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0111A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0111A
CN113310111A CN202110686973.5A CN202110686973A CN113310111A CN 113310111 A CN113310111 A CN 113310111A CN 202110686973 A CN202110686973 A CN 202110686973A CN 113310111 A CN113310111 A CN 113310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r
indoor uni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6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华锋
李德鹏
黄民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69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0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0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011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0249 priority patent/WO2022268091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7163.5A priority patent/CN1164200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上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第一风道组件具有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出风通道,第二风道组件具有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通道彼此独立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彼此独立工作;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彼此独立工作。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增大送风角度,扩大送风范围,且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可以实现分区送风。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人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电器产品,空调器对于室内温度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满足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需要。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范围通常较小,且仅能输出单一温度的气流,无法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扩大送风范围,输出不同温度的气流,从而可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左右设置,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位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具有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具有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彼此独立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独立工作;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所述第二风机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风轮设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彼此独立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可以有效增大送风角度,扩大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范围。而且,通过设置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及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且使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彼此独立设置,使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满足了同一场景下不同的用户需求,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所述α1
α2满足:85°≤α1<90°,85°≤α2<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转轴结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转轴结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可拆卸地设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处;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均包括:转轴本体,所述转轴本体设在所述容纳槽内;转轴部,所述转轴部设在所述转轴本体的一侧,所述转轴部与对应的所述导风板枢转连接;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转轴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分别为第一内导风板和第一外导风板,当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内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外导风板的后侧且由所述第一外导风板遮挡,所述第一内导风板通过第一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转轴结构的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为第二内导风板和第二外导风板,当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内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外导风板的后侧且由所述第二外导风板遮挡,所述第二内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转轴结构的第二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电控盒,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电控盒,所述第一电控盒、所述第二电控盒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和对应的所述风机均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第二电控盒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邻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端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邻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二换热端板,所述第一换热端板和所述第二换热端板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相连且将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压紧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换热端板和所述第二换热端板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塑料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金属制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冷媒气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冷媒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冷媒气管,所述第一冷媒气管和所述第二冷媒气管均与第一室内联机管连通,所述第一室内联机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进一步包括: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与第二室内联机管连通,所述第二室内联机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第一冷媒液管相连,所述第三冷媒口与所述第二冷媒液管相连,所述第一冷媒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进一步包括:两个扫风组件,每个所述扫风组件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或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内,每个所述扫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摆臂、连杆和多个扫风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对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或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当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摆臂摆动带动所述连杆左右移动以带动所述连杆上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外;所述连杆上形成有配合孔,所述摆臂包括摆臂本体、以及与所述摆臂本体相连的固定部和偏心部,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偏心部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且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机体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检测装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的活动信号,以使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根据所述活动信号调节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风机和风道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和风道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与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与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沿图16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中所示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6中所示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再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6中所示的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未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与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的装配立体图;
