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5633U -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55633U
CN213555633U CN202021614510.5U CN202021614510U CN213555633U CN 213555633 U CN213555633 U CN 213555633U CN 202021614510 U CN202021614510 U CN 202021614510U CN 213555633 U CN213555633 U CN 213555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ole
filter element
dividing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145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邓小清
刘启乔
吴灿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145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55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55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55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包括本体,其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分水面,所述分水面上设有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孔和出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二分水孔和出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二过水通道;滤芯,其设于第二过水通道内,并用于对第二过水通道内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切换组件,其装设于本体内,并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连通。该装置关水后,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内的水均通过出水口排出,不易积水,即使关水后长时间不用,用户使用的仍然是刚过滤完的过滤水或原水,即开即用,更为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龙头或花洒多会接过滤器以对自来水进行过滤、软化或净化处理,这种过滤器一般都是设置一始终与进水口始终连通的过滤水通道和原水通道,过滤水通道内设置滤芯,通过切换出水口与原水通道或过滤水通道的连通实现切换出水,但这种设置在关水后,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过滤水通道或原水通道内易积水,出现过滤废水、过滤水和原水混合的情况,在长时间不使用后,用户需要将残水放出再接着使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若用户忘记排出残水便直接使用,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给用户造成不便,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不易积水、即开即用的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以下标记为技术方案一,包括本体,其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分水面,所述分水面上设有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孔和出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二分水孔和出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二过水通道;滤芯,其设于第二过水通道内,并用于对第二过水通道内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切换组件,其装设于本体内,并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连通。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本体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的内管,所述外壳内壁和内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所述的第一过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内腔形成所述的第二过水通道。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还包括储存管,所述储存管至少一端封闭地置于内管内并位于滤芯的出水侧,所述储存管的外壁设有通孔;所述切换组件还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均连通。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滤芯为中空套管状,所述滤芯的外壁形成滤芯的进水侧,所述滤芯的内壁形成所述滤芯的出水侧,所述储存管置于滤芯内。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旋转体、皮碗和复位弹簧,所述旋转体装设于本体内,并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所述皮碗限位设于旋转体内并设有过水孔,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旋转体和皮碗上以使皮碗始终密封抵接分水面;所述旋转体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皮碗上的过水孔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本体包括分水座,所述分水面设于所述分水座上,所述分水座沿周向向靠近旋转体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止转部和第二止转部,所述旋转体上径向延伸设有抵碰部,所述抵碰部在第一止转部和第二止转部之间运动以使过水孔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抵碰部抵接第一止转部时,过水孔与第一分水孔密封对接;抵碰部抵接第二止转部时,过水孔与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
