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3612U -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3612U
CN213583612U CN202022844833.XU CN202022844833U CN213583612U CN 213583612 U CN213583612 U CN 213583612U CN 202022844833 U CN202022844833 U CN 202022844833U CN 213583612 U CN213583612 U CN 213583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atched
block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48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丁
费文彬
李宏志
徐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ui Auto Electric Huangshan JS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ui Auto Electric Huangshan JS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ui Auto Electric Huangshan JSC filed Critical Changhui Auto Electric Huangshan JSC
Priority to CN2020228448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3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3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3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包括左侧底座、右侧底座、电路板及线束总成、上盖、外壳,所述的左侧底座、右侧底座分别设置在转向柱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底座、右侧底座通过电路板及线束总成、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底座上设置有转向开关总成和上盖,所述的右侧底座上设置有怀挡开关总成;所述的转向开关总成上设置有转向变光手柄总成、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所述的怀挡开关总成上设置有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汽车组合开关无法承载太多的功能需求,不适用于智能化汽车功能拓展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众多的智能化、驾驶功能、机械功能的电子化都会应用在最新款的汽车上。而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汽车组合开关,大多数分为两个手柄,即左边的转向手柄和右边的雨刮手柄。仅有两个手柄的汽车组合开关无法承载太多的功能需求,即汽车功能的增加和组合开关两手柄功能无法再布置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但组合开关功能越多,需要的开关体积也会变大,与转向管柱和护罩的安装匹配也会存在困难,这给整车设计带来新的难题。同时,组合开关功能增加,接插件相应的接口也会随之增加,这还会导致整车线束成本的增加。传统组合开关硬线信号输出的组合开关,已不适用诸如ACC自适应巡航、电子换挡、诊断等智能化汽车功能拓展。因此,发明一种能实现多功能的多手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很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解决传统的汽车组合开关无法承载太多的功能需求,不适用于智能化汽车功能拓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包括左侧底座、右侧底座、电路板及线束总成、上盖、外壳,所述的左侧底座、右侧底座分别设置在转向柱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底座、右侧底座通过电路板及线束总成、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底座上设置有转向开关总成和上盖,所述的右侧底座上设置有怀挡开关总成;所述的转向开关总成上设置有转向变光手柄总成、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所述的怀挡开关总成上设置有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
所述的电路板及线束总成上设置有第一竖向触点、第一横向触点、第二竖向触点、第二横向触点、第三竖向触点、第三横向触点,上述的各触点上方分别适配设置有第一竖向滑块、第一横向滑块、第二竖向滑块、第二横向滑块、第三竖向滑块、第三横向滑块,上述的各滑块均与外壳通过滑槽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电路板及线束总成连接至车身控制器BCM;
所述的转向变光手柄总成包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下盖,与第一手柄连接的第一转块,所述的第一转块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接触桥,所述的第一转块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有第一按钮,所述的第一按钮下端设置有第一顶柱;所述的第一手柄中设置有第一手柄芯,所述第一手柄芯的第一空心柱适配第一顶柱;所述的第一手柄芯中设置有适配第一空心柱的第一压块和第一导电橡胶;所述的第一手柄芯下端套有旋钮,所述的旋钮通过卡槽结构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桥座,所述的第二接触桥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接触桥,所述的第一手柄芯、第二接触桥座均与第一手柄中的第一固定柱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手柄芯还适配设置有第一线路板,所述的第一线路板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所述的第一线路板为可柔性折弯线路板,并相对第一按钮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与第二触点反方向设置的第三触点,所述的第一触点适配第一接触桥,所述的第二触点适配第一导电橡胶,所述的第三触点适配第二接触桥;
