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264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2648U
CN213542648U CN202022170560.5U CN202022170560U CN213542648U CN 213542648 U CN213542648 U CN 213542648U CN 202022170560 U CN202022170560 U CN 202022170560U CN 213542648 U CN213542648 U CN 213542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ylindrical structure
air conditioner
air deflector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05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升华
黄罡
张乃伟
孟相宏
李书佳
田梦然
卫洁
曹师增
赵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05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2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2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2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设置于室内部分的壳体上的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的第二导风板,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第一部分,具体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伸出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形成于所述伸出部分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安置位;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导风板在转动到达与任意安置位相对应的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置位的配合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与该安置位相对应的位姿。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导风板在调节送风品质期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流动,伴随着冷媒的相变,可以向室内空间提供温度适合的空气。如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作为发放热量的冷凝器,而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作为发放冷量的蒸发器。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具有送风口,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的、温度得以调节的空气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为了调整送风品质(如送风方向、送风速度等),通常在送风口处配置有能够导风的结构。导风板为用于导风的结构之一,通过导风板相对空调室内机的枢转运动,可以调节送风品质,从而在送风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空间的用户体验。
导风板的形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一种为直接配置在壳体对应于送风口的位置的导风板,通常称作小导风板。另一种为配置在小导风板外侧的导风板,通常称作第二导风板。小导风板的转动频率和转动方式往往比较丰富,因此通常小导风板通常配置有作为驱动其转动的电机。较之于小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转动方式通常较为简单,因此通常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完成(当然电机驱动的方式也可以)。此外,由于第二导风板通常只需要固定在几个位置,因此,在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转动到其中任意一个位置的情形下,如何保证第二导风板在处于该位置时的稳定性,是影响第二导风板的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的在处于设定的位置时如何保证其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配置有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以便随着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以及第二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并且沿所述送风口向室内空间发放空气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以便在送风品质经所述第一导风板被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其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部分,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具体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伸出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形成于所述伸出部分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安置位;以及第二部分,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到达与任意安置位相对应的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置位的配合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与该安置位相对应的位姿。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第二导风板在调节空调器的送风品质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整机性能。具体而言,通过设置于伸出部分上的第一部分与设置于壳体上的第二部分上的任意一个安置位的配合,实现了第二导风板在到达设定的位姿时能够持续地处于与该位姿相对应的位置,从而保证了第二导风板在处于该位姿时调节送风品质的工作稳定性。
同时,由于筒状结构为沿其轴向具有一定长度的结构,因此,在第二部分与安置位配合的情形下,将筒状结构作为安置位的载体能够保证配合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沿筒状结构的轴向观察,筒状结构可以是由伸出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的结构、向内延伸形成的结构或者以(部分向外延伸、部分向内延伸)形成的结构,在满足形成安置位并不干涉第二部分与安置位的配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在满足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形灵活地选择(第一、第二)导风板的结构、在空调室内机上的安装方式、具体的运动形式以及运动范围、调节送风品质的过程中的协作方式;等。如:第一导风板除了枢转运动,还包括沿送风方向伸出或者缩回的运动形式,第二导风板仅在第一导风板处于某些设定的情形下才处于能够调整送风品质的状态等。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筒状结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装饰盖在空调室内机上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可拆卸的方式如可以是螺接、插接等。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盖包括与所述筒状结构匹配连接的环状部分,所述环状部分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筒状结构匹配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给出了可拆卸连接的一种具体形式。如凸起可以是圆形凸起、条形凸起等,凸起可以直接与筒状结构配合,也可以在筒状结构上增设相应的与凸起配合的结构,如可以是:凸起为圆形凸起,筒状结构上设置有相应的凹槽;等。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结构的外壁向外延伸有支撑筋,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凸起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抵接至所述支撑筋。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支撑筋与凸起的匹配方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筋为环形筋,所述凸起的个数为沿所述环形筋的周向分布的多个。
