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5560U - 压力开关组件 - Google Patents

压力开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5560U
CN213575560U CN202022200144.5U CN202022200144U CN213575560U CN 213575560 U CN213575560 U CN 213575560U CN 202022200144 U CN202022200144 U CN 202022200144U CN 213575560 U CN213575560 U CN 213575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witch
valve seat
valve
cor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01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龙匣
张志文
杨泽光
张凤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0014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5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5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5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力开关组件,该压力开关组件包括压力开关本体、阀座和阀芯,阀座具有内腔,阀芯包括阀芯主体和芯杆;阀芯主体位于阀座的内腔中并与阀座密封连接,阀芯主体具有第一通道;芯杆位于第一通道中,并与阀芯主体可移动连接,芯杆具有第一密封部件,第一密封部件被配置为:在压力开关本体与阀座连接时,远离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以使第一通道和阀座的内腔连通;在压力开关本体与阀座分离时,抵靠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以使第一通道和阀座的内腔隔绝。本申请公开的压力开关组件能够在压力开关本体拆除后对阀座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空调系统,还能避免冷媒流失。

Description

压力开关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开关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制冷、取暖、除霜、除雾、空气过滤和湿度控制等功能,能够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汽车空调系统通常由制冷装置、采暖装置、通风装置、净化装置和电控单元组成。
在汽车空调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空调系统的压力值进行实时监测,以了解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而便于控制发动机节气门、散热风扇以及压缩机离合器的工作状态。在相关技术中,汽车空调系统中进行压力检测的部件为压力开关或者压力传感器。
压力开关通常安装在阀座上,通过自带的密封圈实现与阀座的密封连接,压力开关的内部与阀座内部连通。阀座直接安装在空调系统的高压管上,一旦压力开关拆除,阀座内部直接与外界连通,空调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容易发生异物进入或冷媒流失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力开关组件,能够在压力开关拆除后对阀座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空调系统,避免冷媒流失。
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开关组件,所述压力开关组件包括压力开关本体、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具有内腔,所述阀芯包括阀芯主体和芯杆;
所述阀芯主体位于所述阀座的内腔中并与所述阀座密封连接,所述阀芯主体具有第一通道;
所述芯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中,并与所述阀芯主体可移动连接,所述芯杆具有第一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被配置为:
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与所述阀座连接时,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阀座的内腔连通;
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与所述阀座分离时,抵靠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阀座的内腔隔绝。
优选地,所述芯杆贯穿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芯杆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第二端具有所述第一密封部件;
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与所述阀座连接时,所述压力开关本体施力于所述芯杆的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端。
优选地,所述芯杆的第一端套设有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与所述阀座连接时向所述芯杆施加反弹力。
优选地,所述芯杆的第一端具有芯盖,所述芯盖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的尺寸;
所述回位元件位于所述芯盖和所述阀芯主体之间,所述回位元件的一端与所述芯盖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芯主体上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端所在的端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入口端为喇叭结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适于与所述喇叭结构的内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阀芯主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部件,所述阀芯主体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件与所述阀座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座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阀座的内腔连通,所述装配部被配置为将所述阀座连接到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装配部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中间位置具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阀座的内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座的外壁具有第一台阶结构,所述压力开关本体的内壁具有第二台阶结构,所述第二台阶结构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具有第三密封部件,所述第一台阶结构和所述第二台阶结构通过所述第三密封部件密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能够在压力开关本体装配在阀座上时,使阀芯的第一密封部件远离第一通道的入口端,管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通道进入到压力开关本体中,使压力开关本体实现其保护作用;还能够在压力开关本体从阀座上拆卸下来时,使阀芯的第一密封部件抵靠在第一通道的入口端,管道内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一通道进入外界,避免了异物进入管道和管道内冷媒流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压力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的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00、压力开关本体;110、第二台阶结构;
