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3958U -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3958U
CN213583958U CN202023009226.8U CN202023009226U CN213583958U CN 213583958 U CN213583958 U CN 213583958U CN 202023009226 U CN202023009226 U CN 202023009226U CN 213583958 U CN213583958 U CN 213583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insulating
battery
plate assembly
batter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092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杰
徐雨
张晓磊
刘瑞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CALB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B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092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3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3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3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电极端子、连接片以及绝缘隔离件,电极端子设置在盖板本体上;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熔断部,第一连接部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与极耳电连接,熔断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电流过大时熔断部熔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断开;绝缘隔离件位于熔断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以避免极耳与第一连接部相接触。通过将绝缘隔离件设置于熔断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即使极耳的长度可以通过熔断部,由于绝缘隔离件的存在,极耳会支撑在绝缘隔离件上,极耳会与第一连接部形成间隙,以此保证极耳与第一连接部不会出现直接接触。

Description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电芯的极耳通过连接片与电极端子相连接,即连接片的两端分别连接极耳和电极端子,而连接片的中部具有熔断部,在电路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连接片会从熔断部断开,从而将极耳和电极端子之间形成开路,以此保证电路安全。在实际连接或者使用时,极耳容易出现错位,极耳会与连接片与电极端子连接的部分出现搭接,此时即使熔断部熔断,电池回路仍旧存在,因此使得熔断部无法实现安全保护功能,存在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以提高熔断部的安全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
盖板本体;
电极端子,电极端子设置在盖板本体上;
连接片,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熔断部,第一连接部与电极端子电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熔断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电流过大时熔断部熔断,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断开;
绝缘隔离件,绝缘隔离件位于熔断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以避免极耳与第一连接部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电极端子、连接片以及绝缘隔离件,电极端子与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电连接,电芯的极耳与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电连接。通过将绝缘隔离件设置于熔断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即使极耳的长度可以通过熔断部,由于绝缘隔离件的存在,极耳会支撑在绝缘隔离件上,极耳会与第一连接部形成间隙,以此保证极耳与第一连接部不会出现直接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通过将电池盖板组件的绝缘隔离件设置于熔断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即使极耳的长度可以通过熔断部,由于绝缘隔离件的存在,极耳会支撑在绝缘隔离件上,极耳会与第一连接部形成间隙,以此保证极耳与第一连接部不会出现直接接触。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绝缘件以及绝缘隔离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绝缘件以及绝缘隔离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芯;2、极耳;3、箱体;10、盖板本体;11、注液孔;12、防爆阀孔;20、电极端子;30、连接片;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熔断部;34、开口;40、绝缘件;41、流道;42、第一限位凸起;43、环形凸起;431、通道;44、通孔;45、第二限位凸起;50、绝缘隔离件;60、防爆阀。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请参考图1至图8,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10;电极端子20,电极端子20设置在盖板本体10上;连接片30,连接片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以及熔断部33,第一连接部31与电极端子20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电芯1的极耳2电连接,熔断部33位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电流过大时熔断部33熔断,以使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断开;绝缘隔离件50,绝缘隔离件50位于熔断部33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以避免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10、电极端子20、连接片30以及绝缘隔离件50,电极端子20与连接片30的第一连接部31电连接,电芯1的极耳2与连接片30的第二连接部32电连接。通过将绝缘隔离件50设置于熔断部33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即使极耳2的长度可以通过熔断部33,由于绝缘隔离件50的存在,极耳2会支撑在绝缘隔离件50上,极耳2会与第一连接部31形成间隙,以此保证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不会出现直接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熔断部33用于实现电路的安全保护,在电路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连接片30会从熔断部33断开,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断开,此时极耳2与电极端子20之间的电连接断开。考虑到极耳2容易发生错位,如果极耳2搭接在第一连接部31上,此时即使连接片30断开,则极耳2与电极端子20之间依然会存在电连接,从而引发安全风险。
