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4122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4122U
CN213514122U CN202022112422.1U CN202022112422U CN213514122U CN 213514122 U CN213514122 U CN 213514122U CN 202022112422 U CN202022112422 U CN 202022112422U CN 213514122 U CN213514122 U CN 213514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outle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24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24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4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4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4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以及出风部件,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风道和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所述出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出风部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当所述出风部件打开所述过风口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送风方式多样化,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器,送风方式比较单一。然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用户对舒适度、体感的要求提高,单一的送风方式越来越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较舒服的范围内时,如果带有冷气或热气的风吹到人的身上后,会感觉到风力强劲,特别是强冷风吹至用户身上,会降低空调器的舒适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舒适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风道和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以及
出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出风部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当所述出风部件打开所述过风口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可绕其下端转动,所述出风部件的下端可绕其上端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驱动装置,其中一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绕其下端转动,另一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的下端绕其上端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板及滑动件,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齿条板具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板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出风部件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驱动盒,所述齿条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中,所述齿条板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驱动盒并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盒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远离所述开口的侧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邻近所述开口的侧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件上设有封堵部,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件包括面板、背板及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的两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倾斜部,所述封堵部设于所述倾斜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件还包括散风装置,所述散风装置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散风装置适用于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旋流风轮,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出风部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旋流风轮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换热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过风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出风腔的两侧,两个所述过风口分别形成于所述出风腔的相对两个侧壁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条,所述导风条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条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散风孔,多个所述散风孔沿所述导风条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第三风轮,多个所述第三风轮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散风孔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风道和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以及
出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出风部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当所述出风部件打开所述过风口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采用在壳体上内设置换热风道和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将出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出风部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如此,当所述出风部件移出所述出风腔并打开所述过风口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增加了该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方式,增大了该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同时还使得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可靠性高、噪音低、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
图8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细节图;
图10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四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拆下出风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出风部件与驱动装置的装配结构图;
图16为图15中出风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96994600000041
Figure BDA000269699460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10以及出风部件120,所述壳体110内设有换热风道和出风腔115,所述出风腔115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116(如图7所示)。所述出风部件120安装于所述出风腔115内,所述出风部件120设有第一进风口124、第一出风口125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24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116。当所述出风部件120打开所述过风口116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10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壳体1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出风腔115可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前侧、后侧、左侧或者右侧等,不做具体限定。下面将以所述出风腔115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前侧为例进行介绍。所述出风部件120的形状与所述出风腔115的形状适配,所述出风部件120安装于所述出风腔115内,所述出风部件120将所述过风口116关闭。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116,具体地,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可以绕其下端转动,和/或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下端也可以绕其上端转动。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绕其另一端转动时,所述出风部件120的外表面(面板121)与所述壳体110之间形成间隙,从而露出所述第一出风口125,这样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出风部件120的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
所述第一进风口124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的远离所述开口117的侧壁上,也即所述第一进风口124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的背板122上,这样便于换热风道内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24流入所述过风通道内。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可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的顶部和/或底部(如图12和图13所示),这样可以实现朝上送风和/或朝下送风。当然,所述第一出风口125也可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邻近所述开口117的侧壁上(如图10和图11所示),也即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侧板123(左侧板123和/或右侧板123)上,这样可以实现朝向左侧和/或右两侧送风。可以理解地,为了实现最大角度的送风范围,可以将所述第一出风口125设置在所述出风部件120的顶部、底部及左右两侧板123上,这样可以实现朝上送风、朝下送风以及朝向左右两侧送风,以此实现最大送风范围,更好地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性。