图27是沿图26中C-C线的剖视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机体、导风板和转轴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0是沿图29中D-D线的剖面图;
图31是沿图29中E-E线的剖面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机体和转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转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风道组件、第二风道组件和两个扫风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组件和风道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3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组件和风道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放大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38是图37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3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组件的示意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后视图;
图41是图40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两个风道组件、两个换热器、两个风机、冷媒控制装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2是图40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两个风道组件、两个换热器、两个风机和冷媒控制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3是图40中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两个风道组件、两个换热器、两个风机、冷媒控制装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4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45是沿图44中G-G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机体;11: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21:第一导风板;1211:第一内导风板;
1212:第一外导风板;1213:第一凹槽;122:第一驱动机构;123:第一转轴结构;
1231:转轴本体;1232:转轴部;1233:配合部;13:第二出风口;
131:第二导风板;1311:第二内导风板;1312:第二外导风板;
132:第二驱动机构;133:第二转轴结构;14:容纳槽;15:第二安装槽;
2:第一风道组件;21:第一出风通道;211:扫风组件;2111:驱动电机;
2112:摆臂;2113:连杆;2114:扫风叶片;2115:配合孔;2116:摆臂本体;
2117:固定部;2118:偏心部;22:第一接水槽;221:第一排水孔;
222:第一子接水槽;223:第二子接水槽;2231:第三排水孔;
224:第三子接水槽;23:第一子槽;24:第二子槽;25:第一安装槽;
3:第二风道组件;31:第二出风通道;32:第二接水槽;321:第二排水孔;
322:第四子接水槽;323:第五子接水槽;324:第六子接水槽;
33:第三子槽;34:第四子槽;35:避让口;
4:第一换热器;41:第一换热端板;42:第一连接件;421:过线口;
4211:遮挡凸起;4212:遮挡边;43:第二连接件;44:第一冷媒液管;
45:第一冷媒气管;451:第一室内联机管;452:第二室内联机管;
46:冷媒控制装置;461:第一冷媒口;462:第二冷媒口;463:第三冷媒口;
5:第二换热器;51:第二换热端板;52:第二冷媒液管;53:第二冷媒气管;
6:第一风机;61:第一风轮;62:第一电机;
7:第二风机;71:第二风轮;72:第二电机;
8:第一电控盒;9:第二电控盒;10: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4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空调器室内机100即上述室内单元,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空调器室外机即上述室外单元(图未示出)。空调器室外机中可设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室外风扇、膨胀器和制冷循环的类似部件,空调器室内机100中也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
例如,室内单元可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的壁上的壁挂式室内单元。
如图2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机体1、第一风道组件2、第二风道组件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其中,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即为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即为上述室内风扇。
机体1上形成有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左右设置。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均设在机体1内。第一换热器4设在进风口11和第一风道组件2之间,第二换热器5设在进风口11和第二风道组件3之间。第一风机6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风轮61和第一电机62,第一风轮61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内,第二风机7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风轮71和第二电机72,第二风轮71设在第二风道组件3内。
例如,在图2和图6的示例中,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可以为贯流风机。当空调器开机运行时,室内空气可以在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1流入机体1内,并流经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以沿风机的径向被吸入,然后被输送到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处,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流出,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
其中,第一风道组件2具有第一出风通道21,第一出风通道21与第一出风口12连通,第二风道组件3具有第二出风通道31,第二出风通道31与第二出风口13连通,第二出风通道31与第一出风通道21彼此独立设置,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彼此独立工作,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彼此独立工作。
例如,结合图2-图6,当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流入机体1内时,一部分气流在第一风机6的作用下流经第一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一风机6,然后沿第一出风通道21流向第一出风口12处,最终从第一出风口12流入室内;另一部分气流在第二风机7的作用下流经第二换热器5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二风机7,然后沿第二出风通道31流向第二出风口13处,最终从第二出风口13流入室内。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可以分别独立控制送风温度,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可以分别独立控制送风风量,使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分区送风,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满足了同一房间内不同用户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而且,当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中的其中一个关闭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单侧送风。