而本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的设置,如果极耳2即使发生错位,首先需求通过绝缘隔离件50的限位,即绝缘隔离件50会起到一定的止挡作用。即使极耳2可以通过绝缘隔离件50,但由于绝缘隔离件50的存在,则极耳2也是位于绝缘隔离件50的上方,即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之间会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此避免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相接触,从而可以使得熔断部能够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0与第一连接部31可以直接焊接连接,而极耳2与第二连接部32也可以直接焊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绝缘件40,绝缘件40设置在盖板本体10与连接片30之间,以此实现对盖板本体10与连接片30之间的电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40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例如,橡胶、塑料、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涤纶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
相应的,绝缘隔离件50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例如,橡胶、塑料、聚丙烯、涤纶树脂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设置在绝缘件40上,绝缘件40对绝缘隔离件50形成定位,以此保证绝缘隔离件50能够可靠地隔离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片30上设置有开口34,绝缘隔离件50穿设在开口34内,绝缘隔离件50远离绝缘件40的一端突出开口34的端面,从而保证绝缘隔离件50能够支撑极耳2,以此避免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片30上的开口34可以是在连接片30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具有封闭的周向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片30上的开口34可以是在连接片30的中部开设一个大开口,从而使得连接片30的一部分形成两个间隔的段体(即为第二连接部32),而绝缘隔离件50穿设在大开口内,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绝缘隔离件50沿绝缘件4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可以用于稳定支撑错位后的极耳2,保证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形成可靠的隔离。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隔离件50的数量可以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绝缘隔离件50可以为3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为凸起,绝缘隔离件50与连接片30卡接,以此实现对连接片30的定位作用,保证连接片30不会相对于绝缘件40发生位置变化。
具体的,绝缘隔离件50在保证对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形成可靠隔离的基础上,且绝缘隔离件50能够与连接片30形成卡接关系,即绝缘隔离件50能够与连接片30形成相对固定了连接关系,而绝缘隔离件50连接于绝缘件40上,绝缘件40的位置相对较为固定,发生位移的可能性较小,从而可以保证绝缘隔离件50的位置稳定性,进一步实现了对连接片30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隔离件50可以与开口34的侧壁相接触,从而形成绝缘隔离件50与连接片30的卡接关系。或者,绝缘隔离件50可以与开口34形成过渡配合关系,从而形成稳定的卡接关系。或者,绝缘隔离件50可以是变形件,从而通过绝缘隔离件50的变形量实现与连接片30的卡接关系。对于绝缘隔离件50与连接片30的卡接方式,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保证绝缘隔离件50与连接片30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可以是矩形凸起、梯形凸起、圆柱形凸起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与绝缘件40为一体式结构,不仅结构稳定性较高,且可以提高成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一体式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不排除独立形成后进行后续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与绝缘件40为独立的两个部件,绝缘隔离件50与绝缘件40相连接,绝缘隔离件50与绝缘件40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绝缘隔离件50与绝缘件40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设置在绝缘件40上,且位于连接片30的外侧,即在极耳2的宽度较大时,绝缘隔离件50可以无需穿过连接片30,只要保证绝缘隔离件50能够对极耳2形成支撑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隔离件50设置在连接片30背离绝缘件40的一侧,即绝缘隔离件50与连接片30形成固定关系,而绝缘隔离件50凸出连接片30设置,从而能够对错位的极耳2形成支撑作用,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于连接片30上的绝缘隔离件50可以是固定到连接片30上的绝缘部件,例如采用粘结或者卡接等固定方式将绝缘隔离件50连接于连接片30上。或者绝缘隔离件50可以是涂覆在连接片30上一层相对较厚的绝缘涂层,从而能够实现隔离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盖板本体10上设置有注液孔11,绝缘件40上设置有流道41,注液孔11与流道41相对设置;其中,绝缘件40朝向电芯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42,第一限位凸起42与流道41相邻设置,第一限位凸起42用于避免极耳2遮挡流道41的端口,从而可以使得流道41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因此可以使得注液孔11始终处于连通状态,不会出现封堵问题。
具体的,注液孔11与流道41相连通保证电解液可以正常流入到电池内部。为了保证极耳2不会封堵于流道41的端口,从而在绝缘件40朝向电芯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42,即第一限位凸起42凸出绝缘件40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限位凸起42的顶端与流道41的端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使极耳2与第一限位凸起42的顶端相接触,但极耳2与流道41的端口具有一定的间距,则流道41与电池的内部依然处于连通关系,即电解液可以由流道41的端口流出,此时绝缘件40、第一限位凸起42以及极耳2之间形成的周向间隙可以保证电解液流入到电池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限位凸起42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沿流道4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从而能够保证对极耳2形成可靠的支撑,使得极耳2与流道41的端口可靠隔离。
