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5368U - 一种理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理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05368U CN213505368U CN202021908023.XU CN202021908023U CN213505368U CN 213505368 U CN213505368 U CN 213505368U CN 202021908023 U CN202021908023 U CN 202021908023U CN 213505368 U CN213505368 U CN 2135053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ad
- coil
- wire
- base
- winding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理线装置。所述理线装置包括:底座、线圈缠绕架以及引线治具。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纳基材和线圈的线圈容置区,所述线圈缠绕架设于所述线圈容置区中,所述引线治具具有可移动至所述线圈容置区内的引线缠绕端,所述引线缠绕端用于阻隔所述线圈的引线与所述基材的边缘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理线装置可以避免线圈的引线引出时与基材的直接接触,以保护线圈的外层结构不被基材刮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理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理线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线圈形成于基材上,线圈的引线在引出时,会与基材的边缘部分接触,而基材的边缘比较尖锐,易破坏线圈的外层结构,造成线圈露铜。
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的线圈引线在理线时,通常采用传统理线治具直接理线,引线很容易与基材的边缘接触,造成线圈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理线装置,理线时,避免线圈的引线与基材的边缘接触,防止线圈的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理线装置,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纳基材和线圈的线圈容置区;
线圈缠绕架,所述线圈缠绕架设于所述线圈容置区中;以及
引线治具,所述引线治具具有可移动至所述线圈容置区内的引线缠绕端,所述引线缠绕端用于阻隔所述线圈的引线与所述基材的边缘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治具还包括:
引线治具本体,所述引线治具本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引线治具本体与所述引线缠绕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缠绕端和引线治具本体为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治具本体伸出所述底座并由伸出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侧面与所述底座的侧面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柱,所述引线治具本体上设有滑槽,所述限位柱伸入所述滑槽,所述引线治具本体相对于所述限位柱沿所述滑槽滑动带动所述引线缠绕端接触或脱离所述基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槽为直线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缠绕端和所述引线治具本体均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引线缠绕端的厚度小于所述引线治具本体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缠绕端的厚度为0.4mm-0.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理线装置还包括:
基材盖板,所述基材盖板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理线装置还包括:
转轴,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基材盖板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
上述理线装置结构简单,当进行理线时,引线治具的引线缠绕端可以移动至线圈容置区内,线圈引线的一端从基材的槽孔中穿过并缠绕于引线治具的引线缠绕端后再引出,另一端从基材的外侧引出并先后缠绕于引线治具的引线缠绕端和线圈缠绕架后再引出,这样可以避免引线与基材的直接接触,以保护线圈的外层结构不被基材刮伤。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中基材盖板开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引出的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圈引线引出的另一种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缠绕端滑出后线圈引线的成型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与延伸部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线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底座与延伸部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线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理线装置包括底座1、引线治具2和线圈缠绕架101。其中,底座1上设有容纳基材3和线圈9的线圈容置区11,可以理解,基材3位于线圈容置区11中,并且基材3的中间开设有供线圈的引线引出的槽孔31。引线治具2具有可移动至所述线圈容置区11内的引线缠绕端21,引线缠绕端21主要作用是阻隔线圈9的引线与基材3的边缘接触,避免引线与基材3直接接触,以保护线圈9的外层结构不被基材刮伤。
如图1和图4所示,线圈容置区11为底座1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形成为矩形状,并且所述凹槽的尺寸大于基材3的尺寸,使得基材3可以容纳于线圈容置区11中。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线圈容置区11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或是圆形等。
