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9866U -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69866U
CN207469866U CN201721369686.7U CN201721369686U CN207469866U CN 207469866 U CN207469866 U CN 207469866U CN 201721369686 U CN201721369686 U CN 201721369686U CN 207469866 U CN207469866 U CN 207469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skeleton
damper
connecting rod
steel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696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zhou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County Big City Clustered South Korean Network Studi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County Big City Clustered South Korean Network Studio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County Big City Clustered South Korean Network Studio
Priority to CN2017213696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69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69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69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包括骨架和连接杆,所述骨架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上方固定有阻尼板,所述阻尼板的底部安装有阻尼器,且阻尼器的右侧固定有阻尼棒,所述阻尼棒的表面上连接有抗震弹簧,所述连接杆位于骨架的两侧,所述骨架的内部设置有上盖盘,且上盖盘的下方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安装有滑动底盘,且滑动底盘的内部设置有钢球,所述上盖盘和底盘的内壁均安装有橡胶圈,所述阻尼板的上方固定有地圈梁,所述橡胶垫的底部连接有桩承台。该建筑抗震骨件内部的钢球均匀的分布在滑动底盘的内侧,所以限制了钢球的位移,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水平摆动的幅度也会减小,能最大程度的抵御横波对建筑物的冲击。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可以分为横波、纵波以及面波,对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破坏主要是横波和面波,其中横波主要产生前后、左右的振动,面波的振动复杂,既有横波成分也有纵波的成分。
众所周知,地震波的振动除了竖向振动之外,破坏力更大的是横向的振动,即建筑物左右、前后的晃动,建筑物的现有抗震措施为承力墙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法承受地震造成的不同水平方向的震动,防震效果不明显,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抗震骨件,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骨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建筑物的现有抗震措施无法承受地震造成的不同水平方向的震动,防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包括骨架和连接杆,所述骨架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上方固定有阻尼板,所述阻尼板的底部安装有阻尼器,且阻尼器的右侧固定有阻尼棒,所述阻尼棒的表面上连接有抗震弹簧,所述连接杆位于骨架的两侧,所述骨架的内部设置有上盖盘,且上盖盘的下方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安装有滑动底盘,且滑动底盘的内部设置有钢球,所述上盖盘和底盘的内壁均安装有橡胶圈,所述阻尼板的上方固定有地圈梁,所述橡胶垫的底部连接有桩承台。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与阻尼棒的位置交错排列,且阻尼器和阻尼棒均匀的分布在阻尼板和骨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形状呈“X”形,且连接杆为伸缩结构,并且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球。
优选的,所述上盖盘、底盘和滑动底盘的截面呈“U”形。
优选的,所述滑动底盘的外径小于底盘的内径,且滑动底盘位于底盘的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钢球呈一字型排列在滑动底盘的内侧,且钢球镶嵌在滑动底盘的内部,并且钢球的外形尺寸小于滑动底盘的内部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抗震骨件,
(1)阻尼器与阻尼棒交错排列,并且均匀的分布在阻尼板和骨架之间,地震来临时,如果建筑物受到纵波的影响,可以最大强度的耗减纵波的运动能量,降低纵波对建筑物的竖向震动,从而来达到抗震的效果;
(2)该装置的滑动底盘内部设置有钢球,且钢球呈一字型排列在滑动底盘的内侧,所以钢球可滚动的位移范围极小,此时上盖盘就能够通过钢球来实现相对平动,这样就能够保证建筑物水平摆动的幅度会被减小,并且能最大程度的抵御横波对建筑物的冲击,保证建筑物的中心受力度;
(3)骨架的四周分别安装有阻尼板、橡胶垫、连接杆和橡胶圈,即使受到面波的影响,该装置上中下前后左右均有抗震部件加以保护,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骨架,2、橡胶垫,3、阻尼板,4、阻尼器,5、阻尼棒,6、抗震弹簧,7、连接杆,8、弹性球,9、上盖盘,10、底盘,11、滑动底盘,12、钢球,13、橡胶圈,14、地圈梁,15、桩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包括骨架1、橡胶垫2、阻尼板3、阻尼器4、阻尼棒5、抗震弹簧6、连接杆7、弹性球8、上盖盘9、底盘10、滑动底盘11、钢球12、橡胶圈13、地圈梁14和桩承台15,骨架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2,且橡胶垫2的上方固定有阻尼板3,阻尼板3的底部安装有阻尼器4,且阻尼器4的右侧固定有阻尼棒5,阻尼器4与阻尼棒5的位置交错排列,且阻尼器4和阻尼棒5均匀的分布在阻尼板3和骨架1之间,有效的耗减纵波的运动能量,阻尼棒5的表面上连接有抗震弹簧6,连接杆7位于骨架1的两侧,连接杆7的形状呈“X”形,且连接杆7为伸缩结构,并且连接杆7的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球8,当弹性球8受到作用力后,会促使连接杆7伸缩变形以此来推动骨架1内部的滑动底盘11滑动,骨架1的内部设置有上盖盘9,且上盖盘9的下方连接有底盘10,上盖盘9、底盘10和滑动底盘11的截面呈“U”形,提高了整个装置的抗震能力,底盘10的内部安装有滑动底盘11,且滑动底盘11的内部设置有钢球12,滑动底盘11的外径小于底盘10的内径,且滑动底盘11位于底盘10的中心处,滑动底盘11可在底盘10的底面上滑动,钢球12呈一字型排列在滑动底盘11的内侧,且钢球12镶嵌在滑动底盘11的内部,并且钢球12的外形尺寸小于滑动底盘11的内部尺寸,限制了钢球12的位移,从而保证了上盖盘9能够通过钢球12来实现相对平动,上盖盘9和底盘10的内壁均安装有橡胶圈13,阻尼板3的上方固定有地圈梁14,橡胶垫2的底部连接有桩承台1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抗震骨件时,首先,将该装置安装于地圈梁14和桩承台15之间,当地震来临时,如果建筑物受到纵波的影响,地圈梁14会将震动传送到阻尼板3上,阻尼板3受到作用力会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纵波的运动能量,随着纵波震感的加强,阻尼板3下方安装的阻尼器4、阻尼棒5和阻尼棒5表面上连接的抗震弹簧6会同时发挥作用抵抗纵波,降低建筑物的竖向震动,如果纵波已经将骨架1震裂,在上盖盘9与滑动底盘11发生碰撞时,也可以通过安装在上盖盘9的内壁的橡胶圈13来缓冲,并且桩承台15上表面固定的橡胶垫2也会提高整个装置的抗震能力,减缓纵波所带来的冲击力,当地震变化为横波的时候,最先受到影响的是连接杆7,此时连接杆7两端安装的弹性球8受到作用力后会促使连接杆7伸缩变形以此来推动骨架1内部的滑动底盘11滑动,因为骨架1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杆7,即使滑动底盘11受到力的作用也不会在底盘10里随意滑动,并且两边的连接杆7对滑动底盘11力的作用是相对的,所以这个时候滑动底盘11也只是轻微的滑动,此时滑动底盘11内部的钢球12会发生位移,因为钢球12可滚动的范围极小,所以上盖盘9能够通过钢球12来实现相对平动,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水平摆动的幅度也会减小,能最大程度的抵御横波对建筑物的冲击,保证建筑物的中心受力度,从而来达到抗震的效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包括骨架(1)和连接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2),且橡胶垫(2)的上方固定有阻尼板(3),所述阻尼板(3)的底部安装有阻尼器(4),且阻尼器(4)的右侧固定有阻尼棒(5),所述阻尼棒(5)的表面上连接有抗震弹簧(6),所述连接杆(7)位于骨架(1)的两侧,所述骨架(1)的内部设置有上盖盘(9),且上盖盘(9)的下方连接有底盘(10),所述底盘(10)的内部安装有滑动底盘(11),且滑动底盘(11)的内部设置有钢球(12),所述上盖盘(9)和底盘(10)的内壁均安装有橡胶圈(13),所述阻尼板(3)的上方固定有地圈梁(14),所述橡胶垫(2)的底部连接有桩承台(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4)与阻尼棒(5)的位置交错排列,且阻尼器(4)和阻尼棒(5)均匀的分布在阻尼板(3)和骨架(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7)的形状呈“X”形,且连接杆(7)为伸缩结构,并且连接杆(7)的两端均固定有弹性球(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盘(9)、底盘(10)和滑动底盘(11)的截面呈“U”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底盘(11)的外径小于底盘(10)的内径,且滑动底盘(11)位于底盘(10)的中心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12)呈一字型排列在滑动底盘(11)的内侧,且钢球(12)镶嵌在滑动底盘(11)的内部,并且钢球(12)的外形尺寸小于滑动底盘(11)的内部尺寸。
CN201721369686.7U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Active CN207469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9686.7U CN207469866U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69686.7U CN207469866U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69866U true CN207469866U (zh) 2018-06-08

