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1866U - 隔振器 - Google Patents
隔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11866U CN213511866U CN202022385443.0U CN202022385443U CN213511866U CN 213511866 U CN213511866 U CN 213511866U CN 202022385443 U CN202022385443 U CN 202022385443U CN 213511866 U CN213511866 U CN 2135118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er sleeve
- vibration
- inner sleeve
- hole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隔振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隔振器,所述隔振器包括外套筒、内套筒以及弹性垫,所述外套筒的下部设置有孔,所述内套筒插接在所述外套筒的孔内并用于支承所述外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所述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孔的顶壁以及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该隔振器通过设置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弹性垫可以在保证原有垂向减振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横向减振和纵向减振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隔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器。
背景技术
隔振器是连接设备和基础的弹性元件,用以减少和消除由设备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力和由基础传递到设备的振动。通常设备的振动一般有铅锤向、横向和纵向三个方向的振动,然而现有的隔振器大多是对铅垂向振动充分考虑,而横向振动、纵向振动则考虑不足。如对横向减振或抗冲击需求较高时,现有处理方法有是在设备侧壁贴附减振垫;或将设备置于平台上,然后对平台进行隔振,这些方法虽有效将横向振动转化为铅锤向振动,但是设计上较复杂,不够经济。目前用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的隔振器内套筒,它对轨道车辆驶过时有良好的垂向减振性能,但是对于车辆驶过时的横向摆动和纵向冲击只能靠钢弹簧自身的横向刚度、浮置板自身惯性以及横向限位装置来限制,然而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振器,所述隔振器包括外套筒、内套筒以及弹性垫,所述外套筒的下部设置有孔,所述内套筒插接在所述外套筒的孔内并用于支承所述外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所述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孔的顶壁以及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呈截头圆锥形,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弹性垫均呈空心的截头圆锥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弹性垫是同轴的,且锥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包括第一部分和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孔的顶壁与所述内套筒的顶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部分由刚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筒的底端从所述外套筒的底端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孔。
根据本公开上述各种实施例所述的隔振器,根据本公开上述各种实施例所述的隔振器通过设置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可以在保证原有垂向减振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横向减振和纵向减振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隔振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隔振器的A-A剖视图;以及
图3是图1所示的隔振器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参照含有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公开,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公开,同时获得本公开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隔振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隔振器的A-A剖视图;以及图3是图1所示的隔振器的B-B剖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总体上的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隔振器,所述隔振器包括外套筒、内套筒以及弹性垫,所述外套筒的下部设置有孔,所述内套筒插接在所述外套筒的孔内并用于支承所述外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所述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孔的顶壁以及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隔振器100包括外套筒10、内套筒20以及弹性垫30,外套筒10用于与设备连接,其下部设置有孔,内套筒20插接在外套筒10的孔内。弹性垫30设置在外套筒10和内套筒20之间,具体地,弹性垫30设置在孔的顶壁以及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内套筒20被配置成支承外套筒10和设置在外套筒10和内套筒20之间的弹性垫30。使用时,设备的振动经由隔振器100的外套筒10依次传递到弹性垫30、内套筒20和与内套筒20连接的基础。其中,弹性垫30是减振的主要部件,通过外套筒10-弹性垫30-内套筒20的挤压起到减振作用,并且依靠弹性垫30自身的阻尼,可以吸收振动产生的能量。由于弹性垫30设置在孔的顶壁以及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因此可以在保证原有垂向减振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横向减振和纵向减振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隔振器100的外套筒10为圆柱形,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套筒10可以根据与其连接的不同设备设计不同的外观结构和尺寸。此外,弹性垫30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不同材料,例如橡胶、不锈钢丝网等。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隔振器100的孔呈截头圆锥形,内套筒20和弹性垫30均呈空心的截头圆锥形。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截头棱锥形等。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隔振器100的外套筒10的孔、内套筒20和弹性垫30是同轴的,且锥度相同。这样可以方便地将内套筒20、弹性垫30和外套筒10的孔安装在一起,且性能可靠。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弹性垫30包括第一部分31和以及与第一部分31连接的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设置在孔的顶壁与内套筒20的顶壁之间,第二部分32设置在孔的内侧壁与内套筒20的外侧壁之间。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弹性垫30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均由弹性材料制成。然而,也可以根据不同方向的减振性能需求对弹性垫30进行特殊化定制,例如,对于横向和纵向减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将弹性垫30的第二部分32采用刚性材料制成,而第一部分31仍然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公开未示出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内套筒20的底端从外套筒10的底端伸出,以避免当弹性垫30发生变形时,外套筒10触及到基础而影响减振器的工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套筒20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孔40,该限位孔40用于固定隔振器100,以防止隔振器100与基础产生相对位移。
根据本公开上述各种实施例所述的隔振器通过设置在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的可以在保证原有垂向减振能力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横向减振和纵向减振功能。此外,该隔振器还可以具有横向限位功能,当维护时只需更换弹性垫即可,经济、方便。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在详细说明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公开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包括外套筒、内套筒以及弹性垫,所述外套筒的下部设置有孔,所述内套筒插接在所述外套筒的孔内并用于支承所述外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所述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孔的顶壁以及内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呈截头圆锥形,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弹性垫均呈空心的截头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弹性垫是同轴的,且锥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包括第一部分和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孔的内侧壁与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孔的顶壁与所述内套筒的顶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部分由刚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底端从所述外套筒的底端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85443.0U CN213511866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隔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85443.0U CN213511866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隔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11866U true CN213511866U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41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85443.0U Active CN213511866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隔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11866U (zh) |
-
2020
- 2020-10-23 CN CN202022385443.0U patent/CN2135118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46436Y (zh) | 一种大阻尼重载荷减振器 | |
CN106936080B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气控制设备柜 | |
CN106024304B (zh) | 一种隔震降噪变压器底座 | |
CN206109973U (zh) | 钢结构减震支座 | |
CN104612280A (zh) | 复合型耗能减振控制装置 | |
CN204435592U (zh) | 复合型耗能减振控制装置 | |
CN108589513B (zh) | 一种用于桥梁的减震配重体系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3511866U (zh) | 隔振器 | |
CN210837443U (zh) | 一种变压器降噪装置 | |
CN207594986U (zh) | 一种观光小火车车厢间连接装置 | |
CN210529994U (zh) | 一种层间隔震结构多维隔震减震装置 | |
CN210013110U (zh) | 一种桥梁减震结构 | |
CN212026692U (zh) | 一种建筑墙体单元的固定结构 | |
CN211693362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机器隔震装置 | |
CN205595174U (zh) | 一种变压器的固定装置 | |
CN214117075U (zh) |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 |
CN205318288U (zh) | 一种计算机防震装置 | |
CN100441933C (zh) | 一种新型减震支脚 | |
CN210219081U (zh) | 减震底垫 | |
CN209010963U (zh) | 一种桥梁支座装置 | |
CN207469866U (zh) |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 |
CN205978251U (zh) | 一种强冲击型背部隔振器 | |
CN215488659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的抗震支架 | |
CN214034991U (zh) |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多功能抗震支座 | |
CN212114457U (zh) | 一种用于开关柜的减震底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