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9421U - 一种磁轭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9421U
CN213519421U CN202120675177.7U CN202120675177U CN213519421U CN 213519421 U CN213519421 U CN 213519421U CN 202120675177 U CN202120675177 U CN 202120675177U CN 213519421 U CN213519421 U CN 213519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yoke
cooling tube
cooling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5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Xin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Xin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Xin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Xinh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5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9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9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9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轭技术领域的一种磁轭组件,包括由多个硅钢片垒叠而成的磁轭主体和用于冷却散热的弯曲冷却管组件,磁轭主体的两侧设有相贴的散热板,散热板的侧边设有多个安装孔,弯曲冷却管组件穿过磁轭主体和散热板并做固定,散热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散热翅片,弯曲冷却管组件由若干等长的冷却管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冷却管的U型连接管组成,冷却管的端口通过锁紧套筒与U型连接管的端口相接固定。通过在磁轭主体植入弯曲冷却管组件,磁轭主体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弯曲冷却管组件内的介质导出,无需挂载循环水箱,减少了磁轭组件整体的质量和体积,使磁轭组件趋于轻量化的同时,也兼具良好的导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磁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磁轭组件。
背景技术
磁轭是指本身不产生磁场磁力线,在磁路中只起磁力线传输作用的软磁材料,在实际生产中,磁轭普遍采用硅钢片垒叠制成。中频感应炉的感应线圈外放置磁轭的目的是减少磁漏,防止炉体发热,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构成磁轭的硅钢片发热量大,需要通水散热。传统磁轭靠的是紧贴在其两侧的循环水箱进行散热,但这种方法仅会使磁轭两侧的温度下降,磁轭中间的热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其次,这种方法还会增加磁轭的质量和体积,增加固定架体的额外负担。鉴于此,开发一种轻量化且散热效果优良的磁轭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磁轭散热效果差且散热组件质量占比大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磁轭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轭组件,包括由多个硅钢片垒叠而成的磁轭主体和用于冷却散热的弯曲冷却管组件,所述磁轭主体的两侧设有与之相贴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侧边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弯曲冷却管组件穿过磁轭主体和散热板并做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的若干个散热翅片均开设有多道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弯曲冷却管组件由若干个等长的冷却管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冷却管的U形连接管组成,所述冷却管的端口通过锁紧套筒与U形连接管的端口相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管在定位轴肩与同侧端口之间设有螺纹D,所述冷却管的另一侧设有螺纹C,所述螺纹C套设有锁紧螺母,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端接口均设有螺纹A,所述锁紧套筒的内壁设有螺纹B。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管的两端还设有接插头,所述接插头的外表面设有数道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的密封垫圈,所述U形连接管的两端口开设有与接插头配装的接插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管的内径与U形连接管的内径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管是由高强度可承重的无缝钢管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轭主体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贴合感应线圈侧面的第一导磁面,所述第一导磁面的两端设置有迎合磁力线的第二导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板设有与第二导磁面相贴的定位斜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
1、通过在磁轭主体植入弯曲冷却管组件,磁轭主体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弯曲冷却管组件内的介质导出,无需挂载循环水箱,减少了磁轭组件整体的质量和体积,使磁轭组件趋于轻量化的同时,也兼具良好的导热效果;
2、通过磁轭主体设置的第一导磁面和第二导磁面,当磁轭主体安装在感应线圈的外缘时,凹陷的第一导磁面增大了导磁面积,第二导磁面迎合磁轭主体侧边的磁力线并导入一部分原本作用在散热板上的磁力线,提高了组件的导磁效率,降低了作用于散热板的磁力线数量,从而降低了散热板的发热量;
3、散热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散热翅片,这些散热翅片又设有多道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槽,使得自然风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磁轭主体的散热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板与弯曲冷却管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却管与U形连接管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1、磁轭主体,11、第一导磁面,12、第二导磁面,2、U形连接管,21、螺纹A,22、接插腔,3、散热板,31、定位斜边,32、散热翅片,33、散热槽,34、安装孔,4、锁紧套筒,41、螺纹B,5、冷却管,51、进水端口,52、出水端口,53、锁紧螺母,54、定位轴肩,55、接插头,56、密封垫圈,57、螺纹C,58、螺纹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磁轭组件,包括由多个硅钢片垒叠而成的磁轭主体1和用于冷却散热的弯曲冷却管组件,弯曲冷却管组件穿过磁轭主体1和散热板3并做固定。磁轭主体1的两侧设有与之相贴的散热板3,散热板3的侧边设有多个用于与固定架体配装的安装孔34,散热板3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散热翅片32,这若干个散热翅片32均开设有多道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的散热槽33。磁轭主体1产生的温度经散热板3导向散热翅片32,使得自然风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磁轭主体1的散热要求,再配合弯曲冷却管组件的水冷散热,使得磁轭主体1在工作期间始终维持在“低温”状态。