200、阀座;210、内腔;220、装配部;221、开孔;230、第一台阶结构;231、安装槽;240、第三密封部件;
300、阀芯;310、阀芯主体;311、第一通道;312、第二密封部件;320、芯杆;321、第一密封部件;322、芯盖;330、回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压力开关组件通常应用于空调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中,当空调机的管道(通常为高压管)中的压力超出设定值范围(过高或过低)时,压力开关组件发生动作,使空调压缩机停转,从而保护空调免受损坏;当压力恢复到正常范围后,压力开关组件恢复原来的通断状态以使空调压缩机恢复运转,从而空调可以正常运行。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压力开关组件通常包括压力开关本体100和阀座200,阀座200可以与空调机的管道连接,压力开关本体100可以安装在阀座200上。然而,在更换压力开关本体100时,压力开关本体100拆除后,空调机管道通过阀座200的内腔210直接与大气连通,容易出现异物进入或冷媒流失等问题。本申请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力开关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压力开关本体100、阀座200和阀芯300,三者装配后的压力开关组件结构图如图4所示。其中,阀座200具有内腔210,阀芯300包括阀芯主体310和芯杆320。
阀芯主体310位于阀座200的内腔210中并与阀座200密封连接,阀芯主体310的外壁与阀座200的内腔210的内壁相适配,从而阀芯主体310可以进入阀座200的内腔210中,并与阀座200密封连接。阀芯主体310与阀座200密封连接后,管道中的高压气体不能通过阀芯主体310的外壁和阀座200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溢出。
阀芯主体310具有第一通道311,芯杆320位于第一通道311中,并与阀芯主体310可移动连接。
阀芯300的第一通道311可以与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进而管道中的高压气体可以进入到第一通道311中。
芯杆320具有第一密封部件321,第一密封部件321被配置为: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连接时,远离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以使第一通道311和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分离时,抵靠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以使第一通道311和阀座200的内腔210隔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是指靠近管道的一端,管道中的气体从此处进入第一通道311;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是指远离管道的一端,管道中的气体从此处离开第一通道311。相应地,本申请中其他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也是根据管道中的气体在该通道中的流通方向确定,例如阀座200的内腔210的入口端是靠近管道的一端,压力开关本体100的气体通道入口端也是靠近管道的一端。
为了防止在阀座200上未装配有压力开关本体100的情况下,管道中的冷媒通过阀座200的内腔210流失到外界的大气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阀芯300来实现封堵阀座200的内腔210的作用。然而,若是每次在压力开关本体100拆卸后就在阀座200上装配阀芯300,在压力开关本体100连接前就拆掉阀座200上的阀芯300,这一过程过于繁琐,不利于提高效率,并且在压力开关本体100拆卸后、阀芯300装配前这一段时间内,管道内的部分冷媒也会进入到大气中。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杆320与阀芯主体310可移动连接,芯杆320具有用于封堵第一通道311的第一密封部件321,因而可以令芯杆320与压力开关本体100联动,通过调整芯杆320相对于阀芯主体310的位置来控制第一通道311的开通和关闭:
当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连接时,芯杆320处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密封部件321与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不接触,第一通道311开通,管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阀座200的内腔210和第一通道311进入到压力开关本体100中。
当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分离时,芯杆320处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密封部件321与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相抵靠,第一通道311关闭,管道内的气体不能进入到第一通道311中,自然也就无法进入到压力开关本体100中。其中,抵靠是指第一密封部件321与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相接触,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使它们的接触较为紧密,气体无法从二者的接触面通过。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能够在压力开关本体100装配在阀座200上时,使阀芯300的第一密封部件321远离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管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通道311进入到压力开关本体100中,使压力开关本体100实现其保护作用;还能够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从阀座200上拆卸下来时,使阀芯300的第一密封部件321抵靠在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管道内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一通道311进入外界,避免了异物进入管道和管道内冷媒流失的情况。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芯杆320贯穿于第一通道311,芯杆320的第一端露出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第二端具有第一密封部件321。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连接时,压力开关本体100施力于芯杆320的第一端,以使第一密封部件321远离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
如图2所示,芯杆320的长度大于第一通道311的长度,因而至少芯杆320的第一端会露出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这样在芯杆320的第一端受到按压时可以向第一通道311内缩进,即朝向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运动,进而位于芯杆320的第二端的密封部件可以向与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脱离接触,向远离阀芯主体310的方向运动,使第一通道311与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其中,芯杆320的第一端是指芯杆320靠近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的一端,第二端是指靠近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的一端。