如图1和图4所示,线圈缠绕架101设置为由线圈容置区11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的架状结构,用于供线圈的引线引出时缠绕并作导引。本实施例不对线圈缠绕架101的形状作限制,例如,线圈缠绕架101可以形成为椭圆形、矩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如图5所示,线圈9安装在基材3的一侧表面(例如,线圈9可以胶粘于基材3上)上,线圈9为由导线环绕形成的环状结构,其具有位于中间的环孔91。当线圈9安装于基材3上时,其环孔91与基材3的槽孔31相对并连通。基材3由具有线圈9的一侧表面面向底座1安装于线圈容置区11中,使得理线作业时线圈9位于底座1与基材3之间。并且当基材3安装于线圈容置区11中时,线圈9的环孔91和基材3的槽孔31套在线圈缠绕架101上,线圈缠绕架101依次从环孔91和槽孔31中穿过并伸出槽孔91。环孔31和槽孔91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环孔31和槽孔91中尺寸较小的孔与线圈缠绕架101的形状相同、尺寸基本相同,使得线圈缠绕架101与孔的内壁基本贴合,限制基材3和线圈9相对于线圈容置区11的移动,以保证理线作业时基材3和线圈9不会发生明显晃动而影响理线。
如图5和图6所示,线圈9引线的一端901由线圈9的环孔91内侧引出,线圈9引线的另一端902由线圈9的外侧引出。可以理解,基材3上与线圈9的引线引出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一缺口301和第二缺口302。其中,第一缺口301位于槽孔31的一侧,第二缺口302位于基材3的外侧。第一缺口301和第二缺口302的上方被引线治具2的引线缠绕端21覆盖。当引线的两端从线圈9向外引出时,首先经由第一缺口301和第二缺口302并被向上导引,经过引线缠绕端21的边缘后发生弯折,并继续缠绕在引线缠绕端21上然后再引出。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当理线装置进行理线时,线圈9引线由第一缺口301引出的一端901穿过基材3的槽孔31,缠绕于引线治具2的引线缠绕端21后再引出。线圈9引线的另一端902从基材3的外侧引出并先后缠绕于引线治具2的引线缠绕端21和底座1的线圈缠绕架101后再引出。
由于基材3的边缘较为尖锐,线圈9的引线在引出时若接触到基材3的边缘,容易使线圈9的外层结构被刮伤,导致线圈9露铜。引线治具2的引线缠绕端21具体可设于远离底座1的基材3的一侧,这样引线缠绕端21可以阻隔线圈9的引线与基材3的边缘直接接触,从而保护了线圈9的外层结构不被基材3划破。
引线缠绕端21可以由塑料等材料制成。基材3可以由纳米晶体材料制成。由于引线缠绕端21的质地较基材3更柔软,其边缘在与线圈9的引线接触时不会对线圈9的外层结构造成破坏。
如图1、图4和图9所示,理线装置还包括引线治具本体22。引线治具本体22设置于底座1上并与引线缠绕端21固定连接。引线治具本体22用于将引线缠绕端21固定在底座1上。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引线缠绕端21和引线治具本体22均为平板状结构,引线缠绕端21的厚度小于引线治具本体22的厚度。引线缠绕端21的厚度不宜过厚,过厚会导致引线离基材3的距离过远而使得线圈引线引出部分的形状不易塑型。进一步地,引线缠绕端21的厚度为0.4mm-0.6mm,例如,引线缠绕端21的厚度可以为0.5mm。引线缠绕端21与引线治具本体22的侧面固定连接并且引线缠绕端21与引线治具本体22相互平行。当理线装置作业时,引线缠绕端21向线圈容置区11的中部延伸供线圈9引线引出后缠绕。当理线作业完成后,引线治具2可以相对底座1活动使引线缠绕端21脱离基材3,为线圈9和基材3的取出提供空间。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引线治具本体22上设有滑槽221,相对应地,底座1上设有限位柱12。限位柱12伸入滑槽221使得引线治具本体22与底座1可滑动地连接。引线治具本体22可以沿滑槽221滑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引线缠绕端21接触或脱离基材3。滑槽221为直线滑槽,滑槽221宽度与限位柱12的直径基本相当,使得限位柱12与滑槽221之间沿滑槽221的宽度方向(也即引线缠绕端21延伸的方向)锁死,只能沿滑槽221的长度方向相对活动。
当理线装置作业时,将带有线圈9的基材3放置于底座1的线圈容置区11中,沿滑动槽221滑动引线治具2的引线治具本体22使引线缠绕端21移动到基材3的上方与基材3接触并开始理线作业。如图3和图7所示,当理线作业完成后,沿滑动槽221滑动引线治具2的引线治具本体22使引线缠绕端21脱离基材3,基材3以及理好线的线圈9可以从线圈容置区11中取出,所腾出的位置为下一次理线作业放置新的基材3以及线圈9做准备。
优选地,引线缠绕端21和引线治具本体22为一体成型。例如,通过冲压加工以及后续处理形成。
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引线缠绕端21和/或引线治具本体22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或正方形等。
如图8-图9所示,引线治具2还包括延伸部23。如图8所示,引线治具2伸出底座1并由伸出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23,并且延伸部23的侧面与底座1的侧面贴合。延伸部23的侧面与底座1的侧面滑动配合,可以沿接触面作相对滑动。当引线治具2的引线治具本体22沿滑动槽221滑动时,引线治具本体22容易在沿滑动槽221滑动的同时绕限位柱12发生转动,导致理线装置的理线制程出现问题,在引线治具2上设置延伸部23使得延伸部23只能沿底座1的侧面延伸方向滑动,进而与延伸部23固定连接的引线治具本体22和引线缠绕端21也只能沿相同的方向滑动,防止引线治具2围绕限位柱12旋转进而影响理线装置的理线作业。其中,容易理解的是,滑动槽221的延伸方向和底座1与延伸部23接触面的延伸方向相同,由此,引线治具本体22才可以沿滑动槽221滑动。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3形成为长方体。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延伸部23也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只要延伸部23与底座1的侧面之间具有接触(包括线接触和面接触)使得引线治具2不能围绕限位柱12作转动,任何形状的延伸部23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例如,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底座1与延伸部23接触部分的侧面以及简化的引线治具本体22和延伸部23。延伸部23形成为多边形并且以一边与底座1形成线接触。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线圈容置区11上设有承载台111。承载台111的形状与基材3的形状相对应。承载台111沿引线缠绕端21延伸方向的两侧向上凸出形成两个凸起112。线圈缠绕架101位于两个凸起112之间承载台111的中部。基材3可以置于承载台111上并且两端搭在凸起112上。由于凸起112相较承载台111的表面具有高度,设置承载台111使得基材3更容易与引线缠绕端21接触以方便理线,设置凸起112供基材3的两端搭靠以避免基材3在理线作业时产生晃动。
如图1-图3所示,理线装置还包括基材盖板4。基材盖板4与底座1可活动地连接。基材盖板4可以活动至线圈容置区11的上方盖住基材3,使基材3不能沿纵向活动,进而与线圈缠绕架101一起将基材3完全固定于底座1上。基材盖板4还可以从线圈容置区11的上方移走,使基材3可以从线圈容置区11中被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理线装置还包括转轴41,转轴41位于底座1上线圈容置区11的外侧。转轴41沿与线圈容置区11的长度相平行的方向布置。基材盖板4通过转轴41与底座1可活动地连接。如图2所示,基材盖板4可以围绕转轴41相对于线圈容置区11作开合,进而盖在线圈容置区11上或离开线圈容置区11的上方。与此同时,滑动引线治具本体22使引线缠绕端21进入或脱离基材3上供线圈9引线引出缠绕的位置。由此,当基材盖板4盖在基材3上且引线缠绕端21处于预定位置时,可以对线圈9的引线进行理线。