关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4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5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第一进风口124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5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它异形形状等。另外,所述第一进风口124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5的数量也可以有多种,例如,所述第一进风口124和第一出风口12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24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5所示),且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124沿所述出风部件120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所述出风部件120的强度。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则呈长条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处一体成型地设置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出风气流打散,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挡污物等进入到出风部件120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10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11(室内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112(室内出风口),所述换热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11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其中,第二进风口111设于所述壳体110的背面,第二出风口112可设于所述出风腔115的一侧,当然也可设于所述出风腔115的两侧。所述第二出风口112邻近所述出风腔115设置,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出风腔115之间通过所述过风口116连通。当所述出风部件120将所述过风口116打开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一部分可直接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吹出,另一部分则可经由所述过风口116流向所述过风通道内,进而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而当所述出风部件120将所述过风口116关闭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吹出。如此,实现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多样化出风形式。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0采用在壳体110上内设置换热风道和出风腔115,所述出风腔115具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116,将出风部件120安装于所述出风腔115内,所述出风部件120设有第一进风口124、第一出风口125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24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116;如此,当所述出风部件120移出所述出风腔115并打开所述过风口116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增加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方式,增大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范围,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性;同时还使得该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可靠性高、噪音低、成本低等优点。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分别位于所述出风腔115的两侧。所述过风口116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过风口116分别形成于所述出风腔115的相对两个侧壁上。
具体而言,所述换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113和第二风道114(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风道113和所述第二风道114分别连通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12。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左蜗壳组件和右蜗壳组件。所述左蜗壳组件包括左蜗壳160和左蜗舌161,所述左蜗壳160和所述左蜗舌161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13。所述右蜗壳组件包括右蜗壳162和右蜗舌163,所述右蜗壳162和所述右蜗舌163围合形成所述第二风道114。其中,所述壳体110内设有位于所述左蜗壳160与所述右蜗壳162之间的隔板118(如图7所示),所述隔板118连接所述左蜗壳160与所述右蜗壳162,如此,所述左蜗壳160、所述右蜗壳162及所述隔板118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出风腔115。两个所述过风口116分别开设于所述左蜗壳160与所述右蜗壳162上。
下面将对该出风部件12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件120上设有封堵部126,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116。关于所述封堵部126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例如,所述封堵部126为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上的封堵块,或者,所述封堵件为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上的封堵板等,但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起到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口116的作用即可,可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设计。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封堵部126设于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侧板123上。这样,当所述出风部件120移动至所述出风腔115内时,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侧板123与所述出风腔115的内壁面贴合在一起,此时,所述封堵部126可将所述过风口116封堵。具体而言,所述出风部件120包括面板121、背板122及连接所述面板121与所述背板122的两侧板123,其中一所述侧板123的远离所述开口117的一端朝向靠近另一所述侧板123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倾斜部,所述封堵部126设于所述倾斜部上。所述封堵部126可以是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上,当然,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倾斜部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侧板123的靠近所述开口117的一端形成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倾斜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开设于所述出风部。
请参阅图3和图16,为了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所述出风部件120还包括散风装置130,所述散风装置130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125设置,所述散风装置130适用于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
所述散风装置130的整体形状与第一出风口125的形状适配,利用散风装置130对吹第一出风口125的气流进行扩散,使得从第一出风口125吹出的风呈扩散方式流动,也即,气流经过散风装置130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而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风的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所述散风所述具体可以包括格栅板结构、旋流风轮132结构、多孔板结构等,只需能够实现将经过其的气流扩散即可。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装置130包括安装板131以及旋流风轮132,所述安装板131安装于所述出风部件120,所述安装板131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旋流风轮132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安装板131的形状与所述次出风口的形状适配,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安装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为了增大送风量,所述安装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通孔沿所述安装板13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安装通孔处对应安装一个旋流风轮132,也即旋流风轮132的数量为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旋流风轮132指的是,旋流风轮132的叶片呈弯曲状,或与进风方向呈夹角设置,则使得经过旋流风轮132的气流形成旋流,或使得进风方向与出风方向不一致,如此,能够有效打散和搅动出风气流,使得出风更加柔和,且风阻和风损小,可有效提升无风感风量。所述旋流风轮132可以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也可以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关于旋流风轮132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所述旋流风轮132可以为单层风轮结构或者双层风轮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风轮132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气流经第一风轮打散后吹出,可以很好地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且增大了送风范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轮能够在气流的驱动下转动。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风轮132包括第二风轮(图未示),所述第二风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第二风轮的叶片与所述第一风轮的叶片在所述安装通孔的过风方向上呈相互层叠或交错设置,也即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在安装通孔的过风方向上依次排布。安装通孔为气流起到疏导和引导的作用。第二风轮的叶片数量和尺寸与第一风轮的叶片数量和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采用第二风轮转动安装在安装通孔处,第一风轮固定在安装通孔处,可通过第二风轮的不断转动,一方面驱动气流从安装通孔吹出,降低风阻及风损,有效提升风量,且可灵活控制出风气流的强弱,另一方面使得第二风轮的叶片与第一风轮的叶片相互重叠或错位,使得经过安装通孔的气流不断被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切割、打散、分流和搅拌,使得出风更加柔和,无风感效果大大提升,且使得气流的发散方向可控可调节。
请参阅图6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可绕其下端转动,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下端可绕其上端转动。如此,使得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选择多种出风方式,从而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使用舒适性。
例如,请参阅图6、图7和图10,在制冷模式下,可使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绕其下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116。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13和所述第二风道114内的气流均可通过对应的所述过风口116流入所述过风通道内,最后从所述出风部件120顶部的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和/或从所述出风部件120两侧的第一出风口125吹出。需要指出的是,在制冷模式下,通过使气流从所述出风部件120顶部的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可以使冷空气在室内上层空间与下层空间之间分布更均匀,避免冷空气直吹用户,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8、图9和图10,在制热模式下,可使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下端绕其上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116。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13和所述第二风道114内的气流均可通过对应的所述过风口116流入所述过风通道内,最后从所述出风部件120底部的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和/或从所述出风部件120两侧的第一出风口125吹出。需要指出的是,在制热模式下,通过使气流从所述出风部件120底部的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可以使热空气吹向地板,实现暖足效果,同时也可以使热空气在室内上层空间与下层空间之间分布更均匀,提高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舒适性。
为了更好地驱动所述出风部件120转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驱动装置140,所述驱动装置140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绕其另一端转动。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15,所述驱动装置14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所述驱动装置140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上端绕其下端转动,另一所述驱动装置140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下端绕其上端转动。