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均位于机体1的底部,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例如,在图2、图8和图10的示例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大致呈V形。第一换热器4和第一风机6可以与第一出风口1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换热器5和第二风机7可以与第二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此设置,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从位于机体1左端的出风口(例如第一出风口12)流出的气流可以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倾斜向左流入室内,从位于机体1右端的出风口(例如第二出风口13)流出的气流可以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倾斜向右流入室内,从而使使气流可以相对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朝向左右两侧扩散,可以增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角度,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另外,当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出风温度和风量不同时,如此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可以避免气流相互干扰,使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流出的不同温度的气流可以使室内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温度,可以更好地满足处于不同区域的用户对舒适风温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可以有效增大送风角度,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而且,通过设置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及彼此独立工作的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且使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31彼此独立设置,使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的温度和风量可以不同,从而使同一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换热效果,满足了同一场景下不同的用户需求,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2所在平面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1,第二出风口13所在平面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α1、α2满足:85°≤α1<90°,85°≤α2<90°。具体地,例如,当α1或α2小于85°时,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所在平面与过机体1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过小,从而可能导致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过大,一方面,可能导致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过大,外形美观性较差;另一方面,不利于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的空间布局。当α1或α2大于90°时,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会减小送风角度,从而缩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
由此,通过使α1、α2满足:85°≤α1<90°且85°≤α2<90°,在保证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可以有效扩大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的同时,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强度,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使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在机体1内的空间布局可以更加合理,且可以有效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外形美观性。进一步可选地,α1、α2可以进一步满足:α1=87°,α2=87°。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21-图30,第一出风口12处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板121,至少一个第一导风板1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22和第一转轴结构123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一出风口12处以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12,第一转轴结构123与机体1可拆卸地相连。第二出风口13处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板131,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13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32和第二转轴结构133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出风口13处以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13,第二转轴结构133与机体1可拆卸地相连。
由此,通过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和两个第二导风板131的导流作用来调节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传统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相比,使得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更具多样性,从而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根据其工作模式很好地调节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而且,由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彼此独立工作,且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和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可以调节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可以有效地增加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且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通过使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均与机体1可拆卸地相连,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可以分别作为一个单独加工的零件,当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损坏时,维修人员可以直接将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从机体1上拆卸下来进行更换,而无需更换整个机体1或整个第一导风板121或第二导风板131,从而可以极大地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维修成本,且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参照图29-图33,机体1上形成有容纳槽14,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可拆卸地设在对应的容纳槽14处。例如,容纳槽14可以形成在机体1的对应出风口(即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的下表面上且容纳槽14的形状可以与转轴结构(即第一转轴结构123或第二转轴结构133)的形状相适配。如此设置,方便了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的安装和拆卸,且有效地利用了机体1的空间,使导风板(即第一导风板121或第二导风板131)与对应的转轴结构的布局更加紧凑。
其中,结合图29-图33,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均包括转轴本体1231、转轴部1232和配合部1233。转轴本体1231设在容纳槽14内,转轴部1232设在转轴本体1231的一侧,转轴部1232与对应的导风板枢转连接,配合部1233设在转轴本体1231的另一侧,配合部1233与机体1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29-图33的示例中,转轴部1232可以设在转轴本体1231的邻近对应的导风板中心的一侧,导风板的一端与转轴部1232可枢转地相连,配合部1233设在转轴本体1231的远离对应的导风板中心的一侧,且配合部1233沿远离导风板中心的方向延伸。由此,第一转轴结构123和第二转轴结构133的结构简单,加工更加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1-图23,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和/或,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其中,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和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可以均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如图22所示);或者,可以仅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图未示出);再或者,也可以仅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图未示出)。例如,当第一出风模式为制冷模式且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均打开出风时,结合图22,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大致相互平行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大致相互平行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使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可以沿水平方向吹出,由于密度较大的冷气流会向下流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制冷时的“淋浴式”吹风。
