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7768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7768U
CN213577768U CN202022308218.7U CN202022308218U CN213577768U CN 213577768 U CN213577768 U CN 213577768U CN 202022308218 U CN202022308218 U CN 202022308218U CN 213577768 U CN213577768 U CN 213577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guide plate
indoor unit
gu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82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洁
孟相宏
曹师增
黄罡
张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082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7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直吹用户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驱动机构,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且与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第二导风板能够沿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导风组件的宽度,既提高了对空调吹出的风的遮挡能力,又实现了多方位防风,有效地避免了空调吹出的风直吹用户,真正做到有凉意,无风感,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广泛服务于千家万户,用户对空调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在运行的过程中,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出风口向室内送风,此种状态下人体会感受到空调风直吹,如果长时间的对着空调吹,会使人体产生不适,出现感冒头疼、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全身乏力等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调整导风板的角度来对出风口吹出来的风进行方向调节,具有导流作用,但是导风板的面积较小,对空调吹出的风只能起到导向作用,对风的遮挡能力太弱,空调吹出的风还是会直吹,尤其是使用者为老人或小孩时,对温度极为敏感,仍然会是老人或小孩感到不适,影响了用户体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直吹用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导风组件的宽度;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第二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彼此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滑动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孔,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的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导风组件的宽度。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防脱构件,所述防脱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二侧,所述防脱构件上设有防脱孔;所述滑块的自由端设有防脱凸起,所述滑块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防脱孔且所述防脱凸起和所述防脱构件相互配合,从而防止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脱落。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凸起背离所述滑块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防脱凸起的宽度由所述防脱凸起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向所述防脱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孔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棱,所述多个定位凸棱沿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凸棱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防脱构件上设有定位臂,所述定位臂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定位臂用于支撑所述防脱构件,使得所述防脱构件能够顺利地滑过所述定位凸棱;当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臂和与所述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相互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二导风板限定在所述预设位置。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构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臂包括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延伸的第二部分,当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定位凸棱相配合以支撑所述防脱构件;当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和与所述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卡合配合。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凸棱的宽度由所述定位凸棱的底部向所述定位凸棱的顶部逐渐减小。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体与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所述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枢转连接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内侧面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内侧面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枢转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驱动机构,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且与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第二导风板能够沿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导风组件的宽度;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驱动机构与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设置一个导风板且导风板的面积较小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并且第二导风板能够沿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滑动,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导风组件的宽度,改变导风组件的有效作用面积,提高了对空调吹出的风的遮挡能力,又由于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可以实现多方位防风,有效地避免了空调吹出的风直吹用户,真正做到有凉意,无风感,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导风组件还包括防脱构件,防脱构件位于第一导风板的第二侧,防脱构件上设有防脱孔;滑块的自由端设有防脱凸起,滑块的自由端穿过防脱孔且防脱凸起和防脱构件相互配合,从而防止第二导风板从第一导风板上脱落,提高了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空调室内机运行的安全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滑孔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棱,多个定位凸棱沿滑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凸棱之间形成定位槽;防脱构件上设有定位臂,定位臂设置为:当第二导风板在滑动的过程中,定位臂用于支撑防脱构件,使得防脱构件能够顺利地滑过定位凸棱,减小了第二导风板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二导风板能够更加顺畅的滑动;当第二导风板滑动至预设位置时,定位臂和与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相互配合从而将第二导风板限定在预设位置,避免了第二导风板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或摆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相对于第一导风板滑动,提高了空调室内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四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出风口;
