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51559U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51559U CN213551559U CN202020730623.5U CN202020730623U CN213551559U CN 213551559 U CN213551559 U CN 213551559U CN 202020730623 U CN202020730623 U CN 202020730623U CN 213551559 U CN213551559 U CN 2135515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sweeping robot
- water supply
- assembly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其中,扫地机器人包括主机组件和供水集尘组件,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供水集尘组件安装于容置槽中,供水集尘组件包括外壳,外壳具有集尘腔和供水腔,外壳设有均与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和排风口,外壳设有与供水腔连通的进水孔,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扫地机器人的侧部设有排尘口,供水集尘组件还包括接电触点、第一转接触点以及导线,外壳包括顶壳、中间壳体以及底壳,底壳与中间壳体围合形成供水腔,接电触点安装于顶壳远离主机组件的一侧,第一转接触点安装于顶壳朝向主机组件的一侧并与主机组件电性连接,导线连接接电触点和第一转接触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以及一种采用该扫地机器人的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为了能够长时间不停地运转,会加设一个集尘站,当扫地机器人的尘盒组件收集满灰尘碎屑时,扫地机会自动运行至集尘站,集尘站对接扫地机器人的排尘口将尘盒组件中的灰尘碎屑抽吸干净。
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尘盒组件的进尘口和排尘口共用一个开口,并且都位于扫地机器人的底部。为了适应扫地机器人,现有的集尘站需要做一个爬坡结构,在爬坡结构上设置集尘口。集尘站运作时,扫地机器人运行至爬坡结构的表面,排尘口与集尘口对接进行排尘。该设计方式的集尘站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扫地机器人,能够使得与其配合使用的集尘站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以及能够简化扫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集成度更高,设计更为灵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
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
供水集尘组件,所述供水集尘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供水集尘组件包括外壳和流体输送组件,所述外壳具有集尘腔和供水腔,所述外壳设有均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和排风口,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供水腔连通的进水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流体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中,用于驱动所述供水腔中的液体流向所述出水孔并从所述出水孔排出;
其中,所述扫地机器人的侧部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排尘口用于集尘站通过所述排尘口排空所述集尘腔中的灰尘碎屑;
其中,所述供水集尘组件还包括接电触点、第一转接触点以及导线,所述外壳包括顶壳、中间壳体以及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中间壳体围合形成所述供水腔,所述接电触点安装于所述顶壳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转接触点安装于所述顶壳朝向所述主机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主机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连接所述接电触点和所述第一转接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公开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充电设备和上述的扫地机器人,其中,所述充电设备设有供电触点,所述供电触点用于与所述接电触点接触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公开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集尘站和上述的扫地机器人,所述集尘站用于排空所述尘盒组件中的灰尘碎屑,其中,所述集尘站设有供电触点,所述供电触点用于给所述接电触点接触供电。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扫地机器人,通过将排尘口设于扫地机器人的侧部,这样,集尘站无需要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而且,通过将接电触点设于顶壳远离主机组件的一侧,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无需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此外,通过将扫地机器人的供水和集尘部件集合设置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利于简化扫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集成度更高,设计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尘盒组件顶部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主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尘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尘盒组件底部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挡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侧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C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水箱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水箱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提供的集尘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提供的集尘站的爆炸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G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10,所述扫地机器人10包括主机组件11和尘盒组件12,主机组件11的侧部设有容置槽101,尘盒组件12安装于容置槽101中。