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和/或,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其中,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和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可以均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如图23所示);或者,可以仅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图未示出);再或者,也可以仅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大体沿竖直方向延伸(图未示出)。例如,当第二出风模式为制热模式且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均打开出风时,结合图23,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大致相互平行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大致相互平行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以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可以沿竖直方向向下吹出,由于密度较小的热气流会向上流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室内机100制热时的“地毯式”吹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1-图23所示,两个第一导风板121分别为第一内导风板1211和第一外导风板1212,当第一出风口1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内导风板1211位于第一外导风板1212的后侧且由第一外导风板1212遮挡。两个第二导风板131分别为第二内导风板1311和第二外导风板1312,当第二出风口1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内导风板1311位于第二外导风板1312的后侧且由第二外导风板1312遮挡。由此,当空调器室内机100未工作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密封性,可以避免杂物例如昆虫、灰尘等进入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内部。而且,当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外导风板1212和第二外导风板1312与机体1的前下部的相应表面平齐,有效地保证了空调器室内机100外形的美观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当用户面对空调器室内机100时,将面向用户的方向称为“前”,反之远离用户的方向称为“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2和图23,第一内导风板1211通过第一转轴结构123与机体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外导风板1212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一转轴结构123的第一凹槽1213,第二内导风板1311通过第二转轴结构133与机体1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外导风板1312上形成有用于避让第二转轴结构133的第二凹槽。例如,在图22和图23的示例中,第一转轴结构123可以包括第一转轴孔和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孔可以形成在机体1的邻近第一出风口1211处,第一转轴设在第一内导风板1211的一端,第一转轴可枢转地配合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一凹槽1213形成在第一外导风板1212的自由端处,且第一凹槽1213与第一转轴结构123相对,从而当第一出风口12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避免第一外导风板1212与第一内导风板1211发生干涉,且使第一内导风板1211和第一外导风板1212的布局紧凑,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外导风板1212的外表面与机体1的前下部表面平齐。
相应地,第二转轴结构133可以包括第二转轴孔和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孔可以形成在机体1的邻近第二出风口13处,第二转轴设在第二内导风板1311的一端,第二转轴可枢转地配合在第二转轴结构133内,第二凹槽形成在第二外导风板1312的自由端处,且第二凹槽与第二转轴结构133相对,从而当第二出风口13处于关闭状态时,可以避免第二外导风板1312与第二内导风板1311发生干涉,且使第二内导风板1311和第二外导风板1312的布局紧凑,同时可以保证第二外导风板1312的外表面与机体1的前下部表面平齐。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45,机体1和第一换热器4之间设有第一电控盒8,机体1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设有第二电控盒9,第一电控盒8、第二电控盒9与对应的驱动机构和对应的风机均电连接,第一电控盒8与第一换热器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第二电控盒9与第二换热器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当L1或L2小于10mm时,第一电控盒8、第二电控盒9与对应的换热器(即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之间的最小距离较小,可能会影响进风量,且在安装时,第一电控盒8或第二电控盒9可能会与换热器的换热翅片发生干涉,使得换热翅片易发生形变,从而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当L1或L2大于20mm时,第一电控盒8、第二电控盒9与对应的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较大,可能会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而会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安装空间。由此,当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时,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换热效果,同时可以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安装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20所示,第一风道组件2上形成有位于第一换热器4下方的第一接水槽22,第二风道组件3上形成有位于第二换热器5下方的第二接水槽32,第一接水槽22的底壁和第二接水槽32的底壁从邻近彼此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第一接水槽22上形成有第一排水孔221,第一排水孔221位于第一接水槽22的最低位置处,第二接水槽32上形成有第二排水孔321,第二排水孔321位于第二接水槽32的最低位置处。例如,在图16-图20的示例中,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大致形成为V形,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分别位于V形风道组件的最低位置处。其中,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分别为一个,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可以左右间隔设置。从第一换热器4滴入第一接水槽22的冷凝水可以沿第一接水槽22的底壁流动至第一排水孔221处,从第二换热器5滴入第二接水槽32的冷凝水可以沿第二接水槽32的底壁流动至第二排水孔321处,并最终从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排出。
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接水槽22、第二接水槽32、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第一接水槽22可以用于收集从第一换热器4的表面流下的冷凝水并使冷凝水通过第一排水孔221排出,第二接水槽32可以用于收集从第二换热器5的表面流下的冷凝水并使冷凝水通过第二排水孔321排出,从而可以避免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滴落的冷凝水影响机体1内其它零部件(例如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的正常运转,且可以避免空调器室内机100漏水。而且,由于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均位于最低位置处,第一接水槽22和第二接水槽32内的水可以完全通过对应的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排出,避免第一接水槽22和第二接水槽32内产生存水,从而可以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正常使用,可靠性较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6-图20,第一接水槽22包括第一子接水槽222、第二子接水槽223和第三子接水槽224,第一子接水槽222位于第二子接水槽223的下方,第三子接水槽224连接在第一子接水槽222和第二子接水槽223之间,第一子接水槽222和第二子接水槽223位于第一风机6的径向两侧,第三子接水槽224位于第一风机6的远离机体1中心的一端,第一排水孔221形成在第一子接水槽222的远离第三子接水槽224的一端。
例如,在图16-图20的示例中,第一接水槽22大致呈U形。参照图18中的箭头方向,当第一换热器4的表面产生冷凝水时,由于第一接水槽22的底壁从邻近第二接水槽32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接水槽32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因此滴入第二子接水槽223的冷凝水沿第二子接水槽223的底壁朝向风道组件的中心流动。由于第二子接水槽223的高度大于第一子接水槽222的高度,滴入第三子接水槽224的冷凝水可以流入第一子接水槽222,并与滴入第一子接水槽222的冷凝水一起沿第一子接水槽222的底壁朝向风道组件的中心流动,并最终通过第一排水孔221排出。
第二接水槽32包括第四子接水槽322、第五子接水槽323和第六子接水槽324,第四子接水槽322位于第五子接水槽323的下方,第六子接水槽324连接在第四子接水槽322和第五子接水槽323之间,第四子接水槽322和第五子接水槽323位于第二风机7的径向两侧,第六接水槽位于第二风机7的远离机体1中心的一端,第二排水孔321形成在第四子接水槽322的远离第六子接水槽324的一端。
例如,在图16-图20的示例中,第二接水槽32可以与第一接水槽22关于过风道组件的中心的横截面相互对称。参照图18中的箭头方向,当第二换热器5的表面产生冷凝水时,由于第二接水槽32的底壁从邻近第一接水槽22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接水槽22的一端、倾斜向上延伸,因此滴入第五子接水槽323的冷凝水沿第五子接水槽323的底壁朝向风道组件的中心流动。由于第五子接水槽323的高度大于第四子接水槽322的高度,滴入第六子接水槽324的冷凝水可以流入第四子接水槽322,并与滴入第四子接水槽322的冷凝水一起沿第四子接水槽322的底壁朝向风道组件的中心流动,并最终通过第二排水孔321排出。
