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41707U -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41707U
CN213541707U CN202021577057.5U CN202021577057U CN213541707U CN 213541707 U CN213541707 U CN 213541707U CN 202021577057 U CN202021577057 U CN 202021577057U CN 213541707 U CN213541707 U CN 213541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damping
clamp
arm
moun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70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hualia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hualia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hualia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hualia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70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41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41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41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它涉及电子终端的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夹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上具有用于夹持第一终端的夹持部;至少一个第一安装组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具分别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安装臂,所述安装臂沿第一延伸线延伸,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一延伸线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绕所述第一延伸线阻尼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夹持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组件,实现夹具与安装臂之间的阻尼转动和阻尼滑动,从而方便了用户调整夹具的夹持位置和夹持角度,具有调节范围广,夹持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终端的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运用手机拍摄的需求越来越多,自拍杆作为一种用于夹持手机的拍摄工具应运而生,自拍杆能够在一定的长度区间内任意伸缩,使用者只需将手机或其他拍摄设备通过夹具固定在伸缩杆上,自拍杆可以使使用者在拍摄时拥有比手臂更长的拍摄距离且可以方便的选择更多的拍摄角度。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拍摄场景的多样化,使用者们对于自拍杆的使用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现有的自拍杆、懒人支架等,其架体上均安装有夹持装置,而且夹持装置上的夹具仅能够沿夹持装置在同一个平面内滑动或者转动,从而导致夹具的调节范围小,适用范围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具有调节范围广,夹持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夹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上具有用于夹持第一终端的夹持部;至少一个第一安装组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具分别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安装臂,所述安装臂沿第一延伸线延伸,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一延伸线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绕所述第一延伸线阻尼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与所述安装臂之间具有滑动阻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绕所述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紧配合于所述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贯通开设有包绕所述安装臂的安装腔,所述第一阻尼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具有两个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阻尼件具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面对应的两个第二抵持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安装臂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持面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包括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两端连通的连通开口,所述连通开口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呈台阶状过渡形成所述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阻尼件容纳于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阻尼件呈与所述安装臂相适应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阻尼件的端部为所述第二抵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件沿所述安装臂的外壁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设有第三推动面和第四推动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三推动面抵持于所述第一推动面以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转动,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四推动面抵持于所述第二推动面以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面为平行或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一推动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角度为0°或锐角,所述第二推动面为平行或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二推动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角度为0°或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件凸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由所述第一阻尼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第一推动面和所述第三推动面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凸起的相对两侧面,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设有与所述条形凸起适配的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推动面和所述第四推动面