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6969U -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6969U
CN213536969U CN202022113372.9U CN202022113372U CN213536969U CN 213536969 U CN213536969 U CN 213536969U CN 202022113372 U CN202022113372 U CN 202022113372U CN 213536969 U CN213536969 U CN 213536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beam
hanging
length
lifting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33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坚
周红兵
赵伟斌
宋历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GIS S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GIS S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GIS S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33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6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6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6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衡吊梁装置,包括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第一吊梁上方中部设有吊环组件,第二吊梁通过连接组件吊设在第一吊梁的下方,且第一吊梁的长度小于第二吊梁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连接,使吊环和吊梁之间受力平衡,提高了平衡吊梁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减少吊梁的占用高度。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吊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背景技术
平衡式吊挂梁(以下简称吊梁)是桥式起重机常用的吊具,根据吊物的长短、宽窄、轻重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吊梁,既能满足起重作业操作安全要求,又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装卸劳动效率,节约成本投入和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现有的装卸车间中,一般配有桥式起重机对接装卸车作业,使用固定式横梁吊具上吊架和可更换的4米、6米和9米3种吊梁配合装卸作业,其中9米吊梁受其本体结构、厂房内起重机大车轨面标高和火车装载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无法正常满足使用要求。
9米吊梁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由吊梁本体、吊耳、链条、吊环等部件相连接组成,适用于吊运长度6~12米的吊物。使用时,吊环挂入起重机起升机构主钩上,随起重机主钩上升或下降,吊梁本体则随着上升或下降。吊物通过吊索具捆绑牢固后,根据其长短将吊索端头挂入适当的吊点上,实现装卸作业。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是吊梁本体通过链条、吊环连接到起重机上,由于需确保链条夹角符合安全操作要求,在两处吊耳距离较大的情况下,链条长度较长,直接影响起重机起升高度能力;二是吊梁本体与吊环采用软连接,在卸车结束吊梁抽出吊索时,吊梁存在连接不稳定性,影响操作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吊梁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连接,使吊环和吊梁之间受力平衡,提高了平衡吊梁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减少吊梁的占用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平衡吊梁装置,包括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所述第一吊梁上方中部设有吊环组件,所述第二吊梁通过连接组件吊设在所述第一吊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吊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吊梁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吊梁的长度的
Figure BDA000269807493000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组件底部与所述第一吊梁相连接,且所述吊环组件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吊梁的长度的
Figure BDA000269807493000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环组件中部设有吊环孔,所述吊环孔上部呈半圆形,下部呈倒锥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为两个并对称分设在所述第一吊梁的两端,所述第二吊梁上设有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组件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两个连接夹板,两个所述连接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设有上连接销和下连接销,所述上连接销穿设于所述第一吊梁内,所述下连接销穿设在所述凸起部上,且所述凸起部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夹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梁的底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一吊耳沿所述第一吊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梁底面两侧对应所述第一吊梁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吊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连接,使吊环和吊梁之间受力平衡,提高了平衡吊梁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减少吊梁的占用高度。
