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778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7781U
CN213577781U CN202022105670.3U CN202022105670U CN213577781U CN 213577781 U CN213577781 U CN 213577781U CN 202022105670 U CN202022105670 U CN 202022105670U CN 213577781 U CN213577781 U CN 213577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air
outlet
fan
refrigeran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05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刘丙磊
韩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056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7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目前的空调室内机只在前侧设置出风口导致的送风范围窄、送风方式单一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前侧设置第一出风口、侧部设置第二出风口,壳体内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具有第一风道,第一蒸发器和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风道内,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第二风道,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风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组件的设置,壳体内的空气可以根据需要经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送出,从而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以分体式空调器为例,分体式空调器一般包括设置在室内的空调室内机以及设置在室外的空调室外机,室内空间的空气进入空调室内机内被制热或者制冷之后再从空调室内机进入室内空间,从而达到提高或者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的目的。
不过,目前空调室内机内通常只设置一套蒸发器系统,并且只在空调室内机的前侧设置有一个出风口,在分体式空调器运行时,就只能通过该一个出风口将热风或者冷风送入室内空间,送风范围较窄、且送风方式单一。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针对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只在前侧设置出风口导致的送风范围窄、送风方式单一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组件,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具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主体两端的端盖,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侧,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机为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蒸发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一蒸发器包裹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外侧,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径向分布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端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轴流风扇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端盖以卡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两端。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流风扇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轴流风轮,所述驱动电机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驱动电机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管设置为可彼此独立的通断;并且/或者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管设置为可彼此独立的通断。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通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相连的第一冷媒管路、第二冷媒管路、第三冷媒管路,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与第二出口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三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相连;并且/或者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连通机构相连的第四冷媒管路、第五冷媒管路、第六冷媒管路,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包括第二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外壳内的第三阀芯和第四阀芯,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三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三出口之间,所述第四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三进口与第三出口之间,所述第四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进口相连,所述第六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三出口相连。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管板,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两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侧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这样在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之间就会具有第一风道,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就会具有第二风道,壳体内的空气就能够经由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进入室内空间,从而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送风范围更广、送风方式更加多样化。壳体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组件,其中,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风道内,从而就能够将壳体内的空气从位于壳体前侧的第一出风口送出。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风道内,从而能够将壳体内的空气从位于壳体侧部的第二出风口送出。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出风方向:如在需要快速提高或者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时,可以使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空气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室内空间,从壳体内出来的制热或者制冷后的空气就会迅速充满整个室内空间,从而能够达到快速提高或者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的目的;又如,在室内空间温度基本稳定或者晚上睡觉时,此时空调器不需要输出太多的制热或者制冷量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就可以仅使第一出风口或者第二出风口出风,空气仅从壳体的前侧或者侧部进入室内空间。