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7859U -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7859U
CN213507859U CN202021838080.5U CN202021838080U CN213507859U CN 213507859 U CN213507859 U CN 213507859U CN 202021838080 U CN202021838080 U CN 202021838080U CN 213507859 U CN213507859 U CN 213507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belt
rainwater
concave
green
rec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80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铭
王月刚
江兆尧
范东芳
吴金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CC20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80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7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7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7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该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其中,下凹式绿化带中间呈下凹状结构、两侧水平设置,并且,下凹式绿化带靠近非机动车道的凸起侧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下凹式绿化带与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路缘石,路缘石上设有路缘石开口,并且,下凹式绿化带内于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其与路缘石开口相连通;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处设有溢水井,其连接有贯穿在下凹式绿化带和/或龟背式绿化带的穿孔花管。本实用新型响应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下凹式绿地系统结合,在实现雨水的“蓄、渗、净、排”的过程中,保证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背景技术
城镇化快速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为此,必须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是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思路的反思,核心是通过低影响开发系统、管渠排水系统、内涝防治系统和防洪系统构建推行现代雨洪管理体系。其中,低影响开发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散式、生态化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对中小降雨事件进行控制,进而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峰值和径流总量等。下凹式绿地由于其高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理特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之一。
但是,在工程应用过程中,不能深刻理解海绵城市理念以及海绵城市热潮下的快速推进致使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绿化无法良好结合。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绿化无法良好结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该绿地系统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所述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其中,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呈下凹状结构、凹槽两侧凸起侧水平设置,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靠近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凸起侧沿所述非机动车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用以种植乔木灌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用以进行雨水的调蓄;所述下凹式绿化带与所述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设有路缘石开口,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内于所述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其与所述路缘石开口相连通,以使所述机动车道上的雨水自所述路缘石开口流动至所述过滤消能结构内,并流至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处,所述过滤消能结构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和缓冲以消减洪峰流量;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处设有溢水井,其连接有贯穿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或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的穿孔花管,用以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或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多余的雨水,并将雨水导流至所述溢水井内;所述溢水井上连接有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用以在所述溢水井内的雨水高度大于阈值时将所述溢水井内的至少部分雨水导流至市政雨水井内。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消能结构包括:沉砂池、设置在所述沉砂池开口处的雨水篦子和沿所述雨水篦子周向设置的一圈卵石围护,以使所述机动车道的雨水依次流经所述路缘石开口、卵石围护,并自所述雨水篦子的孔流入至所述沉砂池内,所述卵石围护和所述雨水篦子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所述沉砂池用以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缓冲。