通过这样的设置,保证了装饰盖与第二导风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置位为设置于或者形成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上的、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分布的槽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能够通过卡置于所述槽结构的方式持续处于所述安置位。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第一部分的具体形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第二导风板在实现对送风品质的调节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能够谋求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能够持续地处于更多的位置。
如:第二导风板在小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其相对壳体的转动能够到达三个有效调节送风品质的位置,那么第一部分应当为相邻设置的三个槽结构的组合。筒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四组这样的上述三个槽结构的组合,相应地,第一部分也应当包括四个。这样一来,对于小转动而言,在第二导风板到达同一组槽结构而言,在第二导风板到达与其中的任意一个槽结构对应的有效调节送风品质的位置时,都会有四个第二部分卡置于槽结构的配合关系,从而保证了稳定性。通过将第一部分从一组槽结构中的其中一个转动至另一组槽结构中的其中一个时,即可实现大转动地调节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的位置。如将第二导风板由最低的位置转动至最高的位置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配合关系的个数以及多个配合关系沿筒状结构的内壁周向的分布情况。此外,对于多个配合关系而言,可以全部是槽结构与第二部分的配合关系,也可以部分是槽结构与第二部分的配合关系部分是其他的配合关系。如:四个配合关系沿筒状结构的周向呈均匀分布,其中,只有间隔设置的两组为槽结构与第二部分的配合关系,另外两组为其他类型的配合关系。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为卡爪,所述卡爪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安装至所述筒状结构内。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第二部分的具体形式。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向朝向所述筒状结构的方向延伸有环状结构,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环状结构与所述筒状结构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彼此抵接。
对于上述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卡爪的具体布置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空调器为挂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该图示出了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与限位部相关的装配示意图(剖视)。
附图标记列表:
100、空调器;1、壳体;11、回风口;21、第一导风板;22、第二导风板;221、中间部分;222、伸出部分;23、装饰盖;231、凸起;31、筒状结构;32、槽结构;33、支撑筋;41、环状结构;42、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等。如尽管本实施例是以挂机为例来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在空调器上的安装方式同样也适合其他类型的空调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灶具原理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通常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对于有的机型而言(如窗机等),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是集成在同一个壳体内。而对于绝大部分机型而言,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为分体式结构,其中的室外部分称作空调室外机,室内部分称作空调室内机,二者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以分体式结构的空调器为例,空调室外机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压缩机、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通常称作冷凝器),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通常称作蒸发器)。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冷循环;而当冷媒沿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热循环。
分体式结构的空调器通常包括柜机、挂机以及嵌入式空调器等。以挂机为例,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的背部通常固定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墙壁,壳体上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如底部送风、底部回风),壳体内主要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接水盘和电控箱等,空调器处于制冷/制热循环的过程中,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一部分空气经回风口被抽入壳体的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这部分空气的温度得以降低/升高,之后这部分温度降低的空气经送风口被再次送入室内空间,如此反复,即可逐渐将由于冷媒的相变以及循环流动产生的冷量/热量逐渐发放至室内空间。在向室内空间发放热量的同时,冷凝器的表面会产生冷凝水。为了保证制冷的可持续性,需要将这部分冷凝水及时地排出至室外侧。设置于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主要用于收集室内换热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壳体上通常设置有与接水盘对接的排水接头,排水接头配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上游侧与排水接头匹配相连,下游侧伸出室外侧,通过排水管将接水盘收集的冷凝水及时地排出,保证了空调器的运行可持续性。
参照图1至图6,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中与限位部相关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中,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的顶部具有回风口11,回风口为格栅结构,壳体1的底部具有送风口(未标出),送风口配置有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送风口的位置的第一导风板21(通常称作小导风板)以及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的第二导风板22,第二导风板大致为U形结构,壳体的两侧具有侧部,U形结构包括对应于送风口位置的、作为有效部分的中间部分221以及位于中间部分两侧的分别与两个侧部连接的伸出部分222,伸出部分的外侧设置有装饰盖23。随着第一导风板相对壳体的转动,能够有效地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的转动,进一步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还包括限位部,具体而言,在壳体的两个侧部(以及相对应的伸出部分)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导风板能够通过限位部相对壳体枢转运动,另一方面,大导风板在到达任意有效的调节位置时,能够通过限位部持续处于该有效的调节位置。
限位部的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伸出部分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于壳体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形成于伸出部分上的沿挂机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结构31,筒状结构的内壁形成有多个安置位,安置位为形成于筒状结构的内壁上的、沿筒状结构的轴向分布的槽结构32;第二部分包括设置于壳体侧部上的环状部分41以及设置于壳体靠近环状结构的内壁的位置的卡爪42,卡爪包括主体和伸出端,在卡置好的状态下,主体沿筒状结构的径向紧密地抵接至槽结构内,伸出端的外侧卡置于筒状结构内侧端部对应于槽结构的位置。为了便于卡爪能够顺利地划入槽结构内,可以在槽结构的外侧和/或卡爪的伸出端设置有引导结构,如引导结构为引导面。
此外,筒状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筋33,相应地,在装饰盖的环状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能够沿筒状结构的轴向朝靠近装饰盖的方向抵接至支撑筋上的多个凸起231。通过凸起与支撑筋的配合,保证了装饰盖在第二导风板上的安装稳定性。
