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6653U -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6653U
CN213536653U CN202020848015.4U CN202020848015U CN213536653U CN 213536653 U CN213536653 U CN 213536653U CN 202020848015 U CN202020848015 U CN 202020848015U CN 213536653 U CN213536653 U CN 213536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onveyed
conveying
driving assembl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480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星明
任建坤
林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mper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480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6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6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6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以及传送带机构,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支架、第一定位机构以及第二定位机构,该证件打印机包括输送装置和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可提高对待输送件的定位精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证件的防伪加工效果。

Description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证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居住证制度、银行安全信用制度、服务业标准化制度等的深入发展,我国证件的发行量日益庞大,包括身份证件、信用卡、会员卡、护照、签证等,居民的就业、生活、商务、旅游等均需使用各种证件。
为了便于执法人员或相关人员能够快速识别证件的真伪,国内外广泛采用 PET膜制作定位镭射防伪膜用于证件防伪,即利用激光打印技术在证件的表面打印出一层防伪膜。在对证件进行防伪加工之前,需要将证件输送到打印工位处,然后进行定位。常用手段是依靠上下胶轮的转动对证件进行运输,然后再结合传感器来实现长度方向的定位,同时结合传送通道的宽度来实现宽度方向的定位。
在采用上述方式对证件进行定位时,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不稳定会导致证件输送存在误差,导致长度方向上的定位不可靠,同时为了保证证件输送的顺畅,输送通道的两侧必须要留有必要的间隙,因此同时还会导致宽度方向上的定位也不可靠,另外,通过胶轮输送证件,长期使用过后胶轮会磨损,也会对长度方向上的定位造成较大影响,上述原因都将影响对证件的防伪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证件定位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支架,所述输送支架具有输送轨道;
以及传送带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能够输出往复运动的传送带和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的推送件,所述传送带至少具有一段行程经过所述输送轨道,所述推送件能够作用在待输送件的至少一侧,以将所述待输送件沿着所述输送轨道输送到后续工位。
作为所述输送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推送件凸起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
作为所述输送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沿所述传送带的运行方向,每两个推送件组成一组,处于同一组中的两个所述推送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适配。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用于对输送装置中的待输送件进行定位,包括:
定位支架,设置在输送支架的规定位置处;
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能够在第一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
以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且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能够在第二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限制。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第一定位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上,由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先后伸出。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电机、齿轮齿条组以及与所述齿轮齿条组连接的第一定位移动架,所述第一定位电机通过所述齿轮齿条组带动所述第一定位移动架沿直线移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移动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以固定方式实现安装,所述第二定位件以铰接方式实现安装。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杆体及连接部,所述杆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部自所述杆体向外延伸而出且邻近所述第二端,所述连接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所述第一定位移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杆体,且邻近所述第一端。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定位支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定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三定位件伸出以限制在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三定位件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定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定位电机以及凸轮,所述第二定位电机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缺口处,并能够与所述第三定位件接触。
作为所述定位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定位支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之间。
