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776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7766U
CN213577766U CN202022267239.9U CN202022267239U CN213577766U CN 213577766 U CN213577766 U CN 213577766U CN 202022267239 U CN202022267239 U CN 202022267239U CN 213577766 U CN213577766 U CN 213577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cylindrical structure
deflec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672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升华
徐同扬
李书佳
孟相宏
田梦然
曹师增
卫洁
张乃伟
黄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672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7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空调器的在处于设定的位置时如何保证其稳定性的问题,为此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设置于室内部分的壳体上的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第二导风板,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部分,其具有多个安置位;以及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到达与任意安置位相对应的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置位的配合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与该安置位相对应的位姿。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第二导风板在处于任意工作位置相对应的位姿时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流动,伴随着冷媒的相变,可以向室内空间提供温度适合的空气。如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作为发放热量的冷凝器,而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作为发放冷量的蒸发器。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具有送风口,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的、温度得以调节的空气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为了调整送风品质(如送风方向、送风速度等),通常在送风口处配置有能够导风的结构。导风板为用于导风的结构之一,通过导风板相对空调室内机的枢转运动,可以调节送风品质,从而在送风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空间的用户体验。
导风板的形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一种为直接配置在壳体对应于送风口的位置的导风板,通常称作小导风板。另一种为配置在小导风板外侧的导风板,通常称作第二导风板。小导风板的转动频率和转动方式往往比较丰富,因此通常小导风板通常配置有作为驱动其转动的电机。较之于小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转动方式通常较为简单,因此通常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完成(当然电机驱动的方式也可以)。此外,由于第二导风板通常只需要固定在几个位置,因此,在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转动到其中任意一个位置的情形下,如何保证第二导风板在处于该位置时的稳定性,是影响第二导风板的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的在处于设定的位置时如何保证其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和两个侧部,所述送风口配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以便随着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以及第二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并且沿所述送风口向室内空间发放空气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以便在送风品质经所述第一导风板被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所述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其中,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侧部上,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多个安置位;以及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到达与任意安置位相对应的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置位的配合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与该安置位相对应的位姿。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第二导风板在调节空调器的送风品质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空调器的整机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地选择(第一、第二)导风板的结构、在空调室内机上的安装方式、具体的运动形式以及运动范围、调节送风品质的过程中的协作方式等。如:第一导风板除了枢转运动,还包括沿送风方向伸出或者缩回的运动形式,第二导风板仅在第一导风板处于某些设定位姿的情形下才处于能够调整送风品质的状态等,如仅在第一导风板接近全开的位置时,第二导风板才相对壳体转动至对应于某一安置位的位置。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主体部分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与所述两个侧部相对应的两个伸出部分,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上形成有连通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相应的所述伸出部分上。
通过这样设置,在谋求通过第二导风板在调节送风品质期间的工作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使空调器实现柔风模式,避免直吹用户。可以理解的是,连通结构可以为通孔,通孔的尺寸、形状、分布密度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为锥形孔、圆柱孔等。
具体而言,通过伸出部分上的第二部分与设置于侧部上的第一部分上的任意一个安置位的配合,实现了第二导风板在到达设定的位姿时能够持续地处于与该位姿相对应的位置,从而保证了第二导风板在处于该位姿时调节送风品质的工作稳定性。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为自相应的所述侧部延伸出的第一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壁形成有所述安置位。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安置位的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
此外,由于第一筒状结构为沿其轴向具有一定长度的结构,因此,在第二部分与安置位配合的情形下,将第一筒状结构作为安置位的载体能够保证配合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一筒状结构的轴向观察,该第一筒状结构可以是由壳体的侧部向外延伸形成的结构或者以部分向外延伸、部分向内延伸形成的结构,在满足形成安置位并不干涉第二部分与安置位的配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置位为设置于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壁上的凸筋组,所述凸筋组包括若干根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周向分布的、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轴向延伸的凸筋单体,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卡置于所述凸筋单体的方式持续处于所述安置位。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第二导风板在实现对送风品质的调节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谋求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能够持续地处于更多的位置,例如当凸筋单体紧密且均匀分布于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周时,第二导风板可实现任意位置的停留,实现类似无极调整位姿的效果。当然,第二导风板可以停留的位置受到凸筋单体排列紧密程度的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当第二导风板处于最低位时,即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下方时,由于在送风口处会形成负压,会促使壳体与第二导风板之间构成的外置风道内的空气追随空调出风一起流通,从而增加空调出风,实现远距离送风。