2、导风组件;21、第一导风板;211、第一导风板体;212、第一枢转连接臂;213、第二枢转连接臂;214、第一滑动结构;2141、滑孔;215、定位凸棱;216、定位槽;22、第二导风板;221、第二滑动结构;2211、滑块;2212、防脱凸起;222、握持结构;23、防脱构件;231、防脱孔;232、定位臂;2321、第一部分;2322、第二部分;23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在第一导风板体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一个第一枢转连接臂,但是这种设置方式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可以只在第一导风板体的一端设置一个第一枢转连接臂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顶”、“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并且第二导风板能够沿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滑动,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导风组件的宽度,改变导风组件的有效作用面积,提高了对空调吹出的风的遮挡能力,又由于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可以实现多方位防风,有效地避免了空调吹出的风直吹用户,真正做到有凉意,无风感,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三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导风组件2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11;其中,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第一导风板21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处,第二导风板22位于第一导风板21的第一侧(即第一导风板21的外侧)且与第一导风板21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22能够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转动,并且第二导风板22能够沿第一导风板21的宽度方向(即图1中由下至上的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导风组件2的宽度。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驱动机构与第一导风板2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当然,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位置,也可以将第二导风板22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内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无论如何调整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只要使得第二导风板22能够沿第一导风板21的宽度方向滑动即可。
进一步地,可以在调整第一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之前,先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也可以在调整第一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之后,再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调整第一导风板21的导风角度以及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的先后顺序。其中,预设位置可以是第二导风板22被完全拉开的位置。当然,上述列举的预设位置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预设位置,无论如何调整和设置预设位置,只要使得用户感觉不到风直吹即可。
下面参照图3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进行描述。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四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一导风板21包括第一导风板体211、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以及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213,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分别设置在第一导风板体211的两端(即图7中纸面的左端和右端),每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导风板体211的内侧面(即图7中所示的侧面)连接,每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分别与驱动机构连接;第二枢转连接臂213设置在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之间,且该第二枢转连接臂213的第一端与第一导风板体211的内侧面连接,该第二枢转连接臂213的第二端通过转轴、轴承等转动构件(图中未示出)与壳体1的内壁枢转连接。当然,第一导风板2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一导风板21也可以只包括第一导风板体211与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或者第一导风板21只包括第一导风板体211、一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以及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213,或者第一导风板21包括第一导风板体211、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以及多个第二枢转连接臂2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枢转连接臂212和第二枢转连接臂213的组合方式以及设置数量。
如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一导风板体211上设有第一滑动结构214,第二导风板22上设有第二滑动结构221,第一滑动结构214与第二滑动结构221彼此滑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风板21与第二导风板22的滑动连接。
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第一滑动结构214包括形成于第一导风板体211上的滑孔2141,其中,滑孔2141为长条形结构;第二滑动结构221包括形成于第二导风板22上的滑块2211,滑块2211能够沿滑孔2141的长度方向(即图8中由下至上的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导风组件2的宽度。
当空调室内机不工作或者不需要防直吹时,滑块2211滑动至滑孔2141的第一端(例如图5中纸面上方的一端),使得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22与第一导风板21完全重叠的位置),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外观。
当空调室内机需要防直吹时,滑块2211沿滑孔2141的长度方向滑动至预设位置(例如滑孔2141的第二端,即图5中纸面下方的一端),使得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如图4所示,第二导风板22被完全拉开的位置),延长了导风组件2的宽度,增大了导风组件2的有效作用面积,避免空调吹出的风直吹用户。
如图10所示并结合图6中所示的位置,滑块2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2211沿滑孔2141的宽度方向(即图6中由左向右的方向)间隔设置,使得两个滑块2211之间具有间隙,当两个滑块2211插入滑孔2141内时能够发生形变以便将滑块2211卡在滑孔2141内,防止了第二导风板22从第一导风板21上脱落;且两个滑块2211能够沿滑孔2141的长度方向滑动,以便调节导风组件2的宽度。当然,滑块221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多个滑块,无论如何调整和设置滑块2211的数量,将多个滑块2211沿滑孔214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即可。其中,滑块2211采用橡胶、塑料等弹性材料制备,使得滑块2211插入滑孔2141的过程中能够发生形变以便将滑块2211卡在滑孔2141内。
优选地,第一滑动结构2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动结构214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即图7中由左向右的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第二滑动结构221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动结构221沿第二导风板22的长度方向(即图9中由左向右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滑动结构214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滑动结构221滑动配合,使得第二导风板22的两个位置同时与第一导风板21滑动连接,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在滑动的过程中产生晃动,使得第二导风板22能够更加平稳地滑动至预设位置,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导风板21上设置一个、三个、四个或多个第一滑动结构214,相应地,在第二导风板22上设置一个、三个、四个或多个第二滑动结构22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滑动结构214和第二滑动结构221的设置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是第一滑动结构214包括滑孔2141以及第二滑动结构221包括滑块2211,但这只是示例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第一滑动结构214和第二滑动结构221还可以是滑轨和滑块相配合的结构、或者滑道和滑轨相配合的结构,无论采取何种滑动结构,只要使得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能够相对滑动即可。