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一子接水槽222、第二子接水槽223、第三子接水槽224、第四子接水槽322、第五子接水槽323和第六子接水槽324,可以有效收集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周向滴落的冷凝水,且可以通过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将冷凝水有效排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影响机体1内其它零部件的正常运转,延长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18所示,第二子接水槽223和第四子接水槽322的彼此邻近的一端分别形成有第三排水孔2231。由此,由于第二子接水槽223和第四子接水槽322的底壁从邻近彼此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如此设置的第三排水孔2231有利于第二子接水槽223和第四子接水槽322内的冷凝水的排出,从而避免第二子接水槽223和第四子接水槽322内产生积水,进一步保证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20所示,第一风道组件2上形成有左右设置的第一子槽23和第二子槽24,第一子槽23、第二子槽24与第一接水槽22互不连通,第一风轮61设在第一子槽23内,第一电机62设在第二子槽24内,第一排水孔221位于第一子槽23和第二子槽24之间。第二风道组件3上形成有左右设置的第三子槽33和第四子槽34,第三子槽33、第四子槽34与第二接水槽32互不连通,第二风轮71设在第三子槽33内,第二电机72设在第四子槽34内,第二排水孔321位于第三子槽33和第四子槽34之间。
例如,在图16-图20的示例中,第一子槽23的形状与第一风轮6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子槽24的形状与第一电机62的形状相适配,第三子槽33的形状与第二风轮71的形状相适配,第四子槽34的形状与第二电机72的形状相适配。由此,通过使第一排水孔221位于第一子槽23和第二子槽24之间且第二排水孔321位于第三子槽33和第四子槽34之间,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子槽23和第二子槽24以及第三子槽33和第四子槽34之间的空间,且在有效排出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产生的冷凝水的同时,可以使第一排水孔221和第二排水孔321的加工更加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26-图28,第一换热器4的邻近第二换热器5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端板41,第二换热器5的邻近第一换热器4的一端设有第二换热端板51,第一换热端板41和第二换热端板51通过第一连接件42相连,第一连接件42与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均相连且将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分别压紧在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上。例如,在图9、图26-图28的示例中,第一连接件4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形成有多个安装孔。安装时,可以将第一连接件42放置在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上,之后,多个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等可以分别穿过第一连接件42的多个安装孔,以将第一连接件42固定在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件组件上,此时第一电机62可以被压紧在第一连接件42和第一风道组件2之间,第二电机72被压紧在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风道组件3之间。
由此,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的位置的稳定,且简化了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的安装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另外,可以实现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连接,保证了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相对位置的稳定,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连接件42安装时对换热器的翅片造成损害,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换热效果,且连接方便,易于操作。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件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换热端板41的邻近第一风机6的一侧和第二换热端板51的邻近第二风机7的一侧,可以将第一连接件42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上的冷媒管间隔开,从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件42与冷煤管发生干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8,第一连接件4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过线口421。例如,在图28的示例中,第一连接件42上形成有两个过线口421,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的电连接线可以穿过对应的过线口421。如此设置,方便了电机连接线走线,可以缩短电连接线的长度,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成本。
进一步地,过线口421处设有朝向对应的换热器延伸的至少一个遮挡结构。例如,在图28的示例中,每个过线口421处均设有遮挡结构。由此,遮挡结构可以对过线口421处的电连接线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换热器上的冷凝水滴在电连接线上而造成第一电机62或第二电机72短路。
更进一步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凸起4211和遮挡边4212中的至少一个,遮挡凸起4211由第一连接件42的一部分朝向换热器的方向凸出形成,且遮挡凸起4211的一部分边缘为过线口421的至少一部分侧壁,遮挡边4212从过线口421的侧壁朝向远离风机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28的示例中,第一连接件42上形成有两个过线口421,每个过线口421的邻近换热器的一侧形成有遮挡凸起4211,且遮挡凸起4211的下侧边缘可以直接充当过线口421的侧壁。沿换热器的长度方向、每个过线口42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设有遮挡边4212。由此,遮挡结构可以对电连接线起到全面保护作用,从而可以防止冷凝水滴在电连接线上或流入第一容纳槽14或第二容纳槽14内而造成第一电机62或第二电机72短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换热端板41和第二换热端板51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件43,第二连接件43位于第一连接件42的远离风机的一侧。如此设置,第一连接件42和第二连接件43可以从两侧对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相对位置的稳定。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42可以为塑料件。例如,第一连接件42可以为HIPS(Highimpact polystyrene,高抗冲聚苯乙烯)件。其中,第一连接件42可以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件42的生产效率。第二连接件43可以为金属制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金属制件”指的是含有至少一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第二连接件43。例如,第二连接件43可以为厚度为1.2mm的镀锌板,其中,镀锌板可以通过冲压方式加工成第二连接件4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图40-图43,第一换热器4包括第一冷媒液管44和至少一个第一冷媒气管45,第二换热器5包括第二冷媒液管52和至少一个第二冷媒气管53,第一冷媒气管45和第二冷媒气管53均与第一室内联机管451连通,第一室内联机管451位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空调器室内机100进一步包括冷媒控制装置46,冷媒控制装置46设在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冷媒控制装置46包括第一冷媒口461、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第一冷媒口461与第二室内联机管452连通,第二室内联机管452位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第二冷媒口462与第一冷媒液管44相连,第三冷媒口463与第二冷媒液管52相连,第一冷媒口461可切换地与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其中,第一冷媒口461可以仅与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此时对应的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中的其中一个工作;或者,第一冷媒口461也可以同时与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连通,此时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均工作。