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拨扭,所述拨扭与抵碰部卡接并用于带动旋转体转动。
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本体还包括分水盘,所述分水盘设于分水座与出水口之间,其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且开口朝向分水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开口形成第一引流孔,第二凹槽的槽底开口形成第二引流孔,所述第一引流孔与第一分水孔连通形成第一引流通道,所述第二引流孔和第二分水孔连通形成第二引流通道。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本体包括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设于本体的进水口处并用于与水源的出水端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切换组件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使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连通,即,使进水口与第一过水通道或第二过水通道连通,从而切换原水出水或过滤水出水;由于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切换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的连通,相比于通过切换出水口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的连通,关水后,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内的水均通过出水口排出,不易积水,即使关水后长时间不用,用户使用的仍然是刚过滤完的过滤水或原水,而没有原水与过滤水混合的水或过滤废水,使用起来更为健康,且不必先排出残水即可直接使用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技术方案二中,本体包括外壳和内管,结构简单实用,滤芯置于内管内,便于拆装更换。
3、技术方案三中,设置储存管,储存管用于容纳膏状洗护用品,膏状洗护用品由水溶解后使用,储存管灌装洗护用品后插入内管内,操作便捷;由于储存管位于滤芯的出水侧,过滤后的水通过储存管外壁的通孔进入储存管内并溶解储存管内的膏状洗护用品,过滤后的水中杂质少,避免了原水中的杂质累计堵塞储存管的通孔,溶解完的溶液通过储存管的通孔流入第二过水通道,通过切换组件切换出水时,可实现原水出水、洗护用品溶液出水、或洗护用品溶液和原水同时出水等三种模式,由于洗护用品溶液由洗护用品和过滤水混合,洗护更健康,且通过洗护用品溶液和原水同时出水及洗护用品溶液出水的模式可调节洗护用品的浓度,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或用户在不同时刻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佳。
4、技术方案四中,滤芯为中空套管状,储存管置于滤芯内壁,便于滤芯和储存管的拆装更换。
5、技术方案五中,切换组件的设置,结构简单实用;在转动旋转体时,皮碗及复位弹簧均随着旋转体一起转动,在皮碗上设置过水孔,通过转动旋转体即可实现过水孔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从而实现原水或过滤水同时出水等使用模式,且皮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抵接分水面,从而实现了皮碗与分水面的密封对接。
6、技术方案六中,分水座上沿周向设置第一止转部和第二止转部,旋转体上径向延伸设有抵碰部,抵碰部在第一抵碰部和第二抵碰部之间运动使得皮碗上的过水孔与第一分水孔或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从而对用户转动时起到了一个指示作用。
7、技术方案七中,设置拨扭,用户操作更为便捷。
8、技术方案八中,本体还包括分水盘,分水盘的第一引流孔与第一分水孔连通形成第一引流通道,第二引流孔和第二分水孔连通形成第二引流通道,使得水流更易进入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且使得分水面的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与过水孔配合形成切换,降低了对于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的配置要求,而第一引流孔与出水口配合形成第一过水通道,第二引流孔与出水口配合形成第二过水通道,分水设置更为简单,结构小巧。
9、技术方案九中,设置进水接头便于与水龙头等水源的出水端连接,拆装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分水座和分水盘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分水座和分水盘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分水座、旋转体和拨扭的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连通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进水口与第二分水孔连通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进水口与第一分水孔连通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进水口与第二分水孔连通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本体,11、第一管段,111、进水口,12、第二管段,13、外壳,131、出水口,14、内管,15、分水座,151、分水面,152、第一分水孔,153、第二分水孔,154、第一止转部,155、第二止转部,16、分水盘,161、第一引流孔,162、第二引流孔;17、进水接头;
20、滤芯;
30、切换组件,31、旋转体,311、抵碰部;32、拨扭,321、操作端,33、皮碗,331、过水孔;34、复位弹簧;
40、储存管,41、通孔;50、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包括本体10、滤芯20和切换组件30。