此外,在仅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情形下,还能够有效避免热风或者冷风直吹人,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壳体主体以及位于壳体主体两端的端盖,其中,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壳体主体的前侧,至少一个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这样壳体内的空气就能够分别从壳体的前方和/或壳体的两侧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更好地调整室内空间的温度。优选地,端盖以卡接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主体的两端,如端盖上设置卡扣、壳体主体上相应地设置有卡孔,这样在安装端盖或者需要将端盖拆下来时,仅需使卡扣和卡孔匹配相接或者解除卡扣和卡孔的匹配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风机为贯流风扇,贯流风扇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蒸发器沿贯流风扇的轴向分布,第一蒸发器包裹于贯流风扇的外侧,这样一来,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壳体之后,先经第一蒸发器升高或者降低温度、然后再经由贯流风扇从第一出风口送入室内空间。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二蒸发器沿贯流风扇的径向分布在第一蒸发器的端部,第二蒸发器、轴流风扇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第二风道内,这样一来,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壳体之后,先经第二蒸发器升高或者降低温度、然后再经由轴流风扇从第二出风口送入室内空间。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设置于端盖,轴流风扇设置于该安装支架,这样也就将轴流风扇设置在了端盖上。具体地,轴流风扇包括驱动电机和轴流风轮,轴流风轮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这样通过驱动电机就能够带动轴流风轮转动,从而将壳体内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送出。驱动电机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结构,驱动电机通过这些连接结构固定设置在安装支架上。进一步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驱动电机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该安装孔。这样一来,通过连接结构和安装孔的设置,就能够将驱动电机稳固地设置在了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的进管与第二蒸发器的进管设置为可彼此独立的通断,并且/或者第一蒸发器的出管与第二蒸发器的出管设置为可彼此独立的通断,这样一来,就可以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同时工作,也可以仅使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中的一个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通机构以及分别与该第一连通机构相连的第一冷媒管路、第二冷媒管路、第三冷媒管路,其中,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阀芯设置在第一进口与第一出口之间,这样通过第一阀芯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一进口与第一出口之间的通断,第二阀芯设置在第一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这样通过第二阀芯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一进口与第二出口之间的通断。而第一冷媒管路与第一进口相连,第二冷媒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出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相连,第三冷媒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出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蒸发器相连,这样一来,通过控制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在第一外壳内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一冷媒管路和第二冷媒管路、第一冷媒管路和第三冷媒管路的通断,从而分别控制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进管的通断。并且/或者,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以及分别与该第二连通机构相连的第四冷媒管路、第五冷媒管路、第六冷媒管路,其中,第二连通机构包括第二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外壳内的第三阀芯和第四阀芯,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第三阀芯设置在第二进口与第三出口之间,这样通过第三阀芯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二进口与第三出口之间的通断,第四阀芯设置在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之间,这样通过第四阀芯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三进口与第三出口之间的通断。而第四冷媒管路的一端与第一蒸发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进口相连,第五冷媒管路的一端与第二蒸发器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进口相连,第六冷媒管路与第三出口相连,这样一来,通过控制第三阀芯和第四阀芯在第二外壳内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四冷媒管路和第六冷媒管路、第五冷媒管路和第六冷媒管路的通断,从而分别控制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出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管板,第二蒸发器通过管板就可以固定设置在第一蒸发器的两端,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调整经由第二风道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通过安装支架设置在端盖上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结构图;
图8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三;
图11是图10中局部D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通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壳体主体;111、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连接片段;1131、卡槽;12、端盖;121、第二出风口;122、卡扣;2、风机组件;21、贯流风扇;211、第一驱动电机;22、轴流风扇;221、第二驱动电机;2211、连接板;222、轴流风轮;23、安装支架;231、基体;2311、安装孔;232、第一伸出端;233、第二伸出端;3、蒸发器组件;31、第一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321、盘管;33、管板;34、第一冷媒管路;35、第二冷媒管路;36、第三冷媒管路;37、第四冷媒管路;38、第五冷媒管路;39、第六冷媒管路;310、第一连通机构;3101、第一外壳;31011、第一进口;31012、第一出口;31013、第二出口;3102、第一阀芯;3103、第二阀芯;311、第二连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于柜式空调器、窗机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图6,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通过安装支架设置在端盖上的结构图,图6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