对芯杆320的第一端施加压力的对象是压力开关本体100,当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连接时,压力开关本体100的底壁可以与芯杆320的第一端相抵并驱动芯杆320的第一端朝向第一通道311内运动。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芯杆320的第一端套设有回位元件330,回位元件330被配置为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连接时向芯杆320施加反弹力。
芯杆320应当具有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分离之后,自动回复至被压力开关本体100按压前的位置的能力,为此,在芯杆320上套设有回位元件330,回位元件330可以随着芯杆320的运动而发生形变,与此同时为芯杆320提供能够使其回位的反弹力,并在芯杆320回位后恢复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位元件330可以为弹簧。当压力开关本体100连接到阀座200中时,压力开关本体100的底壁与芯杆320的第一端接触,并按压第一端使芯杆320朝向第一通道311运动,此时回位元件330即弹簧逐渐压缩,直至芯杆320位于第一位置,此时弹簧为芯杆320提供反弹力;当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分离时,芯杆320在反弹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第一通道311的方向运动,弹簧逐渐拉伸,直至芯杆320位于第二位置,此时弹簧为芯杆320恢复原长或具有轻微形变。
其中,压力开关本体100与阀座20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装配,在压力开关本体100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阀座200的内腔210壁上具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适配。随着压力开关本体100的旋入,芯杆320的第一端逐渐朝向第一通道311移动;随着压力开关本体100的旋出,芯杆320的第一端逐渐朝向远离第一通道311的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芯杆320的第一端具有芯盖322,芯盖322的尺寸大于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的尺寸。回位元件330位于芯盖322和阀芯主体310之间,回位元件330的一端与芯盖322相抵,另一端与阀芯主体310上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所在的端面相抵。
芯盖322可以阻止芯杆320的第一端完全缩进到第一通道311中,还可以增大与压力开关本体100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防止损坏。
回位元件330卡设在芯盖322和阀芯主体310之间,因而在压缩状态下可以对芯盖322施加反弹力,带动芯杆320回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为喇叭形,第一密封部件321适于与喇叭结构的内壁相抵。
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为喇叭结构,且喇叭结构的第一开口比第二开口更靠近管道,其中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的尺寸。第一密封部件321的尺寸介于第一开口的尺寸和第二开口的尺寸之间,因而第一密封部件321可以抵靠在喇叭结构的内壁上,并且相比于平面型的入口端,喇叭结构与第一密封部件321的配合更加紧密,密封性更好。
第一密封部件321可以为橡胶材质的O型密封圈,其套设在芯杆320的杆部。在芯杆32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芯盖322,第二芯盖322的尺寸大于喇叭结构的第一开口的尺寸,以阻止芯杆320的第二端完全缩进到第一通道311中。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阀芯主体310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部件312,阀芯主体310通过第二密封部件312与阀座200密封连接。
为了实现阀芯300和阀座200之间的良好密封,在阀芯主体310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部件312,第二密封部件312的外侧凸出于环形凹槽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从而第二密封件可以受到阀座200的内壁的挤压,增强阀芯300外壁和阀座200内壁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以阻止气体从阀芯300的外壁和阀座200的内腔210壁之间渗漏。示例性地,第二密封部件312也可以为橡胶材质的O型密封圈。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阀座200具有装配部220,装配部220与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装配部220被配置为将阀座200连接到管道上。
阀座200通过装配部220连接到管道上,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焊接等。其中,为了提高阀座200在管道上的安装稳定性,可以使装配部220的形状与管道的形状相适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配部220为弧形凹槽,并且弧形凹槽的尺寸与管道的外壁尺寸相适配。在装配时,可以将弧形凹槽与管道的外壁嵌合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固定。由于阀座200的弧形凹槽与管道的外壁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可以形成较为稳固的连接。
弧形凹槽的中间位置具有开孔221,开孔221与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弧形凹槽中间位置的开孔221即为阀座200的内腔210的入口端,管道上具有与该开孔221相对应的开口,在装配阀座200时将该开口与开孔221对齐,从而管道内的气体可以依次经过开口、开孔221进入到阀座200的内腔210中。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阀座200的外壁具有第一台阶结构230,压力开关本体100的内壁具有第二台阶结构110,第二台阶结构110与第一台阶结构230相适配。
台阶结构增大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阀座200和压力开关本体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台阶结构230中的至少一个台阶上,沿周向开设外螺纹;在第二台阶结构110上具有沿周向开设的、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从而阀座200和压力开关本体100之间可以进行螺纹连接。
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台阶结构230和第二台阶结构110之间的密封性,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台阶结构230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231,安装槽231内具有第三密封部件240,第一台阶结构230和第二台阶结构110通过第三密封部件240密封连接。
示例性地,第三密封部件240的外侧凸出于安装槽231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从而第三密封件可以受到第二台阶结构110的内壁的挤压,增强第一台阶结构230和第二台阶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其中,第三密封部件240也可以为橡胶材质的O型密封圈。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开关组件,在压力开关本体100装配在阀座200上时,芯杆320的第一端受到来自压力开关本体100的压力,因此会朝向第一通道311的内部运动,同时第二端也向远离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的方向运动,此时回位元件330处于压缩状态,第一通道311与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管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通道311进入到压力开关本体100中,使压力开关本体100实现其保护作用;在压力开关本体100从阀座200上拆卸下来时,芯盖322会受到回位元件330的反弹力作用,从而带动芯杆320回位至被压力开关本体100按压前所处的位置,芯杆320的第二端也与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相抵靠,此时回位元件330恢复原长会具有微小的形变量,第一通道311与阀座200的内腔210隔绝,管道内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一通道311进入外界,避免了异物进入管道和管道内冷媒流失的情况。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开关组件包括压力开关本体(100)、阀座(200)和阀芯(300),所述阀座(200)具有内腔(210),所述阀芯(300)包括阀芯主体(310)和芯杆(320);