所述第一手柄的第一手柄杆上套有第一拨叉,所述的第一拨叉与外壳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拨叉下端设置有第一拨柱;
所述的第一拨柱适配第一竖向滑块,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一传动杆适配第一横向滑块,所述的第一手柄杆下端设置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传动杆的横杆与第一挂钩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两端与外壳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手柄杆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一顶杆,所述的第一顶杆适配第一档位块,所述的第一档位块固定设置在外壳中;
所述的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包括第二手柄,与第二手柄连接的第二转块,所述的第二转块与第二按钮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按钮下端设置有第二顶柱;所述的第二手柄中设置有第二手柄芯,所述第二手柄芯的第二空心柱适配第二顶柱;所述的第二手柄芯中设置有适配第二顶柱的第二导电橡胶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的第二线路板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
所述第二手柄的第二手柄杆上套有第二拨叉,所述的第二手柄杆与第二拨叉通过第二滚花销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叉与外壳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叉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拨柱,所述的第二拨柱适配第二竖向滑块,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二传动杆适配第二横向滑块;所述的第二手柄杆上端设置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传动杆的横杆与第二挂钩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两端与外壳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包括第三手柄,与第三手柄连接的第三转块,所述的第三转块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接触桥,所述的第三转块与第三按钮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按钮下端设置有第三顶柱;所述的第三手柄中设置有第三手柄芯,所述第三手柄芯的第三空心柱适配第三顶柱;所述的第三手柄芯中设置有适配第三顶柱的第三压板和第三导电橡胶;
所述的第三手柄芯还适配设置有第三线路板,所述的第三线路板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所述的第三线路板为可柔性折弯线路板,并相对第三按钮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四触点、第五触点,所述的第四触点适配第三接触桥,所述的第五触点适配第三导电橡胶;
所述第三手柄的第三手柄杆上套有第三拨叉,所述的三手柄杆与第三拨叉通过第三滚花销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拨叉与外壳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拨叉下端还设置有第三拨柱,所述的第三拨柱适配第三竖向滑块,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三传动杆适配第三横向滑块;所述的第三手柄杆上端设置有第三挂钩,所述第三传动杆的横杆与第三挂钩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两端与外壳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包括第四手柄、第四手柄下盖,与第四手柄连接的第四转块,所述的第四手柄中还设置有第四手柄芯,所述的第四手柄芯中设置有第四导电橡胶和第四压块,所述的第四压块与第四按钮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四手柄下盖上固定设置有L型第四线路板,第四线路板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所述第四线路板的触点适配第四导电橡胶;
所述电路板及线束总成位于右侧底座的部分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所述的霍尔传感器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中通过限位滑槽结构设置有磁体,所述的磁体上端设置有第四拨柱,所述的第四拨柱适配第四手柄杆底端的卡槽;所述的第四手柄杆穿过右侧底座并通过第四滚花销与右侧底座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装配,让左侧底座、上盖与外壳装配后牢固无松动,解决开关分总成装配后有串动间隙导致匹配不佳的问题,所述左侧底座的两侧及上盖的上端均设置有T型倒扣,所述的左侧底座两侧还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外壳中设置有适配T型倒扣的T型导向槽,所述的T型导向槽中均设置有软筋;所述的卡扣适配外壳。