如图6-7所示,本体10设有进水口111、出水口131和分水面151,所述分水面151上设有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所述第一分水孔152和出水口131之间连通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二分水孔153和出水口131之间连通形成第二过水通道;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体10沿出水方向包括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进水口111设于第一管段11,出水口131设于第二管段12,分水面151设于第一管段11上。
其中,第二管段12包括外壳13和内管14,内管14置于外壳13内,外壳13呈中空套管状,外壳13内壁和内管14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内管14的内腔形成所述的第二过水通道;其中外壳13靠近第一管段1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壳13远离第一管段11的一端形成出水口1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段11包括分水座15和分水盘16,如图3-4所示,分水座15朝向进水口111的端面即形成所述的分水面151,背离分水面151的一侧形成圆槽,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开口于圆槽的槽底,并位于以垂直于分水面151的轴线为圆心的同一个圆周上,圆槽的内壁上形成螺纹以与外壳13螺接,分水座15与外壳13螺接时,分水座15与外壳13之间还设置O形密封圈以实现分水座15和外壳13的密封连接;分水座15上还沿周向朝向进水口111延伸设有凸出的第一止转部154和第二止转部155。
分水盘16设于分水座15与出水口131之间,在具体实施中,分水盘16位于分水座15的圆槽内,分水盘16上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且开口朝向分水座15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槽底开口形成第一引流孔161,第二凹槽的槽底开口形成第二引流孔162,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一相同的槽壁,将分水盘16装接于圆槽内,即可使得第一引流孔161与第一分水孔152连通形成第一引流通道,第二引流孔162和第二分水孔153连通形成第二引流通道,其中,第一引流孔161设于分水盘16周缘,并与内管14的外壁和外壳13的内壁的间隙相对从而与第一过水通道连通,第二引流孔162与内管14的内腔相对从而与第二过水通道连通,从而使得水流更易进入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且使得分水面151的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与过水孔331配合形成切换,降低了对于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的配置要求,第一引流孔161与出水口131配合形成第一过水通道,第二引流孔162与出水口131配合形成第二过水通道,分水设置更为简单,且结构小巧。
滤芯20设于内管14内,在本实施例中,滤芯20为中空套管状,滤芯20的顶端封闭,底端形成开口,滤芯20置于内管14内时,滤芯20的外壁和内管14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水流通过滤芯20进入滤芯20内腔实现水流的过滤,且滤芯20便于拆装更换。
如图2、6和7所示,切换组件30设于第一管段11内,包括旋转体31、拨扭32、皮碗33和复位弹簧34,所述旋转体31装设于本体10的第一管段11内,并绕垂直于分水面151的轴线转动,旋转体31为管状,如图5所示,旋转体31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的抵碰部311,抵碰部311上形成开口向外的卡槽,拨扭32成管状,其径向向内延伸设有与抵碰部311卡接的卡块并径向向外形成操作端321,操作端321和卡块位于同一径向上以便于用户操作,通过拨动拨扭32即可带动旋转体31转动;皮碗33限位装设于旋转体31内,具体而言,皮碗33具有弹性,皮碗33的外径大于旋转体31的内径以使皮碗33与旋转体31内壁形成过盈配合,不易脱出,皮碗33上设有过水孔331,所述过水孔331的形状与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复位弹簧34两端分别作用于旋转体31的内壁和皮碗33上以使皮碗33始终密封抵接分水面151;通过拨动拨扭32,带动旋转体31绕垂直于分水面151的轴线转动,旋转体31上的抵碰部311在第一止转部154和第二止转部155之间转动,抵碰部311抵接第一止转部154时,过水孔331与第一分水孔152密封对接,实现进水口111与第一过水通道的连通,从而实现原水出水;抵碰部311抵接第二止转部155时,过水孔331与第二分水孔153密封对接,实现进水口111与第二过水通道的连通,从而实现过滤水出水。
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主要装设于水龙头的出水口处,本体10的进水口111处还设置与水龙头连接的进水接头17,在具体应用中,进水接头17为螺母与水龙头螺接,操作便捷。
本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装设于水龙头的出水口处,打开水龙头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111处开始进水,需要使用原水时,逆时针拨动拨扭32的操作端321,当拨扭32不能继续拨动时,即表明抵碰部311抵接第一止转部154,如图6所示,皮碗33的过水孔331与第一分水孔152密封对接,水流通过进水口111经过水孔331、第一分水孔152流入第一引流通道,并经第一引流孔161流入外壳13内壁和内管14外壁之间的间隙,即第一过水通道,最后由出水口131流出,从而实现原水出水。
需要使用过滤水时,顺时针拨动拨扭32的操作端321,当拨扭32不能继续拨动时,即表明抵碰部311抵接第二止转部155,如图7所示,皮碗33的过水孔331与第二分水孔153密封对接,水流通过进水口111经过水孔331、第二分水孔153流入第二引流通道,并经第二引流孔162流入内管14内腔内,即第二过水通道,随后内管14内壁和滤芯20外壁之间的水流经过滤芯20的外壁进入滤芯20内腔实现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滤芯20底端的开口和内管14底端的开口后进入出水口131流出,从而实现过滤水出水。