具体的,当极耳2止挡在多个第一限位凸起42的顶端时,此时流道41通过相邻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之间的空隙与电池内部形成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沿流道41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即任意相邻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之间形成的弧度均相一致,以此使得极耳2不会由于支撑分布不均匀而产生变形等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绝缘件40上设置有环形凸起43,环形凸起43环绕流道41设置;其中,第一限位凸起42设置在环形凸起43上,环形凸起43的中心形成了与流道41相连通的中心孔,因此在环形凸起4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42保证极耳2不会直接封堵于中心孔的端口上。
进一步地,绝缘件40上设置有环形凸起43,环形凸起43朝向电芯1凸出,第一限位凸起42设置在环形凸起43朝向电芯1的一端,即第一限位凸起42设置在环形凸起43的顶部(相对于环形凸起43与绝缘件40相连接的一端,环形凸起43连接有第一限位凸起42的一端理解为顶部)。
具体的,注液孔11、流道41以及环形凸起43的中心孔依次连通,当极耳止挡在凸起的顶部时,由于第一限位凸起42的存在会使得中心孔与第一限位凸起42两侧的空间形成连通状态,以此保证中心孔与电池内部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42为凸起,环形凸起43的顶部可以仅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凸起4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42为凸起,环形凸起43的顶部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2可以环绕环形凸起43均匀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42与环形凸起43为一体式结构,不仅结构稳定性较高,且可以提高成型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件40、第一限位凸起42以及环形凸起43为一体式结构,以此提高部件直接的连接稳定性,且成型效率也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42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例如,橡胶、塑料、聚丙烯、涤纶树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
相应的,环形凸起43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例如,橡胶、塑料、聚丙烯、涤纶树脂等。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一体式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不排除独立形成后进行后续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42与环形凸起43为独立的两个部件,第一限位凸起42与环形凸起43相连接,第一限位凸起42与环形凸起43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第一限位凸起42与环形凸起43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凸起43与绝缘件40为独立的两个部件,环形凸起43与绝缘件40相连接,环形凸起43与绝缘件40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环形凸起43与绝缘件40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环形凸起43的侧部设置有通道431,通道431与流道41相连通,即在保证环形凸起43的中心孔与第一限位凸起42的两侧间隙与电池内部形成连通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通过通道431形成连通,保证具备足够的连通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通道431可以是一个内部通孔,通孔可以是圆孔或者多边形孔。或者通道431可以是一个开口,即从环形凸起43顶端切出一个开口,开口可以是U形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道43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通道431间隔的设置在环形凸起43上,从而增加电解液的流通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通道431均匀布置在环形凸起43上。当然,通道431也可以随意布置,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盖板本体10上设置有防爆阀孔12,绝缘件40上设置有通孔44,防爆阀孔12与通孔44相对设置,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防爆阀60,防爆阀60设置在防爆阀孔12内;其中,绝缘件40朝向电芯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45,第二限位凸起45与通孔44相邻设置,第二限位凸起45用于避免极耳2与防爆阀60相接触。
具体的,电池出现过充电或异常现象时,电池内部的气压增大,气体经由防爆阀孔12冲破防爆阀60以达到泄压的目的。但是如果极耳2过长,则可能伸入防爆阀孔12并与盖板本体10电连接,导致电池内短路,而第二限位凸起45能够隔开极耳2和防爆阀孔12,从而防止电池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通过将电池盖板组件的绝缘隔离件50设置于熔断部33与第二连接部32之间,即使极耳2的长度可以通过熔断部33,由于绝缘隔离件50的存在,极耳2会支撑在绝缘隔离件50上,极耳2会与第一连接部31形成间隙,以此保证极耳2与第一连接部31不会出现直接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电芯1,电芯1上设置有极耳2,极耳2与连接片30的第二连接部32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箱体3,电芯1设置在箱体3内,电池盖板组件与箱体3相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前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本体(10);
电极端子(20),所述电极端子(20)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10)上;
连接片(30),所述连接片(30)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以及熔断部(33),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电极端子(20)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电芯(1)的极耳(2)电连接,所述熔断部(3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之间,电流过大时所述熔断部(33)熔断,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断开;
绝缘隔离件(50),所述绝缘隔离件(50)位于所述熔断部(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之间,以避免所述极耳(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
绝缘件(40),所述绝缘件(40)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10)与所述连接片(30)之间;