其中,尘盒组件12包括尘盒壳体121、接电触点122、第一转接触点123以及导线,接电触点122安装于尘盒壳体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第一转接触点123与主机组件11电性连接,导线的一端与接电触点1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接触点123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接电触点122设于尘盒壳体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或者集尘站无需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电触点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通过设置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便于扫地机器人与充电设备的定位,可以提高扫地机器人自动回充的成功率。可以理解地,如果两个接电触点远离主机组件的表面设置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扫地机器人运行到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时候,两个接电触点容易和充电设备上的供电触点发生错位,不利于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回充。当然,设置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在一个平面也是可以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接电触点122沿周向间隔设于尘盒壳体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两个接电触点122远离主机组件11的表面均为平面或者弧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电触点122包括第一固定座1221和第一极片1222,第一固定座1221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侧部,第一极片1222包括第一触点部1223和与第一触点部1223一侧连接的第一接电片1224,第一触点部1223设于第一固定座1221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第一接电片1224穿过第一固定座1221并延伸进尘盒壳体121中,导线的一端与第一接电片1224连接。优选地,第一触点部1223和第一接电片1224一体成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转接触点123包括第二固定座1231和第二极片1232,第二固定座1231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侧部,第二极片1232包括第二触点部1233和与第二触点部1233一侧连接的第二接电片1234,第二触点部1233设于第二固定座1231朝向主机组件11的一侧,第二接电片1234穿过第二固定座1231并延伸进尘盒壳体121中,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接电片1234连接。优选地,第二触点部1233和第二接电片1234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主机组件11在容置槽101的内侧壁设有第二转接触点111,尘盒组件12安装于容置槽101中时,第一转接触点123与第二转接触点111接触导通。
请参阅图6-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尘盒组件12具有集尘腔102、与集尘腔102连通的进尘口103、与集尘腔102连通的出风口104、以及与集尘腔102连通的出尘口105,出尘口105用于对接集尘站以排空集尘腔102中的灰尘碎屑。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尘盒组件12独立设有出尘口105,出尘口105不与进尘口103共用,这样,不仅使得尘盒组件12的设计更为灵活,而且尘盒组件12对在扫地机器人的底部设置的拖布结构不会造成影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出风口104处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用于避免进入集尘腔102的灰尘碎屑随气流从出风口104排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出风口104通过风道件与集尘腔102连通,风道件内部设有过滤组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10的侧部设有排尘口106,排尘口106与尘盒组件12连通,排尘口106用于集尘站通过排尘口106排空尘盒组件12中的灰尘碎屑。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排尘口106设于扫地机器人10的侧部,这样,集尘站无需要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排尘口106设于尘盒组件12远离主机组件11的一侧并与出尘口105连通。通过将排尘口106也设置于尘盒组件12上,结构紧凑,避免了将排尘口106设置在主机组件11的一侧而需要设置较长的导管连通尘盒组件12与排尘口106的问题。当然排尘口106设置于主机组件11的一侧也是可以的,同样可以起到集尘站无需要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的优点,而且扫地机器人10还可以带拖布进入集尘站,不影响充电和集尘等工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10还包括挡片组件13,挡片组件13设于出尘口105与排尘口106之间,挡片组件13包括支座131和挡片132,支座131具有连通出尘口105和排尘口106的灰尘通道,挡片132可开合安装于灰尘通道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座131包括底板1311和筒体1312,底板1311安装于筒体1312的一侧,筒体1312的中部为所述灰尘通道,尘盒壳体121在出尘口105与排尘口106之间设有凹槽107,筒体1312嵌入凹槽107中并连通出尘口105和排尘口106,底板1311固定于尘盒壳体121,挡片132可开合安装于筒体131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挡片132包括片体1321和转轴1322,转轴1322与片体1321的一侧连接,筒体1312远离底板131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转轴1322可转动嵌设于安装槽,片体1321延伸进筒体1312内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尘盒组件12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25,第一密封件125环设于灰尘通道的内侧壁,挡片132位于关闭位置时,挡片132的边缘贴附于第一密封件125。