置,从而可在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外侧面758与底盖71的箱侧壁间不存有保护缓冲构件,即在此处没有泡沫填充,从而减少了包装成本,同时L型侧支架脚4嵌入限位泡沫中,不会直接与包装纸箱接触,保证了包装强度。
如图8、图14及图15所示的结构,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侧部具有套装在内伸状容纳空间742内的凸起部759、769,且使L型侧支架脚4具有套装在该内伸状容纳空间742内的构件端部46,且构件端部46具有伸出凸起部759、769而位于内伸状容纳空间742内的悬空端部45,悬空端部45与周边部件之间存有隔离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悬空端部45还伸入钢架结构22的两根横连杆之间的间隔空间200内,且在该升降桌的宽度方向上,凸起部759、769与横连杆201、202抵靠接触或存有隔离间隙,从而能够在沿竖向将两个保护槽座放置在安置空间74内,无需倾斜的插装安放;从而有效地利用悬空布置的端部而减少保护缓冲构件的使用量的同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如图14、图15所示,两幅L型侧支架脚4的横向支撑脚部40沿钢架结构22的长度方向并呈倾斜状布置,且自由端部403相对朝内地靠近钢架结构22。
打包捆扎步骤S5,在挂柜3的上方侧放置垫于其与顶盖72之间的顶层保护缓冲板97,再盖上顶盖72,并采用扎带进行捆扎打包。在本实施例中,顶层保护缓冲板97采用EPS填充材料进行制造。
此外,将两层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背面设置成镂空状结构,且加强筋均匀分布,在减轻了包装重量的同时,及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包装强度。
基于上述打包方法所打包出的包装组件7具有以下优点:
(1)左侧放置配件包可以平衡右侧L型侧支架脚4和挂柜3的重量,使运输更加平稳,提高良率。
(2)钢支架2与挂柜3是完成装配再放入包装,不仅使包装空间得到更好的利用,而且让后期安装更加便捷。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设有L型套装槽的保护槽座构建用于保护L型侧支架脚的缓冲保护组件,此外,还可采用采用泡沫袋构建该缓冲保护组件,且可以将该泡沫袋设置与L型侧支架脚相适配的L型套装袋,并利用扎带将套装有套装袋的L型侧支架脚固定至连杆机构上;其中侧支架脚结构与现有侧壁具有充气泡的快递包装袋结构相似;对于不是L型的侧支架脚,其包装袋与保护槽座上的套槽的结构对应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包括包装箱及容纳于所述包装箱内的升降桌组件,在所述包装箱的底面上垫有底层保护缓冲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桌组件包括倒置于所述底层保护缓冲板上的钢支架,已完成组装并固连至所述钢支架上的挂柜,及横放且上下并排布置的两幅侧支架脚;所述钢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桌面板与所述挂柜的主支架,及安装在所述主支架上且用于控制升降桌面板升降的等臂双摇杆机构;所述等臂双摇杆机构的连杆构件邻近桌面板的端部朝所述升降桌的前侧弯折延伸出横向固连杆部,所述横向固连杆部用于安装所述升降桌面板;
所述等臂双摇杆机构的摇杆摆动至所述横向固连杆部支撑在所述底层保护缓冲板上,并在所述横向固连杆部的上方侧形成有安置空间;所述安置空间以所述挂柜的侧壁及所述钢支架的局部所连接组成的L型侧壁为边界的开放空间,用于容纳所述两幅侧支架脚;在每副所述侧支架脚上均包围有缓冲保护组件,用于使该侧支架脚与周边构件之间存有隔离空间;在所述钢支架与所述挂柜固连成的组合体的四周侧与所述包装箱的箱侧壁之间均垫有侧面保护缓冲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脚为L型侧支架脚;
所述缓冲保护组件包括设有L型限位槽的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所述L型限位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顶面上;每个所述L型限位槽均用于套装单副所述L型侧支架脚,且两个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叠层布置,并在上层L型侧支架脚与所述包装箱的顶盖之间间隔有保护缓冲片体;
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支撑在所述横向固连杆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支架包括上下两根并排布置的横连杆,且在该两根所述横连杆之间存有间隔空间;
所述等臂双摇杆机构邻近所述挂柜的内侧边与所述挂柜的侧壁面之间存有安装间距,以在所述内侧边与所述挂柜的侧壁面之间存有内伸状容纳空间;所述内伸状容纳空间包括所述间隔空间;
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侧部具有套装在所述内伸状容纳空间内的凸起部,且使所述L型侧支架脚具有套装在内伸状容纳空间内的构件端部,且所述构件端部具有伸出所述凸起部而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的悬空端部,所述悬空端部与周边部件之间存有隔离间隙;在所述升降桌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横连杆抵靠接触或存有隔离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为块状结构的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内侧面抵靠在所述主支架上,而邻近所述前侧的外侧面相对所述挂柜的前端面朝外凸起布置;在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外侧面与所述包装箱的箱侧壁间不存有保护缓冲构件;