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凹槽的相对两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凸起沿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壳和与所述第一安装壳可拆卸安装的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与所述第二安装壳的横截面均呈部分环状,所述第一安装壳与所述第二安装壳包围形成所述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壳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壳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两个第一容纳缺口,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壳的两个相接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向所述安装腔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部分容纳于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缺口,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缺口分别具有第三抵持面和第四抵持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持于所述第三抵持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持于所述第四抵持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抵持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夹角为0°或锐角,所述第四抵持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夹角为0°或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两个第二容纳缺口,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壳的两个相接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向所述安装腔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容纳于两个所述第二容纳缺口,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所述螺钉沿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壳两端的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开设有连接孔,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阻尼转动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阻尼胶圈,所述第一夹具凸设有包绕所述连接轴的第一阻尼环,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凸设有包绕所述连接轴的第二阻尼环,所述阻尼胶圈紧配合在所述第一阻尼环与所述第二阻尼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转动阻尼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臂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至少一对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夹具的夹持部可形成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的夹持部可收纳,在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空间时,所述限位部提供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持力。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臂的第二夹具,所述安装臂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的夹持部可形成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的夹持部可收纳,在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空间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提供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持力,所述第二限位部提供所述第二夹具的抵持力。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设有两个限位部,所述第一夹具位于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臂。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为具有调节旋钮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安装于所述安装臂的端部,在所述第一夹具滑动至所述安装臂的端部时,所述调节旋钮挡持所述第一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和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臂,所述第一转动件环绕所述第一滑动部阻尼转动,所述第一夹具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件为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外壁为圆柱面,所述第一转动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外壁阻尼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安装环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安装环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二滑动部环绕所述第一延伸线,所述第一夹具阻尼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臂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一滑动部为包绕所述安装臂的滑动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安装臂,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安装臂上安装所需数量的夹具,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两个单独的夹具上的夹持部能够相互配合,从而夹持大型终端,不仅提升了夹持装置的调节范围,而且能够在调节之后对终端进行稳定加持;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组件,实现夹具与安装臂之间的阻尼转动和阻尼滑动,从而方便了用户调整夹具的夹持位置和夹持角度,具有调节范围广,夹持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优势。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具有调节范围广,夹持稳定,拆装方便,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包括支承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夹持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件包括支撑臂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壳和与所述第三安装壳可拆卸安装的第四安装壳,所述第三安装壳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壳与所述第四安装壳包围所述安装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壳或第四安装壳,所述第一锁止部为凸起或凹槽,所述安装臂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嵌合的第二锁止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安装臂阻尼转动装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安装臂,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安装臂上安装所需数量的夹具,从而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两个单独的夹具上的夹持部能够相互配合,从而夹持大型终端,不仅提升了夹持装置的调节范围,而且能够在调节之后对终端进行稳定加持;另外,通过设置的第一安装组件,实现夹具与安装臂之间的阻尼转动和阻尼滑动,从而方便了用户调整夹具的夹持位置和夹持角度;而通过在第二安装组件安装臂与支撑臂之间设置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使得支撑臂与安装臂安装之后能够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进而提升了支架使用时的稳定性。