所述绝缘隔离件(50)设置在所述绝缘件(4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0)上设置有开口(34),所述绝缘隔离件(50)穿设在所述开口(34)内,所述绝缘隔离件(50)远离所述绝缘件(40)的一端突出所述开口(34)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5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绝缘隔离件(50)沿所述绝缘件(4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50)为凸起,所述绝缘隔离件(50)与所述连接片(30)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50)与所述绝缘件(40)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10)上设置有注液孔(11),所述绝缘件(40)上设置有流道(41),所述注液孔(11)与所述流道(41)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绝缘件(40)朝向所述电芯(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4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2)与所述流道(4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2)用于避免所述极耳(2)遮挡所述流道(41)的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40)上设置有环形凸起(43),所述环形凸起(43)环绕所述流道(41)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42)设置在所述环形凸起(4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50)设置在所述连接片(30)上。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CN202023009226.8U 2020-12-14 2020-12-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Active CN213583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9226.8U CN213583958U (zh) 2020-12-14 2020-12-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9226.8U CN213583958U (zh) 2020-12-14 2020-12-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3958U true CN213583958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4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09226.8U Active CN213583958U (zh) 2020-12-14 2020-12-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395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3927A (zh) * 2023-02-09 2023-03-28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WO2023141980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221598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7199643A (zh) * 2023-11-03 2023-1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00785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050953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盖板结构及电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1980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3221598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00785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4050953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盖板结构及电池
CN115863927A (zh) * 2023-02-09 2023-03-28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7199643A (zh) * 2023-11-03 2023-1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7199643B (zh) * 2023-11-03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83958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KR100551396B1 (ko) 일체형 캡조립체를 갖는 이차전지 및 일체형 캡조립체형성 방법
WO2020228486A1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装置
KR101303477B1 (ko) 배터리 어셈블리
EP2733770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US2018012316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308217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973048B1 (ko) 캡 조립체,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및 제조 방법
US933131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849263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6558680B (zh) 电极组件以及包括其的二次电池
EP333393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3570344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top cover assembly thereof
CN109390520B (zh) 蓄电装置
KR20100135046A (ko) 배터리팩
US20170373301A1 (en) Top Cover Of Power Battery And Power Battery
CN213483848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
KR102381778B1 (ko) 배터리 팩
KR100865400B1 (ko) 리튬 폴리머 전지
CN207199688U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10156471U (zh) 锂电池壳体总成结构
EP357034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top cover assembly thereof
EP2736099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0822188B1 (ko) 각형 이차전지
KR20180119318A (ko) 높은 에너지 밀도를 갖는 배터리 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AVIC lithium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