当空调器室内机100例如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且用户位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左侧或右侧中的任意一侧时,第一冷媒口461可以仅切换至与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此时可以仅对应的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中的其中一个工作,且与上述工作的换热器相对的风机工作,以及与上述工作的换热器相对的出风口打开。其中,工作的换热器可以为用户所在区域对应的换热器,例如,空调器室内机100为制冷模式,且用户位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左侧时,第一冷媒口461可以仅与第二冷媒口462连通,与空调器室外机(图未示出)相连的第二室内联机管452内的冷媒可以经第一冷媒口461、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一冷媒液管44流入第一换热器4内,并与第一换热器4附近的空气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一风机6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内,从而可以快速调节用户所在区域的温度,且可以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能耗。第一换热器4内换热后的冷媒通过第一冷媒气管45经第一室内联机管451流向空调器室外机。
当然,工作的换热器也可以为用户所在区域相反一侧的换热器,例如,空调器室内机100为制冷模式,且用户位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左侧时,第一冷媒口461可以仅与第三冷媒口463连通,与空调器室外机相连的第二室内联机管452内的冷媒可以经第一冷媒口461、第三冷媒口463和第二冷媒液管52流入第二换热器5内,并与第二换热器5附近的空气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在第二风机7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出风口13吹向室内,从而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第二换热器5内换热后的冷媒通过第二冷媒气管53经第一室内联机管451流向空调器室外机。
当用户分散在室内各个位置处或用户在室内动态活动时,第一冷媒口461可以同时与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连通,此时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同时工作,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同时工作,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均打开,从而可以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具体工作状态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由此,通过设置上述冷媒控制装置46,可以实现冷媒的分流,使从同一第一冷媒口461流入的冷媒可以通过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分别流入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实现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的工作。而且,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冷媒口461与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的连通和隔断控制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中的至少一个工作,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可以独立工作,从而可以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出风模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通过将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冷媒控制装置46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设置在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充分地利用了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有效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体积,且有利于机体1内其它部件的布局,使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且布局更加合理。另外,上述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冷媒控制装置46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的排布方式,使得冷媒控制装置46与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的距离均较小,从而方便第二冷媒口462与第一冷媒液管44、第三冷媒口463与第二冷媒液管52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3,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的顶部之间限定出避让口35,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穿过避让口35,第一冷媒口461、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均形成在冷媒控制装置46的底部。例如,在图43的示例中,第一风道组件2的邻近第二风道组件3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二风道组件3的邻近第一风道组件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共同构成避让口35。
如此设置,方便了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的走向排布,可以避免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与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发生干涉。另外,由于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设置在冷媒控制装置46的下方,通过将避让口35设在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的顶部之间,可以避免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与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发生干涉,方便了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的走向排布,且将第一冷媒口461、第二冷媒口462和第三冷媒口463均设在冷媒控制装置46的底部,可以避免第一冷媒液管44和第二冷媒液管52与第一室内联机管451和第二室内联机管452发生干涉,且可以使各个管路的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图39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进一步包括两个扫风组件211,每个扫风组件211设在对应的第一出风通道21或第二出风通道31内,每个扫风组件211包括驱动电机2111、摆臂2112、连杆2113和多个扫风叶片2114,驱动电机2111固定在对应第一风道组件2或第二风道组件3上,当驱动电机2111工作时驱动电机2111驱动摆臂2112摆动带动连杆2113左右移动以带动连杆2113上的多个扫风叶片2114左右摆动,驱动电机2111位于对应的出风口的下方。例如,在图34-图39的示例中,多个扫风叶片2114沿连杆2113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摆臂2112连接在连杆21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驱动电机2111与摆臂2112相连。当需要左右扫风时,驱动电机2111转动以带动摆臂2112摆动,从而摆动的摆臂2112可以带动连杆2113左右移动以使连杆2113上的多个扫风叶片2114左右摆动,从而实现扫风叶片2114左右扫风,可以有效地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且扫风组件211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另外,由于驱动电机2111位于对应的出风口的下方,可以有效地利用风道组件的下部空间,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布局更加紧凑,从而可以相对缩短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长度,减小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占用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4-图39,第一风道组件2和第二风道组件3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25,驱动电机2111设在第一安装槽25内,且驱动电机2111位于对应的出风通道外。例如,在图34-图39的示例中,第一安装槽25形成在出风通道的远离机体1中心的一侧,且第一安装槽25沿远离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由此,第一安装槽25可以对驱动电机211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驱动电机2111受到损坏,且将驱动电机2111设在出风通道外,可以有效地将驱动电机2111与出风通道间隔开,保证了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同时有效地利用了出风通道下方的空间,能够有效避免驱动电机2111与周围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且可以保证驱动电机2111的清洁度,延长驱动电机2111的使用寿命。
其中,连杆2113上形成有配合孔2115,摆臂2112包括摆臂本体2116、以及与摆臂本体2116相连的固定部2117和偏心部2118,固定部2117伸入容纳槽14内且与驱动电机21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偏心部2118相对于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且配合在配合孔2115内。例如,在图34-图39的示例中,固定部2117连接在摆臂本体2116的邻近第一安装槽25的一侧,且固定部2117沿朝向第一安装槽25的方向延伸。偏心部2118连接在摆臂本体2116的外周面上,且偏心部2118的自由端可以朝向远离固定部2117的方向倾斜延伸,偏心部2118的自由端设有配合舌,配合舌与配合孔2115配合以在摆臂2112摆动时带动连杆2113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左右移动,使得连杆2113上的多个扫风叶片2114左右摆动,以对出风口的气流进行扫风,且摆臂2112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之间设有检测装置10,机体1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15,检测装置10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安装槽15内,检测装置10用于检测人体的活动信号,以使空调器室内机100根据活动信号调节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运行模式。
