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8041U - 无人机气动布局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气动布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8041U
CN212448041U CN202021150755.7U CN202021150755U CN212448041U CN 212448041 U CN212448041 U CN 212448041U CN 202021150755 U CN202021150755 U CN 202021150755U CN 212448041 U CN212448041 U CN 212448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tail
fuselage
wing
degre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507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利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aol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aol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aol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aol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507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8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8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8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无人机气动布局,该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主翼、副翼、垂尾及海狸尾;其中,主翼为三角翼,与机身翼身融合,设置在机身的两侧,主翼的根梢比5至6,前缘后掠角为38°至40°,后缘前掠角为8°至10°,安装角为0°至4°;其中,垂尾为两个,连接于机身,位于机身末端,垂尾的根梢比为3.5至4,前缘后掠角为39°至40°,后缘后掠角为6°至8°;其中,副翼连接于主翼,副翼的展长为主翼单侧展长的70%至80%;其中,海狸尾连接于机身,位于机身的尾部。该无人机气动布局滑跑起飞距离短、低速机动性能优良、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无人机气动布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
背景技术
观瞻全球,无人机在军事科研及民用领域都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无人固定翼飞机以其航时长、载重大等优势,在各类无人机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三角翼布局设计的无人机以其结构简单、气动阻力小、机翼内部空间大等优点,被各领域广泛使用。但是,普通无尾三角翼无人机,只能通过副翼的偏转实现飞机的俯仰控制,在低航速时无法提供足够的低头和抬头力矩,造成了低速机动性能差的缺点。其显著表现为,起飞时滑跑距离长,拉升时无法迅速大仰角机动。对于起降滑跑要求短及灵活机动的应用场合,普通三角翼气动布局无人机已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滑跑起飞距离短、低速机动性能优良、结构简单的无人机气动布局。
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及无人机气动布局,该无人机气动布局滑跑起飞距离短、低速机动性能优良、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该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主翼、副翼、垂尾及海狸尾;
其中,所述主翼为三角翼,与所述机身翼身融合,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5至6,前缘后掠角为38°至40°,后缘前掠角为8°至10°,安装角为0°至4°;
其中,所述垂尾为两个,连接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机身末端,所述垂尾的根梢比为3.5至4,前缘后掠角为39°至40°,后缘后掠角为6°至8°;
其中,所述副翼连接于所述主翼,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单侧展长的70%至80%;
其中,所述海狸尾连接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
优选地,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5%至8%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优选地,所述垂尾为相对厚度5%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
优选地,所述海狸尾位于机身的螺旋桨轴线延长线上。
优选地,所述海狸尾为相对厚度6%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
优选地,还包括方向舵,连接于所述垂尾,位于所述垂尾靠近于所述机身的尾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方向舵的展长为垂尾的60%至70%。
优选地,所述机身的截面为上下对称圆弧型。
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主翼与机身翼身融合,提高了机翼根部结构强度,增加了机翼内部空间,使无人机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
2)本申请在机身的尾部设置了海狸尾,能够高效利用推进气流,加强了海里尾偏转力,确保低航速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抬头和低头力矩,提高了机动性能。
3)本申请的主翼采用三角翼,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
4)本申请提供了主翼、副翼、垂尾的外形及安装参数,通过这种方式布局的无人机具有滑跑起飞距离短、低速机动性能优良、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身;2、主翼;3、副翼;4、海狸尾;5、垂尾;6、方向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该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主翼、副翼、垂尾及海狸尾;
其中,所述主翼为三角翼,与所述机身翼身融合,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5至6,前缘后掠角为38°至40°,后缘前掠角为8°至10°,安装角为0°至4°;
其中,所述垂尾为两个,连接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机身末端,所述垂尾的根梢比为3.5至4,前缘后掠角为39°至40°,后缘后掠角为6°至8°;
其中,所述副翼连接于所述主翼,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单侧展长的70%至80%;
其中,所述海狸尾连接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气动布局,通过主翼与机身翼身融合,提高了机翼根部结构强度,增加了机翼内部空间,使无人机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通过在机身的尾部设置了海狸尾,能够高效利用推进气流,加强了海里尾偏转力,确保低航速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抬头和低头力矩,提高了机动性能。通过主翼采用三角翼的设计,提高了无人机的升力。通过提供的主翼、副翼、垂尾的外形及安装参数,使无人机具有滑跑起飞距离短、低速机动性能优良、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5%至8%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主翼的具体形状,通过相对厚度5%至8%的不对称双凸翼型的选取能够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性能,尤其是无人机的升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垂尾为相对厚度5%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为宜的具体形状,通过相对厚度5%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的选取,能够使无人机的飞行更为平稳。