如图1至图3所示并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壳体主体11以及位于壳体主体11两端的端盖12,壳体主体11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111,壳体主体11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2大致为长条状结构,通常会在第一出风口112处配置导风板,通过导风板可以调整空气进入室内空间的角度。两个端盖12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1大致为格栅状结构,这样就会将经由第二出风口121进入室内空间的空气分散成多股气流,从而进入室内空间的风更加柔和。显然,也可以仅在一个端盖12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21。这样,壁挂式空调器在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之间就会具有第一风道,进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之间就会具有第二风道,壳体1内的空气就能够经由第一风道和/或第二风道进入室内空间,从而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送风范围更广、送风方式更加多样化。如,在室内空间温度基本稳定或者晚上睡觉时,此时壁挂式空调器不需要输出太多的制热或者制冷量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可以使壳体1内的空气从空调器的前侧进入室内空间,或者是从空调器的两侧进入室内空间。当仅从第二出风口121(即壁挂式空调器的侧部)出风的情形下,还能够有效避免热风或者冷风直吹人,提升用户体验。又如,在需要快速提高或者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时,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21同时出风,空气同时从空调器的前侧和两侧这些不同的角度进入室内空间,从壳体1内出来的制热或者制冷后的空气就会迅速充满整个室内空间,从而能够达到快速提高或者降低室内空间的温度的目的。
如图4和图6所示,端盖12的内侧沿周向在靠近壳体主体11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卡扣122,相应地,壳体主体11的两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多个卡孔(图中未示出),卡扣122与卡孔匹配相接,这样通过卡接的方式就能够将端盖12设置在壳体主体11的两端。显然,端盖12还可以以螺接、铆接等方式设置在壳体主体11上。当然,壳体主体11与端盖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壳体1和端盖12的设置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风机组件2和蒸发器组件3,风机组件2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为贯流风扇21,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扇22,蒸发器组件3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风机包括两个贯流风扇21,第二风机包括两个轴流风扇22,两个贯流风扇21均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两个贯流风扇21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11,该第一驱动电机211设置为双轴电机,可以同时驱动两个贯流风扇21转动。显然,也可以分别为两个贯流风扇21单独设置一个驱动电机。第一蒸发器31沿贯流风扇21的轴向分布、并且围设在贯流风扇21的上侧和前侧,这样进入壳体1内的空气就能够更好地经第一蒸发器31后到达贯流风扇21。并且,第一蒸发器31包裹于贯流风扇21的外侧,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111进入壳体1之后,先经第一蒸发器31升高或者降低温度,然后再经由贯流风扇21从第一出风口112送入室内空间。
两个轴流风扇22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端,均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第二蒸发器32沿贯流风扇21的径向分布于第一蒸发器31的端部,且第二蒸发器32和轴流风扇22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二风道内,这样一来,室内空间的空气经进风口111进入壳体1之后,先经第二蒸发器32升高或者降低温度、然后再经由轴流风扇22从第二出风口121送入室内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扇22,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扇21,轴流风扇22的出风面面向第一出风口112,贯流风扇21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将壳体1内的空气送至第二出风口121。显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还可以均设置为贯流风扇21或者是轴流风扇22,以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设置为贯流风扇21为例,第一风机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风机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这样就能够将壳体1内的空气分别通过第一风机送至第一出风口112、通过第二风机送至第二出风口1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112和/或第二出风口121送出即可。
下面参照图4至图9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22在端盖12上的安装方式。其中,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结构图,图8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图。
如图4、图5、图7所示并按照图4所示的方位,轴流风扇2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21和轴流风轮222,轴流风轮222与第二驱动电机221的动力输出轴相连,这样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21就能够带动轴流风轮222转动,从而将壳体1内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121送出。风机组件2还包括安装支架23,该安装支架23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基体231以及基体231的前后两端分别延伸的第一伸出端232和第二伸出端233,第一伸出端232在靠近端盖12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第一螺钉孔,第二伸出端233在靠近端盖12的位置设置有两个第二螺钉孔,端盖12上相应地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螺钉孔、第二通孔和第二螺钉孔后紧固,从而将安装支架23固定设置在端盖12上。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并按照图4所示的方位,第一伸出端232的左端向左伸出基体231,第一伸出端232伸出基体231的端部设置有卡钩,壳体主体11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片段113,该连接片段113上形成有卡槽1131,卡钩与卡槽1131匹配相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安装支架23的固定设置。
如图4、图7至图9所示,第二驱动电机221沿周向向外延伸有四个作为连接结构的连接板2211,连接板2211上设置有第三螺钉孔(图中未示出),基体231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孔2311,基体231沿安装孔2311的周向的位置上相应地设置有四个第三通孔,将第二驱动电机221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该安装孔2311,然后使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三螺钉孔后紧固,这样也就将第二驱动电机221固定设置在了安装支架23上。通过使第二驱动电机221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安装孔2311,轴流风扇22在安装支架23的右侧所需占用的空间也就较小,这样端盖12也就无需因为要容纳轴流风扇22将尺寸做大,这样也就确保了整机的美观性。当然,基体231上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孔2311,上述连接板2211设置在第二驱动电机221靠左的端部,上述第三通孔设置在基体231上的相应位置,这样通过紧固件就能够将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支架23上。