具体地,例如,当检测装置10根据检测到的人体的活动信号判断人位于第一出风口12的送风范围内时,可以仅第一换热器4和第一风机6工作,此时可以仅第一出风口12打开,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经第一出风通道21从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内,以调节室内左侧区域的温度;或者,也可以仅第二换热器5和第二风机7工作,此时可以仅第二出风口13打开,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经第二出风通道31从第二出风口13吹向室内,如此,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
类似地,当检测装置10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活动信号判断人位于第二出风口13的送风范围内时,可以仅第二换热器5和第二风机7工作,此时可以仅第二出风口13打开,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经第二出风通道31从第二出风口13吹向室内,以调节室内右侧区域的温度;或者,也可以仅第一换热器4和第一风机6工作,此时可以仅第一出风口12打开,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经第一出风通道21从第一出风口12吹向室内,如此,可以避免气流直吹用户。当然,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朝向用户出风,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当检测装置10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活动信号判断人固定分散在室内各个位置或人在室内动态活动时,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可以同时工作,且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同时工作,此时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同时打开,换热后的气流经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31分别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吹向室内,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其中,当检测装置10根据检测到的人体活动信号判断人在室内动态活动时,第一出风通道21内和第二出风通道31内的扫风组件211可以沿左右方向摆动,从而使得第一出风口12或第二出风口13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可以跟随用户动态变化。当检测装置10没有检测到活动信号时,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以低频节能的模式运行,以减小能耗。
由此,有效地增加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且可以有效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能耗。
可选地,如图2、图10和图43所示,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可以位于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之间。如此设置,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可以有效利用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之间的走管空间,使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体积,进而可以有效降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安装和拆卸难度,提高装拆效率。
或者可选地,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可以位于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之间。这样,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可以无需占用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之间的空间,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之间的区域可以相通,从而仅需一个排水管就可以将第一换热器4和第二换热器5产生的冷凝水排出,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简单,方便加工。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可以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的同一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的同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机62相对于第一风轮61所在的方向与第二电机72相对于第二风轮71所在的方向相同,例如,当第一电机62312连接在第一风轮61的右端时,第二电机72同样连接在第二风轮71的右端;当第一电机62连接在第一风轮61的左端时,第二电机72同样连接在第二风轮71的左端。
由此,第一电机62相对于第一风轮61所在的位置与第二电机72相对于第二风轮71所在的位置可以完全相同,使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可以完全相同,从而使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且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第一电机62和第二电机72可以采用同样的零件,第一风轮61和第二风轮71可以采用同样的零件,进而可以有效减少整个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零部件种类,使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如此设置的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可以完全通用,从而可以无需采用防呆设计,使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7的加工更加方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上形成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左右设置,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位于所述机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从彼此邻近的一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端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设在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具有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具有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彼此独立设置;
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彼此独立工作;
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设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内,所述第二风机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风轮设在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内,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彼此独立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1,所述第二出风口所在平面与过所述机体的中心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所述α1、α2满足:85°≤α1<90°,85°≤α2<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有两个第一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转轴结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
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有两个第二导风板,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转轴结构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机体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可拆卸地设在对应的所述容纳槽处;
所述第一转轴结构和所述第二转轴结构均包括:
转轴本体,所述转轴本体设在所述容纳槽内;
转轴部,所述转轴部设在所述转轴本体的一侧,所述转轴部与对应的所述导风板枢转连接;
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在所述转轴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配合部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分别为第一内导风板和第一外导风板,当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内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外导风板的后侧且由所述第一外导风板遮挡,所述第一内导风板通过第一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一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转轴结构的第一凹槽;