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证件打印机,包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输送装置;
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轨迹上,且用于将待输送件限制在预设位置处。
作为所述证件打印机的进一步可选方案,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翻转装置和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由于推送件能够作用在待输送件的至少一侧,推送件是通过与待输送件的侧壁接触并推动待输送件来实现对待输送件的输送,这种方式可避免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可精确地将待输送件输送到指定位置,有助于提高后续的定位精度。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其能够对输送装置中的待输送件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分别对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限制,从而使待输送件精确地被限制在预设位置处,可提高对待输送件的定位精度。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证件打印机,输送装置能够将待输送件精确地输送到指定位置处,定位装置能够对该待输送件进行定位,以待输送件为证件为例,该证件打印机有利于提高对证件的防伪加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证件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证件打印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输送装置;200-定位装置;300-翻转装置;110-输送支架;120-传送带机构;210-定位支架;220-第一定位机构;230-第二定位机构;310-基座;320-第一驱动机构;330-第二驱动机构;340-第三驱动机构;350-夹持机构;111-输送轨道;121-传送带;122-推送件;221-第一定位件;222-第二定位件;223-第一定位电机;224-齿轮齿条组;225-第一定位移动架;226-第一弹性件;231-第三定位件;232-第二定位电机;233-凸轮;234-第二弹性件;311-底板;312-立板;313- 导轨;321-升降架;322-第一驱动电机;323-丝杠;324-升降驱动件;331-旋转架; 332-第二驱动电机;333-第一转轴;341-安装架;342-第三驱动电机;343-第二转轴;351-第一夹片;352-第二夹片;353-凸轮组;354-第四驱动电机;355-弹性件; 2221-杆体;2222-连接部;2311-缺口;3511-第一夹持部;3521-第二夹持部;2221a- 第一端;2221b-第二端;1000-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证件打印机,该证件打印机可用于对诸如身份证、社保卡、居住证等证件1000进行防伪加工,即通过激光打印的方式在这些证件1000的表面加工出防伪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文中对证件1000采用了相关联的其他措辞,例如下文中的“待输送件”、“待夹持件”,应当理解这些措辞具有与证件1000同等的含义。另外,本文中所列“待输送件”、“待夹持件”指的是身份证、会员卡、信用卡等证件1000,除非另有特别说明。
请参考图1-2,在一种实施例中,证件打印机包括激光打印头(图中未示出)、输送装置100、定位装置200以及翻转装置300,激光打印头的功能可采用现有方式实现,其具体结构不在本文中呈现。输送装置100用于将待输送件输送到定位装置200和翻转装置300处,定位装置200对待输送件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后,此时待输送件变成待夹持件,翻转装置300再对待夹持件进行多个方向的翻转动作,继而结合激光打印头实现防伪加工。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缩减证件打印机的整体体型,控制其所占据的空间,定位装置200宜设置在输送装置100的输送轨迹上。同时,翻转装置300宜与定位装置200相对设置,使得被定位装置200精确定位后的待夹持件能够稳定地处于翻转装置300上,便于翻转装置300对待夹持件的后续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定位装置200对待输送件的精确定位以及翻转装置300 对待夹持件的多方向操作,两者结合使得证件打印机在对证件进行防伪加工时具有更精细化的加工,使得证件的防伪效果更加突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证件打印机也可以仅设置成包括定位装置200和翻转装置300中的一种,换言之,定位装置200和翻转装置300可以择一选择,以使证件打印机可以具有多种符合不同加工需求的类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输送装置100包括输送支架110以及传送带机构120,该输送支架110具有输送轨道111,该传送带机构120包括能够输出往复运动的传送带121和设置在传送带121上的推送件122,传送带 121至少具有一段行程经过输送轨道111,推送件122能够作用在待输送件的至少一侧,以将待输送件沿着输送轨道111输送到后续工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推送件122能够作用在待输送件的至少一侧,推送件122是通过与待输送件的侧壁接触并推动待输送件来实现对待输送件的输送,这种方式可避免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可精确地将待输送件输送到指定位置,有助于提高后续的定位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输送支架110构建出用于输送待输送件的输送轨道111,该输送轨道111一般略大于待输送件的外形尺寸,以待输送件是身份证为例,输送轨道111的宽度和高度应当略大于身份证的宽度和高度,有利于身份证在输送轨道111内从前往后移动。另外,输送轨道111的入口处可以设计成倒角或者圆角结构,以方便待输送件进入到输送轨道111内。
一般来说,输送支架110被构造成由一对相对设置的子输送支架组成,在两个子输送支架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从前往后延伸的条形槽,两组条形槽即形成输送轨道111。此一般设置方式是为了便于安装定位装置200和翻转装置 300而考量的,换言之,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输送支架110可以为定位装置200 和翻转装置300提供更多的安装空间。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定位装置200和翻转装置300择一安装的方式,或者安装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输送支架110也可以作出其他改变,例如由一整个架体构成,而在相应位置处留出安装空间即可。
另一方面,输送支架110可以被构造成从前到后连续延伸的整体造型,此时定位装置200和翻转装置300需要安装在输送支架110的一侧;输送支架110也可以被构造成分段造型,即在输送支架110的中间位置留出可供安装定位装置 200和翻转装置300的空间,如图1-3所示的实例。