进一步地,为了能让方向盘回正时,使第一手柄复位,同时转向灯指示停止,所述的第一拨叉上端设置有第一档位槽,所述的第一拨叉上方设置有复位块,所述复位块的一端与第一拨叉之间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的复位块下端设置有第一滑柱,所述的第一滑柱适配第一档位槽,所述的复位块上端设置有回位拨块,所述的回位拨块上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的导向块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套设在上盖的第二固定柱上。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档位手感,所述的第二手柄杆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二顶杆适配第二档位块,所述的第二档位块固定设置在左侧底座中,所述的第二档位块上设置有适配第二顶杆的档位轨迹。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档位手感,所述的第三手柄杆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三顶杆,所述的第三顶杆适配第三档位块,所述的第三档位块固定设置在左侧底座中,所述的第三档位块上设置有适配第三顶杆的档位轨迹。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档位手感,所述第四手柄的第四手柄杆中还设置有带弹簧的第四顶杆,所述的第四顶杆适配第四档位块,所述的第四档位块固定设置在右侧底座中,所述的第四档位块上设置有适配第四顶杆的档位轨迹。
进一步地,为了能在夜间行车时切换挡位能更加快速便捷,所述的第四线路板上设置有LED光源,LED光源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体,所述的导光体穿过第四手柄芯,导光体上方还设置有符号指示块。
进一步地,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多档位切换,所述的磁体以阶梯状结构设置NS磁极,其N极设置在磁体的中间位置并以V型结构布置,在电路板及线束总成上对应磁体的NS磁极位置设置有六个霍尔传感器,所述的霍尔传感器与磁体之间设置有空隙。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零件的变形收缩问题,且增加零件的强度,所述的左侧底座、右侧底座、外壳上均设置有网格式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能让驾驶员可以对开关实施盲操作,规避了多手柄开关误操作的可能,所述的转向变光手柄总成的长度大于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的长度,所述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的长度大于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边设置转向开关总成,将多个手柄功能组合为一个整体,集成了转向变光手柄、方向盘调节手柄、ACC 自适应巡航手柄共三个手柄,将左边三个手柄中常用的转向手柄长度设置为最长,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次之,使用频率较少的方向盘调节手柄最短,通过科学和合理的设计,使用得驾驶员可以对开关实施盲操作的驾驶乐趣,规避了多手柄开关会误操作的可能;在右边的怀挡开关总成上设置了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更符合驾驶习惯,与传统车型的地档相比,可以给主副驾驶之间的留出足够的空间;而且手柄上的DNR标志设置有背光效果,夜间行车时切换挡位能更加的快速便捷。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的组合状态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右侧底座、转向开关总成、怀挡开关总成、电路板及线束总成、上盖及外壳部分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左视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右侧底座、转向开关总成、怀挡开关总成、电路板及线束总成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变光手柄总成的组合状态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变光手柄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的组合状态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的组合状态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及线束总成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变光手柄总成的第一手柄内部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变光手柄总成的第一拨叉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向变光手柄总成的第一传动杆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的第二拨叉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的第二传动杆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的磁体磁极分布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手柄带动磁体磁极移动的原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磁体磁极移动到不同位置时与霍尔传感器的对应关系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包括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上盖4、外壳5,所述的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分别设置在转向柱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通过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底座1上设置有转向开关总成和上盖4,所述的右侧底座2上设置有怀挡开关总成;所述的转向开关总成上设置有转向变光手柄总成6、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7、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所述的怀挡开关总成上设置有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9;