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沉砂池的井口标高低于所述机动车道的标高。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下凹式绿化带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带土基层、砾石层、种植土层和调蓄层。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砾石层和所述种植土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调蓄层为种植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地被草皮。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路缘石的底部设有防渗膜,并且,所述防渗膜自所述路缘石的底部的一侧向下延伸,用以隔离所述路缘石下方的路基和所述下凹式绿化带。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两侧凸起侧和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侧壁之间设有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内设置的穿孔花管位于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砾石层中;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内设置的穿孔花管位于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的种植土层中。
进一步地,上述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所述穿孔花管外壁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响应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下凹式绿地系统结合,在实现雨水的“蓄、渗、净、排”的过程中,保证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以提高植株存活率和长势,是一种具有实操性的“生态海绵”设施。其主要优点为:一是通过建立路缘石开口、过滤消能结构形成下凹式绿化带3的雨水流动通道,消减路面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消减面源污染的作用,保护路侧路缘石强度,优化机动车道排水,减少雨水对道路的冲刷,提高机动车道使用寿命,缓解亚热带季风地区易发生的洪涝灾害;二是径流携带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下凹式绿化带和龟背式绿化带,下凹式绿化带和龟背式绿化带可净化污染物,将污染物转化为下凹式绿化带和龟背式绿化带中植被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机下凹式绿化带和龟背式绿化带内植物的生长,也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和提高空气质量;三是下凹式绿化带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以减少绿地浇灌用水量,以及补充地下水资源量的作用,结合下凹式绿化带中溢流井和穿孔花管,当降雨量骤增,地表径流量超过海绵城市24H排空蓄水能力极限时,穿孔花管收集下凹式绿化带多余雨水并排到溢流井内,雨水通过溢流井进入市政雨水排水管道;四是通过竖向标高控制,形成“龟背式+下凹式”的绿地造型,此造型避免出现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常规下凹式绿地的植物被长期高温雨水淹死、热死的情况,此特殊造型既能充分发挥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排”功能,又能合理解决下凹式绿地植株排水难的问题;实现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排”功能,也实现了防止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提高植物存活率的多重效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C-C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设置在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之间,该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3;其中,
下凹式绿化带3的中间凹槽呈下凹状结构、凹槽两侧凸起侧水平设置,并且,下凹式绿化带3靠近非机动车道2的凸起侧沿非机动车道2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4,龟背式绿化4带用以种植乔木灌木,下凹式绿化带3用以进行雨水的调蓄。具体地,下凹式绿化带3两侧凸起侧水平设置、中间呈下凹状结构,并且,下凹式绿化带3的中间凹槽标高可以低于机动车道1和非机动车道2的标高,用以实现蓄水;下凹式绿化带3的两侧凸起侧标高高于机动车道1标高且和非机动车道2等高,且龟背式绿化带4设置在右侧的凸起侧上,以避免龟背式绿化带4上种植的乔木灌木41的树根被雨水浸泡。其中,下凹式绿化带3的两侧凸起侧和下凹式绿化带3的中间凹槽侧壁之间设有弧形结构,下凹式绿化带3呈弧形,其最低点可比机动车道1的路面边缘最低点低0.1-0.3m,以使海绵城市达到最优的蓄水、排水、绿化景观效果。
下凹式绿化带3与机动车道1之间设有路缘石5,路缘石5上设有路缘石开口51,并且,下凹式绿化带3内于路缘石5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6,其与路缘石开口51相连通,以使机动车道1上的雨水自路缘石开口51流动至过滤消能结构6内,并流至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处,过滤消能结构6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和缓冲以消减洪峰流量和减少面源污染物。具体地,下凹式绿化带3、龟背式绿化带4与非机动车道2之间亦可设有路缘石5,两侧的路缘石5可以与非机动车道2等高,路缘石5用来划分不同区域。机动车道1上的雨水可流经路缘石开口51流动至过滤消能结构6内,以便对雨水进行过滤和缓冲,过滤后的雨水溢出并流动至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上,以进行浇灌。路侧缘石5上可设有多个路缘石开口51,相邻路缘石开口51间距根据道路排水坡度和当地雨量计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宜设间距为30m,形成路缘石开口51和过滤消能结构6形成下凹式绿化带3的雨水流动通道,此通道具有消减路面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消减面源污染的作用,保护路侧路缘石强度,优化机动车道排水,减少雨水对道路的冲刷,提供机动车道使用寿命,也缓解亚热带季风地区易发生的暴雨滞洪灾害。