显然,轴流风轮222还可以直接分布在第二驱动电机221的周向外侧,这样在安装轴流风扇22时,就可以将整个轴流风扇22嵌设于基体23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轴流风扇22的具体设置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下面参照图2、图3、图10至图12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的具体设置方式。其中,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三,图11是图10中局部D的放大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通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3、图10至图12所示,蒸发器组件3还包括第一连通机构310、以及分别与该第一连通机构310相连的第一冷媒管路34、第二冷媒管路35和第三冷媒管路36,其中,第一连通机构310包括第一外壳3101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外壳3101内的第一阀芯3102和第二阀芯3103,第一外壳3101上设置有第一进口31011、第一出口31012和第二出口31013,第一阀芯3102设置在第一进口31011与第一出口31012之间,第二阀芯3103设置在第一进口31011和第二出口31013之间,第一冷媒管路34的一端与外部的冷媒源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进口31011相连,第二冷媒管路35的一端与第一出口31012相连、另一端与第一蒸发器31相连,第三冷媒管路36的一端与第二出口31013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蒸发器32相连。这里,第一冷媒管路34作为冷媒总进管,第二冷媒管路35作为第一蒸发器31的进管,第三冷媒管路36作为第二蒸发器32的进管。这样一来,通过控制第一阀芯3102和第二阀芯3103在第一外壳3101内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二冷媒管路35、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三冷媒管路36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一蒸发器31的进管和第二蒸发器32的进管的通断。如,使第一阀芯3102和第二阀芯3103均处于打开状态,这样第一冷媒管路34就同时与第二冷媒管路35和第三冷媒管路36相连通,外部的冷媒就能够通过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二冷媒管路35进入第一蒸发器31、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三冷媒管路36进入第二蒸发器32。又如,使第一阀芯3102处于打开状态,使第二阀芯3103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第一冷媒管路34与第二冷媒管路35相连通,与第三冷媒管路36断开,此时,外部的冷媒就仅能通过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二冷媒管路35进入第一蒸发器31、而不能进入第二蒸发器32。同样地,使第一阀芯310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阀芯3103处于打开状态,这样外部的冷媒就仅能通过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三冷媒管路36进入第二蒸发器32、而不能进入第一蒸发器31。
作为一种替代性地实施方式,第一连通机构310设置为三通管,第一冷媒管路34、第二冷媒管路35和第三冷媒管路36分别与三通管的三个接口相连,然后分别在第二冷媒管路35和第三冷媒管路36这两个支路上设置一个切断阀,通过分别控制两个切断阀的开关来控制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二冷媒管路35、第一冷媒管路34和第三冷媒管路36的通断。显然,还可以是,第二冷媒管路35和第三冷媒管路36分别与外部的冷媒源相连,分别独立地从外部的冷媒源将冷媒引入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蒸发器31的进管与第二蒸发器32的进管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够确保第一蒸发器31的进管与第二蒸发器32的进管能够彼此独立通断即可。
如图3、图10、图11所示,蒸发器组件3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311、以及分别与该第二连通机构311相连的第四冷媒管路37、第五冷媒管路38和第六冷媒管路39。其中,第二连通机构311与上述第一连通机构310的原理相同,包括第二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外壳内的第三阀芯和第四阀芯,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第三阀芯设置在第二进口与第三出口之间,第四阀芯设置在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之间,第四冷媒管路37的一端与第一蒸发器3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进口相连,第五冷媒管路38的一端与第二蒸发器32相连、另一端与第三进口相连,第六冷媒管路39的一端与第三出口相连,另一端与外部相连。这里,第六冷媒管路39作为冷媒总出管,第四冷媒管路37作为第一蒸发器31的出管,第五冷媒管路38作为第二蒸发器32的出管。这样一来,通过控制第三阀芯和第四阀芯在第二外壳内的活动,就能够控制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六冷媒管路39、第五冷媒管路38和第六冷媒管路39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一蒸发器31的出管和第二蒸发器32的出管的通断。如,使第三阀芯和第四均处于打开状态,这样第六冷媒管路39就同时与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五冷媒管路38相连通,在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内放热或者吸热之后的冷媒分别经由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五冷媒管路38流出,在第二连通机构311处汇合后再经由第六冷媒管路39流出。又如,使第三阀芯处于打开状态,使第四阀芯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第六冷媒管路39与第四冷媒管路37相连通,与第五冷媒管路38断开,此时,也就只有第一蒸发器的冷媒能够顺利流出,即只有第一蒸发器处于工作状态、第二蒸发器处于不工作状态。同样地,使第四阀芯处于打开状态,使第三阀芯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第六冷媒管路39与第五冷媒管路38相连通,与第四冷媒管路37断开,此时,也就只有第二蒸发器的冷媒能够顺利流出,即只有第二蒸发器处于工作状态、第一蒸发器处于不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替代性地实施方式,第二连通机构311设置为三通管,第三冷媒管路、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五冷媒管路38分别与三通管的三个接口相连,然后分别在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五冷媒管路38这两个支路上设置一个切断阀,通过分别控制两个切断阀的开关来控制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六冷媒管路39、第五冷媒管路38和第六冷媒管路39的通断。显然,还可以是,冷媒从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出来后分别经由第四冷媒管路37和第五冷媒管路38分别独立地流出至外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蒸发器31的出管与第二蒸发器32的出管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够确保第一蒸发器31的出管与第二蒸发器32的出管能够彼此独立通断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通机构310和第二连通机构311还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实现第一蒸发器31的进管和第二蒸发器32的进管、第一蒸发器31的出管和第二蒸发器32的出管能够彼此独立通断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蒸发器31与第二蒸发器32之间设置有管板33,两个第二蒸发器32分别通过管板33固定设置在第一蒸发器31的两端。以第一蒸发器31与右侧的第二蒸发器32为例,第一蒸发器31与第二蒸发器32之间设置有两个管板33,管板33的左端与第一蒸发器31的右端固定相接,右端与第二蒸发器32相接,从而将第二蒸发器32设置在第一蒸发器31的端部。这里,管板33与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可以是通过螺接、焊接、插接等方式连接。