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0209U - 无人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20209U CN213620209U CN202021964757.XU CN202021964757U CN213620209U CN 213620209 U CN213620209 U CN 213620209U CN 202021964757 U CN202021964757 U CN 202021964757U CN 213620209 U CN213620209 U CN 2136202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g
- main
- unmanned aerial
- aerial vehicle
- machin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无人机结构,该无人机结构包括机身、主翼、垂尾、副翼及鸭翼;其中,所述机身与所述垂尾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垂尾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所述机身的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型;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为1至2,前缘后掠角5°至8°,后缘前掠角为5°至8°,安装角为0°至4°;其中,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远离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其中,鸭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所述鸭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该无人机升力大、机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结构。
背景技术
观瞻全球,无人机在军事科研及民用领域都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无人固定翼飞机以其航时长、载重大、速度快等优势,在各类无人机中应用最为广泛。在民用方面,可以作为大型固定翼植保机做植保服务。在军用方面,可以作为靶机使用。但是现有的无人机布局设计导致无人机升力低、机动性差,导致现有的布局设计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升力大、机动性强的无人机结构。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结构及无人机结构,该无人机升力大、机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结构,该无人机结构包括:机身、主翼、垂尾、副翼及鸭翼;
其中,所述机身与所述垂尾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垂尾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所述机身的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型;
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为1至2,前缘后掠角5°至8°,后缘前掠角为5°至8°,安装角为0°至4°;
其中,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远离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
其中,鸭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所述鸭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优选地,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优选地,所述垂尾为相对厚度8%至10%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至 2,前缘后掠角为35°至40°,后缘后掠角为5°至15°。
优选地,还包括:发动机吊舱,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主翼底部。
优选地,还包括:襟翼,所述襟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襟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
优选地,还包括:升降舵,设置在所述鸭翼上,位于所述鸭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所述升降舵的展长为所述鸭翼的展长的90%至100%。
优选地,还包括: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底部,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
优选地,还包括:主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前起落架和所述垂尾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设置在所述主起落架上。
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主翼与垂尾融合设计,提高了垂尾根部结构强度,机身的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型增加了机身内部空间,使无人机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
2)本申请通过主翼和鸭翼的设置,结合主翼和鸭翼的外形及安装参数,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
3)本申请通过副翼的设置,副翼的展长为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提高了无人机的机动性,与主翼和鸭翼的安装参数相结合,使得无人机的操控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身;2、主翼;3、垂尾;4、副尾;5、襟翼;6、发动机吊舱;7、鸭翼;8、升降舵;9、前起落架;10、后起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结构,该无人机结构包括:机身、主翼、垂尾、副翼及鸭翼;
其中,所述机身与所述垂尾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垂尾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所述机身的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型;
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为1至2,前缘后掠角5°至8°,后缘前掠角为5°至8°,安装角为0°至4°;
其中,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远离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
其中,鸭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所述鸭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结构,主翼与垂尾融合设计,提高了垂尾根部结构强度,机身的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型增加了机身内部空间,使无人机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通过主翼和鸭翼的设置,结合主翼和鸭翼的外形及安装参数,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通过副翼的设置,副翼的展长为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提高了无人机的机动性,与主翼和鸭翼的安装参数相结合,使得无人机的操控性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主翼的具体形状,通过相对厚度12%至 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的选取能够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性能,尤其是无人机的升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垂尾为相对厚度8%至10%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 至2,前缘后掠角为35°至40°,后缘后掠角为5°至15°。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垂尾的具体形状和安装参数,通过8%至10%的对称双凸翼型的选取使得无人机的可操控性更强,通过根梢比为1 至2,前缘后掠角为35°至40°,后缘后掠角为5°至15°的确定,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和机动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发动机吊舱,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主翼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无人机结构进一步包括了安装在主翼底部的发动机吊舱,使得无人机的功能更为多样化,使得无人机适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还包括:襟翼,所述襟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襟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
