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95595U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95595U
CN213395595U CN202021302277.7U CN202021302277U CN213395595U CN 213395595 U CN213395595 U CN 213395595U CN 202021302277 U CN202021302277 U CN 202021302277U CN 213395595 U CN213395595 U CN 213395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fan
axia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022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林强
谢宝臣
刘涔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022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95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95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95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壳体、轴流风扇和摆叶,利用前隔板、后隔板、竖隔板和摆叶的配合,在壳体内部分为多个风道,解决了现有空调通常是一个风扇对应的一个风道,送出的只是一股气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轴流风扇送风,可通过控制风扇转速控制风量,并且在轴流风机前分别加装摆叶组件,通过摆叶的角度控制进入不同风道的风量,通过单个风扇也可以实现多风道多温区送风的效果,节约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进而实现分温区送风。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通常设置一个风扇对应一个风道,送出的只是一股气流,仅仅只能够通过控制风扇转速来控制风速和风量,对于同一房间的不同区域,吹出的风速和风量都是相同的,因此无法实现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实现对同一房间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风速和风量进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轴流风机组件、摆叶叶片,利用前隔板、后隔板、竖隔板、摆叶叶片的配合,将壳体分为多个风道,解决了现有空调通常是一个风扇对应的一个风道,送出的只是一股气流,仅仅只能够通过控制风扇转速来控制风速和风量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室内空调器风道结构进行了改进,用前隔板、后隔板、竖隔板、第一摆叶叶片和第二摆叶叶片的配合,将壳体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第一摆叶叶片和第二摆叶叶片可设置在壳体内部,通过第一摆叶叶片和第二摆叶叶片的角度控制进入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风量,使空调能够对室内不同区域提供不同风速和风量,实现分温区送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且所述出风口均匀布置,所述前盖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壳体外壁配合构成多个风道空间;轴流风机组件,所述轴流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的数量和位置对应设置;摆叶组件,所述摆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摆叶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经过所述轴流风机组件压缩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导风圈的数量与所述进风口数量对应设置;所述导风圈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导风圈外壁连接所述进风口,所述导风圈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套圈,所述固定套圈套设在所述导风圈外壁,且所述固定套圈与所述进风口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圈一端连接安装过滤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电加热组件,述电加热组件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电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后盖板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加热组件和所述后盖板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叶组件包括固定条和摆叶叶片,所述固定条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电加热组件之间,所述摆叶叶片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条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均匀布置在所述后盖板上,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前隔板,所述前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前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且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前盖板垂直连接,所述前隔板上开设有电加热组件安装孔;后隔板,所述后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之间,所述后隔板同时也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之间,所述后隔板与所述后盖板垂直连接;竖隔板,所述竖隔板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竖隔板同时也设置在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之间,且所述竖隔板与所述后盖板垂直连接,所述竖隔板与所述后隔板垂直连接;所述前隔板、后隔板和竖板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上风道内部,所述第一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上风道内部,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三风道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部,所述第三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三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相连,所述第四风道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部,所述第四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四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出风口相连。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流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一轴流风机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包括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扇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轴流风机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轴流风机包括第二轴流风扇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轴流风扇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叶叶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摆叶叶片设置在第一轴流风机出风的一侧,以调节流经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气流流量;所述第二摆叶叶片设置在第二轴流风机出风的一侧,以调节流经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的气流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摆叶工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摆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前盖板;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20、后盖板;121、第一出风口;122、第二出风口;123、第三出风口;124、第四出风口;201、第一轴流风扇;202、第一电机; 203、电机安装架;301、第二轴流风扇;302、第二电机;401、第一导风圈;402、第一固定套圈;501、第二导风圈;502、第二固定套圈; 601、第一摆叶叶片;602、第二摆叶叶片;603、固定条;700、电加热组件;801、前隔板;802、后隔板;803、竖板;811、电加热组件安装孔;900、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热交换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热交换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单元。室内单元通过冷媒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室内单元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顶棚上的顶挂式风管机。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起到总体支撑作用,前隔板801、后隔板802、电加热组件700、热交换器900等均固定于壳体100内部,壳体100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壳体100一端连接后盖板120,后盖板120上均匀布置有第一出风口121、第二出风口122、第三出风口123和第四出风口 124,各个出风口分割参考隔板的位置,壳体100另一端连接前盖板110,前盖板110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第一进风口 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内分别设置第一导风圈401和第二导风圈501,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分别设置在第一导风圈401和第一导风圈401内部,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前隔板801和后隔板802,将壳体 100横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摆叶叶片601、第二摆叶叶片602和竖板 803将该两部分纵向分为四条通路,分别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前隔板801和后隔板 802,将壳体100横向分为两个部分—上风道和下风道,其中上风道内部设置第一摆叶叶片601,第一摆叶叶片601和竖板803将上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第一风道包括第一导风圈401、前隔板801与第一摆叶叶片601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后隔板802与竖板803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第一出风口121。