下凹式绿化带3的中间凹槽处设有溢水井7,其连接有贯穿在下凹式绿化带3和/或龟背式绿化带4的穿孔花管71,用以收集下凹式绿化带3和/或龟背式绿化带4多余的雨水,并将雨水导流至溢水井7内;溢水井7上连接有市政雨水排水管道72,用以在溢水井7内的雨水高度大于阈值时将溢水井7内的至少部分雨水导流至市政雨水井内。具体地,当降雨量骤增,地表径流量超过海绵城市24H排空蓄水能力极限时,穿孔花管71收集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中多余雨水并排到溢流井7内,雨水通过溢流井7进入市政雨水排水管道72内,进而排至市政雨水井内。其中,溢流井7井口高出下凹式绿化带3预设距离,其可以为10cm;穿孔花管71外壁可包裹有透水土工布,下凹式绿化带3内设置的穿孔花管71位于下凹式绿化带71的砾石层32中;龟背式绿化带4内设置的穿孔花管71位于龟背式绿化带4的种植层中。其中,溢水井7可以为多个其均设置在下凹式绿化带3处,溢流井7的井口高出下凹式绿化带10cm,包裹透水土工布的穿孔花管71位于下凹式绿化带3的砾石层32中,即高度方向上按溢流井井口、种植土层34、穿孔花管71顺序自上而下置于下凹式绿化带3内。溢流井7的数量根据当地降雨量设置,在降雨量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宜设置相邻溢流井间距为30m,以在较小的投入下实现多余雨水排出海绵城市。
继续参见图1至图4,下凹式绿化带3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带土基层31、砾石层32、透水土工33、种植土层34和调蓄层35。具体地,带土基层31、砾石层32、透水土工33、种植土层34和调蓄层35自下至上依次叠放。其中,调蓄层35为种植在在种植土层34上的地被草皮,雨水携带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下凹式绿化带3,通过种植土层34中的微生物和土壤颗粒及地被草皮净化污染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植被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机非分隔带内植物的生长,也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和提高空气质量。砾石层32可以起到增加种植土层34中土壤的水分含量以减少绿地浇灌用水量,以及补充地下水资源量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1至图4,龟背式绿化带4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土基层、种植层。具体地,龟背式绿化带4上种植乔木位置下方不布置透水土工布且不设置砾石层。
继续参见图1至图4,消能结构6包括:沉砂池61、设置在沉砂池61开口处的雨水篦子62和沿雨水篦子62周向设置的一圈卵石围护63,以使机动车道1的雨水依次流经路缘石开口51、卵石围护63,并自雨水篦子62的孔流入至沉砂池61内,卵石围护63和雨水篦子62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沉砂池61用以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缓冲。具体地,为确保雨水流动至沉砂池61内,优选地,沉砂池61的井口标高低于机动车道1的标高,例如沉砂池61井口标高低于机动车道1边缘最低点0.1m,以便路缘石开口51、卵石围护63、雨水篦子62和沉砂池61形成下凹式绿化带3的雨水流动通道,以消减路面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消减面源污染的作用,保护路侧路缘石强度,优化机动车道排水,减少雨水对道路的冲刷,提供机动车道使用寿命,缓解亚热带季风地区易发生的洪涝灾害。
在本实施例中,路缘石5的底部设有防渗膜8,并且,防渗膜8自路缘石5的底部的一侧(如图3所示的右侧)向下延伸,用以隔离路缘石5下方的路基和下凹式绿化带3。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响应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与下凹式绿地系统结合,在实现雨水的“蓄、渗、净、排”的过程中,保证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以提高植株存活率和长势,是一种具有实操性的“生态海绵”设施。其主要优点为:一是通过建立路缘石开口51、过滤消能结构6形成下凹式绿化带3的雨水流动通道,消减路面径流、消减洪峰流量、消减面源污染的作用,保护路侧路缘石强度,优化机动车道排水,减少雨水对道路的冲刷,提供机动车道使用寿命,缓解亚热带季风地区易发生的洪涝灾害;二是径流携带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可净化污染物,将污染物转化为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中植被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机下凹式绿化带3和龟背式绿化带4内植物的生长,也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和提高空气质量;三是下凹式绿化带3可以起到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以减少绿地浇灌用水量,以及补充地下水资源量的作用,结合下凹式绿化带3中溢流井7和穿孔花管71,当降雨量骤增,地表径流量超过海绵城市24H排空蓄水能力极限时,穿孔花管71收集下凹式绿化带3多余雨水并排到溢流井7内,雨水通过溢流井7进入市政雨水排水管道72;四是通过竖向标高控制,形成“龟背式+下凹式”的绿地造型,此造型避免出现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常规下凹式绿地的植物被长期高温雨水淹死、热死的情况,此特殊造型既能充分发挥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排”功能,又能合理解决下凹式绿地植株排水难的问题;实现海绵城市雨水“蓄、渗、净、排”功能,也实现了防止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提高植物存活率的多重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系统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所述绿地系统包括:下凹式绿化带;其中,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呈下凹状结构、凹槽两侧凸起侧水平设置,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靠近所述非机动车道的凸起侧沿所述非机动车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龟背式绿化带,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用以种植乔木灌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用以进行雨水的调蓄;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与所述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上设有路缘石开口,并且,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内于所述路缘石的一侧设有过滤消能结构,其与所述路缘石开口相连通,以使所述机动车道上的雨水自所述路缘石开口流动至所述过滤消能结构内,并流至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处,所述过滤消能结构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和缓冲以消减洪峰流量;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处设有溢水井,其连接有贯穿在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或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的穿孔花管,用以收集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和/或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多余的雨水,并将雨水导流至所述溢水井内;