对于传送带机构120而言,其一般由电机、带轮和传送带121等组成,电机驱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121运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带121上还设置有推送件122,因此推送件122也会跟随传送带121运转,在推送件122 的运转过程中,待输送件推送到指定位置处,在证件打印机配置有定位装置200 和翻转装置300的实施例中,该指定位置一般为输送轨道111上正对于定位装置200或翻转装置300的位置。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推送件122可以设计成长条状的杆状物,其凸起设置在传送带121上,其与待输送件接触的一面可以稍大,可以增大其与待输送件的接触面积,保证推送效果。推送件122可采用的材料不宜过硬,以免对待输送件造成损伤。推送件122可以采用螺钉等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传送带121 上,也可以采用粘接剂等物理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传送带121上。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沿传送带121的运行方向,每两个推送件122组成一组,处于同一组中的两个推送件122之间的距离与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适配。由此,在对待输送件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待输送件的两侧均有推送件122,此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待输送件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定位装置200包括定位支架210、第一定位机构220以及第二定位机构230。
其中,定位支架210设置在输送支架110的规定位置处,第一定位机构220 安装在定位支架210上,且第一定位机构220能够在第一预设位置处对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第二定位机构230安装在定位支架210上,且第二定位机构230能够在第二预设位置处对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装置200能够对输送装置100中的待输送件进行定位,通过第一定位机构220和第二定位机构230分别对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进行限制,从而使待输送件精确地被限制在预设位置处,可提高对待输送件的定位精度。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待输送件被输送装置100输送到定位装置200处后,该定位装置200能够对待输送件执行精确定位操作,即通过第一定位机构220 和第二定位机构230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纠正待输送件的位置。请结合图1,当待输送件是身份证等规则证件时,该第一方向可以理解成身份证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成身份证的宽度方向,因此第一定位机构220用于在长度方向上对身份证进行限制,第二定位机构230用于在宽度方向对身份证进行限制,通过两个方向上的限制使身份证被精确定位。
当然,当待输送件为其他证件,或其他需要进行类似定位的物件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则可以被理解成最适宜限制这类物件的方向,例如重心线方向等。
此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第二定位机构230而言,在其对待输送件的宽度方向进行限制时,其仅对待输送件的一侧产生作用力,以将待输送件推入到输送轨道111(例如对侧的条形槽)内,或者推送到翻转装置300内,由此实现对待输送件在宽度方向两侧的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第一定位机构220包括第一定位件221、第二定位件222以及第一定位驱动组件,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安装在第一定位驱动组件上,由第一定位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在第一预设位置处对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
当待输送件被输送到定位装置200处后,第一定位机构220首先参与动作,以在长度方向上(第一方向)对待输送件进行限制。该第一定位机构220通过第一定位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分别作用到待输送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将待输送件限制在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之间。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驱动组件仅设置一组,即该第一定位驱动组件同时完成对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的驱动工作,并且能够驱动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先后伸出,使第一定位件221伸出后,其位于待输送件的输送路径上的前方,为待输送件在长度方向上提供了一个参考基准,而后第二定位件222再伸出,将待输送件抵接到第一定位件221上即可。
具体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电机223、齿轮齿条组224以及与齿轮齿条组224连接的第一定位移动架225,第一定位电机223通过齿轮齿条组 224带动第一定位移动架225沿直线移动,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分别安装在第一定位移动架225的两端,且第一定位件221以固定方式实现安装,第二定位件222以铰接方式实现安装。
该第一定位移动架225位于输送轨道111的下方,通过第一定位电机223和齿轮齿条组224的传动,可使该第一定位移动架225于待输送件的下方做升降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定位件221跟随其升降,带动第二定位件222做弧线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先后伸出的目的,并且第二定位件222能够将待输送件推送到抵接第一定位件221的位置。
更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二定位件222包括杆体2221及连接部2222,杆体2221具有第一端2221a和第二端2221b,连接部2222自杆体2221向外延伸而出且邻近第二端2221b,连接部2222转动安装在定位支架210上,第一定位移动架225转动连接于杆体2221,且邻近第一端2221a。
由此,当第一定位移动架225上升时,将会驱动第二定位件222的第一端 2221a做弧线运动,从而实现将待输送件推送到第一定位件221的目的。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机构2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26,第一弹性件226连接在定位支架210和第二定位件222之间。该第一弹性件226能够对第二定位件 222产生作用力,使第二定位件222更容易伸出和沿弧线运动,同时更容易回复到原始位置。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驱动组件也可以设置成两组,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一定位驱动组件上,按照设定时序或先后关系控制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伸出即可。