2、本装置通过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的长度变化,使较短的第一吊梁能直接与吊环组件连接,受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再依次与较长的第二吊梁连接,使其受力均衡,第二吊梁两端的重力会受连接组件的影响,即相对第二吊梁来说,以连接组件作为支点,且因为连接组件与第一吊梁上的两端连接,那么第二吊梁所受吊起重物的重力与作为支撑点的连接组件之间距离较短,第二吊梁就不容易断裂。而相对第一吊梁来说,连接组件吊起第二吊梁所造成的重力作用于第一吊梁上,由于第一吊梁较短,只要其具有足够的硬度,再与吊环组件连接后,第一吊梁即使两端受力也不容易产生断裂。吊环组件、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能紧密连接,减少了链条所占用的高度空间,使本装置大大减少对起重机起升高度能力的影响。
3、本装置还设有两组吊耳,可分别利用第一吊梁和第二吊梁上的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作为挂钩,用于吊起不同长度的重物,使用时就无需更换吊梁,装卸重物更加方便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衡吊梁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衡吊梁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平衡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吊梁,2-第二吊梁,21-凸起部,3-吊环组件,31-吊环孔,4-连接组件,41-上连接销,42-下连接销,43-连接夹板,5-第一吊耳,6-第二吊耳,7-吊梁本体,8-链条,9-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平衡吊梁装置,包括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第一吊梁1上方中部设有吊环组件3,第二吊梁2通过连接组件4吊设在第一吊梁1的下方,且第一吊梁1的长度小于第二吊梁2的长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连接,使吊环和吊梁之间受力平衡,提高了平衡吊梁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减少吊梁的占用高度。本装置通过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吊环组件3、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吊环组件3可与第一吊梁1相焊接固定,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之间的连接组件4则可使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固定连接,尽量减少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之间的距离,组装形成用于装卸车间中的平衡吊梁,减少了软连接带来的不稳定性。
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吊梁本体7需要通过两条链条8来与吊环9连接,以通过两条链条8的分力来使吊梁本体7得到平衡,因此需要一定的链条8夹角,才能符合安全操作要求。若吊环9直接与吊梁本体7硬连接,由于吊梁本体7长度较大,则吊梁本体7的两端与其重心距离较大,根据杠杆原理,两端受力而以中心为支点,则容易被所吊的重物使两端下拉,从而造成吊梁本体7的断裂。而本装置通过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的长度变化,使较短的第一吊梁1能直接与吊环组件3连接,受力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再依次与较长的第二吊梁2连接,使其受力均衡,第二吊梁2两端的重力会受连接组件4的影响,即相对第二吊梁2来说,以连接组件4作为支点,且因为连接组件4可与第一吊梁1上的任意位置连接,那么第二吊梁2所受吊起重物的重力与作为支撑点的连接组件4之间距离较短,第二吊梁2就不容易断裂。而相对第一吊梁1来说,连接组件4吊起第二吊梁2所造成的重力作用于第一吊梁1上,由于第一吊梁1较短,只要其具有足够的硬度,再与吊环组件3连接后,第一吊梁1即使两端受力也不容易产生断裂,从而无需通过链条8进行软连接,也就无需确保链条8夹角要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吊环组件3、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能紧密连接,减少了链条8所占用的高度空间,使本装置大大减少对起重机起升高度能力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梁1的长度为6m,第二吊梁2的长度为9m。该比例使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的受力更为合理,9m的第二吊梁2可采用原来的吊梁本体7,只需要增设一条6m的第一吊梁1来与吊环组件3连接,那么通过第一吊梁1两端与第二吊梁2的连接,即可有效减少第二吊梁2两端到其支撑点的距离,避免了较长的第二吊梁2的断裂。另外,第一吊梁1和吊环组件3之间也可采用链条8的方式连接,由于其长度较短,占用高度也会相对减少。而为了进一步避免软连接,吊环组件3底部与第一吊梁1相连接,且吊环组件3的长度为3m。吊环组件3设置为3m,也同样与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按比例缩减长度,受力原理与第二吊梁2相同,使第一吊梁1两端的受力转移至吊环组件3的两端,而非直接到第一吊梁1的中心,从而相对第一吊梁1产生的杠杆作用不易使第一吊梁1两端产生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吊环组件3中部设有吊环孔31,吊环孔31上部呈半圆形,下部呈倒锥形。吊环孔31设于中部,使下方的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受力平衡,而吊环孔31的形状设置,是为了适配起重机的挂钩,由于取消了软连接的链条8,因此吊环孔31若还设置成环状则不容易套进起重机的挂钩上,因此,该形状设置的下部倒锥形,留出足够的空间套入钩状物,之后由于重力作用,钩体钩住上部的半圆形,以方便吊环孔31直接与起重机的挂钩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为两个并对称分设在第一吊梁1的两端,第二吊梁2上设有两个凸起部21,凸起部21与连接组件4相适配。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方便拆分和组装,同时,连接组件4的设置位置使第二吊梁2的受力点尽量靠近第二吊梁2的两端,减少杠杆作用对第二吊梁2的影响,尽量避免第二吊梁2被掰断。