所述阀芯主体(310)位于所述阀座(200)的内腔(210)中并与所述阀座(200)密封连接,所述阀芯主体(310)具有第一通道(311);
所述芯杆(320)位于所述第一通道(311)中,并与所述阀芯主体(310)可移动连接,所述芯杆(320)具有第一密封部件(321),所述第一密封部件(321)被配置为:
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100)与所述阀座(200)连接时,远离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311)和所述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
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100)与所述阀座(200)分离时,抵靠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311)和所述阀座(200)的内腔(210)隔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320)贯穿于所述第一通道(311),所述芯杆(320)的第一端露出于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第二端具有所述第一密封部件(321);
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100)与所述阀座(200)连接时,所述压力开关本体(100)施力于所述芯杆(320)的第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密封部件(321)远离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320)的第一端套设有回位元件(330),所述回位元件(330)被配置为在所述压力开关本体(100)与所述阀座(200)连接时向所述芯杆(320)施加反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320)的第一端具有芯盖(322),所述芯盖(32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的尺寸;
所述回位元件(330)位于所述芯盖(322)和所述阀芯主体(310)之间,所述回位元件(330)的一端与所述芯盖(322)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阀芯主体(310)上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出口端所在的端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311)的入口端为喇叭结构,所述第一密封部件(321)适于与所述喇叭结构的内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主体(310)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密封部件(312),所述阀芯主体(310)通过所述第二密封部件(312)与所述阀座(200)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00)具有装配部(220),所述装配部(220)与所述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所述装配部(220)被配置为将所述阀座(200)连接到管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220)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中间位置具有开孔(221),所述开孔(221)与所述阀座(200)的内腔(21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00)的外壁具有第一台阶结构(230),所述压力开关本体(100)的内壁具有第二台阶结构(110),所述第二台阶结构(110)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30)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30)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231),所述安装槽(231)内具有第三密封部件(240),所述第一台阶结构(230)和所述第二台阶结构(110)通过所述第三密封部件(240)密封连接。
CN202022200144.5U 2020-09-29 2020-09-29 压力开关组件 Active CN213575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0144.5U CN213575560U (zh) 2020-09-29 2020-09-29 压力开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0144.5U CN213575560U (zh) 2020-09-29 2020-09-29 压力开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5560U true CN213575560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8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0144.5U Active CN213575560U (zh) 2020-09-29 2020-09-29 压力开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5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6081E1 (en) Solenoid gas valve
EP1530013B1 (en) Expansion valve having solenoid relief valve
US5063784A (en) Refrigerant transducer assembly and method
JP4848548B2 (ja) 電磁弁付き膨張弁
US6289924B1 (en) Variable flow area refrigerant expansion device
US4796896A (en) Multi-stage elastomeric seal with retainer
CN213575560U (zh) 压力开关组件
CN211738057U (zh) 充注阀以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US6173738B1 (en) Pressure maintenance valve for pneumatic apparatus such as air spring systems
CN111120667B (zh) 电磁阀
JPH0875026A (ja) 電磁弁
US5865208A (en) Water release valve
JPH09100933A (ja) 電磁弁
CN210290798U (zh) 一种车用高压氢气瓶口阀
JP4114457B2 (ja) 閉鎖弁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209977329U (zh) 三通阀
CN212455639U (zh) 强排阀及龙头组件
CN211233488U (zh) 一种汽车空调低压报警装置
CN210978698U (zh) 一种内控阀
CN220851102U (zh) 一种暖通空调管道连接结构
CN220505895U (zh) 一种单向阀
CN217502589U (zh) 一种阀结构
CN219755451U (zh) 一种双向通气活门装置及航空飞行器油箱
CN215806567U (zh) 动车组带防尘罩安全阀
CN115325210A (zh) 三通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