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25,第一密封件125可以在挡片132灰尘通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效果,防止进入集尘腔102的灰尘扩散出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尘盒组件12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26,第二密封件126设于出尘口105的侧壁与支座131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126,第二密封件126可以在出尘口105与支座131之间形成密封,防止灰尘集尘腔102中的灰尘从出尘口105与支座131之前扩散出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出尘口105为所述排尘口106,也即出尘口105和排尘口106共用一个口。对应地,在该实施例中,挡片组件13可设置为只包括挡片132,挡片132可转动安装于尘盒组件12以阻挡住所述排尘口106。
请参阅图9-1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容置槽101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槽1011、另一侧设有第二卡槽1012,尘盒组件12还包括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一侧的第一凸起125、以及安装于尘盒壳体121另一侧的第二凸起126,第一凸起125与第一卡槽1011卡扣连接,第二凸起126与第二卡槽1012卡扣连接,其中,第一凸起125和/或第二凸起126可伸缩安装于尘盒壳体121。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第一凸起125和/或第二凸起126可伸缩安装于尘盒壳体121,这样,便于尘盒组件12与主机组件11的拆装,将尘盒组件12推进主机组件11的过程中,第一凸起125和/或第二凸起126碰到阻挡时,可以缩回尘盒壳体121内,无需使用较大的力气推挤尘盒组件12。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5固定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一侧,第二凸起126可伸缩安装于尘盒壳体121的另一侧。通过设置第一凸起125为固定凸起,第二凸起126为活动凸起,使得尘盒组件12可以更稳固地卡设在容置槽101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尘盒组件12还包括滑块127和弹性件128,尘盒壳体121包括朝向第二卡槽1012的第一侧壁1211、朝向远离主机组件11一侧的第二侧壁1212、以及间隔设于第一侧壁1211远离第二卡槽1012一侧的挡板1213,第一侧壁1211开设有的第一缺口1214,第二侧壁1212开设有第二缺口1215,第二缺口1215位于第一侧壁1211与挡板1213之间,滑块127安装于第一侧壁1211与挡板1213之间,弹性件128弹性压缩于滑块127与挡板1213之间,第二凸起126穿设于第一缺口1214并与滑块127连接。安装时,先将第一凸起125卡入第一卡槽1011,通过第二缺口1215拨动滑块127使得第二凸起126缩进尘盒壳体121内,将尘盒组件12推进容置槽101中,然后松开滑块127,弹性件128推动滑块127,也即推动第二凸起126延伸出第一缺口1214外卡设于第二卡槽1012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块127朝向第二缺口的一侧设有围壁1271,围壁1271穿设于第二缺口1215中,且第二缺口1215在第二凸起126运动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围壁127在第二凸起126运动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块127、第二凸起126以及围壁1271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13-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20,所述扫地机器人20包括主机组件21和水箱组件22,主机组件21的侧部设有容置槽201,水箱组件22安装于容置槽201中,水箱组件22具有供水腔202和与供水腔202连通的进水孔203,水箱组件22的底部设有出水孔204。其中,供水腔202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且互相连通的容水腔205。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供水腔202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且互相连通的容水腔205,在不减少供水腔202容量的情况下,水箱组件22可以灵活设置,便于扫地机器人20其他部件的排布和装配,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水箱组件22的底部设有第一流道206和第二流道207,容水腔205之间通过第一流道206连通,出水孔204与第二流道207连通,水箱组件22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连通第二流道207的排水孔208,排水孔208用于向拖布排水。通过设置第二流道207和若干个连通第二流道207的排水孔208,可以扩大排水面,使得拖布可以均匀打湿。
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孔204不局限于设在水箱组件22的底部,也可以是出水孔106设置于主机组件21,并通过导管将容水腔205中的液体引导到出水口处204排出。第一流道206也不局限于设在水箱组件22的底部,例如,第一流道206设于水箱组件22的侧壁也是可以的,只要第一流道206可以实现容水腔205之间的液体流通即可,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流道207包括第一延伸部2071和第二延伸部2072,第一延伸部2071的一端与第二延伸部2072连接,出水孔204连通第一延伸部2071,若干个排水孔208间隔排布并均连通第二延伸部207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071与第二延伸部207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延伸部2072总长的五分之一到五分之四之间的任意位置,优选为第一延伸部2071的一端与第二延伸部2072的中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2071的一端与第二延伸部2072的中部连接,这样可以使得若干个排水孔208的出水较为均匀,避免出现部分打湿部分干燥的情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06的横截面积不小于5mm2。通过设置上述的横截面积,便于各容水腔205之间的液体流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排水孔208为圆形,直径为D,其中,0.6mm≤D≤1mm。