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4131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4131U
CN213514131U CN202022483070.0U CN202022483070U CN213514131U CN 213514131 U CN213514131 U CN 213514131U CN 202022483070 U CN202022483070 U CN 202022483070U CN 213514131 U CN213514131 U CN 213514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indoor unit
air
floor typ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30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张强
王波
陈武
苏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30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4131U/zh
Priority to CN202120313232.8U priority patent/CN215062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4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4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其中,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子机可分离地连接于主机,并可相对于主机独立工作;子机包括机壳和第一风机;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机壳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第一风机对应出风口设置,并与机壳活动连接;第一风机可相对于出风口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现能够对室内某一区域或者整个区域的空气进一步调节,进一步扩大了空调室内机空气调节的范围。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空调已成为日常生活、工作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电器。目前,空调器的位置相对固定,仅通过固定位置的空调器的出风口送风,而现有的空调器通常是通过导风板或者出风格栅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存在空调器出风方向的调节范围较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器出风方向的调节范围较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子机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并可相对于所述主机独立工作;所述子机包括机壳和第一风机;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并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可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风机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相对于所述出风口上下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风机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上下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风机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风机伸出或者收容于所述收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安装框,所述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安装框。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安装框,并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的槽壁为凹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移动件;以及
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移动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设有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电机驱动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呈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槽,所述安装框上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缺口,所述移动件滑动设于所述容置槽,并可部分滑动穿过所述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条的外周壁面为弧形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件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一风机驱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包括:
网罩,所述网罩的周壁与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连接;
格栅,所述格栅与所述网罩对接;以及
风轮,所述风轮夹设于所述格栅与所述网罩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子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底部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子机相对于所述主机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子机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并可相对于所述主机独立工作;所述子机包括机壳和第一风机;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并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可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通过设置与主机可分离连接的子机,且该子机具有出风功能,以实现能够对室内某一区域或者整个区域的空气进一步调节;子机包括机壳以及第一风机,机壳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第一风机对应出风口设置,并与机壳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风机能够相对于出风口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通过第一风机对出风气流的驱动力,进一步扩大了空调室内机空气调节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子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子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子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子机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升降机构以及安装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旋转机构以及安装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的安装框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中的安装框的俯视图;