具体而言,所述出风部件120的背板122上设有两个转轴127(如图16所示),两个所述转轴127分别设于所述背板122的上端和下端,两个所述驱动装置140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127转动连接。关于所述驱动装置140的结构有很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但不限于,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和图17,所述驱动装置140包括驱动电机141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141安装于所述壳体110;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142、齿条板143及滑动件146,所述齿轮14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41的电机轴,所述齿条板143具有与所述齿轮142啮合的齿条144,所述齿条板143连接所述滑动件146,所述滑动件146与所述出风部件120背板122上的转轴127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146靠近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与所述转轴127转动连接,所述滑动件146远离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与所述齿条板143连接。具体地,所述滑动件146靠近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设有供所述转轴127安装的卡槽147,所述转轴127转动安装于所述卡槽147内。其中,所述卡槽147具有朝向所述转轴127开设的槽口。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所述滑动件146与所述转轴127的连接稳定性,可以使所述滑动件146靠近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呈U形设置,当然并不限于此。另外,所述齿条板143上设有连接柱145,所述连接柱145与所述滑动件146远离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
请参阅图,所述驱动装置140还包括驱动盒148,所述齿条板143可前后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驱动盒148中,所述齿条板143上的连接柱145穿出所述驱动盒148并与所述滑动件146连接。如此,所述驱动电机141驱动所述齿轮142转动时,所述齿轮142与所述齿条144啮合进而带动所述齿条144前后移动,所述齿条144移动可带动所述滑动件146移动,也即带动所述出风部件120的一端绕其另一端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所述滑动件146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还可在所述驱动盒148上设置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49(如图17所示),所述连接柱145穿出所述滑槽149并与所述滑动件146连接。在此,所述连接柱145一方面起到连接所述滑动件146与所述齿条板143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与所述滑槽149配合的限位轴的作用。为了方便装配,所述驱动盒148包括盒体148a及与所述盒体148a可拆卸连接的盒盖148b,所述连接柱145设于所述盒盖148b上。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再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组件150,所述导风组件150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处。
其中,所述导风组件150包括导风条151,所述导风条151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处,所述导风条151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散风孔152,多个所述散风孔152沿所述导风条15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当所述导风条151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垂直时,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12的气流将穿过所述导风条151上的散风孔152后吹出,如此可以将该出风气流打散,从而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效果。
所述导风条15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转动。所述导风条15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若所述导风条151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导风条151沿所述第二出风口112的宽度方向呈间隔排布。多个导风条151可以独立转动,或者多个导风条151可以联动转动,不做特殊限定。
为了提升无风感的出风效果,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风组件150还包括多个第三风轮153,多个所述第三风轮153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散风孔152内。具体地,所述第三风轮153为静叶风轮。当所述导风条151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垂直时,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12的气流将穿过所述散风孔152内的第三风轮153后吹出,第三风轮153可以将气流打散的更细更柔和,从而提升无风感的出风效果。当然,所述第三风轮153也可以为转叶风轮,不做具体限定。
不失一般性的,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处设置有开关门170,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12。例如,如图6和图8所示,当所述开关门170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112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一部分可以经由所述出风部件120,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另一部分可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吹出,如此可以增大无风感模式下的大风量出风状态,同时增大送风范围,加快对室内的制冷制热效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所述开关门170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12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经由所述出风部件120,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25吹出,可以实现无风感模式下的小风量的出风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风道和出风腔,所述出风腔具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过风口;以及
出风部件,安装于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出风部件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过风通道,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一端可绕另一端转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当所述出风部件打开所述过风口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气流可经由所述过风通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可绕其下端转动,所述出风部件的下端可绕其上端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驱动装置,其中一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的上端绕其下端转动,另一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出风部件的下端绕其上端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板及滑动件,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齿条板具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板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出风部件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驱动盒,所述齿条板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驱动盒中,所述齿条板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驱动盒并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滑槽并与所述滑动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的背板上。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的侧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件上设有封堵部,用以打开所述过风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件包括面板、背板及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的两侧板,所述侧板形成有倾斜部,所述封堵部设于所述倾斜部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件还包括散风装置,所述散风装置安装于所述过风通道内且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所述散风装置适用于将穿过其的气流扩散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装置包括安装板以及旋流风轮,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出风部件,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旋流风轮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通孔处。
15.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换热风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过风口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出风腔的两侧,两个所述过风口分别形成于所述出风腔的相对两个侧壁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条,所述导风条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条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散风孔,多个所述散风孔沿所述导风条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多个第三风轮,多个所述第三风轮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散风孔内。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2112422.1U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3514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2422.1U CN213514122U (zh)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2422.1U CN213514122U (zh)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4122U true CN213514122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9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2422.1U Active CN213514122U (zh) 2020-09-23 2020-09-23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4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73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196305B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11380106A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90U (zh)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72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24869U (zh) 机壳及空调器
CN21351412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478U (zh)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N114251733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7151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31990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51147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791844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91843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803793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5752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861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45791U (zh) 空调器
CN209819694U (zh) 空调器
CN21231990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944508U (zh) 空调柜机
CN212511470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205895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