请参阅图1,磁轭主体1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贴合感应线圈侧面的第一导磁面11,第一导磁面11的两端设置有迎合磁力线的第二导磁面12,散热板3设有与第二导磁面12相贴的定位斜边31。通过磁轭主体1设置的第一导磁面11和第二导磁面12,当磁轭主体1安装在感应线圈的外缘时,凹陷的第一导磁面11增大了导磁面积,第二导磁面12迎合磁轭主体1侧边的磁力线并导入一部分原本作用在散热板3上的磁力线,提高了组件的导磁效率,降低作用于散热板3的磁力线数量,从而降低散热板3的发热量。定位斜边31为磁轭主体1的安装起到定位效果,同时也便于散热板3进行导热。
请参阅图2和图3,弯曲冷却管组件由若干个等长的冷却管5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冷却管5的U形连接管2组成,冷却管5的端口通过锁紧套筒4与U形连接管2的端口相接固定。由于冷却管5还充当“螺栓”,用以将磁轭主体1与散热板3连接固定,因此冷却管5是由高强度、可承重的无缝钢管制成,保证了冷却管5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冷却管5的其中一侧设有定位轴肩54,冷却管5在定位轴肩54与同侧端口之间设有螺纹D58,冷却管5的另一侧设有螺纹C57并套有锁紧螺母53,U形连接管2两连接端口的外表面设有螺纹A21,锁紧套筒4的内壁设有螺纹B41。定位轴肩54保证了冷却管5与U形连接管2的连接精度,避免后期因连接精度差导致冷却介质的泄漏。冷却管5的两端还设有接插头55,接插头55的外表面设有数道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的密封垫圈56,U形连接管2的两接口开设有与接插头55配装的接插腔22,冷却管5的内径与U形连接管2的内径一致。接插式设计便于冷却管5与U形连接管2的配装,密封垫圈56用以封锁冷却介质,避免发生泄漏。
假定冷却管5设有定位轴肩54的一端为出水端口52,另一端则定为冷却管5的进水端口51。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先将散热板3紧贴放置在磁轭主体1两侧,将位于第一安装位的冷却管5从预留的孔中穿过磁轭主体1和两侧的散热板3,直到定位轴肩54与散热板3相贴,此时将锁紧螺母53穿过进水端口51,通过与螺纹C57的咬合将冷却管5与散热板3和磁轭主体1锁紧。同理,将第二安装位的冷却管5与散热板3和磁轭主体1锁紧,依次循环,直至所有的冷却管5安装完毕。冷却管5安装完成后,将锁紧套筒4沿螺纹A套在U形连接管2的两端口上,然后将U形连接管2的接插腔22分别对准两冷却管5出水端口52和进水端口51的接插头55完成对接,然后反向旋转锁紧套筒4使之与螺纹D58或螺纹C57旋紧,完成连接管2与U形连接管2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磁轭本体1有两条散热途经,一是磁轭主体1和散热板3的部分热量导向散热翅片32,通过自然风进行风冷散热;二是磁轭主体1的热量通过连接管2和U形连接管2内流动的介质导出,通过水冷对磁轭主体1进行散热,两者相互配合,使得磁轭主体1在工作期间始终维持在“低温”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对于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磁轭组件,包括由多个硅钢片垒叠而成的磁轭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组件还设有弯曲冷却管组件,所述磁轭主体(1)的两侧设有相贴的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的侧边设有多个安装孔(34),所述弯曲冷却管组件穿过磁轭主体(1)和散热板(3)并做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3)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散热翅片(32),所述的若干个散热翅片(32)均开设有多道用于增大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散热槽(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冷却管组件由若干个等长的冷却管(5)以及用于连接相邻冷却管(5)的U形连接管(2)组成,所述冷却管(5)的端口通过锁紧套筒(4)与U形连接管(2)的端口相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的其中一侧设有定位轴肩(54),所述冷却管(5)在定位轴肩(54)与同侧端口之间设有螺纹D(58),所述冷却管(5)的另一侧设有螺纹C(57),所述螺纹C(57)套设有锁紧螺母(53),所述U形连接管(2)的两端接口均设有螺纹A(21),所述锁紧套筒(4)的内壁设有螺纹B(4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的两端还设有接插头(55),所述接插头(55)的外表面设有数道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的密封垫圈(56),所述U形连接管(2)的两端口均开设有与接插头(55)配装的接插腔(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的内径与U形连接管(2)的内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由高强度可承重的无缝钢管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主体(1)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贴合感应线圈侧面的第一导磁面(11),所述第一导磁面(11)的两端设置有迎合磁力线的第二导磁面(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磁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3)设有与第二导磁面(12)相贴的定位斜边(31)。
CN202120675177.7U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磁轭组件 Active CN213519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5177.7U CN213519421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磁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5177.7U CN213519421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磁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9421U true CN21351942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5177.7U Active CN213519421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磁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9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05138A1 (zh) 热超导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32673B (zh) 电池水冷散热器
CN213519421U (zh) 一种磁轭组件
CN113541050A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线束卡箍装置
CN210862322U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CN210533097U (zh) 翅片管散热器
CN114506230A (zh) 一种超级单体充电桩用液冷源
CN210575440U (zh) 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拼接片
CN210320599U (zh) 用于加热器的半导体换热模块
CN218735787U (zh) 液冷acdc功率模块和充电桩
CN217785914U (zh) 一种一体化钎焊板式换热器
CN210464167U (zh) 一种铝型材散热片
CN21812353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板
CN210036379U (zh) 一种管板一体式散热器
CN213396636U (zh) 一种锅炉蒸汽节能降温装置
CN210489782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冷却装置
CN213120217U (zh) 一种热管层叠导热散热装置
CN219577643U (zh) 一种新型可控硅冷却底板
CN214172386U (zh) 一种l型散热器
CN211929229U (zh) 一种散热变压器的铁芯结构
CN218769015U (zh) 一种电力变压器绝缘用圆筒
CN220785478U (zh) 一种超级单体充电桩用液冷源
CN21625024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变压器
CN220206458U (zh) 高效连接型换热器组合格栅板
CN220544213U (zh) 一种用于有源相控天线阵面散热的复合水冷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