该直径尺寸的排水孔208排水效果好,不会过量排水,也不会排水量太水导致拖布打湿不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容水腔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容水腔205间隔设置,每个容水腔205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流道206连通的导通孔。该导通结构简单,不占用太多空间,便于实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水箱组件22包括水箱壳体221和导流板222,水箱壳体221的底部凸设有第一围壁2211和第二围壁2212,导流板222盖合于第二围壁2212远离水箱壳体221的一侧,导流板222与第一围壁2211、第二围壁2212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道206和所述第二流道207。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第一流道206和第二流道207的成型更为简单,便于加工制造,降低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水箱组件22还包括流体输送组件23,流体输送组23件包括输送泵231、与输送泵231连接的进水管232、以及与输送泵231连接的出水管233,进水管232位于其中一个容水腔205中,出水管233与出水孔204连通。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水箱组件22还包括接电触点24、第一转接触点25以及导线,水箱壳体221包括顶壳2213、中间壳体2214以及底壳2215,底壳2215与中间壳体2214围合形成供水腔205,接电触点24安装于顶壳2213远离主机组件21的一侧,第一转接触点25安装于顶壳2213朝向主机组件21的一侧并与主机组件21电性连接,导线连接接电触点24和第一转接触点25。采用此技术方案后,相对于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将接电触点设于扫地机器人的底部,通过将接电触点24设于顶壳213远离主机组件21的一侧,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或者集尘站无需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
本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第一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6-1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30,所述扫地机器人30包括主机组件31和供水集尘组件32,主机组件31的侧部设有容置槽301,供水集尘组件32安装于容置槽301中。其中,供水集尘组件32包括外壳321和流体输送组件322:外壳321具有集尘腔302和供水腔303,外壳321设有均与集尘腔302连通的进尘口304和排风口,外壳321设有与供水腔303连通的进水孔306,外壳321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流体输送组件322安装于外壳321中,流体输送组件322用于驱动供水腔303中的液体流向出水孔并从出水孔排出。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扫地机器人的供水和集尘部件集合设置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利于简化扫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集成度更高,设计更为灵活。流体输送组件322可以起到控制从出水孔排出的液体流量大小的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水腔303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且互相连通的容水腔。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外壳包括顶壳321、中间壳体以及底壳,底壳设有集尘腔302和两个容水腔,两个容水腔分别位于集尘腔302的两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外壳还包括排尘口,排尘口设于供水集尘组件32远离主机组件31的一侧并位于两个容水腔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水集尘组件32可以不设置有流体输送组件322,供水腔303中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从出水孔排出。
本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8-1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40,所述扫地机器人40包括主机组件41和尘盒组件42,主机组件41的侧部设有容置槽401,尘盒组件42安装于容置槽401,用于收集灰尘碎屑。其中,扫地机器人40的侧部设有排尘口402,排尘口402与尘盒组件42连通,排尘口402用于集尘站通过排尘口402排空尘盒组件42中的灰尘碎屑。其中,尘盒组件42包括尘盒壳体421、接电触点422、第一转接触点423以及导线,接电触点422安装于尘盒壳体421远离主机组件41的一侧,第一转接触点423与主机组件41电性连接,导线一端与接电触点4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接触点423连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排尘口402设于扫地机器人的侧部,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集尘站无需要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而且,通过将接电触点422设于尘盒壳体421远离主机组件41的一侧,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无需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
本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20-21,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50,所述扫地机器人50包括主机组件51和供水集尘组件52,主机组件51的侧部设有容置槽501,供水集尘组件52安装于容置槽501中。供水集尘组件52包括外壳521和流体输送组件522,外壳521具有集尘腔502和供水腔503,外壳521设有均与集尘腔502连通的进尘口504和排风口,外壳521设有与供水腔503连通的进水孔506,外壳521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流体输送组件522安装于外壳521中,用于驱动供水腔503中的液体流向出水孔并从出水孔排出。其中,扫地机器人50的侧部设有排尘口508,排尘口508与集尘腔502连通,排尘口508用于集尘站通过排尘口508排空集尘腔502中的灰尘碎屑。其中,供水集尘组件52还包括接电触点523、第一转接触点524以及导线,外壳521包括顶壳5211、中间壳体5212以及底壳5213,底壳5213与中间壳体5212围合形成供水腔503,接电触点523安装于顶壳5211远离主机组件51的一侧,第一转接触点524安装于顶壳5211朝向主机组件51的一侧并与主机组件51电性连接,导线连接接电触点523和第一转接触点524。采用此技术方案后,通过将排尘口508设于扫地机器人的侧部,这样,集尘站无需要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而且,通过将接电触点523设于顶壳远离主机组件的一侧,这样,配合扫地机器人使用的充电设备无需设置爬坡结构,结构更为简洁,占用空间更小。此外,通过将扫地机器人的供水和集尘部件集合设置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利于简化扫地机器人的整体结构,集成度更高,设计更为灵活。