如图12所示,所述的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上设置有第一竖向触点301、第一横向触点302、第二竖向触点303、第二横向触点304、第三竖向触点305、第三横向触点306,上述的各触点上方分别适配设置有第一竖向滑块621、第一横向滑块622、第二竖向滑块711、第二横向滑块712、第三竖向滑块813、第三横向滑块814,上述的各滑块均与外壳5通过滑槽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连接至车身控制器BCM;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转向变光手柄总成6包括第一手柄601、第一手柄下盖602,与第一手柄601连接的第一转块603,所述的第一转块603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接触桥608,所述的第一转块603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有第一按钮606,所述的第一按钮606下端设置有第一顶柱6061;所述的第一手柄601中设置有第一手柄芯604,所述第一手柄芯604的第一空心柱6041 适配第一顶柱6061;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中设置有适配第一空心柱的第一压块609和第一导电橡胶610;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下端套有旋钮605,所述的旋钮605通过卡槽结构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桥座612,所述的第二接触桥座61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接触桥611,并如图13所示,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第二接触桥座612均与第一手柄601中的第一固定柱6011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还适配设置有第一线路板607,所述的第一线路板 607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所述的第一线路板607为可柔性折弯线路板,并相对第一按钮606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与第二触点反方向设置的第三触点,所述的第一触点适配第一接触桥608,所述的第二触点适配第一导电橡胶610,所述的第三触点适配第二接触桥611;
所述第一手柄601的第一手柄杆6012上套有第一拨叉613,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如图14所示,所述的第一拨叉613 下端设置有第一拨柱6132;
所述的第一拨柱6132适配第一竖向滑块621,如图15所示,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一传动杆623适配第一横向滑块622,所述的第一手柄杆6012下端设置有第一挂钩6013,所述第一传动杆623的横杆与第一挂钩601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623的两端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手柄杆6012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一顶杆624,所述的第一顶杆624适配第一档位块625,所述的第一档位块625固定设置在外壳5中;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7包括第二手柄701,与第二手柄701连接的第二转块702,所述的第二转块702与第二按钮703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按钮703下端设置有第二顶柱7031;所述的第二手柄701中设置有第二手柄芯704,所述第二手柄芯704的第二空心柱 7041适配第二顶柱7031;所述的第二手柄芯704中设置有适配第二顶柱7031 的第二导电橡胶705和第二线路板706,所述的第二线路板706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
所述第二手柄701的第二手柄杆7011上套有第二拨叉708,所述的第二手柄杆7011与第二拨叉708通过第二滚花销709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叉 708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如图16所示,所述的第二拨叉708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拨柱7081,所述的第二拨柱7081适配第二竖向滑块711,如图17所示,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二传动杆710适配第二横向滑块712;所述的第二手柄杆7011上端设置有第二挂钩7012,所述第二传动杆710的横杆与第二挂钩701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710的两端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的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包括第三手柄801,与第三手柄801连接的第三转块803,所述的第三转块803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接触桥807,所述的第三转块803与第三按钮804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按钮804下端设置有第三顶柱8041;所述的第三手柄801中设置有第三手柄芯805,所述第三手柄芯805的第三空心柱8051适配第三顶柱 8041;所述的第三手柄芯805中设置有适配第三顶柱8041的第三压板808和第三导电橡胶809;
所述的第三手柄芯805还适配设置有第三线路板806,所述的第三线路板 806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所述的第三线路板806为可柔性折弯线路板,并相对第三按钮804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四触点、第五触点,所述的第四触点适配第三接触桥807,所述的第五触点适配第三导电橡胶809;