流经第一风道的气流,从第一滤网进入第一导风圈401,经过第一轴流风机的吹动下,进入前隔板801与第一摆叶叶片601与壳体100 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经过电加热组件700后进入后隔板802与竖板803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从第一出风口121流出。
第二风道包括第一导风圈401、前隔板801与第一摆叶叶片601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后隔板802与竖板803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第一出风口121。
流经第二风道的气流,从第一滤网进入第一导风圈401,经过第一轴流风机的吹动下,进入前隔板801与第一摆叶叶片601与壳体100 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经过电加热组件700后进入后隔板802与竖板803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从第二出风口122流出。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壳体100内部设置有前隔板801和后隔板 802,将壳体100横向分为两个部分—上风道和下风道,其中下风道内部设置第二摆叶叶片602,第二摆叶叶片602和竖板803将下风道分为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
第三风道包括第二导风圈501、前隔板801与第二摆叶叶片602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后隔板802与竖板803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第三出风口123。
流经第三风道的气流,从第二网进入第二导风圈501,经过第二轴流风机的吹动下,进入前隔板801与第二摆叶叶片602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经过电加热组件700后进入后隔板802与竖板803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从第三出风口123流出。
第四风道包括第二导风圈501、前隔板801与第二摆叶叶片602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后隔板802与竖板803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第四出风口124。
流经第四风道的气流,从第二滤网进入第二导风圈501,经过第二轴流风机的吹动下,进入前隔板801与第二摆叶叶片602与壳体100 内侧壁围成的区域,经过电加热组件700后进入后隔板802与竖板803 与壳体100内侧壁围成的区域,从第四出风口124流出。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示,为体现分温区的特性,利用两个以上轴流风扇,电机安装架203将电机固定在导风圈的固定结构上,轴流风扇固定在电机轴上:
第一轴流风机包括第一电机202和第一轴流风扇201,第一轴流风扇201中心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电机轴过盈连接,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第一导风圈401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圈401内设置有电机安装架203,第一轴流风机固定连接在电机安装架203上,且第一轴流风机电机轴与第一导风圈 401的中心轴共线;
第二轴流风机包括第二电机302和第二轴流风扇301,第二轴流风扇301中心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电机轴过盈连接,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第二导风圈501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导风圈501内设置有电机安装架203,第二轴流风机固定连接在电机安装架203上,且第二轴流风机电机轴与第二导风圈501的中心轴共线。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轴流风机放置在风机导风圈中,导风圈使使气流更集中而不是分散,且导风圈上设置有电机固定结构,电机可以放置在其中,跟电机安装架203 配合,进行螺丝固定,导风圈固定在固定套圈上,固定套圈与后板的风机进风口固定,进而将导风圈固定在后板上;
第一导风圈401,第一导风圈401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第一导风圈401外壁连接在第一进风口111内,第一导风圈401与第一进风口11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套圈402,第一固定套圈402套设在第一导风圈401外壁,且第一固定套圈402与第一进风口111固定连接,第一导风圈401一端设置在壳体100外部,为进风端,该进风端连接安装第一滤网,用于过滤进入室内空调器内的气流;
第二导风圈501,第二导风圈501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第二导风圈501外壁连接在第二进风口112内,第二导风圈501与第二进风口11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套圈502,第二固定套圈502套设在第二导风圈501外壁,且第二固定套圈502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12固定连接,第二导风圈501一端设置在壳体100外部,为进风端,该进风端连接安装第二滤网,用于过滤进入室内空调器内的气流。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所示,壳体100 内部设置有有前隔板801、后隔板802和竖板803,前隔板801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之间,且前隔板801与前盖板 110垂直连接,前隔板801上开设有电加热组件安装孔811;
后隔板802设置在热交换器900和后盖板120之间,且后隔板802 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三出风口123之间,后隔板802同时也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22和第四出风口124之间,后隔板802与后盖板120 垂直连接。
后隔板802设置在热交换器900和后盖板120之间,竖板80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之间,竖板803同时也设置在第三出风口123和第四出风口124之间,且竖板803与所述后盖板120 垂直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示,电加热组件700穿过电加热组件安装孔811且电加热组件700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上,电加热组件700与前隔板801垂直设置;
热交换器900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100的内侧壁上,且热交换器 900设置在电加热组件700和后盖板120之间,热交换器900向电加热组件700一侧弯折成U字形,为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散热表面积最大化,热交换器900采用了U型设计,以增加换热面积,其中,热交换器900 为蒸发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室内空调器,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条603两端连接在壳体100的内侧壁上,且固定条603设置在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与电加热组件700之间,第一摆叶叶片601 和第二摆叶叶片602可活动的连接在固定条603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条603上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内部设置通孔,摆叶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凹槽,凹槽一侧设置凸起轴,凸起块部分伸入到凹槽内部,凸起轴伸入到凸起块内部通孔中,实现可转动连接,摆叶用于分配左右风道的风量,当向右摆动时,左边获得的风量多,右边分配的风量上,向左反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壳体内部安装有控制元件,控制元件连接有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上套设有齿轮,伺服电机安装在固定条上,第一摆叶叶片和第二摆叶叶片上固定连接有弧形齿条,该齿条与齿轮啮合,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实现摆叶叶片的可控制摆动。
如图2所示,室内空调器采用吹风式,气流经过,过滤网→轴流风机→电加热组件700→热交换器900→出风口,该方式是轴流风扇将压缩空气吹到热交换器900上,进而气流从出风口吹出,该方式具有两个优点,一、由于风扇经过热交换器900,会有降低噪音的效果;二、相对于吸风式,吸风式出风口受限于风扇导风圈形状,须设置为圆形出风口,吹风式出风口可以设置多样化,且作为平台更改外观较为方便容易,为了解决现有空调通常设置一个风扇对应一个风道,送出的只是一股气流,无法实现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实现对同一房间的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风速和风量进行工作的问题,本申请利用前隔板801、后隔板802、竖板803和摆叶的配合,将壳体100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解决了现有空调通常是一个风扇对应的一个风道,送出的只是一股气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轴流风扇送风,可通过控制风扇转速控制风量,并且在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前分别加装第一摆叶叶片601和第二摆叶叶片602,通过第一摆叶叶片601和第二摆叶叶片602的角度控制进入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风量,进而实现分温区送风。