下层L型限位槽的槽深等于所述L型侧支架脚的厚度,上层L型限位槽的槽深大于所述L型侧支架脚的厚度,所述保护缓冲片体的部分内嵌地套装在所述上层L型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桌组件包括套装在盒体内的抄书架;
两幅所述L型侧支架脚的内折角均朝向所述主支架布置,且至少在一个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的朝内布置的表面上均内凹地形成有内凹腔部,构成用于容纳所述抄书架的折角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两幅所述L型侧支架脚的横向支撑脚部沿所述主支架的长度方向并呈倾斜状布置,且自由端部相对朝内地靠近所述主支架;
所述支架脚限位保护槽座与所述保护缓冲片体为泡沫缓冲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桌组件的配件包置于所述安置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臂双摇杆机构背离所述挂柜的外侧部与所述主支架远离所述挂柜的端侧部之间存有安装间距,以在所述外侧部与所述包装箱的箱侧壁之间存有用于安置所述配件包的容纳空间;所述配件包的内侧面抵靠在所述缓冲保护组件的侧面上,外侧面抵靠在所述箱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件包包括盒体及置于该盒体内的弹性锁定装置与用于固定连接相邻接部件的组装连接件,所述弹性锁定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等臂双摇杆机构的伸展动作;
所述弹性锁定装置为线控气弹簧、线控油弹簧或线控油气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升降桌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挂柜的上方侧与所述包装箱的顶面之间垫有顶层保护缓冲板;
所述顶层保护缓冲板、所述底层保护缓冲板及所述侧面保护缓冲构件均为泡沫缓冲构件;
所述包装箱为包装纸箱。
CN202021757141.5U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Active CN213620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7141.5U CN213620903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7141.5U CN213620903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0903U true CN213620903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7141.5U Active CN213620903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0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4596A (zh) * 2021-10-09 2021-12-03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椅的通用紧凑型包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4596A (zh) * 2021-10-09 2021-12-03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椅的通用紧凑型包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0903U (zh)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
CN106005697B (zh) 一种不规则玻璃片材用运输包装箱
CN112265718B (zh) 一种升降桌包装组件及其打包方法
KR20110101554A (ko) 평판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포장재
CN211748267U (zh) 一种可拆卸式沙发框架结构及沙发
CN211811201U (zh) 按摩椅的环保型缓冲包装结构
CN211443458U (zh) 按摩椅包装缓冲组件
CN111017360A (zh) 按摩椅的包装箱结构
MXPA06004791A (es) Embalaje de manejo de baseloide para ver a traves de el de levantamiento inferior para aparatos electrodomesticos.
CN210122286U (zh) 一种运输货架的缓冲装置
KR20110008397U (ko) 평판표시장치용 포장도구
WO2017117082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ackaging surfboards and other objects
CN109367954A (zh) 一种曲屏显示器包装箱
CN115196158A (zh) 一种物流运输箱
CN210708586U (zh) 一种减震箱
CN211748286U (zh) 用于沙发的座部组件
CN217397337U (zh) 按摩椅包装结构
CN211417931U (zh) 易翻折收纳形带轴类产品箱内包装用支撑件
CN214165909U (zh) 一种跑步机包装箱
KR200472243Y1 (ko) 액자용 포장 박스
CN211582024U (zh) 一种单脚升降绘图桌
CN212922737U (zh) 按摩椅的环保型整机包装
CN205686860U (zh) 底部包装组件及具有其的包装结构
JP2012223276A (ja) 椅子の構造
CN218199950U (zh) 一种紧凑型包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