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切换组件30绕垂直于分水面151的轴线转动使进水口111与第一分水孔152或第二分水孔153连通,即使进水口111与第一过水通道或第二过水通道连通,从而切换原水出水或过滤水出水;通过切换进水口111与第一分水孔152或第二分水孔153的连通,相比于通过切换出水口与第一分水孔152或第二分水孔153的连通,关水后,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内的水均通过出水口131排出,不易积水,即使关水后长时间不用,用户使用的仍然是刚过滤完的过滤水或原水,而没有原水与过滤水混合的水或过滤废水,使用起来更为健康,且不必先排出残水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8-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包括本体10、滤芯20、切换组件30、储存管40和滤网50。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本体10、滤芯20和切换组件30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切换组件30还绕垂直于分水面151的轴线转动以使进水口111与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均连通。具体而言,转体上的抵碰部311在第一止转部154和第二止转部155之间转动,抵碰部311抵接第一止转部154时,过水孔331与第一分水孔152密封对接,实现进水口111与第一过水通道的连通,从而实现原水出水;抵碰部311抵接第二止转部155时,过水孔331与第二分水孔153密封对接,实现进水口111与第二过水通道的连通,从而实现过滤水出水;抵碰部311位于第一止转部154和第二止转部155的中间时,过水孔331与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均密封对接,实现进水口111与第一过水通道和第二过水通道的同时连通,从而实现过滤水与原水同时出水。
储存管40至少一端封闭地置于滤芯20内,所述储存管40的外壁设有通孔41;储存管40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在储存管40和第二管段12的出水口131之间还设置有滤网50以过滤未完全溶解的洗护用品颗粒,仅使已完全溶解的洗护用品溶液通过。
本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装设于水龙头的出水口处,打开水龙头后,过滤装置的进水口111处开始进水,需要使用原水时,逆时针拨动拨扭32的操作端321,当拨扭32不能继续拨动时,即表明抵碰部311抵接第一止转部154,如图8所示,皮碗33的过水孔331与第一分水孔152密封对接,水流通过进水口111经过水孔331、第一分水孔152流入第一引流通道,并经第一引流孔161流入外壳13内壁和内管14外壁之间的间隙,即第一过水通道,最后由出水口131流出,从而实现原水出水。
需要使用洗护用品溶液时,顺时针拨动拨扭32的操作端321,当拨扭32不能继续拨动时,即表明抵碰部311抵接第二止转部155,如图9所示,皮碗33的过水孔331与第二分水孔153密封对接,水流通过进水口111经过水孔331、第二分水孔153流入第二引流通道,并经第二引流孔162流入内管14内腔内,即第二过水通道,随后内管14内壁和滤芯20外壁之间的水流经过滤芯20的外壁进入滤芯20内腔实现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储存管40外壁的通孔41进入储存管40内并溶解储存管40内的膏状洗护用品,溶解完的溶液通过储存管40的通孔41流入滤芯20内腔,并通过滤芯20底端的开口和内管14底端的开口后进入出水口131流出,从而实现洗护用品溶液出水。
需要使用低浓度的洗护用品溶液时,拨动拨扭32的操作端321位于中间位置,抵碰部311位于第一止转部154和第二止转部155中间(图中未示出),皮碗33的过水孔331与第一分水孔152和第二分水孔153同时密封对接,水流通过进水口111经过水孔331、第一分水孔152流入第一引流通道,并经第一引流孔161流入外壳13内壁和内管14外壁之间的间隙,即第一过水通道,最后由出水口131流出,从而实现原水出水,同时水流通过进水口111经过水孔331、第二分水孔153流入第二引流通道,并经第二引流孔162流入内管14内腔内,即第二过水通道,随后内管14内壁和滤芯20外壁之间的水流经过滤芯20的外壁进入滤芯20内腔实现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储存管40外壁的通孔41进入储存管40内并溶解储存管40内的膏状洗护用品,溶解完的溶液通过储存管40的通孔41流入滤芯20内腔,并通过滤芯20底端的开口和内管14底端的开口后进入出水口131流出,从而实现洗护用品溶液出水;通过左右旋转拨扭32的操作端321,可调整洗护用品溶液和原水的比例。
实施例二中,设置储存管40,储存管40用于容纳膏状洗护用品,膏状洗护用品由水溶解后使用,储存管40灌装洗护用品后插入内管14内,操作便捷;由于储存管40位于滤芯20的出水侧,过滤后的水通过储存管40外壁的通孔41进入储存管40内并溶解储存管40内的膏状洗护用品,过滤后的水中杂质少,避免了原水中的杂质累计堵塞储存管40的通孔41,溶解完的溶液通过储存管40的通孔41流入第二过水通道,通过切换组件30切换出水时,可实现原水出水、洗护用品溶液出水、或洗护用品溶液和原水同时出水等三种模式,由于洗护用品溶液由洗护用品和过滤水混合,洗护更健康,且通过洗护用品溶液和原水同时出水及洗护用品溶液出水的模式可调节洗护用品的浓度,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或用户在不同时刻的使用需求,用户体验佳。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分水面,所述分水面上设有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所述第一分水孔和所述出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二分水孔和所述出水口之间连通形成第二过水通道;
滤芯,其设于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内,并用于对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内的水流进行过滤;和