综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殊的实施例,作为本方案的变化,仅在第一轴流风机前加装第一摆叶叶片601,气流经过第一轴流风机压缩吹入风道,经过第一摆叶叶片601摆动控制进入第一出风口121和第二出风口122的风量,实现三风道的分温区送风,相对的,也可以仅在第二轴流风机前加装第二摆叶叶片602,同样可实现三温区送风,另外,也可以将摆叶设置有三个,即在第一轴流风机前设置有两个摆叶叶片,在第二轴流风机前设置一个摆叶叶片,实现五温区送风,摆叶可通过加设伺服电机进行自动控制,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手动调整。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利用前隔板、后隔板、竖隔板和摆叶的配合,将壳体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解决了现有空调通常是一个风扇对应的一个风道,送出的只是一股气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轴流风扇送风,可通过控制风扇转速控制风量,并且在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前分别加装第一摆叶叶片和第二摆叶叶片,通过第一摆叶叶片和第二摆叶叶片的角度控制进入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的风量,进而实现分温区送风。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室内空调器采用吹风式,气流经过,过滤网→轴流风机→电加热组件→热交换器→出风口,该方式是轴流风扇将压缩空气吹到热交换器上,进而气流从出风口吹出,该方式具有两个优点,一、由于风扇经过热交换器,会有降低噪音的效果;二、相对于吸风式,吸风式出风口受限于风扇导风圈形状,须设置为圆形出风口,吹风式出风口可以设置多样化,且作为平台更改外观较为方便容易。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设置上下两个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可调节不同的转速来控制不同的风速与风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前盖板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口;
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壳体外壁配合构成多个风道空间;
轴流风机组件,所述轴流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的数量和位置对应设置;
摆叶组件,所述摆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摆叶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其中,气流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经过所述轴流风机组件压缩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设置有多个,且所述导风圈的数量与所述进风口数量对应设置;
所述导风圈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所述导风圈外壁连接所述进风口,所述导风圈与所述进风口连接处设置有固定套圈,所述固定套圈套设在所述导风圈外壁,且所述固定套圈与所述进风口固定连接,所述导风圈一端连接安装过滤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组件,述电加热组件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电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后盖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电加热组件和所述后盖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组件包括固定条和摆叶叶片,所述固定条两端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固定条设置在所述轴流风机组件与所述电加热组件之间,所述摆叶叶片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条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均匀布置在所述后盖板上,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
前隔板,所述前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前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且所述前隔板与所述前盖板垂直连接,所述前隔板上开设有电加热组件安装孔;
后隔板,所述后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后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之间,所述后隔板同时也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之间,所述后隔板与所述后盖板垂直连接;
竖隔板,所述竖隔板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竖隔板同时也设置在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之间,且所述竖隔板与所述后盖板垂直连接,所述竖隔板与所述后隔板垂直连接;
所述前隔板、后隔板和竖板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上风道内部,所述第一风道一端与第一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上风道内部,所述第二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三风道设置在下风道内部,所述第三风道一端与第二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三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相连,所述第四风道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内部,所述第四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进风口相连,所述第四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出风口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一轴流风机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包括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轴流风扇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
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第二轴流风机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进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轴流风机包括第二轴流风扇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轴流风扇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叶叶片设置有两个,第一摆叶叶片设置在第一轴流风机出风的一侧,以调节流经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气流流量;
第二摆叶叶片设置在第二轴流风机出风的一侧,以调节流经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的气流流量。
CN202021302277.7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室内空调器 Active CN213395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2277.7U CN213395595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室内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02277.7U CN213395595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室内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95595U true CN213395595U (zh) 2021-06-08

Family

ID=7620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02277.7U Active CN213395595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室内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95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6998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67337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721866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07327920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
CN21339559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489156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57083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95594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3955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2728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2673371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79156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06515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44668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92453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1199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2982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77373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8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8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542650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20374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