具有调节范围广,夹持稳定,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中第一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安装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第一安装组件中第一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实施例1中第一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实施例1中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一阻尼件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结构沿剖切线A-A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4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6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6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7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7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实施例12中支撑臂与第二安装组件的爆炸图;
图23是实施例12中支撑臂与第二安装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24是实施例1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12中安装台组件、支架本体、支撑脚和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对应图25中细节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于”、“阻尼滑动”、“阻尼转动”均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A安装于B可以是A与B一体连接,A固定安装于B、A可拆卸地安装B、A经一中间件安装于B、A可分离地安装于B、A活动安装于B、A与B 相接触、A放置于B等。A与B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A与B一体连接,A与 B固定连接,A拆卸地连接于B、A经一中间件连接于B、A可分离地连接于B、 A活动连接于B、A与B相接触、A放置于B等。A设于B,可以指A一体设于 B,A固定设于B,A可拆卸地设于B、A经一中间件设于B、A可分离地设于B、 A活动设于B、A与B相接触、A放置于B等。
再例如,A固定于B可以指A与B一体连接、A与B固定、A可拆地固定于B、A经一中间件固定于B.
再例如,A阻尼滑动安装于B可以包括多种情形,可以指阻尼部与滑动部位于同一部位,也可以指阻尼部与滑动部位于不同部位。具体地,阻尼部设于A或B的滑动部,或者阻尼部设置于A或B的其他部位。A阻尼滑动安装于 B可以通过A与B的紧配合实现,可以为A与B的直接紧配合,也可以为A与B经一中间件紧配合;A阻尼滑动安装于B还可以通过A与B之间设置阻尼件实现,阻尼件可以为阻尼硅胶、阻尼气杆、阻尼螺钉、阻尼弹簧等。
再例如,A阻尼转动安装于B可以包括多种情形,可以指阻尼部与转动部位于同一部位,也可以指阻尼部与转动部位于不同的部位。具体地,阻尼部可以设于A或B的转动部,或者阻尼部设于A或B的其他部位。A阻尼转动安装于B可以通过A与B的紧配合实现,可以为A与B的直接紧配合,也可以为A与B经一中间件紧配合;A阻尼转动安装于B还可以通过A与B之间设置阻尼件实现,阻尼件可以阻尼硅胶、阻尼气杆、阻尼螺钉、阻尼弹簧等。
A铰接于B,可以为A与B通过轴铰接,A与B仅有一个转动自由度;A 与B球铰,A与B之间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如图1-8所示,包括:第一夹具100a、第一安装组件200以及安装臂300。其中,第一夹具100a至少设置有一个,且第一夹具100a上具有用于夹持第一终端的夹持部110。第一安装组件200至少设置有一个,且在第一安装组件20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夹具100a。安装臂 300沿第一延伸线延伸,第一安装组件200装配在安装臂300上,且第一安装组件200可沿第一延伸线滑动,另外,第一安装组件200还可绕第一延伸线相对于安装臂300发生阻尼转动。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臂300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沿横截面的轴线直线延伸,此时,第一延伸线为直线。第一安装组件200设置有两个,且可相对安装臂300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调整相互间的间距和第一夹具100a的夹持方向。对应地,两个第一安装组件200上都设置有一个第一夹具100a。
优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安装组件200与安装臂300之间具有滑动阻尼。具体地,第一安装组件200包绕式安装在安装臂300上,且夹持装置中还设置有第一阻尼件400,第一阻尼件400紧密装配在第一安装组件200与安装臂300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2-7所示,第一安装组件200上贯通开设有安装腔201,该安装腔201供安装臂300安装,从而实现第一安装组件200包绕式安装在安装臂300上。第一阻尼件400设置在安装腔201内。安装腔201内具有两个第一抵持面202,对应地,第一阻尼件400上具有分别与两个第一抵持面 202对应的两个第二抵持面401。在第一安装组件200沿安装臂300滑动时,第一抵持面202抵持在第二抵持面401上。
具体地,如图2-7所示,安装腔201包括:容置槽203和连通开口204,该连通开口204与容置槽203的两端连通,且连通开口204与容置槽203之间呈台阶状过渡,进而形成第一抵持面202。第一阻尼件400容纳于容置槽 203内,第一阻尼件400呈与安装臂300相适应的桶状结构,而第一阻尼件 400的端部为第二抵持面401。
进一步地,如图2-7所示,第一阻尼件400沿安装臂300的外壁延伸。在第一阻尼件400上设置有第一推动面402和第二推动面403,在第一安装组件200上设置有第三推动面205和第四推动面206。当第一安装组件200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第三推动面205抵持于第一推动面402,从而带动第一阻尼件400转动;当第一安装组件20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显然地,第二主动方向为与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第四推动面206抵持于第二推动面 403,从而带动第一阻尼件400转动。这样设置的结构,能够使得第一阻尼件 400跟对第一安装组件200运动,不仅能够避免第一阻尼件400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堆卷的情况,而且能够保证第一阻尼件400的阻尼效果。第一推动面402 为平行或穿过第一安装组件200的转动轴线的平面。第一推动面402与安装臂300的径向面的夹角为零度或锐角。第二推动面403为平行或穿过第一安装组件200的转动轴线的平面。第二推动面403与安装臂300的径向面的夹角为零度或锐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推动面402由设置于第一阻尼件400的凹槽、缺口、凸起形成,且第一推动面402可以位于第一阻尼件400上的任意位置处。同时,第一推动面402为平面、折面、曲面(波浪面、与安装臂300的外壁面不同轴的弧形面等)。第三推动面205由设于第一安装组件200的凸起、缺口、凹槽形成,且第三推动面205与第一推动面402适配。