所述第三手柄801的第三手柄杆8011上套有第三拨叉810,所述的三手柄杆8011与第三拨叉810通过第三滚花销811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拨叉810 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拨叉810下端还设置有第三拨柱,所述的第三拨柱适配第三竖向滑块813,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三传动杆812 适配第三横向滑块814;所述的第三手柄杆8011上端设置有第三挂钩8012,所述第三传动杆812的横杆与第三挂钩80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812 的两端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如图11所示,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9包括第四手柄901、第四手柄下盖902,与第四手柄901连接的第四转块903,所述的第四手柄901 中还设置有第四手柄芯905,所述的第四手柄芯905中设置有第四导电橡胶 907和第四压块906,所述的第四压块906与第四按钮904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四手柄下盖902上固定设置有L型第四线路板908,第四线路板908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所述第四线路板908的触点适配第四导电橡胶907;
所述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位于右侧底座2的部分设置有霍尔传感器913,所述的霍尔传感器913上方设置有支架914,所述的支架914中通过限位滑槽结构设置有磁体915,所述的磁体915上端设置有第四拨柱9151,所述的第四拨柱9151适配第四手柄杆9011底端的卡槽;所述的第四手柄杆9011穿过右侧底座2并通过第四滚花销912与右侧底座2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装配,让左侧底座、上盖与外壳装配后牢固无松动,解决开关分总成装配后有串动间隙导致匹配不佳的问题,所述左侧底座1的两侧及上盖4的上端均设置有T型倒扣101,102,403,所述的左侧底座1两侧还设置有卡扣103,104,所述的外壳5中设置有适配T型倒扣101,102, 403的T型导向槽501,502,503,所述的T型导向槽501,502,503中均设置有软筋;所述的卡扣103,104适配外壳5。转向开关总成与左侧底座1装配后,再加自攻螺钉紧固。怀挡开关与右侧底座2的装配方式也可相同。
进一步地,为了能让方向盘回正时,方向盘带动时钟弹簧上的回位圈触碰回位拨块619,进一步通过回位拨块619触碰复位块614,使第一手柄601 复位,转向灯指示即可停止,如图14所示,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上端设置有第一档位槽6131,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上方设置有复位块614,所述复位块 614的一端与第一拨叉613之间设置第一弹簧615,所述的复位块614下端设置有第一滑柱6141,所述的第一滑柱6141适配第一档位槽6131,所述的复位块614上端设置有回位拨块619,所述的回位拨块619上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设置有导向块620,所述的导向块620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617,所述的第二弹簧617套设在上盖4的第二固定柱401上。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档位手感,所述的第二手柄杆7011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二顶杆713,所述的第二顶杆713适配第二档位块714,所述的第二档位块714固定设置在左侧底座1中,所述的第二档位块714上设置有适配第二顶杆713的档位轨迹。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档位手感,所述的第三手柄杆8011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三顶杆815,所述的第三顶杆815适配第三档位块816,所述的第三档位块816固定设置在左侧底座1中,所述的第三档位块816上设置有适配第三顶杆815的档位轨迹。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档位手感,所述第四手柄901的第四手柄杆9011中还设置有带弹簧的第四顶杆916,所述的第四顶杆916适配第四档位块917,所述的第四档位块917固定设置在右侧底座2中,所述的第四档位块917上设置有适配第四顶杆916的档位轨迹。
当然,为了实现第一转块603、第三转块803的档位手感,也可在第一手柄芯604、第三手柄芯805中分别开槽并设置带弹簧的顶柱,并分别在第一转块603、第三转块803内部设置相对应的档位轨迹即可。
进一步地,为了能在夜间行车时切换挡位能更加快速便捷,所述的第四线路板908上设置有LED光源,LED光源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体909,所述的导光体909穿过第四手柄芯905,导光体909上方还设置有符号指示块910。
进一步地,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多档位切换,如图11、图12和图18所示,所述的磁体915以阶梯状结构设置NS磁极,其N极设置在磁体915的中间位置并以V型结构布置,在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上对应磁体915的NS磁极位置设置有六个霍尔传感器913,所述的霍尔传感器913与磁体915之间设置有空隙。如图19、图20所示,当第四手柄901旋转带动磁体915在六个霍尔传感器913上方滑动不同距离时,霍尔位置也会不同,从而最终实现D、N、R档位的切换。