当第二导风板正对空调送风口且第一导风板完全打开时,可以避免出风直吹用户。当第二导风板置于进风口上方时,还可以起到防尘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配合关系的个数以及多个配合关系沿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壁周向的分布情况。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为沿相应的所述侧部延伸出的第二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具有能够与所述凸筋单体相配合的内壁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第二部分的具体形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壁面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凸出的、与所述凸筋单体相对应的若干第一曲面结构,相邻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曲面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第二部分的具体形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曲面结构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沿靠近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凸出。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二导风板在切换工作位的过程中运动更顺畅,减小变换工作位过程中的阻力。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筋单体在远离相对应的所述侧部的一端形成有引导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将第二导风板安装至壳体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平稳性,方便地实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装配。例如引导结构可以是形成于凸筋单体上的锥面、弧面等。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凸筋单体端部的锥形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引导结构的具体形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纵深贯穿相应的所述侧部。
通过这样设置,在转动第二导风板的过程中,第一部分施加到第二部分上的阻力能够在第二导风板的伸出部的两侧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减弱第二部分与伸出部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第二导风板在换位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部分的结构;
图3示出了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C-C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0、回风口;11、侧部;2、导风组件;20、第一导风板;21、第二导风板;210、主体部分;2100、通孔;211、伸出部分;3、限位部;30、第一部分;300、第一筒体;301、凸筋单体;3010、引导结构;31、第二部分;310、第二筒体;311、第一曲面结构;312、第二曲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等。如尽管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室内机为例来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在空调器上的安装方式同样也适合其他类型的空调器如柜式空调器、窗式空调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出风的产生过程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通常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对于有的机型而言(如窗机等),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集成在同一个壳体内,而对于绝大部分机型而言,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为分体式结构,其中的室外部分称作空调室外机,室内部分称作空调室内机,二者之间通过管路和线路连接。
以分体式结构的空调器为例,空调室外机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压缩机、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通常称作冷凝器),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室内风机、室内换热器(通常称作蒸发器)。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冷循环;而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热循环。
分体式结构的空调器通常包括柜机、挂机以及嵌入式空调器等。以挂机为例,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部通常固定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墙壁,壳体上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如底部送风、顶部回风),壳体内主要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接水盘和电控箱等,空调器处于制冷/制热循环的过程中,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一部分空气经回风口被抽入壳体的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这部分空气的温度得以降低/升高,之后这部分温度降低/升高的空气经送风口被再次送入室内空间,如此反复,即可逐渐将由于冷媒的相变以及循环流动产生的冷量/热量逐渐发放至室内空间。在向室内空间发放热量的同时,冷凝器的表面会产生冷凝水。为了保证制冷的可持续性,需要将这部分冷凝水及时地排出至室外侧。设置于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主要用于收集室内换热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壳体上通常设置有与接水盘对接的排水接头,排水接头配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上游侧与排水接头匹配相连,下游侧伸出室外侧,通过排水管将接水盘收集的冷凝水及时地排出,保证了空调器的运行可持续性。
参照图1至图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部分的结构;图3示出了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的正视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C-C向剖视图。
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的顶部具有回风口10,回风口10为格栅结构,壳体1的底部具有送风口(未标出),送风口配置有导风组件2,导风组件2包括枢转设置于壳体1对应于送风口的位置的第一导风板20(通常称作小导风板)以及位于第一导风板20的下游侧的第二导风板21,第二导风板21大致为U形结构,壳体1的两侧具有侧部11,U形结构包括对应于送风口位置的、作为有效部分的主体部分210以及自主体部分210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两个伸出部分211。主体部分210上形成有若干通孔2100。随着第一导风板20相对壳体1的转动,能够有效地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导风板21相对壳体1的转动,进一步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还包括限位部3,具体而言,在壳体1的两个侧部11(以及相对应的伸出部分21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部3。限位部3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导风板能够通过限位部3相对壳体1枢转运动,另一方面,大导风板在到达任意有效的调节位置时,能够通过限位部3持续处于该有效的调节位置。
限位部3的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壳体1的侧部11的第一部分30以及设置于伸出部分211的第二部分31,其中,第一部分30为自相应的侧部11延伸出的第一筒状结构,第一筒状结构形成有第一筒体300,第一筒体300的外壁形成有安置位,安置位为设置于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壁上的凸筋组,所述凸筋组包括若干根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周向分布的、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轴向延伸的凸筋单体301;第二部分31为沿相应的所述侧部11延伸出的第二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形成有第二筒体310,第二筒体310具有能够与所述凸筋单体301相配合的内壁面。内壁面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凸出的、与所述凸筋单体301相对应的若干第一曲面结构311,相邻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311之间设置有第二曲面结构312,第二曲面结构312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沿靠近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凸出。为了便于第一部分30与第二部分31顺利卡合,凸筋单体301在远离相对应的所述侧部11的一端形成有引导结构3010,该引导结构3010包括锥形面。