同理,第二推动面403由设于第一阻尼件400上的凹槽、缺口、凸起形成,且第二推动面403位于第一阻尼件400上的任意位置处。同时,第二推动面403为平面、折面、曲面(波浪面、与安装臂300的外壁面不同轴的弧形面等)。第四推动面206由设于第一安装组件200的凸起、缺口、凹槽形成,且第四推动面206与第一推动面402适配。
值得注意的是,径向面是指穿过安装臂300的转动轴的平面。而经过第一推动面402、第二推动面403、第三推动面205和第四推动面206的设置,使得第一安装组件200推动第一阻尼件400转动的效果达到最佳,进而提升了第一阻尼件400的使用效果。使得第一安装组件200在相对安装臂300运动时,不仅具有良好的移动手感,而且能够停留在调整之后的任一位置上。
优选地,如图2-7所示,第一阻尼件400上凸出设置有条形凸起410,该条形凸起410由第一阻尼件40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第一推动面402和第二推动面403分别位于条形凸起410的相对两个面上。第一安装组件200设有与条形凸起410适配的条形凹槽207,第三推动面205和第四推动面206分别位于条形凹槽207的相对两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凸起410要第一安装组件200的转轴线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凸起410可以为直条状、折线条状、螺纹条状、环条状、波浪条状等,显然地,可以根据条形凸起410的形状及其延伸方向选择合理的第一推动面402。条形凸起410有四个侧面,两个较长的侧面和两个较短的侧面。当条形凸起410由第一阻尼件400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时,第一推动面402为条形凸起410上面积较大的侧面;当条形凸起410为环绕第一阻尼件400的环状凸起时,第一推动面402为条形凸起410沿第一阻尼件400径向的侧面。
进一步地,如图2-4所示,第一安装组件200包括:第一安装壳210和第二安装壳220。其中,第一安装壳210与第二安装壳220之间可拆卸式装配,且第一安装壳210和第二安装壳220的横截面均呈部分环状。在第一安装壳 210与第二安装壳220装配后,相互包围形成安装腔201。需要解释的是,部分环状是指不完全包围的环形,例如:半环形、扇环形以及圆环被任意曲线分割之后形成的部分环状等等。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组件200可以一体成型。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壳210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安装壳。
优选地,如图2-4所示,第一安装壳2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211,第二安装壳220上设置有连个第二连接部221。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部221通过第一紧固件230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位于第一安装壳210的两侧(具体是指与第二安装壳220相接的两侧),两个第二安装部611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壳220的两侧(具体是指与第一安装壳210相接的两侧)。第一连接部211 和第二连接部221相互适配,且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均可为任意形状。例如: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可以均为凸起;或者,第一连接部211为凸起,第二连接部221为凹槽;或者,第一连接部211为凹槽,第二连接部221为凸起。第一紧固件230选自螺钉、销钉、铆钉、螺栓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地,如图2-7所示,第一阻尼件40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缺口404,两个第二连接部221分别凸设在第二安装壳220的两个相接处(第一安装壳210 与第二安装壳220装配时的抵接处)。两个第二连接部221均向安装腔201内凸出,两个第二连接部221分别容纳于两个第一容纳缺口404内,且两个第一容纳缺口404内分别具有第三抵持面和第四抵持面。当第一安装组件200 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221抵持在第三抵持面。当第一安装组件20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个第二连接部221抵持在第四抵持面上。第三抵持面与安装臂300的径向面的夹角为零度或锐角,第四抵持面与安装臂300的径向面的夹角为零度或锐角。
示例性地,如图2-7所示,第一阻尼件400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二容纳缺口405,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凸出设置在第一安装壳210的两个连接处(第一安装壳210与第二安装壳220装配时的抵接处)。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均向安装腔201内凸出,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容纳于两个第二容纳缺口405 内。第一紧固件230为螺钉,且该螺钉沿第一安装组件20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穿过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
优选地,如图2-7所示,第二连接部221中包含两个连接块221a,且两个连接块221a分别靠近第二安装壳220的两端。两个连接块221a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连接部211的连接槽221b。
进一步地,如图2-7所示,第一夹具100a与第一安装组件200之间阻尼转动装配。具体地,第一安装组件200上开设有连接孔208,连接轴240穿设在连接孔208内,该连接孔208用于连接第一夹具100a和第一安装组件200,且第一夹具100a与第一安装组件200之间阻尼转动连接。
优选地,如图8所示,夹持装置还包括有阻尼胶圈500。第一夹具100a 上凸出设置有第一阻尼环120,且第一阻尼环120用于包绕在连接轴240。第一安装组件200上凸出设置有第二阻尼环250,且第二阻尼环250同样用于包绕连接轴240。而阻尼胶圈500紧密装配在第一阻尼环120和第二阻尼环250 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安装臂300上设置有两个限位部310,第一夹具 100a位于两个限位部310之间。而两个限位部310之中,至少有一个限位部 310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臂300上。
具体地,两个限位部310中至少有一个限位部310为具有调节旋钮的紧固螺钉,该紧固螺钉安装在安装臂300的端部。在第一夹具100a滑动至安装臂300的端部时,调节旋钮挡持第一夹具100a,并为其提供抵持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9所示,第一夹具100a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安装臂3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部310,且至少一对位于不同第一夹具100a上的夹持部110能够形成第一夹持空间 101。而位于第一夹持空间101内的夹持部110能够进行收纳,在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1时,限位部310用于提供第一夹具100a所需的抵持力。具体地,第一夹具100a设置有三个,且第一个第一夹具100a与第三个第一夹具100a上的夹持部110形成了第一夹持空间10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 10所示,夹持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安装臂300上的第二夹具100b,第二夹具100b 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安装于安装臂300,安装臂30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10a 和第二限位部310b。至少有一对分别位于第一夹具100a和第二夹具100b上的夹持部110能够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1,而位于第一夹持空间101内的夹持部110可进行收纳。