进一步地,为了解决零件的变形收缩问题,且增加零件的强度,所述的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外壳5上均设置有网格式加强筋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能让驾驶员可以对开关实施盲操作,规避了多手柄开关误操作的可能,可根据功能的使用频率不同,所述的转向变光手柄总成6的长度大于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的长度,所述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 的长度大于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7的长度。
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操作左侧的转向变光手柄时,通过上下拨动第一手柄601,带动第一拨叉613转动,从而第一拨叉613下端的第一拨柱6132带动第一竖向滑块621 竖向滑动,导通左右转向指示功能;通过前后拨动第一手柄601,第一挂钩 6013带动第一传动杆623运动,从而第一传动杆623下端的拨柱带动第一横向滑块622横向滑动,导通远近光灯调节功能;通过旋转第一转块603,带动第一接触桥608导通第一线路板的第一触点,实现前雨刮及速度调节功能;通过按动第一按钮606,带动第一压块609下压第一导电橡胶610,从而第一导电橡胶610导通第一线路板的第二触点,实现前雨刮及洗涤功能;通过转动旋钮605,带动第二接触桥座612转动,从而导通第一线路板的第三触点,实现后雨刮及洗涤功能。
在操作左侧的方向盘调节手柄时,通过上下方向拨动第二手柄701,第二拨叉708底部的第二拨柱7081带动第二竖向滑块711在第二竖向触点301上滑动,导通方向盘上下调节功能;通过前后方向拨动第二手柄701,第二手柄杆7011的第二挂钩7012带动第二传动杆710运动,第二传动杆710通过下端的拨柱带动第二横向滑块712在第二横向触点302上滑动,导通方向盘前后调节功能;通过按动第二按钮703下压第二导电橡胶705,导通第二线路板 706的触点,进一步通过车身控制器BCM实现方向盘加热功能;
在操作左侧的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时,可通过前后方向拨动第三手柄801,第三拨叉810底部的第三拨柱带动第三竖向滑块813在第三竖向触点305上滑动,导通巡航加减1km/s、5km/s调速功能;通过上下方向拨动第三手柄801,第二手柄杆8011的第三挂钩8012带动第三传动杆812运动,第三传动杆812 通过下端的拨柱带动第三横向滑块814在第三横向触点306上滑动,导通 ACC、ICA、HWA开关功能;通过旋转第三转块803,带动第三接触桥807 导通第三线路板806的第四触点,实现跟车距离调节功能;通过按动第三按钮804带动第三压块808下压第三导电橡胶809,导通第三线路板806的第五触点,实现巡航智能限速功能;
在操作右侧的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时,可通过前后方向拨动第四手柄 901,第四手柄901的第四手柄杆9011通过卡槽带动第四拨柱9151,从而带动磁体915在支架914的限位滑槽结构中移动,如图18~20所示,进一步通过霍尔感应导通挂R、N、D挡功能;通过按动第三四按钮904带动第四压块 906下压第四导电橡胶907,导通第四线路板908上的触点,实现P档驻车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包括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上盖(4)、外壳(5),所述的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分别设置在转向柱左右两侧,所述的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通过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外壳(5)固定连接;所述的左侧底座(1)上设置有转向开关总成和上盖(4),所述的右侧底座(2)上设置有怀挡开关总成;所述的转向开关总成上设置有转向变光手柄总成(6)、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7)、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所述的怀挡开关总成上设置有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9);
所述的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上设置有第一竖向触点(301)、第一横向触点(302)、第二竖向触点(303)、第二横向触点(304)、第三竖向触点(305)、第三横向触点(306),上述的各触点上方分别适配设置有第一竖向滑块(621)、第一横向滑块(622)、第二竖向滑块(711)、第二横向滑块(712)、第三竖向滑块(813)、第三横向滑块(814),上述的各滑块均与外壳(5)通过滑槽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连接至车身控制器BCM;
所述的转向变光手柄总成(6)包括第一手柄(601)、第一手柄下盖(602),与第一手柄(601)连接的第一转块(603),所述的第一转块(603)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一接触桥(608),所述的第一转块(603)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有第一按钮(606),所述的第一按钮(606)下端设置有第一顶柱(6061);所述的第一手柄(601)中设置有第一手柄芯(604),所述第一手柄芯(604)的第一空心柱(6041)适配第一顶柱(6061);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中设置有适配第一空心柱的第一压块(609)和第一导电橡胶(610);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下端套有旋钮(605),所述的旋钮(605)通过卡槽结构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桥座(612),所述的第二接触桥座(61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接触桥(611),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第二接触桥座(612)均与第一手柄(601)中的第一固定柱(6011)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手柄芯(604)还适配设置有第一线路板(607),所述的第一线路板(607)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所述的第一线路板(607)为可柔性折弯线路板,并相对第一按钮(606)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与第二触点反方向设置的第三触点,所述的第一触点适配第一接触桥(608),所述的第二触点适配第一导电橡胶(610),所述的第三触点适配第二接触桥(611);