切换组件,其装设于所述本体内,并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水孔或所述第二分水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管,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所述的第一过水通道,所述内管的内腔形成所述的第二过水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存管,所述储存管至少一端封闭地置于所述内管内并位于所述滤芯的出水侧,所述储存管的外壁设有通孔;所述切换组件还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分水孔和所述第二分水孔均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中空套管状,所述滤芯的外壁形成所述滤芯的进水侧,所述滤芯的内壁形成所述滤芯的出水侧,所述储存管置于所述滤芯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旋转体、皮碗和复位弹簧,所述旋转体装设于所述本体内,并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所述皮碗限位设于所述旋转体内并设有过水孔,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所述旋转体和所述皮碗上以使所述皮碗始终密封抵接所述分水面;
所述旋转体绕垂直于分水面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皮碗上的过水孔与所述第一分水孔或所述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分水座,所述分水面设于所述分水座上,所述分水座沿周向向靠近所述旋转体的一端延伸设有第一止转部和第二止转部,所述旋转体上径向延伸设有抵碰部,所述抵碰部在所述第一止转部和所述第二止转部之间运动以使所述过水孔与所述第一分水孔或所述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
所述抵碰部抵接所述第一止转部时,所述过水孔与所述第一分水孔密封对接;
所述抵碰部抵接所述第二止转部时,所述过水孔与所述第二分水孔密封对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拨扭,所述拨扭与所述抵碰部卡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体转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分水盘,所述分水盘设于所述分水座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其内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且开口朝向所述分水座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开口形成第一引流孔,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开口形成第二引流孔,所述第一引流孔与所述第一分水孔连通形成第一引流通道,所述第二引流孔和所述第二分水孔连通形成第二引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设于本体的进水口处并用于与水源的出水端连接。
CN202021614510.5U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Active CN213555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4510.5U CN213555633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14510.5U CN213555633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55633U true CN213555633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14510.5U Active CN213555633U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556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20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厦门纳美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旋转切换起泡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0220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厦门纳美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旋转切换起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17513U (zh) 滤水龙头
CN110681209A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及前置过滤器冲洗转换装置
CN213555633U (zh) 一种可切换出水的过滤装置
CN111467867B (zh) 水龙头过滤器
CN111467866B (zh) 水龙头过滤器及其主机
CN212174621U (zh) 净水器
CN212770107U (zh) 净水器
CN213313733U (zh) 水龙头净水器及其主机
CN212174620U (zh) 过滤设备及其滤芯组件
CN212702489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花洒
CN214158784U (zh) 滤芯可更换且可清洗的水龙头净水装置
CN213433319U (zh) 龙头净水器
CN210097111U (zh) 前置过滤器
CN209934245U (zh) 前置过滤器
CN112642197A (zh) 前置过滤器反冲洗旋转喷洗装置
CN212504254U (zh) 过滤器及其主体
CN214158783U (zh) 一种水龙头净水装置
CN211435346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及前置过滤器冲洗转换装置
CN212770108U (zh) 过滤器
CN220277295U (zh) 一种多功能花洒
CN212790067U (zh) 应用于产品前置过滤器的易装拆滤芯
JP2004076382A (ja) 浄水機能付水道用コンセント
CN217105378U (zh)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分配器
CN214209693U (zh) 水龙头净水器用转换装置
CN209865480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