图9为图7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件和旋转电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50389640000041
Figure BDA000275038964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13和图14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主机1和子机2,所述子机2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1,并可相对于所述主机1独立工作;所述子机2包括机壳21以及第一风机23;所述机壳21设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所述机壳2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201和所述出风口202的风道;第一风机23对应所述出风口202设置,并与机壳21活动连接;第一风机23可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用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调节,主机1内可设有室内换热模块,以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调节,如制冷、制热等等,其主机1的具体换热模块的结构可参照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已有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子机2具有出风功能,以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吹风调节,该子机2可分离地连接于主机1,使得子机2对室内空气的调节与主机1对室内空气的调节可相互连通,也可相互独立,从而使得子机2在连接和脱离主机1时均不会影响室内换热模块的换热效果,保证整个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子机2与主机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子机2可连接于主机1的内部,也可连接在主机1的外部,可选地,子机2与主机1的具体连接结构可为卡接、磁吸连接或插接等。子机2脱离主机1时,子机2可相对于主机1在室内移动,以满足室内空气不同的调节需求,如可在主机1对室内某一区域的空间进行换热的情况下,子机2能够对室内其他的区域接力送风,使得其它区域的空气也能够快速地被换热,增大空气换热调节的范围;也可在主机1未开启换热时,子机2独立送风调节,起到独立调节空气的作用;或者当室内有多人集中的区域时,可实现远距离、定点、定向送风,提高空气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子机2的机壳21上设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机壳21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的风道,第一风机23对应出风口202设置,以实现驱动室内空气从进风口201经过风道之后从出风口202吹出的出风功能;同时,该第一风机23与机壳21活动连接,并可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从而达到增大送风范围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第一风机23对应出风口202设置,可以是设置在出风口202的内侧,也可以是部分容纳于出风口202,也可以是设置在出风口202的外侧。该第一风机23与出风口202之间可以是相对运动的,也可以是运动至某一位置之后固定,也可以是一开始相对固定,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相对运动,其两者具体的配合方式可根据实际的空气调节需求而定。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子机2的出风口202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设置在机壳21的侧部,也可设置在机壳21的顶部:
当出风口202设置在机壳21的侧部时,此时气流从出风口202出来的风是朝向机壳21的侧方吹出的,通过在出风口202处设置第一风机23,当第一风机23与出风口202相对固定时,则可以朝向侧方或者侧方倾斜的某一方向固定送风,此时适用于局部区域定点送风的场合;当第一风机23可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时,则可以通过第一风机23的运动来调节从侧部的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如朝向倾斜的上下左右多个方向吹出,增大气流在侧方的吹风区域,或者当需要对某一固定区域送风时,则可将第一风机23调节至朝向该固定区域的方向送风即可。同时也可实现对室内不同区域的接力吹风功能,如当主机1固定于客厅时,主机1对客厅内的空气换热效果无法覆盖其它区域如厨房或卧室时,此时可将子机2放置在厨房或卧室的门口,并且将出风口202朝向厨房或卧室,以通过第一风机23的驱动作用,将客厅内的换热后的空气吹至厨房或卧室,以达到厨房或卧室的空气的换热调节;在此基础上,该第一风机23可以相对于出风口202转动,以将制冷气流朝向斜上方吹出,或者将制热气流朝向斜下方吹出,以进一步加快对厨房或卧室的空气换热调节。
当出风口202设置在顶部时,此时气流主要是向上吹出,在出风口202处设置第一风机23,当第一风机23与出风口202相对固定时,则可以增大朝向上方或者上方倾斜的某一方向的送风范围;当第一风机23可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时,则可以通过第一风机23的运动来调节从顶部的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如朝向斜上方的前后左右多个方向吹出,增大气流在上方的吹风区域,或者当需要对某一固定区域送风时,则将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至朝向该固定区域的方向送风即可。考虑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机1的出风口通常位于主机1较高的位置,此时主机1吹出的气流是从较高的位置吹出,子机2的出风也是向上吹出的,以达到更好的接力送风的效果,同时可通过第一风机23对出风气流的调节,以实现对室内更多区域的空气调节。
可以理解的,第一风机23与机壳21的活动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滑动连接,也可以是转动连接,如该第一风机23可以沿出风口202的轴向滑动,或者围绕出风口202的中心轴转动,或者沿着出风口202的轴向翻转运动等;也可以是第一风机23相对于机壳21既能够滑动运动又能够转动运动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风机23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的方式可以是围绕出风口202转动以调节周向的出风方向,或者是相对于出风口202轴向运动以调节轴向的出风方向,或者是相对于出风口202既能轴向运动,又能够周向运动,以同时调节轴向或者周向的出风方向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3与机壳21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风机23能够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能够实现调节从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进而达到增大送风范围的效果;同时由于该第一风机23运转时具有对气流的驱动力,以实现在改变出风气流方向的同时能够驱动出风气流吹向更远的距离,从而实现定点远距离送风或者多个不同方向区域的远距离送风功能。可选地,第一风机23可以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或者斜流风机等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方便地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该第一风机23选用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中,通过设置与主机1可分离连接的子机2,且该子机2具有出风功能,以实现能够对室内某一区域或者整个区域的空气进一步调节;子机2包括机壳21以及第一风机23,机壳21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的风道,第一风机23对应出风口202设置,并与机壳21活动连接,以使得第一风机23能够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通过第一风机23对出风气流的驱动力,进一步扩大了空调室内机空气调节的范围。