第二蒸发器32的部分盘管321穿过管板33,从而进一步巩固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的相连。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蒸发器31和贯流风扇21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形成于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12之间的第一风道内、将第二蒸发器32和轴流风扇22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形成于进风口111和第二出风口121之间的第二风道内,这样壳体1内的空气就能够经由设置在壳体1前侧的第一出风口112和/或设置在端盖12的第二出风口121进入室内空间,从而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需求,送风范围更广、送风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安装构件的设置、以及将第二驱动电机221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安装孔2311、利用紧固件紧固连接板2211和基体231,从而就能够将轴流风扇22设置在端盖12上。通过第一连通机构310和第二连通机构311的设置,从而使得第一蒸发器31的进管和第二蒸发器32的进管、第一蒸发器31的出管和第二蒸发器32的出管能够彼此独立通断。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风机组件和蒸发器组件,
其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
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具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
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主体两端的端盖,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侧,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贯流风扇,所述贯流风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蒸发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轴向分布,所述第一蒸发器包裹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外侧,
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沿所述贯流风扇的径向分布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端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轴流风扇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以卡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端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的轴流风轮,所述驱动电机沿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驱动电机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管设置为可彼此独立的通断;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出管设置为可彼此独立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通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机构相连的第一冷媒管路、第二冷媒管路、第三冷媒管路,
所述第一连通机构包括第一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外壳内的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一进口与第二出口之间,所述第一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所述第三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相连;并且/或者
所述蒸发器组件还包括第二连通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连通机构相连的第四冷媒管路、第五冷媒管路、第六冷媒管路,
所述第二连通机构包括第二外壳以及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外壳内的第三阀芯和第四阀芯,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第三进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三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三出口之间,所述第四阀芯设置于所述第三进口与第三出口之间,所述第四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所述第五冷媒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进口相连,所述第六冷媒管路与所述第三出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管板,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两端。
CN202022105670.3U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器 Active CN213577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5670.3U CN213577781U (zh)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05670.3U CN213577781U (zh)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7781U true CN213577781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7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05670.3U Active CN213577781U (zh)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7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60617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6403051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WO2022062131A1 (zh) 空调器
CN210602175U (zh) 风道系统和空调器
CN212390485U (zh) 空调器
CN208059072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13577781U (zh) 空调器
CN21500191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3818378B2 (ja) スリム形エアコン
US20120088445A1 (en) Air distribution unit
CN107965855B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CN112484280A (zh) 风道系统、空调器以及风道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50019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817071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209828U (zh) 空调器
CN215096900U (zh) 驻车空调器
CN21763591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931261U (zh) 挂式空调
JP3867561B2 (ja) 躯体蓄熱式空調システム
CN21500191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522068U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
CN215260434U (zh) 空气调节设备
CN2193677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321881U (zh) 驻车空调器
CN220103297U (zh) 空调热水器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