本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其他结构可以参照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22-24,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所述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充电设备100和上述的扫地机器人,其中,充电设备100设有供电触点110,供电触点110用于与接电触点接触供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0还包括充电设备壳体120和支架130,支架130安装于充电设备壳体120的内部,充电设备壳体120的侧部设有供电触点孔140,供电触点110弹性安装于支架130并部分外露于供电触点孔14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充电设备100还包括弹簧150,供电触点110包括第三固定座1101和第三极片1102,第三固定座1101包括座体1103和安装于座体1103一侧的杆件1104,座体1103抵接充电设备壳体120的内侧壁并部分穿过供电触点孔140,支架130设有穿孔1301,杆件1104穿设于穿孔1301中,弹簧150套设于杆件1104并弹性压缩于支架130与座体1103之间,第三极片1102安装于第三固定座1101。
请参阅图25-27,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所述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集尘站200和上述的扫地机器人,集尘站200用于排空尘盒组件中或者供水集尘组件中的灰尘碎屑,其中,集尘站200设有供电触点210,供电触点210用于给接电触点接触供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站200包括集尘站外壳220、抽吸机构以及抽吸管230,集尘站外壳220的侧部设有集尘口240,抽吸机构设于集尘站外壳220中并与集尘口240连通,抽吸管230设于集尘站外壳220的外侧且一端罩设于集尘口240,其中,抽吸管230为折叠管。通过设置抽吸管230为折叠管可以使得抽吸管230能对扫地机器人形成缓冲。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抽吸管230包括对接管231和面板232,面板设于对接管231远离集尘站外壳220的一侧,面板232中的中部设有抽吸口,对接管231的一端围设于抽吸口的边缘。优选地,面板232上下两侧到对接管231的距离均为6.5±1mm,面板232左右两侧到对接管231的距离均为16.25±1mm。该设计方式可以提高抽吸管230与扫地机器人对接时的容错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集尘站200还包括支架250,支架250安装于集尘站外壳220的内部,集尘站外壳220的侧部设有供电触点孔260,供电触点210弹性安装于支架250并部分外露于供电触点孔260。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集尘站200还包括弹簧270,供电触点210包括第四固定座2101和第四极片2102,第四固定座2101包括座体2103和安装于座体2103一侧的杆件2104,座体2103抵接集尘站外壳220的内侧壁并部分穿过供电触点孔260,支架250设有穿孔2501,杆件2104穿设于穿孔2501中,弹簧270套设于杆件2104并弹性压缩于支架250与座体2103之间,第四极片2102安装于第四固定座210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的侧部设有容置槽;
供水集尘组件,所述供水集尘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供水集尘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集尘腔和供水腔,所述外壳设有均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和排风口,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供水腔连通的进水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水孔;
其中,所述扫地机器人的侧部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排尘口用于集尘站通过所述排尘口排空所述集尘腔中的灰尘碎屑;
其中,所述供水集尘组件还包括接电触点、第一转接触点以及导线,所述外壳包括顶壳、中间壳体以及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中间壳体围合形成所述供水腔,所述接电触点安装于所述顶壳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转接触点安装于所述顶壳朝向所述主机组件的一侧并可与所述主机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导线连接所述接电触点和所述第一转接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连通所述集尘腔的出尘口,所述排尘口设于所述供水集尘组件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一侧并与所述出尘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地机器人还包括挡片组件,所述挡片组件设于所述出尘口与所述排尘口之间,所述挡片组件包括支座和挡片,所述支座具有连通所述出尘口和所述排尘口的灰尘通道,所述挡片可开合安装于所述灰尘通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集尘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环设于所述灰尘通道的内侧壁,所述挡片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挡片的边缘贴附于所述第一密封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集尘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出尘口的侧壁与所述支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触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接电触点远离所述主机组件的表面不在同一平面或者位于同一平面;且/或,