为了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接力送风效果更好,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02设于所述机壳210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3设于机壳210的顶部,可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可以理解的,第一风机23能够相对于出风口202上下运动或者左右转动或者上下翻转等,以调节气流从机壳210顶部吹出的方向或者送风距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上下运动时,可以调节出风气流在高度上的送风范围,此时第一风机23的送风方向可以与出风口202的轴向一致或者呈夹角设置;当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左右运动时,可以调节出风气流在左右方向上的送风范围,此时第一风机23的送风方向与出风口202的轴向呈夹角设置,以实现改变从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当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上下翻转时,可以调节出风气流在上下方向上的送风范围,此时第一风机23的送风方向与出风口202的轴向呈夹角设置,以改变从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方向。
可选地,所述子机2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21的升降机构24,所述升降机构24与第一风机23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23相对于所述出风口202上下运动。可以理解的,第一风机23上下运动时,能够调节第一风机23与出风口202之间的间距,如当第一风机23设于机壳21内时,此时第一风机23与出风口202在上下方向上没有间隔,此时第一风机23起到对出风口202处气流的驱动作用,增大出风气流的强度;当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向上运动以外置于机壳21时,使得第一风机23与出风口202之间具有间隙,则第一风机23在驱动从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的同时也能够将周围的空气从间隙处引流至第一风机23处,从而达到增大送风风量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3的送风方向与从出风口202处吹出的气流方向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不一致。当第一风机23的送风方向与出风口202的出风气流方向一致时,可通过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风机23运动以调节与出风口202之间间距,实现出风距离和出风风量的调节。当第一风机23的送风方向与出风口202的出风气流方向不一致时,即第一风机23改变了出风口202吹出的气流方向,此时可通过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风机23上下运动,以调节倾斜出风的出风范围,实现对某一方位在高度上的送风范围的调剂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子机2还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4上的旋转机构25,所述旋转机构25与第一风机23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23上下翻转。可以理解的,旋转机构25设于升降机构24上,以用于调节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在上下方向上的翻转,从而实现扩大送风气流在上下方向上的调节范围。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旋转机构25与升降机构24之间运动的先后顺序具体不做限制,其可根据实际的结构布局情况而定,如当出风口202处具有足够的空间供第一风机23上下翻转时,则旋转机构25可相对于升降机构24独立运动,以驱动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上下翻转,以调节出风气流的上下范围;当出风口202处的空间不足以供第一风机23上下翻转时,则可先通过旋转机构25驱动第一风机23向上运动一定的距离之后,再通过旋转机构25驱动第一风机23上下翻转,以实现对出风口202处吹出的气流在上下方向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5至图9以及图12,机壳21的顶部设有用于收容第一风机23的收容槽2611,该收容槽2611连通风道和出风口20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收容第一风机23的收容槽2611,使得当不需要对出风口202处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时,该第一风机23可收纳于收容槽2611内,以保证子机2整体外观上的完整性,同时该出风槽2611连通风道和出风口202,使得当第一风机23容纳于收容槽2611时,也能够正常运行以实现子机2的出风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升降机构24可驱动第一风机23伸出或者收容于收容槽2611。当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风机23伸出收容槽2611时,此时第一风机23设于机壳21的上方,使得第一风机23在除了能够吸附从出风口202处出来的气流外,还能够引流机壳21外部的空气至与出风口202的出风气流混合,以达到增大子机2送风风量的效果。进一步地,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升降机构24上设有旋转机构25,当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风机23伸出手操2611之后,通过旋转机构25驱动第一风机23上下翻转,以实现增大送风风量的同时能够扩大送风方向的调节范围。
具体地,机壳21包括安装框261,该收容槽2611形成于安装框261。可以理解的,安装框261位于机壳21的顶部位置,以使得收容槽2611形成于机壳21的顶部,进而实现第一风机23设于机壳21顶部的功能。可选地,收容槽2611可以是凹陷形成于机壳21的上表面,也可以是凸出于机壳21上表面的槽结构。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子机2外观上的整体性,该收容槽2611为凹陷于安装框261设置,位于机壳21内部。
具体地,机壳21还包括安装座262;所述安装座262连接于所述安装框261,并位于所述收容槽2611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24设于所述安装座262。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出风口202设于机壳21的顶部,通过将安装框261设置于机壳21的顶部,使得安装框261能够在机壳21的顶部形成用于容纳第一风机23的收容槽2611,安装座262设于收容槽2611的一侧,且升降机构24安装于安装座262,从而使得升降机构24更加便利地驱动第一风机23上下运动,简化了连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升降机构24位于第一风机23的一侧,为了使得第一风机23上下运动的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可通过在第一风机23相对的两侧均设置升降机构24,以通过两个升降机构24的同步驱动,提高第一风机23上下运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两个升降机构24实际上是位于收容槽2611相对的两侧,也可以理解为在收容槽2611相对的两侧设有两个安装座262。