在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1时,第一限位部310a提供第一夹具100a的抵持力,第二限位部310b提供第二夹具100b的抵持力(第二限位部310b可以是任意结构,当第二夹具100b滑动安装于安装臂300,第二限位部310可以为设置于安装臂300的凸起、调节螺钉等,当第二夹具100b固定安装于安装臂300时,第二限位部310b为固定第二夹具100b的固定件)。具体地,第一夹具100a设置有一个,第二夹具100b设置有一个,且第一限位部310a和第二限位部310b分别设置在安装臂300的起始端和终止端。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夹持空间101内的夹持部110是指,位于第一夹持空间101内,但不包括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1的夹持部110。且第一夹持空间101内可以没有设置夹持部110,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夹持部110。夹持部110可收纳是指,夹持部110可收纳在夹具内或安装臂300内。夹持部 110可收纳是为咋形成第一夹持空间101时,对大型终端设备不形成阻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第一安装组件200包括:第一滑动部260和第一转动件270。第一滑动部260 滑动设置在安装臂300上。第一转动件270设置在第一滑动部260上,第一转动件270环绕在第一滑动部260上,并可相对于第一滑动部260发生阻尼转动。第一夹具100a设置在第一转动件270上。
优选地,如图11所示,安装臂300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矩形),第一滑动部260为包绕该安装臂300的滑动环261。第一转动件270为第一转动环 271,第一滑动部260的外壁为圆柱面,第一转动环271与第一滑动部260的外壁阻尼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安装臂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带有燕尾状凸起的圆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转动件270包括第一安装环272和第二滑动部273。具体地,第一安装环 272安装在第一滑动部260上。第二滑动部273环设在第一安装环272上,且第二滑动部273环绕第一延伸线。第一夹具100a的滑动部130阻尼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部273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14、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臂300弯曲呈弧状,且第一夹具100a通过第一安装组件270阻尼滑动安装在安装臂300上。第一夹持空间101为两个不同的第一夹具100a上的两个夹持部110之间的空间。第一安装组件270可以为实施例1、4、5中任一种。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16、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面202由第一安装组件270上安装腔201内的凹槽形成。第二抵持面401有第一阻尼件400上的凸起形成。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8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面202由第一安装组件270上安装腔201内的凸起形成。第二抵持面401有第一阻尼件400上的凹槽形成。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8和实施例9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400固定安装在安装臂300上,并且沿安装臂300的延伸方向延伸。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面402和第二推动面403由第一阻尼件400上的凹槽形成。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10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面402由第一阻尼件400上的凹槽形成。第二推动面403 有第一阻尼件400上的凸起形成。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支架,如图22-26所示,该支架包括支承件600和实施例1-实施例12中任意技术方案中的夹持装置。且支承件600与夹持装置之间连接,其连接方式选自一体式连接、固定式连接、可拆卸式连接、活动式连接、可分离式连接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如图22、23所示,支承件600包括:支撑臂610和第二安装组件620。第二安装组件620用于连接支撑臂610和夹持装置。其中,第二安装组件620包括:第三安装壳621和第四安装壳622。第四安装壳622与第三安装壳62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从而便于安装臂300与支撑臂610之间的拆装。第三安装壳621与支撑臂610连接,且在第二安装组件620连接安装臂 300和支撑臂610时,第三安装壳621和第四安装壳622包围安装臂300。
进一步地,如图22、23所示,第二安装组件620还包括第一锁止部623。具体地,第一锁止部623设置在第三安装壳621上或第四安装壳622上。第一锁止部623为凸起或凹槽。安装臂300上设置有与第一锁止部623嵌合的第二锁止部320。第二锁止部320为与第一锁止部623相适配的凹槽或凸起。第一锁止部623和第二锁止部320之间相互嵌合,从而限制第二安装组件620 相对于安装臂300滑动或转动。具体地,第三安装壳621与第四安装壳622 之间的连接方式同第一安装壳210与第二安装壳220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22、23所示,第一锁止部623设置在第三安装壳621上,且第三安装壳621与支撑臂610之间阻尼转动装配。具体地,支撑臂610上靠近安装臂300一侧为安装部611,安装部611上靠近安装臂 300一侧设置有第三阻尼环612,该第三阻尼环612围设形成安装腔201,且在安装腔201内设置有安装凸台613。第三安装壳621上靠近支撑臂610一侧凸出设置有第四阻尼环624。在第三安装壳621与支撑臂610装配时,第四阻尼环624套设在第三阻尼环612内,且安装凸台613套设在第四阻尼环624 内。第四阻尼环624与第三阻尼环612之间设置有阻尼圈,在第三安装壳621 相对于支撑臂610发生转动时,该阻尼圈用于为第三安装壳621停留在转动后的任一位置上提供阻尼力。
进一步地,如图22、23所示,安装部611与第三安装壳621之间通过锁紧螺钉630连接,且该锁紧螺钉630依次穿过安装凸台613和第三安装壳621 与安装部611装配。为了保证整体的支架整体的美观性,在安装部611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锁紧螺钉630头部的堵头6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止部623为凸出于第三安装壳621内壁上的三根凸起,且三根凸起成排设置,位于中间的凸起由锁紧螺钉630穿过第三安装壳621后形成,其他两根凸起与第三安装壳621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4-26所示,支承件600还包括:支架本体640、支撑脚 650、安装台组件660以及副手柄670。其中,支架本体640为可伸缩支架。支撑脚650设置在支架本体640上靠近地面一侧,并且支撑脚650可相对于支架本体640转动,已进行折叠收纳或打开使用。安装台组件660设置在支架本体640上远离支撑脚650的一侧,且安装台组件660与支撑臂610之间可拆卸式装配。副手柄670安装在安装台组件660上,且能够相对于安装台组件660转动。在支架手持时,副手柄670用于供使用者握持,且在使用者手臂与夹持装置上夹持的终端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副手柄670用于使夹持装置夹持的终端始终与使用者之间保持对准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4-26所示,副手柄670包括:旋转接头671和副手柄本体672。旋转接头671的铰接部与安装台组件660转动装配,旋转接头671 的转轴部向远离安装台组件660一侧延伸。副手柄本体672与旋转接头671 的转轴部装配,且副手柄本体672能够绕转轴部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当副手柄本体672绕旋转接头671的铰接部转动时,副手柄本体672远离或靠近支架本体640。