设置成两组的第一定位驱动组件可以在前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的基础上改进,例如将前述第一定位移动架225一分为二,第一定位件221和第二定位件222按前述方式安装在被分割后的两个第一定位移动架225上,被分割后的两个第一定位移动架225 各自设置一套第一定位电机223和齿轮齿条组224即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成两组的第一定位驱动组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直线模组的方式,此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对应于第二定位件222的第一定位驱动组件而言,其至少包括两套直线模组,以实现第二定位件222的伸出和靠近第一定位件221 的运动。此外,仅针对第一定位件221而言,其还可以通过气缸的方式予以驱动,使其伸出。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机构22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实现其目的,例如可以在定位支架210上设置可伸缩、可移动的阻挡件,当待输送件输送到定位装置200处后,通过控制阻挡件先后伸出、移动,也可实现对待输送件在长度方向上的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机构230包括第三定位件231以及第二定位驱动组件,第二定位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定位件231伸出以限制在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
当待输送件被第一定位机构220限制后,第二定位机构230参与动作,以在宽度方向上(第二方向)对待输送件进行限制。该第二定位机构230通过第二定位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定位件231作用到待输送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以将待输送件限制在输送轨道111或翻转装置300上。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定位件231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一缺口2311,第二定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定位电机232以及凸轮233,第二定位电机232驱动凸轮233转动,凸轮233设置在缺口2311处,并能够与第三定位件231接触。
由此,通过第二定位电机232驱动凸轮233转动,即可使第三定位件231伸出以将待输送件推向输送轨道111或翻转装置300上。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机构2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4,该第二弹性件234连接在定位支架210和第三定位件231之间,该第二弹性件234用于向第三定位件231提供回复力,在第二定位电机232反转的情况下,带动第三定位件231回复到原始位置。
结合前文所述,在证件打印机不装配翻转装置300的实施例中,该第三定位件231至少在凸轮233的作用下应至少具有两个位置,其中一个位置为与输送轨道111衔接的第一位置,另一个位置为从第一位置处伸向对侧的第二位置,当其处于第二位置时,实现对待输送件在宽度方向上的限制。
在证件打印机装配有翻转装置300的实施例中,第三定位件231优选至少具有三个位置,除开前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外,还包括从第一位置处反向伸出的第三位置,该第三位置和前述第二位置分置于第一位置的两侧,该第三位置的设定能够为翻转装置300的动作提供足够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定位件231除了采用前述凸轮233驱动的方式之外,其还可以通过气缸、直线模组、带传动等方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前文实施例主要以第一定位机构220和第二定位机构230 先后作用到待输送件为例进行说明和梳理,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定位机构230 也可以先于第一定位机构220动作,或者第二定位机构230和第一定位机构220 同时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5,翻转装置300包括基座310、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二驱动机构330、第三驱动机构340以及夹持机构350。
其中,基座310主要用于起支撑作用,第一驱动机构320安装在基座310 上,且能够输出沿第一轴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机构330安装在第一驱动机构320上,第二驱动机构330能够输出围绕第二轴向的旋转运动,第三驱动机构340安装在第二驱动机构330上,第三驱动机构340能够输出围绕第三轴向的旋转运动,夹持机构350安装在第三驱动机构340上,夹持机构350用于夹持待夹持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二驱动机构330以及第三驱动机构340能够分别输出沿第一轴向的直线往复运动、沿第二轴向的旋转运动以及沿第三轴向的旋转运动,使得安装在第三驱动机构340上的夹持机构 350能够进行多个方向的运动,其运动轨迹丰富,使得由该夹持机构350所夹持的待夹持件(经定位装置200精准定位后的待输送件)能够呈现出各种姿态。以待夹持件是需要进行防伪加工的证件为例,当证件打印机对其进行加工时,能够加工出更为复杂的防伪膜,从而提高证件的防伪效果。
一般而言,第一轴向为竖直方向,第二轴向和第三轴向均处于水平面内,且第二轴向和第三轴向垂直,此处为了便于理解,请结合参考图1或图4,不妨以传统的坐标系进行说明,第一轴向为Z方向,第二轴向为Y方向,第三轴向为 X方向,此时第一驱动机构320能够输出沿Z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机构330能够输出围绕Y方向的旋转运动,即在XZ平面内旋转,第三驱动机构340能够输出围绕X方向的旋转运动,即在YZ平面内旋转。
当然,在其他情况下,根据不同种类的待夹持件,前述第一轴向、第二轴向和第三轴向还可以作出改变,以适应不同的待夹持件的最佳化加工。
在一种实施例中,基座310包括底板311和立板312,底板311和立板312 围合形成沿第一轴向导向的移动腔,第一驱动机构320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移动腔内。
基座310的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基座310可以很好的分担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二驱动机构330、第三驱动机构340以及夹持机构350的重量,有利于保证翻转装置300在整体上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具体地,基座310大致呈方形结构,由一块底板311和四块立板312组成,其内部的移动腔为方形空腔,由此使得基座310所承受的重量可均分到四块立板312,直至传递到底板311上,从而实现上述稳定性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310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基座310仅由一块平板组成,基座310的具体结构当可根据实际承重量予以选择。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320包括升降架321及用于驱动升降架321 沿第一轴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在前述基座310上设置有沿第一轴向导向的导轨313,当然该导轨313也可以设置在升降架321上,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例中,该导轨313设置在相对的两块立板312上,升降架321安装在该导轨313上,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升降架321沿导轨313运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该升降架321具有与前述基座310相适配的外形,换言之,当基座310是方形结构时,升降架321也被设计成方形结构,由此可使得升降架321在升降的过程中,其施加到基座310上的力更加均匀,本文主要以方形结构的升降架321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22、沿第一轴向布置的丝杠323及安装在丝杠323上的升降驱动件324,该升降驱动件324连接于升降架321。