优选地,基材盖板4上具有避让线圈缠绕架101的缺口,使得基材盖板4盖于线圈容置区11上时不会受到线圈缠绕架101的阻碍。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线圈容置区11以及引线治具2。由此,理线装置在同一时间可以完成两段线圈的理线制程。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底座1上还可以同时设置若干个线圈容置区11以及对应的引线治具2,由此,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理线装置结构简单,当进行理线时,引线均需缠绕于引线治具的引线缠绕端后再引出,避免了引线与基材的直接接触,保护了线圈的外层结构不被基材刮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用于容纳基材(3)和线圈(9)的线圈容置区(11);
线圈缠绕架(101),所述线圈缠绕架(101)设于所述线圈容置区(11)中;以及
引线治具(2),所述引线治具(2)具有可移动至所述线圈容置区(11)内的引线缠绕端(21),所述引线缠绕端(21)用于阻隔所述线圈(9)的引线与所述基材(3)的边缘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治具(2)还包括:
引线治具本体(22),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与所述引线缠绕端(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缠绕端(21)和引线治具本体(22)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伸出所述底座(1)并由伸出部分向下延伸形成延伸部(23),所述延伸部(23)的侧面与所述底座(1)的侧面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限位柱(12),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上设有滑槽(221),所述限位柱(12)伸入所述滑槽(221),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相对于所述限位柱(12)沿所述滑槽(221)滑动带动所述引线缠绕端(21)接触或脱离所述基材(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21)为直线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缠绕端(21)和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均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引线缠绕端(21)的厚度小于所述引线治具本体(22)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缠绕端(21)的厚度为0.4mm-0.6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装置还包括:
基材盖板(4),所述基材盖板(4)与所述底座(1)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装置还包括:
转轴(41),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基材盖板(4)通过所述转轴(41)与所述底座(1)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8023.XU CN213505368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一种理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8023.XU CN213505368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一种理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05368U true CN213505368U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644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08023.XU Active CN213505368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一种理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05368U (zh) |
-
2020
- 2020-09-03 CN CN202021908023.XU patent/CN2135053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46978B2 (en) |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oring and managing an adapter box and cable | |
CN110504100B (zh) | 一种自动绕线机 | |
EP1950161A1 (en) | Bobbin fixing device and bobbin removing device | |
US6334788B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data | |
JPWO2014188520A1 (ja) | カセット式ノズル交換ユニット及びその入替システム | |
CN108568385B (zh) | 一种全自动线圈点胶贴合铁氧体机 | |
CN213505368U (zh) | 一种理线装置 | |
JP2007035522A (ja) | 防水シール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線処理装置 | |
US8482165B2 (en) | Voice coil motor housing and voice coil motor using same | |
CN112055529B (zh) | 一种用于smt贴片机的上料方法及上料组件 | |
KR101879384B1 (ko) | 전자부품 공급장치 | |
CN217575762U (zh) | 移动终端附件包装装置及移动终端包装系统 | |
JP7430444B2 (ja) | 切削ブレード、切削装置、ブレードマウント及び切削ブレードの情報を読み出す方法 | |
KR102570893B1 (ko) | 콜릿 교체 장치 | |
CN211702023U (zh) | 手机取卡针自动摆放装置 | |
JP3214106U (ja) | U字状結束線加工装置 | |
JP6085284B2 (ja) | 空芯コイル挿入装置 | |
US4933671A (en) | Cursor | |
CN218087546U (zh) | 手机壳背板用送料装置 | |
CN219145569U (zh) | 容纳件升降机构及耳机盒 | |
CN109229541B (zh) | 一种高速转盘机 | |
CN216293147U (zh) | 一种钮扣上料便捷的装钮机 | |
CN210280502U (zh) | 一种便携式引脚切线固定工装 | |
CN109448986B (zh) | 一种导线夹放装置 | |
CN215159262U (zh) | 一种电感磁芯高效上料辅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