优选地,旋转接头671包括:铰接头671a以及旋转轴671b。铰接头671a 通过铰接轴与安装台组件660转动装配。旋转轴671b穿过铰接头671a与铰接轴转动装配,且旋转轴671b用于供副手柄本体672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24-26所示,安装台组件660包括:固定台661和安装架662。固定台661与支架本体640装配。安装架662转动装配在固定台661 上远离支架本体640的一侧,安装架662用于供夹持装置和铰接头671a装配。另外,在安装架662上设置有副手柄安装头662a,其用于供铰接头671a装配。副手柄安装头662a内设置有锁定组件680,该锁定组件680用于对副手柄670 进行锁定或解锁定。
具体地,铰接头671a上靠近锁定组件680一侧设置有抵接台671c,锁定组件680包括:滑动锁件681以及弹性件682。滑动锁件681滑动式安装在副手柄安装头662a内,滑动锁件681位于固定台611与铰接头671a之间,且能够相对于安装架662滑动。弹性件682设置在滑动锁件681与安装架662 之间,弹性件682用于为滑动锁件681的复位提供回复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抵接台671c逐渐抵紧滑动锁件681时,滑动锁件681 逐渐向固定台661一侧移动,从而抵紧固定台661并压缩弹性件682,进而实现副手柄670的锁定;当抵接台671c逐渐脱离滑动锁件681时,滑动锁件681 在弹性件682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固定台661一侧移动,从而实现副手柄670 的解锁定。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台661上对应副手柄670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齿轮部661a,滑动锁件681上靠近齿轮部661a一侧设置有啮合部681a。滑动锁件681与固定台661之间通过齿轮部661a和啮合部681a的相互配合实现锁定。
优选地,如图24-26所示,副手柄670上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内可拆卸式安装有遥控器690,该遥控器690用于远程控制终端设备。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1)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上具有用于夹持第一终端的夹持部;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组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具分别设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组件;
安装臂,所述安装臂沿第一延伸线延伸,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第一延伸线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绕所述第一延伸线阻尼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与所述安装臂之间具有滑动阻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绕所述安装臂,所述安装臂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紧配合于所述安装臂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贯通开设有包绕所述安装臂的安装腔,所述第一阻尼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具有两个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阻尼件具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抵持面对应的两个第二抵持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所述安装臂滑动时,所述第一抵持面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两端连通的连通开口,所述连通开口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呈台阶状过渡形成所述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阻尼件容纳于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阻尼件呈与所述安装臂相适应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阻尼件的端部为所述第二抵持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沿所述安装臂的外壁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设有第三推动面和第四推动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三推动面抵持于所述第一推动面以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转动,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第四推动面抵持于所述第二推动面以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面为平行或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一推动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角度为0°或锐角,所述第二推动面为平行或穿过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二推动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角度为0°或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凸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由所述第一阻尼件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第一推动面和所述第三推动面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凸起的相对两侧面,所述第一安装组件设有与所述条形凸起适配的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推动面和所述第四推动面分别位于所述条形凹槽的相对两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沿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壳和与所述第一安装壳可拆卸安装的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与所述第二安装壳的横截面均呈部分环状,所述第一安装壳与所述第二安装壳包围形成所述安装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壳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壳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两个第一容纳缺口,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壳的两个相接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向所述安装腔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部分容纳于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缺口,两个所述第一容纳缺口分别具有第三抵持面和第四抵持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持于所述第三抵持面,在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持于所述第四抵持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持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夹角为0°或锐角,所述第四抵持面与所述安装臂的径向面的夹角为0°或锐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设有两个第二容纳缺口,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壳的两个相接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向所述安装腔内凸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部分容纳于两个所述第二容纳缺口,所述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所述螺钉沿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分别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壳两端的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槽。