所述供水集尘组件还包括流体输送组件,所述流体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中,用于驱动所述供水腔中的液体流向所述出水孔并从所述出水孔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腔分隔为至少两个相互独立且互相连通的容水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集尘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一流道,所述容水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集尘组件的底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出水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供水集尘组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向拖布排水。
10.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充电设备或者集尘站、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扫地机器人,其中,所述充电设备或者集尘站设有供电触点,所述供电触点用于与所述接电触点接触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30623.5U CN213551559U (zh) | 2020-05-06 | 2020-05-06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30623.5U CN213551559U (zh) | 2020-05-06 | 2020-05-06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51559U true CN213551559U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2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30623.5U Active CN213551559U (zh) | 2020-05-06 | 2020-05-06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515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1046347S1 (en) * | 2022-07-11 | 2024-10-08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Robot vacuum cleaner |
USD1046348S1 (en) * | 2022-07-11 | 2024-10-08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Robot vacuum cleaner |
-
2020
- 2020-05-06 CN CN202020730623.5U patent/CN2135515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1046347S1 (en) * | 2022-07-11 | 2024-10-08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Robot vacuum cleaner |
USD1046348S1 (en) * | 2022-07-11 | 2024-10-08 |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 Robot vacuum clean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879146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879151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3551559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879153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879148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7040020U (zh) | 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 |
CN213309482U (zh) |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186372U (zh) | 维护站和扫地机器人 | |
CN113440071A (zh) | 一种清洁设备用水箱及清洁设备 | |
CN113633230B (zh) | 清洁装置、表面清洁设备及表面清洁系统 | |
CN212879149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879150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879152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3309481U (zh) |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2879147U (zh) | 扫地机器人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3429904U (zh) |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3309501U (zh) |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114287835A (zh) | 自移动机器人 | |
CN213309502U (zh) |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113892872A (zh) | 一种湿式表面清洁设备及湿式表面清洁设备的电压液位检测方法 | |
CN214434056U (zh) | 集尘盒、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 |
CN216393980U (zh) | 一种清洁设备的基站装置 | |
CN213309503U (zh) | 维护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 |
CN214048671U (zh) | 一种清洁机器人 | |
CN216060365U (zh) | 扫地机器人及立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528000 No.2, North Xinxi 4th Road, Xiashi village, Lunjiao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Chestnu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no.1-7, north of the first floor of building a, No.2 north of Xinxi Fourth Road, Xiashi village committee, Lunjiao sub distric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