第一驱动电机322驱动丝杠323转动,从而使得升降驱动件324沿着丝杠 323移动,继而带动升降架321沿导轨313运动。
该升降驱动件324可以采用承载的方式对升降架321进行驱动,即升降驱动件324设置在升降架321的下方,此时该升降驱动件324可以被构造成覆盖升降架321底部面积的结构,或覆盖升降架321底部大部分面积的结构,例如板状结构,由此升降驱动件324施加到升降架321上的各个部分的力均匀,有利于降低对第一驱动电机322产生的负载。
需要注意的是,升降驱动件324并非必须设置在升降架321的底部,其也可以连接在升降架321的侧壁,可以是一侧,也可以是两侧,也能实现对升降架 321的驱动作用。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气缸驱动的方式,例如在升降架321的底部设置气缸。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驱动方式,本文不一一列举。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330包括旋转架331及用于驱动旋转架331 围绕第二轴向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旋转架331安装在升降架321上。
结合前文所述,升降架321可采用方形结构,为了便于将旋转架331安装到升降架321上,该升降架321限定出旋转腔,该旋转腔位于升降架321的顶部,旋转架331转动安装在旋转腔内。
采用前述对升降架321的分析理论不难理解,旋转架331宜构造成与旋转腔适配或大致适配的外形,从而使第二驱动机构330往基座310方向所传递的力更为均匀。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32及与该第二驱动电机332相连的第一转轴333,该第一转轴333以贯穿升降架321的方式安装在升降架321上,旋转架331则安装在第一转轴333上。
该第二驱动电机332能够驱动第一转轴333旋转,从而带动旋转架331围绕该第一转轴333旋转。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或者涡轮蜗杆的方式实现其目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机构340包括安装架341及用于驱动安装架341 围绕第三轴向旋转的第三驱动组件,夹持机构350安装在安装架341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电机342及与该第三驱动电机342相连的第二转轴343,该第二转轴343安装在旋转架331上,安装架341安装在该第二转轴343上。
此时,该第三驱动电机342能够驱动第二转轴343旋转,从而带动安装架341围绕第二转轴343旋转。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或者涡轮蜗杆的方式实现其目的。
至此,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架341属于整个翻转装置300的输出端,即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二驱动机构330以及第三驱动机构340的运动都能够体现在该安装架341上,换言之,该安装架341具有沿第一轴向直线往复运动的能力,也具有围绕第二轴向旋转的能力,还具有围绕第三轴向旋转的能力,从而使得安装在该安装架341上的夹持机构350具有多种运动方式,使得被夹持机构350所夹持的待夹持件具有多种姿态,从而提高对待夹持件的防伪加工效果。
结合前文所述,当待输送件被定位装置200精确定位后,此时待输送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已经被夹持机构350所夹持,接下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20、第二驱动机构330以及第三驱动机构340即可使待夹持件呈现出多种姿态,便于防伪加工。
在一种实施例中,夹持机构350包括第一夹片351、第二夹片352以及开合组件,开合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合拢以夹持待夹持件,或用于驱动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分离以释放待夹持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待夹持件被定位装置200精确定位的过程中,该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是处于分离状态的,精确定位后,开合组件驱动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合拢。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合组件包括凸轮组353及用于驱动凸轮组353 转动的第四驱动电机354,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中至少其一安装在凸轮组353上。
该第四驱动电机354驱动凸轮组353转动的过程中,凸轮组353能够作用到第一夹片351或第二夹片352上,使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分离。
在其他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合组件还可以采用气缸等方式实现其目的,例如将第一夹片351或第二夹片352中的一个连接在气缸的输出轴上。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350还包括弹性件355,该弹性件355用于在自由状态下使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靠拢,使得当凸轮组353驱动第一夹片351 和第二夹片352分离后,在凸轮组353反转的过程中,第一夹片351和第二夹片352能够自动复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夹片351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条形的第一夹持部3511;和/或第二夹片352的至少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条形的第二夹持部 3521。
由于第一夹持部3511和/或第二夹持部3521的设计,在确保夹持机构350 能够稳定夹持待夹持件的同时,还能够的减少夹持机构350与待夹持件的覆盖面积,从而增大了打印有效区域,提高了防伪效果。
最后需要再次申明的是,本文实施例中的输送装置100、定位装置200、翻转装置300并非必须使用在证件打印机这一场合之下,应当理解,当有其他需求时,输送装置100、定位装置200、翻转装置300还可以用在其他场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定位装置,用于对输送装置中的待输送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支架,设置在输送支架的规定位置处;
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能够在第一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