每个连接组件4均包括两个连接夹板43,两个连接夹板43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设有上连接销41和下连接销42,上连接销41穿设于第一吊梁1内,下连接销42穿设在凸起部21上,且凸起部21位于两个连接夹板43之间。通过穿入连接销来增加稳定性,上连接销41和下连接销42的两端均设有防松的凸起和锁紧螺母,以使上连接销41能固定穿插在第一吊梁1内,而下连接销42的两端则是对两个连接夹板43的下端进行限位,使其夹紧凸起部21,以达到更好地支撑受力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梁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吊耳5,第一吊耳5沿第一吊梁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若所吊重物只需要6m长的第一吊梁1即可,则可使用第一吊耳5作为连接和吊物支撑。而第二吊梁2底面两侧对应第一吊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吊耳6。若是需要使用更长的第二吊梁2才能吊起重物,则可利用第二吊耳6,且由于使用第二吊梁2一般是因为第二吊梁2较长的两端能更贴近重物以及更好地受力,因此,第二吊耳6只需要设置在对应第一吊梁1下方的两端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吊梁(1)和第二吊梁(2),所述第一吊梁(1)上方中部设有吊环组件(3),所述第二吊梁(2)通过连接组件(4)吊设在所述第一吊梁(1)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吊梁(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吊梁(2)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梁(1)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吊梁(2)的长度的
Figure FDA000269807492000001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组件(3)底部与所述第一吊梁(1)相连接,且所述吊环组件(3)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吊梁(1)的长度的
Figure FDA00026980749200000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组件(3)中部设有吊环孔(31),所述吊环孔(31)上部呈半圆形,下部呈倒锥形。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为两个并对称分设在所述第一吊梁(1)的两端,所述第二吊梁(2)上设有两个凸起部(21),所述凸起部(21)与所述连接组件(4)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组件(4)均包括两个连接夹板(43),两个所述连接夹板(43)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设有上连接销(41)和下连接销(42),所述上连接销(41)穿设于所述第一吊梁(1)内,所述下连接销(42)穿设在所述凸起部(21)上,且所述凸起部(21)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夹板(43)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梁(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吊耳(5),所述第一吊耳(5)沿所述第一吊梁(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平衡吊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梁(2)底面两侧对应所述第一吊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吊耳(6)。
CN202022113372.9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Active CN213536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3372.9U CN21353696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3372.9U CN21353696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6969U true CN213536969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9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3372.9U Active CN21353696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6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36969U (zh)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CN202214131U (zh) 三点式吊梁
CN201056462Y (zh) 多吊点盘圆组合吊具
CN104803293A (zh) 桥式起重机的吊梁
CN112193980A (zh) 一种平衡吊梁装置
CN216662210U (zh) 一种适用于配电室模块的桁架式起吊框
CN102009909A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模块吊装的多吊点吊具
CN202465030U (zh) 紧锁式钢板卡具
CN201280390Y (zh) 一种大吨位吊梁
CN107934765A (zh) 带吊钩的起吊平衡梁
CN202414964U (zh) 一种行车吊装辅助装置
CN210619996U (zh) 一种起吊工具
CN216471743U (zh) 一种主机台车装配平衡吊挂装置
CN212356204U (zh) 起吊装置及维护保养车
CN217350371U (zh) 一种用于起吊大吨位梁的辅助装置
CN209835413U (zh) 一种起重机用卡钳
CN205616437U (zh) 一种吊装石墨保温筒的装置
CN211895669U (zh) 一种大型起重机用吊具
CN211769748U (zh) 一种用于悬吊钢板的悬绳组件
CN210418906U (zh) 一种吊装工装
CN217627095U (zh) 一种叉车后配重用吊架
CN204778302U (zh) 铝型材搬运工装
CN217264655U (zh) 一种滚压承板换型装置
CN217555585U (zh) 一种钢盘运输吊钩
CN217102840U (zh) 一种废钢转运用电磁龙门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