可选地,所述收容槽2611的槽壁为凹弧面,以与第一风机23的外框形状相适配,保证能够容纳第一风机23的同时,能够减小空间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11,所述升降机构24包括移动件241以及升降电机242;所述移动件241与所述安装座262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25设于所述移动件241;所述升降电机242与所述移动件241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件241相对于所述安装座262上下运动。旋转机构25设于移动件241上,使得移动件241上下运动时,会带动旋转机构25一起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第一风机23向上运动伸出收容槽2611之后,再通过旋转机构25驱动第一风机23上下旋转的功能,防止第一风机23运动时与安装框261干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移动件241可以是丝杆-滑块的结构或者齿轮-齿条的结构或者滚轮输送带的结构等等。
可选地,所述移动件241设有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齿条2411,所述升降机构24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电机242驱动连接的齿轮243,所述齿轮243与所述齿条2411啮合连接。升降电机242驱动齿轮243转动,进而驱动齿条2411上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二电机23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262内设有呈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槽2621,所述安装框261上设有与所述容置槽2621连通的缺口2612,所述移动件241滑动设于所述容置槽2621,并可穿设所述缺口2612。容置槽2621起到保护安装移动件241的作用,防止移动件241被机壳21内部的气流所干扰,影响运动稳定性。该安装座262还包括安装盖2623,所述升降电机242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盖2623,以使得升降电机242和移动件241均容纳于容置槽2621内,并通过安装盖2623将容置槽2621的槽口遮盖,以进一步提高升降机构24的安全性,同时防止了外部的灰尘杂质进入到容置槽2621内。
安装框261设有缺口2612,以使得移动件241整体在上下运动时,能够顺利伸出于机壳21的上方和收纳于机壳21的内部,同时实现了带动旋转机构25伸出于机壳21的上方和收纳于机壳21内部的功能。可选地,当移动件241向下运动以收容于机壳21内部时,该移动件241的顶面可以与安装框261的外表面设置成平齐状态,以保证机壳21的上表面的平整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移动件241运动过程的平稳性,所述移动件241的侧壁设有导向槽2412,所述容置槽2621的槽壁设有导向条2622,所述导向条2622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槽2412。导向槽2412与导向条2622之间形成直线导轨滑块的结构,起到对移动件241运动过程的导向作用,使得两者之间的相对滑动过程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导向条2622的外周壁面为弧形曲面,以减小摩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11,所述旋转机构25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件241的旋转电机251,所述旋转电机251与所述第一风机23驱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旋转电机251的电机轴可与第一风机23固定连接,旋转电机251通过正反转来实现对第一风机23的上下转动的功能。
具体地,第一风机23包括网罩231、格栅232以及风轮233;所述网罩231的周壁与所述旋转电机251驱动连接;所述格栅232与所述网罩231对接;所述风轮233夹设于所述格栅232与所述网罩231之间。旋转电机251驱动网罩231上下转动,进而带动格栅232和风轮233一起上下转动,从而实现调节出风方向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移动件241设有安装腔2413,所述升降机构24设有盖设于所述安装腔2413的电机盖2414,所述旋转电机251安装于所述电机盖2414。旋转电机251设于安装腔2413内,以通过电机盖2414盖设在移动件241的安装腔2413上,以起到安装收容旋转电机251的作用,使得旋转电机251不会受到外部的气流或者灰尘杂质等的影响,提高了旋转电机251的安全性,减小了故障率。可以理解的,安装腔2413可设于移动件241靠近上部的区域,则旋转电机251位于移动件241的上部位置,使得移动件241向上移动伸出缺口2612时,能够首先带动旋转电机251运动至安装框261的上方,以顺利驱动第二电机23上下转动运动,减小了移动件241伸出于机壳21顶部的外露长度。
为了进一步扩大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空气调节范围,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子机2还包括第二风机22,该第二风机22设于风道内。通过在风道内设置第二风机22,结合设于出风口202处的第一风机23,以实现通过两个风机运行实现增大气流的驱动力的作用,达到增大出风强度和增大送风距离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机22和第一风机23不一定是同时运行,如可以单独运行某一风机,或者两者同时运行,其具体的运行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制。可选地,第二风机22可以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子机2的机壳21内部可设置空气处理模块28,以实现对空气不同的功能性调节。可选地,空气调节模块28可包括过滤模块、加湿模块、除湿模块或者加香模块,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加湿、除湿或者加香等功能。
为了进一步扩大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子机2还包括设于机壳21底部的移动组件27,移动组件27可带动子机2相对于主机1移动。可选地,移动组件27可以为驱动轮加万向轮,滚轮加转盘等方式,以能够带动子机2移动和转向,从而实现在整个房间的多方位移动。可以理解的,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子机2可通过第一风机23相对于出风口202运动以实现出风方向和出风强度的调节,出风口202设于机壳21的顶部时,升降机构24驱动第一风机23向上运动以伸出于机壳21,通过旋转机构25驱动第一风机23上下转动,以实现出风方向在高度上的调节,同时,通过机壳21底部的移动组件27的运动,能够带动子机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和转向,从而实现出风方向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调节,结合前述出风方向能够在高度上的调节,达到了子机2能够全方位送风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送风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和图14,主机1具有用于容纳子机2的容纳腔11,子机2可容纳于容纳腔11或者脱离容纳腔11。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可以位于主机1的上部、中部或下部。一般地,容纳腔11的形状与子机2的形状相适配,也即在非工作状态时,使得子机2全部容纳于容纳腔11内。当然,也可以使得子机2的部分位于容纳腔11内,部分位于容纳腔11外,也即部分外露于主机1。