以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且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能够在第二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形成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及第一定位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上,由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先后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电机、齿轮齿条组以及与所述齿轮齿条组连接的第一定位移动架,所述第一定位电机通过所述齿轮齿条组带动所述第一定位移动架沿直线移动,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移动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以固定方式实现安装,所述第二定位件以铰接方式实现安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杆体及连接部,所述杆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部自所述杆体向外延伸而出且邻近所述第二端,所述连接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所述第一定位移动架转动连接于所述杆体,且邻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定位支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件以及第二定位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定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三定位件伸出以限制在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至少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件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第二定位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定位电机以及凸轮,所述第二定位电机驱动所述凸轮转动,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缺口处,并能够与所述第三定位件接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定位支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之间。
7.证件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支架以及传送带机构,所述输送支架具有输送轨道,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能够输出往复运动的传送带和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的推送件,所述传送带至少具有一段行程经过所述输送轨道,所述推送件能够作用在待输送件的至少一侧,以将所述待输送件沿着所述输送轨道输送到后续工位;
以及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轨迹上,且用于将待输送件限制在预设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的所述证件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件凸起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沿所述传送带的运行方向,每两个推送件组成一组,处于同一组中的两个所述推送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证件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与所述定位装置相对设置,所述翻转装置和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分别在第二预设位置处对所述待输送件的第二方向的两侧形成限制。
CN202020848015.4U 2020-05-20 2020-05-20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Active CN213536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8015.4U CN213536653U (zh) 2020-05-20 2020-05-20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8015.4U CN213536653U (zh) 2020-05-20 2020-05-20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6653U true CN213536653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47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48015.4U Active CN213536653U (zh) 2020-05-20 2020-05-20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6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25584A2 (en) Overhead traveling vehicle having lateral movement mechanism
US3854604A (en) Article storage and retrieval
CN213536653U (zh) 定位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CN213534216U (zh) 翻转装置及证件打印机
US8459928B2 (en) Conveyor robot
CN214610091U (zh) 一种货物分拣导向装置
US5346050A (en) Carton conveying apparatus
CN211764252U (zh) 打印装置及制证机
US20030136642A1 (en) Captured belt path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17101775U (zh) 治具输送机构
CN107265071B (zh) 一种物料搬运流水线
CN211034379U (zh) 一种电池片印刷机用新型搬片机
CN211942685U (zh) 夹取装置及制证设备
US4071233A (en) Document hold-down device
CN211942608U (zh) 打印装置及制证设备
CN208484458U (zh) 加工生产线
CN11201665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图书分类智能管理装置
CN217675409U (zh) 一种料盘双向定位检测机构和滚筒输送线
CN219687686U (zh) 一种具有自动堆叠功能的亚克力板覆膜设备
CN111776645A (zh) 一种多工位的取放料装置
CN213010513U (zh) 一种循环输送设备
CN206123425U (zh) 一种磨床机械手及磨床
CN217806881U (zh) 循环输送装置
CN220164926U (zh) 输送限位机构及输送机
CN216736370U (zh) 插针模具的运送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