下面参照图3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组件进一步描述。其中,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脱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6以及图9至图11所示,导风组件2还包括防脱构件23,防脱构件23位于第一导风板21的第二侧(即图6中所示的一侧),防脱构件23上设有防脱孔231;滑块2211的自由端(即图10中纸面上方的一端)设有防脱凸起2212,滑块2211的自由端穿过防脱孔231,且防脱凸起2212位于防脱构件23的上方(即图6中纸面的上方)并与防脱构件23相配合,以限定第二导风板22的纵向(即图6中由外至内的方向)位移,从而防止第二导风板22从第一导风板21上脱落,提高了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连接的稳定性。当然,防脱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防脱孔231和防脱凸起2212相配合的结构,也可以将滑块2211的自由端与防脱构件23螺纹连接,也可以将滑块2211的自由端与防脱孔231过盈配合,无论采取何种防脱结构,只要能够防止第二导风板22从第一导风板21上脱落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防脱构件23的设置位置与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相关,可以根据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的改变来调整防脱构件23的设置位置,无论如何调整第二导风板22和防脱构件23的设置位置,只需要将防脱构件23和第二导风板22分别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两侧即可。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并结合图6,防脱凸起2212背离滑块2211的一侧(即图10中所示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防脱凸起2212的宽度由防脱凸起2212靠近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即图10中纸面下方的一端)向防脱凸起2212远离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即图10中纸面上方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滑块2211的自由端的宽度小于防脱孔231的宽度,防脱凸起2212靠近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的防脱凸起2212和滑块2211的总宽度大于防脱孔231的宽度,使得在初始插入时,滑块2211和防脱孔231之间具有一定的容错范围,有利于高效地对准和导向,但是在完全插入时,防脱凸起2212位于防脱构件23的上方且防脱凸起2212靠近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的防脱凸起2212和滑块2211的总宽度大于防脱孔231的宽度,从而将滑块2211卡在防脱孔231内,防止了滑块2211从防脱孔231内脱落,从而防止第二导风板22从第一导风板21上脱落。
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滑孔214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定位凸棱215,例如十个、十五个或二十个,滑孔2141每侧的多个定位凸棱215均沿滑孔21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定位凸棱215之间形成定位槽216;防脱构件23上设有两个定位臂232,两个定位臂232设置为:当第二导风板22在滑动的过程中,定位臂232用于支撑防脱构件23,使得防脱构件23能够顺利地滑过定位凸棱215;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预设位置时,两个定位臂232分别和位于滑孔2141两侧的、与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216相互配合,从而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预设位置。当然,也可以只在滑孔2141的一侧设置多个定位凸棱215,相应地,在防脱构件23上设置一个定位臂23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定位凸棱215和定位臂232的设置数量。
如图11所示并结合图8,防脱构件23上设有安装孔233;定位臂232包括从安装孔233的内侧壁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2321以及从第一部分2321垂直延伸的第二部分2322,优选地,第一部分2321的延伸方向与滑孔2141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第二部分2322的延伸方向与滑孔2141的长度方向基本垂直。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导风板22在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部分2322能够与定位凸棱215相配合以支撑防脱构件23,减小了第二导风板22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得第二导风板22能够更加顺畅的滑动;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部分2322能够和位于滑孔2141同一侧且与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216卡合配合,并因此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预设位置,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转动或摆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2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21滑动,提高了空调室内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当然,也可以不在防脱构件23上设置安装孔233,定位臂232只包括从防脱构件23垂直延伸的竖向部分,竖向部分和定位凸棱215相配合以支撑防脱构件23,竖向部分和与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216卡合配合,无论采取何种定位臂232结构,只要能够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预设位置以及支撑防脱构件23即可。
参考图7中所示的方向,定位凸棱215的宽度由定位凸棱215的底部(即图7中纸面内侧的一端)向定位凸棱215的顶部(即图7中纸面外侧的一端)逐渐减小,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部分2322在滑入定位槽216内或从定位槽216内滑出的过程中,受到了倾斜向下或倾斜向上的作用力,能够更加容易地滑入定位槽216内或从定位槽216内滑出。
如图3所示,第二导风板22的外侧壁(即图3中的侧壁)上设有握持结构222,握持结构222设置成被拉动时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宽度方向滑动,并且当第二导风板22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定位臂232的第二部分2322和位于滑孔2141同一侧且与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216卡合配合,从而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预设位置。其中,握持结构222可以是把手、凸起、拉缇环等能够握持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进行描述。
参考图4中所示的位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出风口11的第一侧(即图4中纸面的左侧)的外侧壁上,靠近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出风口11的第二侧(即图1中纸面的右侧)的外侧壁上,靠近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当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同时转动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一导风板21的转动。当然,驱动机构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驱动机构也可以只包括一个驱动电机,将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靠近该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传动连接,将另一个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内壁枢转连接即可;或者,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轮与皮带与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传动连接;或者,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第一枢转连接臂212的第二端传动连接,无论采取何种驱动结构,只要能够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即可。
其中,驱动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当空调室内机需要防直吹时,如图1所示,说明需要延长导风组件2的宽度,以增大导风组件2的有效作用面积,避免空调吹出的风直吹用户。因此,首先,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例如第二导风板22被完全拉开的位置),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预设位置时,定位臂232和与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216相互配合,从而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预设位置;其次,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目标位置(例如与水平方向夹角为80°的位置),避免了从壳体1内吹出的风直吹用户。