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为第二内导风板和第二外导风板,当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内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外导风板的后侧且由所述第二外导风板遮挡,所述第二内导风板通过第二转轴结构与所述机体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外导风板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转轴结构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一电控盒,所述机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二电控盒,所述第一电控盒、所述第二电控盒与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和对应的所述风机均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盒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第二电控盒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L2分别满足:10mm≤L1≤20mm,10mm≤L2≤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邻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一换热端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邻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设有第二换热端板,所述第一换热端板和所述第二换热端板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均相连且将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压紧在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端板和所述第二换热端板之间还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远离所述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塑料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金属制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冷媒气管,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冷媒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二冷媒气管,所述第一冷媒气管和所述第二冷媒气管均与第一室内联机管连通,所述第一室内联机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包括:
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与第二室内联机管连通,所述第二室内联机管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媒口与所述第一冷媒液管相连,所述第三冷媒口与所述第二冷媒液管相连,所述第一冷媒口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两个扫风组件,每个所述扫风组件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或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内,每个所述扫风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摆臂、连杆和多个扫风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对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或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当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摆臂摆动带动所述连杆左右移动以带动所述连杆上的多个所述扫风叶片左右摆动,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所述驱动电机位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外;
所述连杆上形成有配合孔,
所述摆臂包括摆臂本体、以及与所述摆臂本体相连的固定部和偏心部,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偏心部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偏心设置且配合在所述配合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设有检测装置,
所述机体上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检测装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的活动信号,以使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根据所述活动信号调节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CN202110686973.5A 2021-06-21 2021-06-21 空调器室内机 Pending CN113310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6973.5A CN113310111A (zh) 2021-06-21 2021-06-21 空调器室内机
PCT/CN2022/100249 WO2022268091A1 (zh) 2021-06-21 2022-06-21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2280007163.5A CN116420048A (zh) 2021-06-21 2022-06-21 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6973.5A CN113310111A (zh) 2021-06-21 2021-06-21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0111A true CN113310111A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797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6973.5A Pending CN113310111A (zh) 2021-06-21 2021-06-21 空调器室内机
CN202280007163.5A Pending CN116420048A (zh) 2021-06-21 2022-06-21 室内机和空调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163.5A Pending CN116420048A (zh) 2021-06-21 2022-06-21 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331011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9872A (zh) * 2021-08-31 2021-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WO2022268091A1 (zh) * 2021-06-21 2022-12-2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7287752A (zh) * 2023-11-22 2023-1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送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WO2024207667A1 (zh) * 2023-04-07 2024-10-1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8091A1 (zh) * 2021-06-21 2022-12-2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669872A (zh) * 2021-08-31 2021-11-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3669872B (zh) * 2021-08-31 2022-09-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WO2024207667A1 (zh) * 2023-04-07 2024-10-1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车顶空调器和车辆
CN117287752A (zh) * 2023-11-22 2023-1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送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7287752B (zh) * 2023-11-22 2024-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送风结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0048A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0111A (zh) 空调器室内机
US11566794B2 (en) Air conditioner
EP4265975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49493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6243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2446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050012223A (ko) 전면 흡토출 방식의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2158088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8088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3796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2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5448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379620U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2268091A1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3796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39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1097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4460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137581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76541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