这样一来,在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转动至有效的调节位置时,第二导风板通过卡爪与槽结构的配合,即在前述的“主体沿筒状结构的径向紧密地抵接至槽结构内,伸出端的外侧卡置于筒状结构内侧端部对应于槽结构的位置”的约束下使第二导风板持续处于与该有效的调节位置相对应的位姿。在外力的作用下,卡爪能够克服槽结构的约束从而实现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的转动。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部分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槽结构,即:大导风板的有效的调节位置至少包括两个。作为一种优选,筒状结构的内壁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部分,相应地,在第二导风板的伸出部分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卡爪。如参照图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筒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四组这样的上述两个槽结构的组合且四个组合沿筒状结构的周向均匀分布,也就是说,伸出部分的筒状结构沿周向设置有8个槽结构,分为四组每组两个,壳体的侧部上沿环状结构的周向设置有4个卡爪,分为四组每组一个。这样一来,对于同一组槽结构而言,当卡爪从与其中的一个相匹配的位置转动至与另一个相匹配的位置时,第二导风板实现了小角度的转动。对于不同组槽结构而言,当卡爪从与其中的一组中的某一个相匹配的位置转动至与另一组中的某一个相匹配的位置时,第二导风板实现了大角度的转动。
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通过作为第一部分的设置于U型结构的第二导风板的伸出部分上的筒状结构内壁的多对槽结构与作为第二部分的设置于壳体侧部的多个卡爪的配合,一方面,允许第二导风板相对壳体转动,从而通过改变其相对送风口的位置来调节送风品质;另一方面,在第二导风板相对送风口转动至有效的调节位置时,通过“主体沿筒状结构的径向紧密地抵接至槽结构内,伸出端的外侧卡置于筒状结构内侧端部对应于槽结构的位置”的双重约束保证来第二导风板能够持续处于与该有效的调节位置相对应的位姿,从而保证了导风板在调节送风品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通过装饰板的环状体内壁的多个凸起与筒状结构外壁的支撑筋之间的配合,保证了装饰板在壳体上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如上具体方式所构成的特定结构作为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灵活地调整第一部分的个数及其在筒状结构上的分布形式等。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部分和室内部分,所述室内部分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配置有导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以便随着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以及
第二导风板,其枢转设置于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送风口的位置,并且
沿所述送风口向室内空间发放空气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游侧,以便在送风品质经所述第一导风板被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送风口发放至室内空间的空气的送风品质;
其中,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部分,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具体地:
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伸出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形成于所述伸出部分上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安置位;以及
第二部分,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导风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到达与任意安置位相对应的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安置位的配合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与该安置位相对应的位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部分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筒状结构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包括与所述筒状结构匹配连接的环状部分,所述环状部分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筒状结构匹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外壁向外延伸有支撑筋,并且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凸起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抵接至所述支撑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为环形筋,所述凸起的个数为沿所述环形筋的周向分布的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位为设置于或者形成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上的、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分布的槽结构,所述第二部分能够通过卡置于所述槽结构的方式持续处于所述安置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沿其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为卡爪,所述卡爪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安装至所述筒状结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向朝向所述筒状结构的方向延伸有环状结构,并且
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环状结构与所述筒状结构沿所述筒状结构的轴向彼此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的位置。
CN202022170560.5U 2020-09-28 2020-09-28 空调器 Active CN213542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0560.5U CN213542648U (zh) 2020-09-28 2020-09-28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0560.5U CN213542648U (zh) 2020-09-28 2020-09-28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2648U true CN213542648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0560.5U Active CN213542648U (zh) 2020-09-28 2020-09-2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2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697B (zh) 空调
CN105115066B (zh)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CN10721866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559746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07081078A2 (en) Vibration reducing structure of air conditioner
CN213542648U (zh) 空调器
CN112254212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213577763U (zh) 空调器
CN112254211A (zh) 双位切换式空调器
CN209801630U (zh) 风管机
KR20080075632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CN21225286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39557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577766U (zh) 空调器
CN2132728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551805U (zh) 贯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631160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CN219300884U (zh) 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吊顶结构
CN106440238B (zh) 一种顶出风立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0046B (zh) 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1544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978647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557083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9559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2611029B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