这样一来,在第二导风板21相对壳体1转动至有效的调节位置时,第二导风板21通过凸筋与曲面结构之间的滑动运动实现位姿调整,通过曲面结构的内壁面紧密地抵接到凸筋的外表面实现第二导风板21的位置的固定。
参照图4和图5,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凸筋组的若干凸筋均匀分布于第一筒体300的外壁面,凸筋单体301的端部形成有锥形面结构的引导结构3010。与之相配的第二部分31形成在第二筒体310上,第二筒体310的内壁面包括个数与凸筋单体301个数相同的第一曲面结构311,第一曲面结构311的轮廓能够与凸筋单体301的部分轮廓相匹配,相邻的第一曲面结构311之间通过第二曲面结构312连接,第二曲面结构312为弧面结构,起过度作用。
参照图6和图7,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第二导风板21在换位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将第二筒体310设置成其筒体的纵深贯穿相应的侧部11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筒体310还可以仅位于伸出部分211的一侧,如图7中仅位于伸出部分211的左侧。
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通过作为第一部分30的设置于第一筒状结构外壁的凸筋组与作为第二部分31的设置于U型结构的第二导风板21的伸出部分211上的第二筒状结构的内壁面的配合,一方面,允许第二导风板21相对壳体1转动,从而通过改变其相对送风口的位置来调节送风品质;另一方面,利用凸筋与曲面结构之间的径向约束实现了第二导风板21的限位,从而保证了导风板在调节送风品质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如上具体方式所构成的特定结构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灵活地调整第一部分的凸筋的个数及其在筒状结构上的分布形式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和两个侧部,所述送风口配置有导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以便随着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以及
第二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并且
沿所述送风口向室内空间发放空气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以便在送风品质经所述第一导风板被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所述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
其中,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部分,其设置在所述侧部上,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多个安置位;以及
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到达与任意安置位相对应的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置位的配合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与该安置位相对应的位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主体部分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分的两端延伸形成的、与所述两个侧部相对应的两个伸出部分,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上形成有连通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相应的所述伸出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自相应的所述侧部延伸出的第一筒状结构,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壁形成有所述安置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位为设置于或者形成于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外壁上的凸筋组,所述凸筋组包括若干根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周向分布的、沿所述第一筒状结构的轴向延伸的凸筋单体,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卡置于所述凸筋单体的方式持续处于所述安置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为沿相应的所述侧部延伸出的第二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具有能够与所述凸筋单体相配合的内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凸出的、与所述凸筋单体相对应的若干第一曲面结构,相邻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曲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面结构为弧面结构,所述弧面结构沿靠近所述第二筒状结构的中心的方向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单体在远离相对应的所述侧部的一端形成有引导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凸筋单体端部的锥形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状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纵深贯穿相应的所述侧部。
CN202022267239.9U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Active CN213577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7239.9U CN213577766U (zh)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67239.9U CN213577766U (zh)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7766U true CN213577766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3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67239.9U Active CN213577766U (zh) 2020-10-13 2020-10-1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7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6316A (zh) 贯流风机、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风口控制方法
CN213901269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13310111A (zh) 空调器室内机
WO2021232999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13577766U (zh) 空调器
CN108195116B (zh) 风道组件及冰箱
CN21500191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577763U (zh) 空调器
CN112378064B (zh) 风道结构、控制方法及空调柜机
WO2021233000A1 (zh) 双位切换式空调器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252861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551805U (zh) 贯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77346U (zh) 导风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542648U (zh) 空调器
CN2111196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025676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11623410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9405069B (zh) 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158088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140324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140324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065130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