当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之后且需要关闭空调室内机时,如图2所示,可以直接关闭空调室内机,无需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初始位置(例如与第一导风板21完全重叠的位置),不影响空调室内机关机。当然,也可以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与第一导风板21完全重叠的位置之后,再关闭空调室内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是否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与第一导风板21完全重叠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的限制。
当空调室内机不工作或者不需要防直吹时,如图3所示,说明无需延长导风组件2的宽度,因此,可以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与第一导风板21初始位置,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初始位置时,定位臂232和与初始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216相互配合,从而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初始位置,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外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列举的初始位置、预设位置和目标位置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初始位置、预设位置和目标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以及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转动的执行顺序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将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预设位置以及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与其传动连接的第一枢转连接臂212转动的执行顺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导风组件的宽度;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第二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彼此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孔,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的滑块,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调节所述导风组件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防脱构件,所述防脱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第二侧,所述防脱构件上设有防脱孔;
所述滑块的自由端设有防脱凸起,所述滑块的自由端穿过所述防脱孔且所述防脱凸起与所述防脱构件相互配合,从而防止所述第二导风板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凸起背离所述滑块的一侧倾斜设置,使得所述防脱凸起的宽度由所述防脱凸起靠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向所述防脱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定位凸棱,所述多个定位凸棱沿所述滑孔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凸棱之间形成定位槽;
所述防脱构件上设有定位臂,所述定位臂设置为:当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定位臂用于支撑所述防脱构件,使得所述防脱构件能够顺利地滑过所述定位凸棱;当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定位臂和与所述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相互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二导风板限定在所述预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构件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定位臂包括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垂直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延伸的第二部分,当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定位凸棱相配合以支撑所述防脱构件;当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部分能够和与所述预设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卡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棱的宽度由所述定位凸棱的底部向所述定位凸棱的顶部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体与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所述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枢转连接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内侧面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第一枢转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枢转连接臂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体的内侧面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枢转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枢转连接。
CN202022308218.7U 2020-10-15 2020-10-15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3577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8218.7U CN213577768U (zh) 2020-10-15 2020-10-15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8218.7U CN213577768U (zh) 2020-10-15 2020-10-15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7768U true CN213577768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8218.7U Active CN213577768U (zh) 2020-10-15 2020-10-15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7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6135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203283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15055419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35777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8829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296471B (zh) 百叶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030715B (zh) 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48148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1375779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503184U (zh)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导风组件、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0320308U (zh) 空调器
CN21703137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566901A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16557386U (zh) 出风机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4891524U (zh)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口结构和空调器
JP4391575B1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4654661B2 (ja) 風向き調整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9857346U (zh) 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200620087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67546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51142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6853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448275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导风结构
CN21891511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221593U (zh) 驱动机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