通过将子机2至少部分设置在主机1的容纳腔11内,相比于子机2整体与主机1拼接而言,更易保持两者连接后的整体一致性,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子机,所述子机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并可相对于所述主机独立工作;所述子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风道;以及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并与所述机壳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可相对于所述出风口运动,以调节出风气流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风机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相对于所述出风口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一风机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机上下翻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风机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可驱动所述第一风机伸出或者收容于所述收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安装框,所述收容槽形成于所述安装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安装框,并位于所述收容槽的一侧;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为凹弧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机构设于所述移动件;以及
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与所述移动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安装座上下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设有呈上下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电机驱动连接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有呈上下延伸设置的容置槽,所述安装框上设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缺口,所述移动件滑动设于所述容置槽,并可部分滑动穿过所述缺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壁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的外周壁面为弧形曲面。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移动件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一风机驱动连接。
16.如权利要求4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包括:
网罩,所述网罩与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连接;
格栅,所述格栅与所述网罩对接;以及
风轮,所述风轮夹设于所述格栅与所述网罩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者斜流风机。
20.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底部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子机相对于所述主机移动。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0任意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2022483070.0U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514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070.0U CN213514131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2120313232.8U CN215062443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070.0U CN213514131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3232.8U Division CN215062443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4131U true CN213514131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141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3232.8U Active CN215062443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02022483070.0U Active CN213514131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3232.8U Active CN215062443U (zh) 2020-10-29 2020-10-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50624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554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6554A1 (zh) * 2020-12-03 2022-06-09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2443U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8799B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06152463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25147B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14104275A1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制御回路
CN21351413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05088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1424420A (zh) 空调机
KR20100051956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1618379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4361011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140915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737922B (zh) 空调机
KR20120036142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14427708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EP2551607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KR101820377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6287971B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35141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79604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261876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1476096U (zh) 空调器
CN21261876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3229645B2 (ja) 風向変更装置
CN219868127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20061899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