所述第一手柄(601)的第一手柄杆(6012)上套有第一拨叉(613),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下端设置有第一拨柱(6132);
所述的第一拨柱(6132)适配第一竖向滑块(621),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一传动杆(623)适配第一横向滑块(622),所述的第一手柄杆(6012)下端设置有第一挂钩(6013),所述第一传动杆(623)的横杆与第一挂钩(601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623)的两端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手柄杆(6012)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一顶杆(624),所述的第一顶杆(624)适配第一档位块(625),所述的第一档位块(625)固定设置在外壳(5)中;
所述的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7)包括第二手柄(701),与第二手柄(701)连接的第二转块(702),所述的第二转块(702)与第二按钮(703)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按钮(703)下端设置有第二顶柱(7031);所述的第二手柄(701)中设置有第二手柄芯(704),所述第二手柄芯(704)的第二空心柱(7041)适配第二顶柱(7031);所述的第二手柄芯(704)中设置有适配第二顶柱(7031)的第二导电橡胶(705)和第二线路板(706),所述的第二线路板(706)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
所述第二手柄(701)的第二手柄杆(7011)上套有第二拨叉(708),所述的第二手柄杆(7011)与第二拨叉(708)通过第二滚花销(709)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叉(708)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拨叉(708)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拨柱(7081),所述的第二拨柱(7081)适配第二竖向滑块(711),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二传动杆(710)适配第二横向滑块(712);所述的第二手柄杆(7011)上端设置有第二挂钩(7012),所述第二传动杆(710)的横杆与第二挂钩(701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710)的两端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包括第三手柄(801),与第三手柄(801)连接的第三转块(803),所述的第三转块(803)中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接触桥(807),所述的第三转块(803)与第三按钮(804)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按钮(804)下端设置有第三顶柱(8041);所述的第三手柄(801)中设置有第三手柄芯(805),所述第三手柄芯(805)的第三空心柱(8051)适配第三顶柱(8041);所述的第三手柄芯(805)中设置有适配第三顶柱(8041)的第三压板(808)和第三导电橡胶(809);
所述的第三手柄芯(805)还适配设置有第三线路板(806),所述的第三线路板(806)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所述的第三线路板(806)为可柔性折弯线路板,并相对第三按钮(804)的位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第四触点、第五触点,所述的第四触点适配第三接触桥(807),所述的第五触点适配第三导电橡胶(809);
所述第三手柄(801)的第三手柄杆(8011)上套有第三拨叉(810),所述的三手柄杆(8011)与第三拨叉(810)通过第三滚花销(811)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拨叉(810)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三拨叉(810)下端还设置有第三拨柱,所述的第三拨柱适配第三竖向滑块(813),设置曲拐结构的第三传动杆(812)适配第三横向滑块(814);所述的第三手柄杆(8011)上端设置有第三挂钩(8012),所述第三传动杆(812)的横杆与第三挂钩(80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812)的两端与外壳(5)通过孔轴配合活动连接;
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手柄总成(9)包括第四手柄(901)、第四手柄下盖(902),与第四手柄(901)连接的第四转块(903),所述的第四手柄(901)中还设置有第四手柄芯(905),所述的第四手柄芯(905)中设置有第四导电橡胶(907)和第四压块(906),所述的第四压块(906)与第四按钮(904)通过卡扣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的第四手柄下盖(902)上固定设置有L型第四线路板(908),第四线路板(908)连接至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所述第四线路板(908)的触点适配第四导电橡胶(907);