所述溢水井上连接有市政雨水排水管道,用以在所述溢水井内的雨水高度大于阈值时将所述溢水井内的至少部分雨水导流至市政雨水井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能结构包括:沉砂池、设置在所述沉砂池开口处的雨水篦子和沿所述雨水篦子周向设置的一圈卵石围护,以使所述机动车道的雨水依次流经所述路缘石开口、卵石围护,并自所述雨水篦子的孔流入至所述沉砂池内,所述卵石围护和所述雨水篦子用以对雨水进行过滤,所述沉砂池用以对过滤后的雨水进行缓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的井口标高低于所述机动车道的标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绿化带自下至上依次包括:带土基层、砾石层、种植土层和调蓄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层和所述种植土层之间设有透水土工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层为种植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地被草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缘石的底部设有防渗膜,并且,所述防渗膜自所述路缘石的底部的一侧向下延伸,用以隔离所述路缘石下方的路基和所述下凹式绿化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两侧凸起侧和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中间凹槽侧壁之间设有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凹式绿化带内设置的穿孔花管位于所述下凹式绿化带的砾石层中;
所述龟背式绿化带内设置的穿孔花管位于所述龟背式绿化带的种植土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花管外壁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CN202021838080.5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Active CN213507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8080.5U CN21350785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8080.5U CN21350785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7859U true CN213507859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4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8080.5U Active CN21350785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78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5768A (zh) * 2022-06-30 2022-11-08 西安理工大学 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5768A (zh) * 2022-06-30 2022-11-08 西安理工大学 整体化人行道集水地砖及城市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8944B2 (ja) 浄化された路面排水を利用する緑化装置
CN206472556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雨水净化和利用的多功能生态树池
CN110468947B (zh) 生态树池
CN105464050B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107190840B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111919621B (zh) 基于寒地生境恢复的行道树树池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5421562A (zh) 一种具有净化雨水初期路面径流及储水功能的绿化带
CN209039914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生物净化滞留带
KR20150110193A (ko) 조경식재부를 구비한 침투식 빗물저류조
CN106865776B (zh) 一种海绵城市低洼地多级叠水旋转净化系统
CN107628731A (zh) 一种屋顶花园强化径流污染生态化去除方法及屋顶花园
CN213507859U (zh) 一种针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复杂下凹式绿地系统
CN209114270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生态树池
CN215629126U (zh) 控制透水道路径流的生态防洪树池
CN110725382A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面雨水导流系统及应用方法
CN205348113U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215053454U (zh) 一种用于高架市政雨水管网的收集净化浇灌利用系统
CN213014554U (zh) 一种山地公园雨洪管理蓄排水系统
CN211200669U (zh) 生态树池
CN209891286U (zh) 海绵城市高架桥雨水收集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CN113564980A (zh) 控制透水道路径流的生态防洪树池
CN207845434U (zh) 一种具有削峰和净化功能的雨水排出口预处理系统
CN112411671A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
CN219825526U (zh) 一种用于绿化景观的雨水生态花园结构
CN217174226U (zh) 一种海绵城市滤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