Family

ID=6226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69686.7U Active CN207469866U (zh) 2017-10-23 2017-10-23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69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6908A (zh) * 2020-04-14 2020-08-2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6908A (zh) * 2020-04-14 2020-08-2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5225U (zh) 万向球型纵横向任意位移减隔震支座
CN204491888U (zh) 一种三向减震质量调谐阻尼器
CN104727456B (zh) 一种三向减震质量调谐阻尼器
CN201730373U (zh) 建筑结构顶部拉索阻尼减震体系
JP6533527B2 (ja) 弾性ベアリング
CN210395664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座
CN207469866U (zh) 一种建筑抗震骨件
JPS60250170A (ja) 建物の地震負荷を減少する漸進衝撃吸収システム
CN213359001U (zh) 一种建筑物隔震装置
CN210860260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CN210315690U (zh) 用于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09742063U (zh) 一种房屋抗震结构
CN110043097B (zh) 一种阻尼接地型钢支撑填充质量调谐阻尼支架
CN108589513B (zh) 一种用于桥梁的减震配重体系及其工作方法
CN201217964Y (zh) 抗震建筑物
CN207553345U (zh) 一种可实现高层建筑隔震结构
CN206770494U (zh) 一种液压阻尼和免震橡胶的组合免震装置
CN107939134B (zh) 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CN216894418U (zh) 一种隧道隔震结构
CN215166769U (zh) 一种建筑防震稳固结构
CN215291733U (zh)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110924551B (zh) 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CN214090452U (zh) 一种摇摆调谐质量阻尼器
CN203160759U (zh) 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支承式煤斗减震结构
CN207469321U (zh) 一种抗震地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7

Address after: 256603 No. 1 Building, 24 Floors 2401, Zhongjinshengde Commercial Office Building, North of the Fifth Route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East of the Eighteenth Route of the Bohai Sea,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inzhou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Zhejiang 2 Shaoxing County, Xinchang City

Patentee before: Xinchang county big city clustered South Korean Network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