进一步地,所述海狸尾位于机身的螺旋桨轴线延长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海狸尾的设置位置,能够高效利用推进气流,加强了海里尾偏转力,确保低航速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抬头和低头力矩,提高了机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海狸尾为相对厚度6%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海狸尾的具体形状,能够进一步加强海里尾偏转力,确保低航速时也可以获得足够的抬头和低头力矩,提高了机动性能。
进一步地,还包括方向舵,连接于所述垂尾,位于所述垂尾靠近于所述机身的尾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方向舵的展长为垂尾的60%至70%。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方向舵的设置,同时提供了方向舵的设置位置及展长,便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调整航向。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截面为上下对称圆弧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机身的截面形状,该截面为机身的纵向截面,截面为上下对称圆弧型,呈近似于“8”字形,能够充分利用气流的升力,使无人机具有滑跑起飞距离短、低速机动性能优良、结构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气动布局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如图1至图6所述,该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1、主翼2、副翼3、海狸尾4、垂尾5、方向舵6,
以总体指标要求为依据确定外形参数,具体为:
机身1:部分参数(容积、长度、截面积),机身1部分采用翼身融合设计,机身1截面为上下对称圆弧型。
主翼2:部分参数(面积、后掠角、展长、展弦比、根梢比、安装角)主翼2采用相对厚度5%至8%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5至6,前缘后掠角38°至40°,后缘前掠角8°至10°,安装角0°至4°。
副翼3:部分参数(面积、展长、展弦比、根梢比),副翼3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70%至80%。
海狸尾4:部分参数(面积、展长、翼面形状),海狸尾4为相对厚度6%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翼面为三角型,
垂尾5:部分参数(面积、后掠角、展长、展弦比、根梢比),垂尾5采用相对厚度5%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3.5至4,前缘后掠角39°至40°,后缘后掠角6°至8°
方向舵6:部分参数(面积、展长、展弦比、根梢比),方向舵6展长为垂尾5的60%至70%。
具体实施例
该无人机气动布局采用主翼(三角翼)、垂尾5、海狸尾4式平尾气动布局。机身1采用采用翼身融合设计;主翼2相对厚度6%的不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5,前缘后掠角40°,后缘前掠角8°,安装角2°;垂尾5相对厚度5%的对称双凸翼型,根梢比3.5,前缘后掠角40°,后缘后掠角6°;海狸尾4相对厚度6的对称双凸翼型,翼面为三角型;方向舵6展长为垂尾5的70%;副翼3展长为无人机主翼2单侧展长的80%;机身1依据全机装载情况优化设计,依据发动机的进气特性而确定其外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气动布局包括:机身、主翼、副翼、垂尾及海狸尾;
其中,所述主翼为三角翼,与所述机身翼身融合,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主翼的根梢比5至6,前缘后掠角为38°至40°,后缘前掠角为8°至10°,安装角为0°至4°;
其中,所述垂尾为两个,连接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机身末端,所述垂尾的根梢比为3.5至4,前缘后掠角为39°至40°,后缘后掠角为6°至8°;
其中,所述副翼连接于所述主翼,所述副翼的展长为所述主翼单侧展长的70%至80%;
其中,所述海狸尾连接于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机身的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为相对厚度5%至8%的不对称双凸翼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垂尾为相对厚度5%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狸尾位于机身的螺旋桨轴线延长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狸尾为相对厚度6%至8%的对称双凸翼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舵,连接于所述垂尾,位于所述垂尾靠近于所述机身的尾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舵的展长为垂尾的60%至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截面为上下对称圆弧型。
CN202021150755.7U 2020-06-19 2020-06-19 无人机气动布局 Active CN212448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0755.7U CN212448041U (zh) 2020-06-19 2020-06-19 无人机气动布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50755.7U CN212448041U (zh) 2020-06-19 2020-06-19 无人机气动布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8041U true CN212448041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1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50755.7U Active CN212448041U (zh) 2020-06-19 2020-06-19 无人机气动布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8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1313A (zh) * 2021-09-14 2022-01-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后机身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1313A (zh) * 2021-09-14 2022-01-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后机身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98885A (en) Airplane airframe
CN202279235U (zh) 变体鸭式无尾气动布局
CN108100212B (zh) 一种小展弦比自适应变体飞翼布局战斗机
CN108639339B (zh) 一种无人机气动布局
CN107839893B (zh) 飞机
CN210235305U (zh) 一种可变机翼外翼后掠角和可倾斜小翼的飞翼式飞机
CN103171766A (zh) 短距起降无人飞翼
CN208412143U (zh) 一种联结翼无人机的气动布局
CN106335624A (zh) 一种采用双尖锥鱼尾型前缘气动布局的飞行器
CN103231795A (zh) 一种公务机的发动机上置及前掠翼鸭式布局
CN115571323A (zh) 一种亚声速扁平融合体布局飞行器
CN112896499A (zh) 一种倾转涵道与固定螺旋桨组合布局的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0143282B (zh) 一种采用大展弦比双机身飞翼布局的飞行器
CN212448041U (zh) 无人机气动布局
CN103523223B (zh) 飞翼布局的横航向控制系统及横航向控制方法
CN109436290B (zh) 一种飞行器翼面折叠机构
CN203714171U (zh) 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斜形逆变机翼
CN210047622U (zh) 无人机气动布局
CN106828872B (zh) 采用支撑尾翼的高后翼高空长航时串列翼飞行器气动布局
CN103171758A (zh) 一种飞翼型飞机的增升方法
CN110550203A (zh) 一种超音速飞机
CN204507270U (zh) 新型高升力联接翼布局飞行器
CN115924059A (zh) 一种单后掠飞翼平尾融合气动布局飞机
CN215972072U (zh) 无人机气动布局
CN207902734U (zh) 一种气动布局的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