所述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位于右侧底座(2)的部分设置有霍尔传感器(913),所述的霍尔传感器(913)上方设置有支架(914),所述的支架(914)中通过限位滑槽结构设置有磁体(915),所述的磁体(915)上端设置有第四拨柱(9151),所述的第四拨柱(9151)适配第四手柄杆(9011)底端的卡槽;所述的第四手柄杆(9011)穿过右侧底座(2)并通过第四滚花销(912)与右侧底座(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左侧底座(1)的两侧及上盖(4)的上端均设置有T型倒扣(101,102,403),所述的左侧底座(1)两侧还设置有卡扣(103,104),所述的外壳(5)中设置有适配T型倒扣(101,102,403)的T型导向槽(501,502,503),所述的T型导向槽(501,502,503)中均设置有软筋;所述的卡扣(103,104)适配外壳(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上端设置有第一档位槽(6131),所述的第一拨叉(613)上方设置有复位块(614),所述复位块(614)的一端与第一拨叉(613)之间设置第一弹簧(615),所述的复位块(614)下端设置有第一滑柱(6141),所述的第一滑柱(6141)适配第一档位槽(6131),所述的复位块(614)上端设置有回位拨块(619),所述的回位拨块(619)上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设置有导向块(620),所述的导向块(620)一端设置有第二弹簧(617),所述的第二弹簧(617)套设在上盖(4)的第二固定柱(4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手柄杆(7011)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二顶杆(713),所述的第二顶杆(713)适配第二档位块(714),所述的第二档位块(714)固定设置在左侧底座(1)中,所述的第二档位块(714)上设置有适配第二顶杆(713)的档位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三手柄杆(8011)中设置有带弹簧的第三顶杆(815),所述的第三顶杆(815)适配第三档位块(816),所述的第三档位块(816)固定设置在左侧底座(1)中,所述的第三档位块(816)上设置有适配第三顶杆(815)的档位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第四手柄(901)的第四手柄杆(9011)中还设置有带弹簧的第四顶杆(916),所述的第四顶杆(916)适配第四档位块(917),所述的第四档位块(917)固定设置在右侧底座(2)中,所述的第四档位块(917)上设置有适配第四顶杆(916)的档位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线路板(908)上设置有LED光源,LED光源上方固定设置有导光体(909),所述的导光体(909)穿过第四手柄芯(905),导光体(909)上方还设置有符号指示块(9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磁体(915)以阶梯状结构设置NS磁极,其N极设置在磁体(915)的中间位置并以V型结构布置,在电路板及线束总成(3)上对应磁体(915)的NS磁极位置设置有六个霍尔传感器(913),所述的霍尔传感器(913)与磁体(915)之间设置有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左侧底座(1)、右侧底座(2)、外壳(5)上均设置有网格式加强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变光手柄总成(6)的长度大于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的长度,所述ACC自适应巡航手柄总成(8)的长度大于方向盘调节手柄总成(7)的长度。
CN202022844833.X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Active CN213583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4833.XU CN213583612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4833.XU CN213583612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3612U true CN213583612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45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4833.XU Active CN213583612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36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5273B (zh) 一种电子换档器
CN201408676Y (zh) 多功能开关面板
US9322469B2 (en) Folding fan type electronic shift lever
CN101488411B (zh) 一种汽车大小灯及雾灯开关机构
CN210652679U (zh) 电子换挡装置、电子换挡装置总成及汽车
CN112309753A (zh)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CN213583612U (zh) 一种多手柄的集成式汽车组合开关
JP371864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9723811B (zh) 一种滑动式电子换挡器
CN110864104A (zh) 一种有换挡功能的组合开关
CN201352521Y (zh) 一种旋钮开关及其在汽车组合开关上的应用
CN212338134U (zh) 一种直立式拨钮换档操纵装置
CN210484584U (zh) 一种电子换挡器
CN219994367U (zh) 按键式换挡机构
CN210800021U (zh) 一种车辆及其拨片式换档器
CN2738378Y (zh) 汽车组合开关
CN216112107U (zh) 一种组合开关怀挡手柄总成结构
CN207269006U (zh) 一种后雨刮开关
CN112259400A (zh) 一种集合缓速及换挡功能的方向盘侧翼组合开关
CN212516988U (zh) 一种汽车电子自动驻车集成开关
CN212338135U (zh) 双顶针自动换挡器总成及车辆
CN215731572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开关手柄总成结构
CN211529856U (zh) 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的档位结构及其汽车组合开关
CN219446733U (zh) 触摸式换挡器及汽车
CN211719487U (zh) 一种自动挡汽车隐藏式档位旋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