17.根据权利要求3-10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开设有连接孔,连接轴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阻尼转动安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阻尼胶圈,所述第一夹具凸设有包绕所述连接轴的第一阻尼环,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凸设有包绕所述连接轴的第二阻尼环,所述阻尼胶圈紧配合在所述第一阻尼环与所述第二阻尼环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转动阻尼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安装臂设有至少两个限位部,至少一对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夹具的夹持部可形成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的夹持部可收纳,在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空间时,所述限位部提供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持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臂的第二夹具,所述安装臂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至少一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的夹持部可形成第一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的夹持部可收纳,在形成所述第一夹持空间时,所述第一限位部提供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持力,所述第二限位部提供所述第二夹具的抵持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设有两个限位部,所述第一夹具位于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为具有调节旋钮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安装于所述安装臂的端部,在所述第一夹具滑动至所述安装臂的端部时,所述调节旋钮挡持所述第一夹具。
2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和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臂,所述第一转动件环绕所述第一滑动部阻尼转动,所述第一夹具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为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外壁为圆柱面,所述第一转动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外壁阻尼配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安装环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安装环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二滑动部环绕所述第一延伸线,所述第一夹具阻尼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一滑动部为包绕所述安装臂的滑动环。
28.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夹持装置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包括支撑臂和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壳和与所述第三安装壳可拆卸安装的第四安装壳,所述第三安装壳与所述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三安装壳与所述第四安装壳包围所述安装臂。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一锁止部,所述第一锁止部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壳或第四安装壳,所述第一锁止部为凸起或凹槽,所述安装臂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部嵌合的第二锁止部。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与所述安装臂阻尼转动装配。
CN202021577057.5U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Active CN213541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7057.5U CN213541707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7057.5U CN213541707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41707U true CN213541707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87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7057.5U Active CN213541707U (zh) 2020-08-01 2020-08-01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41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1467B1 (en) Support and selfie stick with support
CN109764234B (zh) 稳定器折叠结构及手持式稳定器
CN108266626B (zh) 一种自拍装置
CN212617294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CN213541707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支架
CN209982543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5682350U (zh) 可折叠式移动终端支架
CN214499509U (zh) 一种转向机构及风扇
CN211083401U (zh) 稳定器用拓展装置及稳定器
CN219643948U (zh) 一种手机支架的同步伸缩式夹持机构
CN116168602A (zh) 连接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8739175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调节支架
CN220688665U (zh) 伸缩式三脚架
CN215764105U (zh) 无极调节锁紧支撑装置
CN216520568U (zh) 新型固定夹
CN112728332A (zh) 一种便携平板支撑架
CN211220471U (zh) 一种链带螺丝枪
CN220768667U (zh) 扶手
CN218992903U (zh) 一种夹持装置和云台
CN213777381U (zh) 旋转连接模组、台灯配件及台灯
CN214203482U (zh) 一种多功能绝缘操作杆
CN210440831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杆
CN220436509U (zh) 一种折叠式喷火枪
CN213810161U (zh) 转动模组、台灯配件及台灯
CN220910167U (zh) 一种可转动调节的肘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