在该技术方案中,无人机结构进一步包括了襟翼,同时明确了襟翼的设置位置及展长,进一步增加了无人机的受风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舵,设置在所述鸭翼上,位于所述鸭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所述升降舵的展长为所述鸭翼的展长的90%至100%。
在该技术方案中,无人机结构进一步包括了升降舵,同时明确了升降舵的展长,更进一步增加了无人机的受风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底部,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前起落架和所述垂尾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设置在所述主起落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无人机前起落架、主起落架和减震件的布局方式,使得无人机的起飞与降落更为平稳。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结构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如图1至图6所述,该无人机结构包括:机身1、主翼2、垂尾3、副尾 4、襟翼5、发动机吊舱6、鸭翼7、升降舵8、前起落架9、后起落架10。
以总体指标要求为依据确定外形参数,具体为
机身1:部分参数(容积、长度、截面积),机身1部分采用与垂尾3 融合设计,机身1截面为上下对称圆弧型,
主翼2:部分参数(面积、后掠角、展长、展弦比、根梢比、安装角),主翼2为相对厚度12%~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1~2,前缘后掠角 5°~8°,后缘前掠角5°~8°,安装角0°~4°。
垂尾3:部分参数(面积、展长、翼面形状、),垂尾3采用相对厚度8%~ 10%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1~2,前缘后掠角35°~40°,后缘后掠角 5°~15°
副翼:部分参数(面积、展长、展弦比、根梢比),副翼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35%~40%,
襟翼5:部分参数(面积、展长、展弦比、根梢比),襟翼5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35%~40%。
发动机吊舱6:部分参数(直径、长度、),发动机吊舱6为下吊式吊舱。
鸭翼7:部分参数(面积、展长、展弦比、根梢比),鸭翼7采用相对厚度12%~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升降舵8:部分参数(面积、展长、展弦比、根梢比)升降舵8展长为无人机鸭翼7单侧展长的90%~100%
前起落架9:部分参数(减震、收放)前起落架9带减震。
主起落架:部分参数(减震、收放)主起落架带减震。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述,该无人机结构,机身1采用采用与垂尾3融合设计;主翼2相对厚度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2,前缘后掠角5.3°,后缘前掠角5.3°,安装角4°;垂尾3相对厚度10%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2,前缘后掠角37°,后缘后掠角10°;鸭翼7相对厚度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翼面为梯型;升降舵8展长为鸭翼7的90%;副翼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35%;襟翼5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37%;发动机吊舱6为下吊式吊舱;前起落架9带减震;主起落架带减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结构包括:机身、主翼、垂尾、副翼及鸭翼;
其中,所述机身与所述垂尾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垂尾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所述机身的横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圆弧型;
其中,所述主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为1至2,前缘后掠角5°至8°,后缘前掠角为5°至8°,安装角为0°至4°;
其中,所述副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远离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
其中,鸭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所述鸭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12%至15%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尾为相对厚度8%至10%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为1至2,前缘后掠角为35°至40°,后缘后掠角为5°至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吊舱,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主翼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襟翼,所述襟翼设置在所述主翼上,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位于所述主翼靠近于所述机身的一端,所述襟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的展长的35%至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舵,设置在所述鸭翼上,位于所述鸭翼靠近于所述垂尾的一侧,所述升降舵的展长为所述鸭翼的展长的90%至1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底部,位于所述机身远离于所述垂尾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位于所述前起落架和所述垂尾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设置在所述主起落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64757.XU CN213620209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无人机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64757.XU CN213620209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无人机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20209U true CN213620209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48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64757.XU Active CN213620209U (zh) | 2020-09-10 | 2020-09-10 | 无人机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20209U (zh) |
-
2020
- 2020-09-10 CN CN202021964757.XU patent/CN2136202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02661B1 (en) | Performance-enhancing winglet system and method | |
EP2738092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wave drag through bilaterally asymmetric design | |
CN107187599B (zh) | 一种采用双机身高后翼三翼面的高空长航时飞行器气动布局 | |
US8109473B2 (en) | Slotted high lift aerofoils | |
CN106828872B (zh) | 采用支撑尾翼的高后翼高空长航时串列翼飞行器气动布局 | |
CN110143282B (zh) | 一种采用大展弦比双机身飞翼布局的飞行器 | |
CN213620209U (zh) | 无人机结构 | |
CN210681131U (zh) | 一种机翼结构 | |
CN210047622U (zh) | 无人机气动布局 | |
CN110550203A (zh) | 一种超音速飞机 | |
CN212448041U (zh) | 无人机气动布局 | |
CN217598818U (zh) | 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 | |
CN111017190A (zh) | 一种融合体布局大型民用客机 | |
CN211364907U (zh) | 一种低速无人机气动布局 | |
CN212500996U (zh) | 一种垂直起降飞机用机翼及垂直起降飞机 | |
CN215475686U (zh) | 大载重无人机 | |
CN112319814A (zh) | 鸭式飞翼气动布局无人机 | |
CN220281703U (zh) | 双机身无人机 | |
CN212448040U (zh) | 无人机气动布局 | |
CN109484622A (zh) | 一种采用前缘支撑翼的高亚声速后掠翼飞行器气动布局 | |
CN211001782U (zh) | 一种可在高空和地效区飞行的飞行器气动布局 | |
CN220281704U (zh) | 大载重无人机 | |
CN217416091U (zh) | 一种用于飞行器的机翼及配备有该机翼的飞行器 | |
CN220363472U (zh) | 一种环形-平直结构混合翼多功能长航时无人机 | |
CN214524368U (zh) | 一种带有近距耦合导流片的下单翼飞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